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初年有兩個韓信,另一個人是啥情況?

2021-01-09 李江鳴vv

韓王信,以有眼力勁兒,得以封王爵,又以有眼力勁兒招來殺身之禍。

第一件有眼力勁兒的事。

韓王信,全名韓信,為了與無雙國士韓信便於區別,將其名字改為爵位加名的辦法。韓王信原本為韓國皇族後裔,是韓襄王的庶孫。秦末大亂,群雄並起時,就和張良一同效力於韓王成門下,希望藉助陳勝吳廣起義,恢復韓國基業。

據說韓王信身高八尺有餘,這樣的身材一看就感覺孔武有力,令人畏服。但韓王信對自己所處的位置很清楚,知曉作為庶孫沒有繼承王權的希望,便依仗天賦甘於作為一名衝鋒陷陣的將軍,一直聽令於韓王成。

其實,韓王成此時還並不是什麼韓王,儘管有張良和韓王信的輔佐,文武兼備。可是,韓王成一直在潁川郡三川郡(原韓國地界)打不開局面,成為了遊兵,沒有固定的城池作為落腳地,只是在故國之中苦苦支撐。

直到陳勝吳廣起義失敗,項梁繼之而起時,才有所改觀。但也不是立竿見影,而是在項梁聽從範增之計,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之後又鑑於陳勝吳廣失敗的前車之鑑,決定廣為扶植六國後裔,為秦朝多樹敵。

先後楚趙魏燕被扶植起來,到了韓國卻被拖了又拖,原因有許多,實力不濟才是主因,更因為韓國地處中原是四戰之地,又與秦國接壤,受到秦國的威脅最大,如果剛打出旗號就被秦國掃滅,這對反秦大業來說,無異於當頭一棒,所以剛開始項梁打出反秦的旗號時,對於韓王成等人只是聲援而已,並無多大的助力。

直至項梁接連打了一些勝仗,聲威大漲,漸漸成為秦國的腹心之患,項梁這才騰出手來助韓王成復國。作為回報,韓王成倚為股肱的張良,跟隨項梁出徵。韓王成與韓王信也需要聽從項梁的安排行事。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章邯與項梁大戰於定陶,項梁兵敗被殺。

一直介於傀儡和帝王之間的楚懷王熊心,想要趁機收攏權力,同時為防止章邯軍繼續進剿,他將所有軍隊悉數調回拱衛他所在楚國都城,彭城。

不久,受章邯軍圍困的趙國向楚懷王熊心求救,出於唇亡齒寒的簡單道理考慮,雖楚軍也忌憚章邯的威猛,最終還是同意出兵。

為了分擔壓力,楚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宋義率領大軍北上救趙,一路由劉邦帶領一支數千人馬向西進攻秦國。在坐觀趙國章邯相攻的第47天後,項羽發動兵變,殺掉宋義,統領了軍隊,而後引發巨鹿之戰,擊敗章邯,威服各諸侯。

另一隻隊伍由劉邦率領韓王信和張良輔佐。加派韓王信和張良並不是劉邦手下沒有文武官員,而是因為劉邦的兵力不足以完成這項長途奔襲,有了韓王信和張良的輔佐,可以沿途快速降低韓國故地人眾的疑心並受到幫扶和資助。這也是劉邦為何能一路平安的攻到武關,迫降秦國,進入到了秦國都城鹹陽之中的原因。

收服章邯大軍後,項羽聞聽劉邦進入鹹陽,想要按照發兵之前楚懷王的約定自行稱王,並擅自做主饒恕了秦王子嬰等殺掉項羽叔父項梁的仇人,項羽率領諸侯,直奔鹹陽而來。韓王成不知出於什麼考慮,並沒有接受項羽的命令,跟隨項羽入關。

在漢元年正月,項羽分封諸侯的時候,雖然依然分封了韓王成為王,但是在項羽東歸時,將韓王成裹挾到了彭城。不久,先是將韓王成降為穰侯,而後隨便找了一個罪名將韓王成就殺掉了。項羽任憑自己的喜好將一方諸侯處死,這讓諸侯寒心,更令韓國的人眾十分憤恨。

尤其是韓王信和張良。

張良出身於韓國貴族,其家族六世相韓。他起兵的初衷就是為韓復仇,並擇機復國,即將大功告成,卻被項羽一舉撲滅。

韓王信雖然激憤,卻沒有直接向劉邦借兵,給劉邦留下越過他劉邦,打著率軍進攻項羽的旗號,企圖恢復正宗韓國的計劃,而是語重心長的勸阻劉邦趁項羽相繼擊殺韓王成和楚懷王,諸侯有背叛之心時,向東進攻,與項羽爭奪天下。

