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北京故宮又叫紫禁城,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有典故的。
-
四川這座神秘寺廟,被稱深山裡的「故宮」,在你家鄉嗎
我國有名的寺廟不少,例如,遠近聞名的少林寺、著名的池山寺等,讓許多國內外遊客前來參拜,但是中國四川深山裡有一座神秘的寺廟,雖然在深山裡,但很有名氣,甚至被稱為深山中的故宮,任誰看都覺得吃驚。這座寺廟就是報恩寺,位於四川面楊平武縣境內,是中國現存最好的明宮式寺廟建築群,到現在為止有560多年的歷史報恩寺是仿照北京故宮的布局設計的,所有的建築都是按照300米長的中軸線對稱排列的,因此被稱為深山的「故宮」,全節由清朝珍貴的綠樹建造,全國各地在這裡是獨一無二的壯觀來報恩寺參拜的話,首先可以看到大田門前的兩棵柏樹,不要小看這兩棵柏樹,首領足有500餘歲,有趣的是,這兩棵柏樹分別被稱為報恩和感謝
-
暢遊盛京遊記|帶你了解瀋陽故宮最全資料
兩坊均為主間(明間)高兩次間低的形式,黃心綠邊琉璃瓦頂,每間簷下內外各四組鬥拱承託,其下的枋、折柱、雀替、花板等部位,是以浮雕為主,彩繪為輔的裝飾,翔龍飛鳳,海水流雲、瑞樹奇花,貼金敷彩,豔麗祥和,既有皇家氣派又具地方風格,在古代牌坊中獨樹一幟。中間坊額藍地金字,滿、漢、蒙三體合璧,除坊名外,並有「崇德二年孟春吉日立」字樣,可知建於1637年正月,是 瀋陽 故宮唯一記有落成年代的建築。
-
來瀋陽故宮「非遺匠意市集」,發現遼寧之美
10月23日,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BMW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基地(以下簡稱「創新基地」)和華晨寶馬聯合舉辦的2020「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在瀋陽開幕。此次成果展,於10月23至24日在瀋陽故宮面向公眾開放,邀請遼寧地區40餘位非遺傳承人,通過「遼寧非遺匠意市集」的形式,對20項遼寧非遺項目產品進行展示售賣,讓更多公眾「發現遼寧之美,感受遼寧之好」,持續助力遼寧非遺保護和文旅產業的振興發展。
-
故宮博物院今90周年院慶,慈寧宮文物首次「裸展」
單霽翔介紹,1915年北洋政府時期,為了存放瀋陽故宮和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兩地的文物,在此處重新建起一座民國建築風格的「文物庫房」。修繕後的寶蘊樓,從「文物庫房」變身展廳,但因寶蘊樓為磚木結構,在承重方面有所限制,因此將採取預約制開放方式。設在此地的「故宮博物院早期院史展(1925-1949)」較全面地展示了故宮博物院從1925年到1949年的發展歷程。
-
長春偽滿皇宮,與北京故宮、瀋陽故宮,並稱中國三大宮廷遺址
芒果旅行日記:中國有三大宮廷遺址,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長春偽滿皇宮。北京故宮為明清兩代皇家宮殿,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同時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瀋陽故宮是清朝初期的皇宮,而長春偽滿皇宮則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任偽滿皇帝時的皇宮。
-
瀋陽故宮×700cc,給你冬天的第一杯皇家奶茶!
唐朝時期,茶葉通過茶馬互市進入西部遊牧地區後,逐漸有了奶茶,且漸漸發展為遊牧民族慣有的飲茶習俗。 作為瀋陽文創領域最大的IP——瀋陽故宮,在這個寒冷的冬天選擇聯手瀋陽本土奶茶品牌700cc,共同為我們帶來了一款皇家宮廷奶茶。
-
瀋陽故宮展出清銅鍍金鳥音座鐘 (3/5)
瀋陽故宮展出清銅鍍金鳥音座鐘 (3/5) "← →"翻頁
-
你看了嗎?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B站熱播,觀眾打出9.9高分
2016年,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突然在二次元網站Bilibili(簡稱「B站」)爆紅,並將故宮文物修復師這一職業帶火。2020年的最後一夜,《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在央視和B站首播。
-
瀋陽故宮攜寶「擺駕」國博!200餘件清宮文物盡現「金玉滿堂」
新年新氣象,國家博物館展廳裡提前「貼」起門神,掛上宮燈,一團喜慶的「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日前揭開面紗,200餘件清宮文物盡顯華貴。其中,朱漆描金雕雲龍國寶盒等是首次離開瀋陽故宮展出。這場展覽由瀋陽故宮博物院和國博聯手舉辦。
-
瀋陽故宮四大未解謎團:清朝龍脈之謎(圖)
瀋陽故宮,原名盛京宮闕,後稱奉天行宮。是滿清入關挪位置之前的皇宮,也是愛新覺羅氏的龍興之地。380年前,清朝的開創者就是在這裡,邁出了他們入主中原的最後一步。 380年後的今天,國內一批知名學者為紀念瀋陽故宮的創建,近日舉行了學術研討。由於史料缺失,瀋陽故宮仍然有許多待解謎團。為此,專家們各持己見,眾說紛紜。
-
央視新聞傳來貓叫聲,7000萬人蹲守央視雲吸貓
近日,一段央視新聞節目的剪輯視頻,帶著#央視貓叫#的詞條上了熱搜。央視?貓叫?再看白巖松一本正經的連線對話,更是懷疑自己耳朵不好使,竟然出現了幻覺……但其實,這聲音就是從新聞裡傳出來的。央視的嚴肅碰上活潑的貓叫,竟然顯得特別有趣,直撓得人心痒痒……於是7千萬人為了雲吸貓,竟然專門蹲點央視新聞,
-
解讀薩滿教:清帝十次東巡瀋陽祭祖,故宮現存文物再現祭祀盛況
學者欒曄在紫禁城雜誌發表的《瀋陽故宮與北京故宮的薩滿祭祀遺物》一文中,對滿族薩滿教做出如下的論述和評介。瀋陽故宮及北京故宮現均保留、收藏有一些宮廷祭祀文物,兩地薩滿祭祀活動的文物為我們研究清宮薩滿教提供了物證。
-
央視新聞傳來貓叫聲,7000萬人蹲守央視雲吸貓,網友:任何人都不能...
