睡覺時雙臂舉過頭頂,就是冬天,也喜歡這樣的姿勢,你會覺得這樣睡覺很舒服。可是你知道你為什麼喜歡用這種姿勢嗎?
其實這是「投降手睡姿」!可是這樣睡姿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是因為斜角肌太緊了,其實很多肩頸的疾病都和斜角肌過緊有關係,但是這也是經常被大家忽視的肌肉。
首先了解一下,斜角肌的位置和功能
斜角肌位於頸深層,由前、中、後斜角肌三塊肌肉組成,頸神經叢、鎖骨下動脈和靜脈從其間穿過。
前斜角肌起於第3~6頸椎的橫突,止於第1肋骨內緣的斜角肌結節。
中斜角肌起於第2~7頸椎的橫突,止於第1肋骨的上緣。
後斜角肌起於第4~6頸椎,止於第2肋骨的外面。
斜角肌功能
左右兩側的斜角肌就像斜拉橋一樣共同維持頸椎的穩定性。斜角肌上端起於頸椎,下端止於肋骨,所以斜角肌也和呼吸的功能相關。
如果肋骨固定,單側斜角肌收縮,頸椎會向同側傾斜,並略轉向對側;雙側同時收縮,幫助頸部屈曲。
當頸椎固定,在我們吸氣的時候,會提肋骨向上。在舉高和搬動物品時,會提高胸廓。
斜角肌受損的原因
1、長期低頭看手機,或伏案工作。
2、經常聳肩,或頭頸側傾,夾著手機通電話。
3、習慣胸式呼吸,造成肋骨上提。
4、喜歡頭頸轉向一側趴著睡覺,或睡覺時,身體習慣向一側側臥,並長期墊高枕,造成頸椎側傾。
斜角肌受損出現的身體症狀
1、手麻,手涼,發脹
臂叢神經經過前、中斜角肌,分支主要分布於上肢,有些小分支分布到胸上肢肌、背部淺層肌和頸深肌。主要支配上肢和肩背、胸部的感覺和運動。
如果前或中斜角肌過緊,就會擠壓住臂叢神經。這時就會出現一個很明顯的症狀——手麻,手指活動受限。同時鎖骨下動脈和靜脈也從斜角肌之間穿行,如果血管被壓迫,就會出現手涼和發脹的感覺。
2、舉著胳膊睡覺
從斜角肌的位置和功能看,如果斜角肌過緊,肋骨容易抬高,或頸椎緊張。在仰臥睡覺的時候,如果舉著胳膊睡覺,對於斜角肌來講處於放鬆的狀態,此時頸椎也比較放鬆,呼吸也會比較順暢。
3、駝背頭前引
在功能上看,兩側斜角肌同時收縮,會出現低頭的動作。如果斜角肌收縮,會把頭向前伸,從側面觀察,會發現耳根遠離肩膀上方,沒處在一條垂直線上。如果長期低頭看手機,伏案工作,會造成了斜角肌緊張。所以身體的習慣姿勢會影響到肌肉的功能,並引發相關的骨骼關節出現問題,由此引發一系列身體不適症狀。
4、手臂或肩胛骨內側緣長期刺痛
由於臂叢神經主要支配肩背和手臂功能,如果斜角肌過緊,臂叢神經被卡壓,會經常感覺肩胛骨內側緣疼痛,或感覺肩膀沿著手臂到手指間刺痛。
5、斜角肌攣縮測試
正常情況下,斜角肌未受損,握手的時候,指關節之間是可以握緊,並且沒有縫隙的。
但是如果握手的時候發現,手指無法握緊,掌心和指尖出現縫隙,就意味說斜角肌功能出現了問題。
如果身體出現以上現象,可以判斷斜角肌出現了攣縮緊張。
如何改善這個問題呢
拉伸斜角肌
斜角肌起於頸椎橫突,止於第一二肋骨,單側收縮可以使頸椎側屈,反方向的傾斜動作就是對斜角肌的拉伸。
1、坐在一把椅子上,雙腳打開與髖同寬,背部直立,雙肩外展,胸廓打開,頸椎向上伸展。
2、用右手抓住椅子邊緣,身體端正,右側肩膀下沉。注意:右側肩膀要和右側耳朵處在一條垂直線位置,略收下頜。
3、左手放在右側耳朵上方。
4、深吸氣,脊柱向上直立;隨呼氣,左手把脖頸向左側拉,當感覺到右側斜角肌有了明顯拉伸酸痛感,就要停止動作,並保持10秒鐘左右。
5、立直脖頸後,放鬆,重複兩到三組。
如果拉伸效果不明顯,有可能是:
脊柱沒端正,下頜沒內收,另外被拉伸側的肩膀沒有下沉外展。
另外拉伸斜角肌時不要用蠻力,感覺到有酸痛感就要及時停止,避免造成肌肉拉傷。
如果評估身體時發現兩側耳朵不同高,說明頸椎出現了側傾。較低側的斜角肌比較緊張,如果在拉伸中也感覺到這一側比較緊,並且能觸摸到較緊張的條索樣結節,那麼這邊就要更多地進行拉伸了。
以上是對斜角肌的介紹和拉伸方法,當然除了練習之外,平時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要改掉經常單側側臥睡姿習慣,儘量少睡軟床墊和高枕。少低頭看手機,如果要看的話,可以把手機舉到和眼睛同高的位置,眼睛平行看手機屏幕。
另外斜角肌過緊也和含胸駝背,脊柱側彎有關,所以身體的整體練習也要跟上。
本文原創作者:大漠老師
百家號專業健身領域原創作者
今日頭條專業領域優秀創作者
今日頭條連續青雲計劃獲獎者
身心療愈瑜伽導師
國際瑜伽推廣聯盟發起人
瑜伽教練培訓導師
身體理療師
滄州市大漠瑜伽工作室2019年第四期理療培訓
七天理療培訓19年12月31日至20年1月6日
上午09:00至12:00
下午02:00至05:00
學費:2800元
學習內容如下
身體姿勢評估;
肩頸關節調理(頸椎前凸、頸前伸、頸椎側彎、頸椎旋轉)
脊柱調理(駝背、肋骨外翻、翼狀肩胛、脊柱側彎、脊柱旋轉等)
骨盆傾斜(骨盆前傾、後傾、骨盆側傾、骨盆旋轉)
腿型矯正(O型腿、X型腿、OX型腿、膝反曲、膝屈曲、脛骨旋轉)
足部調理(扁平足、高弓足)
膝關節調理(Q角異常、關節護理)
產後修復(腹直肌分離、盆底肌鬆弛、腰痛、假胯寬等)腰椎間盤突出需要注意的問題,調理方法,日常保養等。
長按二維碼,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