還定三秦後,劉邦採納了韓王信的建議,並派韓王信率軍出徵韓國故地,允諾事成之後,封韓王信為韓王。

韓王信幹勁十足,一舉攻下項羽新任命的韓王鄭昌轄下的十餘城,並生擒鄭昌。

韓王信並未就此與劉邦決裂,而是繼續聽從劉邦的軍令,追隨劉邦繼續向東進攻項羽所在的都城,彭城。就在韓王信擒獲鄭昌時,劉邦兌現承諾,分封韓王信為韓王。此時是漢二年十一月。

韓王信被立為王,並不是全因為功勞,也不是完全因為他具有韓國皇室的身份,而是劉邦需要為項羽樹敵,同時向其他與項羽有矛盾的諸侯表明一個態度,只要歸順他劉邦,他絕不會吝嗇爵位和土地的。

這也是劉邦為何在還定三秦後,一出關就能號令五個諸侯,集53萬諸侯聯軍,攻破彭城的原因。王陵在事後對此進行了一個總結。

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

第二、三、四件有眼力勁兒的事。

漢五年,劉邦在齊王韓信,韓王信等人的擁戴下稱帝。劉邦也未虧待眾人,真正剖符委任韓信、韓王信等人為王。

劉邦發布任命之後不久,韓王信便回到韓國享福去了。當時韓國的都城在陽翟(河南禹州),北近鞏、洛,南迫宛、葉,東有淮陽,皆天下勁兵處,乃詔徙韓王信王太原以北,備御胡,都晉陽。

巧合的是,劉邦此時還未定下都城所在地,暫時還停留在洛陽,命令韓王信遷都是勢在必行。

漢六年春,劉邦下詔,命韓王信遷都至晉陽(山西太原)。

韓王信作為皇室後裔,又經過戰爭的洗禮,自然知曉其中意思。

韓王信並沒有如韓信一般進行抱怨,而是順著劉邦的意思,提出了更加的妥當的遷都計劃。

由於是匈奴接二連三的襲擾邊地,晉陽離交界處太遠,無法快速應對,願意將都城繼續北遷至馬邑(山西朔州),為國家備邊,抵抗匈奴。

劉邦對韓王信的建議感到很是滿意,當即同意。

然而,就是因為這件事,使得韓王信最終背叛了劉邦及大漢,繼續為匈奴效力,做一個有眼力勁兒的人。

由於馬邑離中原過於遙遠,同時冒頓單于率軍圍困馬邑時,又另派兵圍攻雲中郡。因此,劉邦在接到韓王信的求救後,在洛陽周邊調配大軍,驅兵分路救援。這一來一去所需時日就要多上一些,韓王信為了堅持到劉邦的到來,竟然求和匈奴,劉邦不問其它貿然派使者責備韓王信。韓王信懼怕劉邦事後追責,被問斬。轉而真投降了匈奴。

投降匈奴的韓王信,立即率軍南下迎戰劉邦。

冒頓單于則率軍進攻代郡(河北蔚縣)。

韓王信與劉邦在銅鞮撞上,大戰一番後,韓王信敗退至晉陽,據城堅守。恰逢大雪,韓王信堪堪堅持到了周勃軍的加入,再也無法抵擋兩路漢軍的進攻,率軍北逃。

周勃率軍追擊。

冒頓得知消息,也放棄對代郡的圍攻,急忙回撤。

劉邦獲悉,趕忙率軍追擊,在平城追上匈奴人。而後劉邦率軍繼續追擊。

這正中冒頓誘兵之計,反被冒頓圍困於白登山。

周勃軍最先趕到,其後才是劉邦所率的大軍,最終解了白登山之圍。

直至漢十一年,韓王信與匈奴攻佔參合(山西陽高),被劉邦派遣的柴將軍攻破,才將韓王信斬殺。

期間,劉邦曾留有書信給韓王信,準備用赦免和爵位不變來獲取韓王信的歸降。

韓王信再次發揮了他有眼力勁兒的一面,一面檢討自己的罪過,另一面又堅決不信劉邦會放過割據一方的異姓諸侯王。

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集解】:文穎曰:「大夫種、範蠡也。」今僕有三罪於陛下,而欲求活於世,此伍子胥所以僨於吳也。【正義】:信知歸漢必死,故引子胥以為辭。今僕亡匿山谷間,旦暮乞貸蠻夷,僕之思歸,如痿人不忘起,張揖雲「痿不能起」,盲者不忘視也,勢不可耳。

