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3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今年,一部名為《早餐中國》的美食紀錄片,在吃貨圈裡反響很大。一集5分鐘,每集只介紹一家市井早餐店,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煙火氣。當你在家樓下早餐店吃飯時,可能就被記錄成素材了。片子的結尾處還會搭配一首老歌!每一幀都透露著濃濃的人情味。
在上周播出的一集中,杭州的早餐終於在片中露臉了。
在早餐中國的微信公眾號中說道,當攝製組問老杭州人的早餐吃什麼時,老杭州人回答,說不出。其實這說不出是有原因的,大餅油條、大小餛飩、蔥油煎包、牛肉粉絲等各色早餐數不勝數——杭州人的「說不出」,其實是選不好!
為什麼選擇了這家煎包店,攝製組的回答是,吸引他們的不是早餐,而是那股人情味。一家開了數十年的店鋪,幾經搬遷,最後縮在一條小巷裡,來往吃早餐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顧客。這家店就是鼓樓煎包餛飩店,他的前身就是在離鼓樓城門不到10米的老房子裡,藏著城南頗有些資歷的飲食店——「山邊小吃」,更為人熟知是它的另一個名字——「鼓樓銀花餛飩」。
去年,老闆娘陳志平搬去梅花碑了,就在老底子老頭油爆蝦斜對面,佑聖觀路70-1號交警大隊貼隔壁。新店較之前老店更寬敞乾淨,早餐種類沒有變,還是那生煎包煎餃、大餛飩、小餛飩、牛肉粉絲等,對了,不變的還有那老闆娘的髮型。
早上七八點鐘是店裡最忙的時候,來吃鍋貼的有隔壁交警大隊上班的,有在梅花碑住了一輩子的爺爺奶奶,還有特地趕到這裡來的那些從小吃到大的老客。
老闆娘陳志平說:「我們一家人四姐妹,三個都是做鍋貼,最早是86年5月份,那時還是自己家房子,就在定安路遊泳館貼邊上,叫晨晨小吃。後來拆遷,我們小阿妹搬到惠民路做的,就是現在杭四中對面的鼎順小吃(1999年)。再後來我就搬到大井巷做的,大井巷開了兩年,房東看我們生意好麼就把房子收回起自己做的(2001年)。然後又搬到了當時皇飯兒邊上的小店面(2003年),自己覺得又不是很妥,做了兩年就搬到了鼓樓城門底下(2005年)。一開始就做做早飯生意,後來開始做夜宵的,下個餛飩啊還有油炸大餛飩,那時小年輕最歡喜晚上吃個。再後來麼生意好的,就把邊上的店鋪吃下來,直到去年房東說要漲房租了,才搬到了梅花碑。」
在店裡吃早飯的謝大伯說,跟著這家店吃了七八年了,就三個原因。一,老闆娘熱情服務好;二,店裡環境乾淨;三,吃的是老底子的味道。
那什麼又是老底子人的味道了呢?老面發酵是杭州老底子煎包的靈魂,老面發的皮才香,一條老面發一盆面,皮要擀薄提高口感,而內餡用的都是精選的豬後腿肉,包好後放到平底鍋上煎到底部呈現金黃焦脆,撒上蔥花就可以出鍋了。
價格煎包7毛一個,粉絲5元一碗,來上一盤十個左右的煎包,再買一碗牛肉粉絲,又或者餛飩,有滋有味,一點不賴。「好吃實惠」「老杭州最正宗的味道」「都是從鼓樓跟過來的」……這家店存儲著老杭州胃的記憶。
雖然從人流量超多的鼓樓搬到了這裡,但老闆娘的煎包店依舊客滿盈門,記者問老闆娘累不累,要不要退休。陳志平說:「不退休,沒想過退休。」
如果你也知道哪裡有好吃的煎包,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來源:杭州吃貨
原標題:《杭州這家生煎包店上了《早餐中國》,其實很多人都沒吃過》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