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2021-01-11 焱小悠

故宮指的是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皇宮,可臺北皇宮並不是皇帝的居所,它比較特殊,臺北故宮確切地講應該是叫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稀世珍寶。

大家最熟悉的故宮應該是北京故宮,它位於北京城內,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居於世界五大宮之首,至今已經580多年的歷史,多數人都去領略過它的風採。

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於永樂四年開始籌建,北京原來叫應天府。這裡原是朱棣的封地,他奪得皇位後,在南京稱帝。可是他始終認為應天府才是他的龍興之地,所以一直想把京都搬到北京。

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

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

北京故宮又叫紫禁城,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有典故的。紫氣本就預示著吉祥之意,紫微宮又是天帝居住的地方,而人間的皇帝自稱是天之子,皇宮又是禁地,不可以隨意出入,所以又叫紫禁城。

朱棣

現在北京故宮是是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它的歷史地位和研究價值不可估量,研究人員們也正在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

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始建之初,曾給人一種錯覺,好像好東西都被帶到了臺北,放入了臺北故宮,事實並非如此。

有這種錯覺是因為北京故宮太低調,許多東西都被收藏著沒有被展出,另外就是故宮太大了,沒法一次性逛完。再加上北京故宮的展品都被放在舊木質的展廳裡,不能進行隨意改造,沒法用現代化手段使展品更加美倫美奐,所以會給人一種錯覺。

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也是三大故宮中最年輕的一位,也叫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山博物院,位於臺北京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1948年12月22日,大約65萬件國寶文物乘著海艦來到了臺北。這些文物在戰爭期間幾經漂泊,先是被運到南京,隨後又被送到臺北。這樣大規模的文物遷移,在歷史上是從沒有過的。

現在臺北故宮博物館已經成為一個教育中心,它讓人們對祖國的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是清朝初期的皇宮,這是我國關外唯一一座皇家建築。清朝遷都北京後,瀋陽故宮就成了陪都。

瀋陽故宮大政殿

天命十年,努爾哈赤在瀋陽定都,並開始修建皇宮。後來清朝入關,這裡變成了陪都,但它的地位始終不減,因為這裡是清朝的龍興之重地,所以一直倍受清朝皇帝們的重視。

康、乾、嘉、道四位皇帝還曾先後10次來這裡拜謁祖先,以表達自己對先皇的開國之功的仰慕之情。朝隆皇帝還曾把北京的珍寶源源不斷地運到此地進行收藏,表示自己不忘根本,從而奠定了瀋陽故宮的地位,使它成為三大故宮之一。

