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為媒,南北文化如一股暖流匯聚。記者了解到,2020年12月30日,「胡馬依北風」攝影展暨老包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東莞市莞城街道鰜魚洲文化創意產業園開幕,為東莞吹來了一陣北方遊牧民族文化之風。展覽將持續展至2021年1月29日。
內蒙古包頭與東莞遠隔千裡,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璀璨的草原文化、老包頭文化,當地產業經濟根基雄厚,是著名的鋼鐵城市,又有風光秀美的自然資源。東莞則是聞名世界的製造業之城,智慧型手機、工業機器人、智慧物流、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兩座城市有著極大的互補和合作發展空間。此次兩地以攝影為線,以非遺文化為面,旨在推廣南北文化旅遊產業,積極探索攝影+非遺+文商旅產業融合發展模式。
「胡馬依北風」攝影展展出了攝影師王爭平的影像作品。王爭平從1986年開始記錄內蒙古草原的生活,拍攝了大量人文紀實照片,他用相機,記錄深愛的內蒙古草原,被譽為「草原影像詩人」,尤其擅長拍攝馬的影像。多年來,王爭平在專業攝影領域建樹頗豐,曾在2008年榮獲中國十佳攝影師稱號;2009年榮獲中國第八屆攝影金像獎、《影像亞洲》PPA國際攝影大展紀實類"金獎"、"徠卡"中國優秀攝影師稱號;2013年榮獲第24屆全國攝影藝術展最高獎"金質收藏獎";2014年被評為中國攝影年度風雲人物、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優秀攝影師評審委員會大獎」。
老包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帶來了六合枕、「火筆畫」、蒙古皮雕畫、包頭剪紙、武記茶湯、溝門手工杏乾等非遺項目,讓東莞的觀眾感受到了草原文化的魅力。
開幕儀式上,東莞市青年攝影家協會分別與內蒙古包頭市東河區文體旅遊廣電局、東莞鰜魚洲文化創意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藉助各自的資源優勢,未來將進一步開展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為不斷培養和挖掘青年攝影人才,王爭平和東莞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李志良共同為市青影協舉辦的「健康快樂夕陽紅」攝影大賽獲獎者一、二、三等獎獲得者頒獎;隨後,與會嘉賓為市青影協傑出貢獻獎、特別奉獻獎獲得者頒獎。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葛宇飛 通訊員 鍾榴青
圖片由東莞市青年攝影家協會提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