相關焦點

  • 韓信最應感激和痛恨的竟是同一人?有個成語典故也與此人有關
    韓信,相信是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名字,他是漢朝的開國功臣,曾經忍受「胯下之辱」,知道感恩——「一飯千金」,有過人的軍事才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導致西楚霸王項羽「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就是這樣一位傳奇人物,最終卻死於自己的貴人手中。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張良是怎麼評價韓信的?短短四個字,卻道出韓信的一生
    歷史上的韓信便是漢初開國功臣,在西漢建立之後更是受到劉備的分封成為異性王侯,韓信祖上便是春秋戰國時期韓國的一位諸侯王,在秦朝統一六國之後,韓國在此過程中被滅,韓信便是走上起兵反抗秦朝的道路。曾經在韓國的舊地駐守,在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時候,投靠劉邦,並幫助劉邦打敗項羽,奪取中原地區。
  • 韓信自掘墳墓,被女人弄死竟無人問津,劉邦:不作死就不會死
    曾經有史學家分析過,韓信當年攻破齊國,佔領齊地七十多座城池,聚集三十多萬軍隊並向劉邦強要了一個齊王頭銜。當時就有謀士告訴他現在是他獨立出來自主創業的最佳時機,可是他卻沒有聽取,最終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場。而英雄一時的韓信被一個女人騙殺竟沒有一人為其說情,細細想來竟然有些同情和傷感。
  • 漢初三傑之「兵仙」韓信!
    韓信他國士無雙,是漢朝一統天下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比如開局就被小流氓欺負鑽褲襠(韓信:多大點事兒啊~)這操作雖然騷,但人家可真不是怕小流氓啊!這不、很快就帶著大寶劍,去跟項羽混了。結果一腔熱血,就混了個小保安...於是韓信乾脆跳槽到劉邦那,可劉邦也沒咋搭理他...韓信心灰意冷」本想放棄,然而後面便發生了風花雪月的一幕。。。
  • 漢初三傑的功勞,蕭何、張良、韓信,在劉邦的心中是怎麼排名?
    蕭何、張良、韓信這三個人代表的是劉邦手下的三個派別。劉邦統一天下時間是,沛縣起兵到平定異姓諸侯王,這十四年的時間。蕭何代表的是劉邦的元老集團,如曹參、周勃、樊噲、夏侯嬰、灌嬰、靳歙、周昌等。張良是代表投奔劉邦的功臣集團,如陳平、陳嬰、呂臣等。
  • 韓信為兵家四聖之一,項羽號稱西楚霸,兩人誰更厲害?
    項羽和韓信都是秦末漢初領兵打仗的傑出代表,在韓信未出道之前,項羽已經名滿天下了,並自號西楚霸王,在韓信出道後,也正是項羽集團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下面就分析韓信和項羽的帶兵打仗方式和技巧,來分析一下韓信為什麼能夠打敗項羽。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陰人。
  • 劉邦要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張良:我阻止,韓信死得更快
    劉邦要殺韓信,張良從頭到尾卻沒有出聲。其實,不是他該去勸說劉邦,而是他有什麼理由阻止劉邦不殺韓信呢?韓信的影響力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是幾個異姓諸侯王中影響力最大的。當初,劉邦背棄鴻溝之盟,與項羽會戰於固陵,項羽小勝,因此,僅憑劉邦,還是無法戰勝項羽的。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建議,籠絡韓信和彭越,這才滅了項羽。
  • 兵仙韓信:胯下之辱「並不辱」,蕭何月下追的韓信「也不驕」
    劉邦可以勝過力能扛鼎的項羽,若是沒有「韓信」,即便是張良、蕭何、樊噲再能幹,怕是也難以成事。但是讓人唏噓的是,《西漢演義》等別史中曾記載劉邦允諾天下沒有殺死韓信的劍,但最後韓信卻死在呂后手上。關於呂后是如何殺死韓信的,倒是有幾種說法,有的說是用竹劍,有的說是宮女用棒錘打死的等等。這些便是後話了。
  • 西漢侯爵排行榜,前十名中居然有一名女性!
    經歷了幾年的楚漢之爭後,項羽的對手劉邦在這場戰爭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西漢也就此建立,劉邦即位之後對為國家付出過汗馬功勞的功臣實行嘉獎,並且冊封了十大侯爵,在侯爵的排行榜中,韓信並沒有榜上有名,竟然還有一位女性。