來源:匠心之城ID:jxzc681近日,一段央視新聞節目的剪輯視頻,帶著#央視貓叫#的詞條上了熱搜。央視?貓叫?風馬牛不相及的名詞怎麼看都不搭。再看白巖松一本正經的連線對話,更是懷疑自己耳朵不好使,竟然出現了幻覺……但其實,這聲音就是從新聞裡傳出來的。
-
人民日報獨家首次走進慈寧宮等故宮未開放區(圖)
清明節後6天,4月10日上午,在故宮工作人員指引下,記者來到位於故宮內廷外西路隆宗門西側的慈寧宮。慈寧門為慈寧宮正門,一對銅鎏金瑞獸蹲守門前,梁枋繪金琢磨石碾玉旋子彩畫、天花上是瀝粉貼金的龍鳳圖案。慈寧宮大修已進入尾聲,宮內地面整潔,門廊瓦頂顏色鮮豔。明代時,慈寧宮曾為太皇太后、皇太后以及年長妃嬪寢宮。清順治十年(1653年),重修慈寧宮為皇太后(孝莊文皇后)寢宮。
-
VR重現故宮御花園盛景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V故宮」明年將啟動巡展,待「V故宮」網站上線後,參觀者足不出戶就可以遊覽故宮。 結合史料還原御花園風貌 一道宮牆,牆外車馬喧囂,牆內山林隱逸。紫禁城內最大的花園——御花園從明景泰六年(1455年)開始增建,經數代而成今貌。
-
光潔溫潤,白如羊脂——瀋陽故宮珍藏的清宮白玉
瀋陽故宮珍藏的白玉藏品絕大多數都是清宮製造。有一些曾為皇帝御用之物,因而無論是白玉材質還是器物做工都十分優質和精湛,代表了清中晚期宮廷玉雕的極佳水準。這些清宮白玉器物多數是清宮舊藏,少數是由社會上徵集入藏。
-
央視《新聞1+1》連線瀋陽市副市長,關注疫情防控焦點問題
1月4日晚9點半,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關注瀋陽疫情防控情況,中共瀋陽市委常委、副市長高偉全面介紹瀋陽防控情況。1月4日,瀋陽疫情防控指揮部決定對鐵西區、皇姑區、于洪區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高偉在連線時說,瀋陽此次疫情確實情況比較複雜,感謝國家衛健委派來了全國一流的流調專家和我們協同作戰。流調是疫情防疫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全市組織了85個流調小分隊,每個小分隊由疾控、公安、大數據人員組成。目前,流調工作有了一些進展,劃定重點管控區就是專家提出的建議,也是大數據分析得來的成果。
-
央視新聞直播出現貓叫聲,不算播出事故,但需要引起注意!
央視的新聞節目一向都是嚴謹嚴肅而且正式莊重的,但是這兩天,有些觀眾朋友們在收看央視的一系列新聞節目時,會偶爾聽到幾聲貓叫,甚至是直播新聞節目中也能聽到,很多人都以為自己幻聽了,如此嚴謹的央視新聞節目怎麼可能出現貓叫呢?
-
「故宮·宮喵家族」系列繪本:跟著貓咪玩轉故宮
近幾年隨著故宮文化的推廣和相關文創的被追捧,和故宮有關的哪怕最微小的元素都因為承載了歷史和文化信息而被大家喜愛。御花園裡一枝在各種季節都灼灼可愛的桃花都備受關注,更毋論是故宮最鮮活可愛的生靈:故宮貓。故宮貓白天出沒於紅牆黃瓦間,是故宮的一道風景;晚上抖擻精神,巡邏放哨,開啟捕鼠模式。如果說600年的文化過於深沉厚重,每一次談起要「說來話長」,那麼故宮貓這樣的存在則輕易能夠從故宮文化中汲一瓢飲,故宮貓能夠很好地拉近大眾對故宮的心理距離,同時其本身也靈動可愛,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