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疫情的爆發,給公務員考試添了一把火。因為人們發現,當危機來襲,很多企業開始裁員、縮招時,只有公務員穩穩噹噹。
今年有157.6萬人通過報名資格審查,比去年增加了52萬餘人。平均算下來,一個崗位名額有61個人競爭,而最熱的一個崗位名額有2422人競爭。
在150多萬的考生中,有很多個參加考試的理由,但其中有一個理由,卻很容易被大家忽視,那就是父母「逼我」。
很多人不理解這樣的人們所說的家人給的壓力到底是什麼,並質問為什麼家裡人逼你考公務員你就去考了,那老師逼你成才你怎麼就不去?
其實更多的時候,壓力不是從父母的言語裡傳導過來,而是無意中的一個反應或某個瞬間。跟家人之間因為工作去向發生過很多的爭吵和互相勸服,但讓他放棄對外面世界的嚮往,可能只是父親流淚的一個瞬間。在親密關係裡,這種壓力從來都是說不清道不明,又無形的。
網友關於父母逼自己考公務員的吐槽
很多父母每次看到公務員或事業單位招聘信息時,就會發到微信上,還有的會把這個問題上升到不孝順的高度,更有甚者人生早早就已經被父母規劃好,而考公是求學的落腳點。
很多子女自己也不想從事公務員,但還是花時間複習,因沒複習好而焦慮失眠,害怕如果考得太低的話,父母會沒有面子
拋開大額的經濟損耗不談,考生們的生活似乎回到了高三那段時間。每天早起上課,中午吃飯,下午繼續上課。晚飯在輔導班旁的一家自助快餐店解決。晚飯後又回去上晚自習,一直到深夜回家。三點一線,異常的規律。很多考生覺得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快要撐不下去了。多次的失敗早已使他們想退出這場本非自己意願的競爭,但來自父母源源不斷的希望和要求始終沒法讓他們將那個想法付諸實踐。
上完一個階段的課後,就去參加一場考試。若進了面試就開始準備,反之則回來繼續備考下一場考試。這種生活,好似是一場闖關遊戲,當「重啟」鍵被按下時,又重新開始一個循環。
廣州一考點健康碼查驗
有的優秀的考生本已經通過了非常不錯的私營公司的面試,卻遭到父母的激烈反對。父母們依然覺得回家考公是阿潞最好的歸宿,並反覆提出要求。
為什麼父母喜歡「逼」自己孩子回家考公?這個問題網絡上一直都有人在發出疑問,疑問下面寫滿了回答,但還是沒有人能解釋清楚。考生們說的是同一個答案:工作很穩定,養老有保障,說出去有面子。但父母和孩子終歸是不同的兩代人,對待同一個事物,他們卻有著完全割裂的看法。
「鐵飯碗」對很多年輕人而言意味著枯燥單一的工作內容、一眼望到頭的未來和平淡的生活,而且在收入方面也可能會比別人落後5-10年。但父母們似乎看得更遠,他們把公務員這份工作未來所能帶來的保障和當下的穩定,看得比一切重要。他們覺得私企的工作很累,經常加班,有時候節假日都得背著電腦。
為了成全父母的這種心理,一直沒有停止考試,有的考生失敗已經累積了十幾次。每次敗考後滴都覺得自己很孤獨,而孤獨又加重了沒有工作的失落感。接連的敗考讓他們開始懷疑,自己可能真的不適合這條路。
有考生無力地感嘆:「如果不能走自己喜歡的路,那就努力走爸爸媽媽喜歡的路吧,總要有人開心才不算白費力氣。」
大家覺得這樣破釜沉舟式的去報考公務員,真的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