1961年,故陽故宮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珍貴的毛公鼎

如今三大故宮雖各處不同地點,但都因為其中保存的珍貴文物而名聞天下。這些歷史文物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其中都凝結著勞動人民的血汗。無論是故宮建築的一磚一瓦,還是那些稀有的珍貴之物,無不彰顯著中華文化悠久的歷史,那是人類共同的珍寶,需要我們共同去守護。(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有人說「北京故宮只剩空殼,真正的精品在臺北故宮」,是真的嗎?
    老蔣無愧於「運輸大隊長」的稱號,短短61天時間,分三批帶走了2972箱文物,共計597558套,這些文物不僅是紫禁城的,還有避暑山莊、瀋陽故宮、頤和園、國子監等處的舊藏,很多都是絕無僅有的孤品級國寶,可想而知有多珍貴。
  • 中國實際共有四個故宮,除了北京故宮,就算能說上兩個「牛」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文章分類|旅行見聞文章字數|641字,閱讀約2分鐘>說起故宮,相信很多朋友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北京故宮。然而,事實上,我國有四座故宮。除了北京的故宮,你知道其他三個嗎?可以說最後兩頭是你的「牛」!北京紫禁城原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位置。它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建築之一。早在1961年就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堪稱珍貴文物。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翠玉白菜」,「肉形石」,「清明上河圖」是印象最深刻的幾個。著名藏品。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始建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面積1.03萬平方米。中國宮殿式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 長春偽滿皇宮,與北京故宮、瀋陽故宮,並稱中國三大宮廷遺址
    芒果旅行日記:中國有三大宮廷遺址,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長春偽滿皇宮。北京故宮為明清兩代皇家宮殿,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同時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瀋陽故宮是清朝初期的皇宮,而長春偽滿皇宮則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任偽滿皇帝時的皇宮。
  • 見證故宮國寶流離山洞的往事,臺北故宮展「北溝傳奇」
    從1930年代開始,故宮國寶在20世紀的顛沛流離,見證著百年來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個巨大傷痛。解放戰爭爆發後,隨著國民黨軍隊的節節敗退,故宮南遷文物被選出一部分前後分三批運抵臺灣島,其後以臺中霧峰北溝山麓的山洞為庫房,一直到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建成前,運送臺灣地區的故宮文物都是以「北溝文物陳列室」的狀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 皇帝的玩具、故宮的貓等故宮元素文創產品將面世
    北京晨報記者獲悉,皇帝的玩具、故宮的貓等故宮元素文創產品預計明年與遊客見面。首都博物館、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北京古代錢幣博物館等博物館帶來的文化創意產品在老國展集中展示。集團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正在與故宮聯合研發文創產品,包括「皇帝的玩具」、「故宮的貓」等,它們將保持「萌萌噠」特色。  據介紹,集團目前已設計出17個主題的故宮元素文創產品,產品轉化已有200餘款。集團相關負責人陳兵說,皇帝玩具的主題產品有布老虎、陀螺、竹蜻蜓、七巧板、風車等,這些舊時玩具是故宮送給孩子們的禮物。「產品也將加入故宮元素,如頂戴花翎、官服等。」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若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的政策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雖然原都屬於「故宮博物院」,但是藏品各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在數量上雖僅佔原「故宮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許多珍品卻是精中之精的重寶。如今一個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卻要白白讓給大陸獨享,有何可昭告天下的道理呢?
  • 臺北故宮傳世珍藏: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特展【多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可愛孩兒枕,沒忍住偷拍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又叫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1948年,解放戰爭勝利在望,國民政府命令挑選故宮博物院的重要文物,至1949年2月,共有2972箱文物,運抵臺灣。臺灣1962年開始建造臺北故宮博物院,1965年夏天落成,從大陸運到臺灣的文物,幾經周轉,終於妥善保存。
  • 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國民黨「立委」回應
    」在「立法院」教委會針對「如何推動後疫情時代博物館、美術館、表演藝術館舍及各文化館舍之數位策展、線上藝文、數位行銷與服務」進行專題報告,多位「立委」針對臺北故宮與「文化部」合併一事質詢。 報導稱,民進黨「立委」黃國書說,全世界的博物館都屬於文化部門,只有臺北故宮是屬於臺「行政院」,現在的編制會讓博物館的配置有問題。消息傳出後,有人擔心臺北故宮改隸「文化部」會從二級機關變成三級機關,會矮化臺北故宮。此外,一旦改制,臺北故宮是否會改名,還有人說臺北故宮北院可改名為「華夏博物館」,南院可改名為「亞洲博物館」。
  • 記者走馬觀花逛臺北故宮 第一感覺是暈眩(圖)
    資料圖: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原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清代皇宮珍品「翠玉白菜」,本周被臺灣中小學生評為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第一珍品。「翠玉白菜」由一塊天然玉石巧雕而成,是清代皇帝光緒之瑾妃嫁妝,白菜寓意清白,像徵新娘純潔,菜葉端有一蝗、一螽斯,像徵多產子女。
  • 瀋陽故宮×700cc,給你冬天的第一杯皇家奶茶!
    其中就有前段時間非常火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現在到了冬天,是時候帶給你冬天的第一杯奶茶了。  這杯奶茶是瀋陽故宮送給你的。    作為瀋陽文創領域最大的IP——瀋陽故宮,在這個寒冷的冬天選擇聯手瀋陽本土奶茶品牌700cc,共同為我們帶來了一款皇家宮廷奶茶。
  • 為何說臺北故宮成犧牲品?
    臺灣島內感慨兩岸故宮「此消彼長」,臺媒直指這是蔡當局的「鍋」。北京故宮在元宵夜首度開放遊客預約賞燈的消息一出,購票網站瞬間癱瘓。這不禁讓臺灣島內感慨萬千,臺北故宮近幾年淪為政治鬥爭和「去中國化」的犧牲品,兩岸故宮的發展已經此消彼長。
  • 跟著央視新聞看瀋陽故宮彩畫貼金
    10月25日上午十點,觀眾通過央視新聞直播間「雲端」走進瀋陽故宮東所頤和殿、介祉宮的油飾彩畫保護修復現場。 在瀋陽故宮博物館古建部副主任劉巧辰介紹瀋陽故宮油飾彩畫保護修復二期工程概況後,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保護工程所副研究館員、瀋陽故宮古建築油飾彩畫保護修復一期、二期項目方案編制負責人陳青為觀看直播的觀眾介紹了古建築彩畫修復工藝
  • 北京故宮的靈異事件傳說
    更慎人的就是一口井,平日白天的時候往下看,井底就是一些石頭,雜草什麼的,但每到晚上12點後往下看,只要天上有月亮,你會看到井底出現的不是石頭,雜草,而是水,水上倒映的卻不是你的面孔……當然也有科學人員解釋了:故宮能看見宮女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宮牆是紅色的,含有四氧化三鐵,而閃電可能會將電能傳導下來,如果碰巧有宮女經過,那麼這時候宮牆就相當於錄象帶的功能,如果以後再有閃電巧合出現,可能就會像錄象放映一樣
  • 暢遊盛京遊記|帶你了解瀋陽故宮最全資料
    2、大清門到過 北京 故宮的人,都知道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 瀋陽 故宮的「午門」則是大清門,當然,它的建築體量要比午門小得多,並沒有高大雄偉的門樓,而只是一座五間硬山頂的屋宇式大門,中間三間為門,南北都設有臺階,兩梢間有檻牆木窗,為警衛值班之處。緊貼兩側 房山 又各有一四柱式小門,分別稱為東翼門和西翼門。
  • 大陸遊客激增 臺北故宮為翠玉白菜肉形石闢專區
    兩位遊客正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觀賞國寶「翠玉白菜」。「翠玉白菜」原在清光緒皇帝之瑾妃居住的「永和宮」(北京)陳列,據說是瑾妃的隨身嫁妝。白菜寓意清白,菜端一蝗一蟲象徵多產,希望子孫眾多。中新社發 董會峰 攝  中新網5月1日電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翠玉白菜和肉形石是臺北故宮最知名的展品,翠玉白菜所在的三樓展區原本就是觀光客必到之處,近來由於陸客人數激增,更是旺上加旺,常見觀眾在展場外大排長龍,就是為了看白菜一眼。為了改善擁擠問題,臺北故宮擬定在半年內另闢一處專放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這兩件明星展品的展區。
  • 蔡英文對臺北故宮「下手」,「臺獨心」昭然若揭
    而蔡英文試圖對臺北故宮博物院進行改名,也遭到大部分民眾反對。最近有一名網友在社交平臺上上傳一組圖片,圖片中拍攝了在美國華盛頓州機場,一架與以前有所不同的「華航」波音777F客機的塗裝。飛機上「CHINA AIRLINES」的塗裝被刻意縮小,並且從機首部位改動到機尾部位,在機身中央留下大面積的空白,日後可能會利用這些大面積的空白進行其他的彩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