  • 韓信帶淨化是什麼梗啥意思 出自老八語錄老鐵們韓信帶淨化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知道,在網上經常會有一些主播說的話會被網友拿來當一個梗,真的是太有趣了,尤其是一些發音不標準的,比如說這個美食家李老八「韓信帶淨化」,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想必大家應該都非常好奇吧?難道是王者榮耀?韓信?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韓信不幸,一生曲折多變,用多少成語譜寫了自己的不朽故事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韓信早年家貧,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後來被劉邦重用,終於平定各國,打敗項羽。後來被呂后與蕭何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
  • 兩個2W戰力韓信首次交鋒,寂然有對手了
    韓信這個英雄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為靈活性極高的後期英雄,韓信被很多的主播喜愛,許多主播也因此展開韓信戰力榜一的角逐。巔峰賽2569分高手雲集,兩個2w戰力的韓信對立戰鬥,寂然和韓小鑫一場韓信之王的戰鬥一觸即發。
  • 西漢三傻:韓信和劉邦簡直不要太能鬧,張良表示生無可戀
    張良念大學的時候,是學校的優等生,有著畢業直接保送研究生的名額,是所有學生羨慕的對象,也是老師特別欣慰的學生,但是在大學中唯一讓張良感覺特別苦惱的一件事就是有著兩個十分讓人不省心的室友,分別是劉邦和韓信,這兩個人不僅僅學習每個正經,平時在宿舍也是沒個正經,而且時常還會吵到正在學習的張良,不得不說張良真的內心是崩潰的
  • 劉邦穿上李白衣服,念了段話,韓信:又可以天天聽到狐狸的聲音了
    西漢三人組的確與眾不同,感情自然是固若金湯的好,不過韓信和張良都很尊重劉邦,畢竟劉邦是一國之主嗎,地位和威嚴還是要滿足下的。這天,張良和韓信就喊道:「君主!」 「子房,重言~你們找我呀?」「嗯,有事找君主幫忙,而且不用你靠太近。」
  • 建功難,善終更難,韓信為什麼逃不脫「狡兔死,走狗烹」的魔咒?
    還處於平民時期的韓信,似乎展現出了一副遊手好閒,不諳世事的市井混混樣子,這和之後作為西漢開國將領,封侯拜相的韓信簡直是兩個人。那麼韓信從小小的平民,一步步晉升為劉邦軍政集團的核心人物,這個過程到底是怎樣的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晉升之路必然是艱難且漫長的,當時韓信身邊的人都不怎麼待見他,而且也不給他好臉色看,甚至對其打罵,這是韓信最為落魄的時期。
  • 西漢和東漢政權同屬一家,為何貪腐情況截然不同?
    宦官當政,難有明君出現。而且,兩個朝代後期的貪腐問題都十分嚴重。因為無法設立強有力的監督機構,所以任何專制王朝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1.西漢英明,高待遇加嚴刑罰 雖然每個王朝都無可避免的出現這種情況,但是東西兩漢都是一家的,而西漢的情況明顯就要好很多。
  • 從漢中出發,韓信輕易拿下關中,諸葛亮為何不行?和漢江有關
    漢江發源於秦嶺南麓,源頭有三個,北源沮水,中源漾水,南源玉帶河,以源出陝西寧強縣北嶓冢山的中源漾水為正源。漢江一路東下,流經陝西、湖北兩省,最終在武漢漢口龍王廟匯入長江,全長1577公裡。漢江在不同地段有不同的稱謂,從源頭流經勉縣(古稱沔縣)稱沔水,東流至漢中始稱漢水,從安康至湖北丹江口段古稱滄浪水,襄陽以下稱襄江、襄水。
  • 垓下之戰,戰神韓信率軍大破西楚霸王項羽,霸王別姬,烏江自刎
    垓下之戰是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漢戰爭中,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省 靈璧 縣東南沱河北岸)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 戰爭背景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梁地的彭越對楚兵發起騷擾斷其糧道,項羽率領軍隊狙擊了彭越後返回。
  • 楚王金帶扣見證西漢「黃金帝國」
    帶扣背面有兩個穿系用的環鈕,正面則布滿淺浮雕:一隻熊和一隻猛獸正按住一匹馬在撕咬。猛獸死死咬住馬的脖頸,熊在奮力撕扯馬的後腿,雙目圓睜,利爪遒勁。馬低垂著頭,微張著口,似在低聲嘶鳴;前腿跪伏,後肢扭曲反轉,似在垂死掙扎。一個帶扣的周邊還有8隻類似鷹頭的勾喙鳥首紋,賦予浮雕從蒼穹到大地的深邃和遼闊,甚至讓人感受到某種原始宗教的意味。而鷹鷲在天空中盤旋,野獸在大地上搏殺,是典型的草原景象。
  • 韓信被呂后殺害前可能醒悟:當年樊噲向他下跪,真應該將他扶起
    「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這是對漢朝大軍事家韓信的人生總結。作為漢朝的開國元勳,韓信可謂是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可以說,劉邦的天下,有三分之二的地盤是韓信給打下來。但是這樣的能臣武將為什麼最終竟不得善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