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揭食用貓肉灰色鏈條:部分血腥場景被刪

2020-11-21 騰訊公益

隱藏

查看圖注

專訪中國首部吃貓調查紀錄片編導郭克——揭開中國吃貓灰色鏈條

7月末,中國首部吃貓調查紀錄片《三花》在京滬穗三地舉辦放映會。該片由艾未未工作室歷時7個月調查拍攝,從2009年12月上海救貓志願者的一次貓車攔截行動開始,最終牽出了一條觸目驚心的灰色吃貓產業鏈。影片編導兼攝影郭克在接受《外灘畫報》專訪時表示:「如果整個素材的血腥程度是十成,最終成片的只有六成。我們並不想宣傳暴力和殘忍,我們唯一的目的,是還原最真實的吃貓鏈條。」在吃貓產業鏈的背後,則是食品安全法與動物保護法的尷尬。

文/ 周一妍 人物攝影/ 姜曉明 圖片提供/ 郭克 賴曉育

「只要有人吃貓,就有人去抓貓」

在上海江蘇飯店邊上的一條小胡同裡,每天天亮之前,出入此地的助動車,就忽然多了起來。他們往往形隻影單,獨來獨往,助動車的後座兩邊,每每還掛著滿滿當當的編織袋。如果不是他們的老朋友——上海的救貓者,沒有人能認出來,那些編織袋裡好似一顆顆捲心菜壘起來的豐滿形狀,是一隻只貓,一隻只活貓。

這是紀錄片《三花》中吃貓鏈條的起點。

紀錄片編導兼攝像郭克從貓販處打聽到,上海最大的貓販名叫張振安,由於此人屬於上海貓販圈的「元老」,從不輕易出面,郭克沒能拍攝到他的畫面。

每天清晨6 點,張的手下就會和前來此處交貓的小貓販交易。「過去是5元一隻,後來漲價到8 元,現在是12元一隻。」一位小貓販告訴他。在江蘇飯店小胡同收過來的貓,首先會被運到浙江嘉興一處水果批發市場。在那裡,上海運過來的貓和蘇州、無錫等地的貓一起被搬上大卡車,整車運往廣州。

郭克親身參與的2009年12月末的那次救貓行動,證明了貓販所言非虛。

「2009 年12月18日,我們悄悄跟蹤一輛小型運貓卡車,到了嘉興那處水果批發市場,原本我們打算跳下車與司機交涉,突然間,司機調轉頭,就往回開。他們的警惕性很高,在發現後面跟蹤的可疑車輛後,就加速回撤。」郭克回憶,當天運貓車和護貓隊展開了一場高速公路追逐站,在高速公路上,護貓隊不敢輕易行動,直到經過王江涇收費站時,護貓隊才找到時機攔截車輛。

在運貓車上,郭克看到300多隻貓被關在狹小的木製籠子裡,擠壓得動彈不得。看見光亮的貓發出悽慘的叫聲,有些貓的尾巴被夾斷了,滲出血跡,有些貓因為擠壓過度已經昏厥過去。

此後,郭克在拍攝《三花》的7個月時間裡,再也沒有拍攝到運貓車的畫面。「他們發現我們跟蹤,變得更加小心謹慎,現在已經不走高速了,改走不起眼的小路。」郭克說。

這些運貓車上的貓,來自於上海的各個小區。上海護貓隊的閔阿姨曾帶郭克來到上海閘北一個小區,深夜12 點,他們遇到了一個偷貓人。這位偷貓人是閔阿姨的「熟面孔」,儘管站在護貓者的對立面,他還是向郭克透露了一些情況:偷貓人一般白天睡覺,晚上12 點開始偷貓,從12 點到清晨6 點,運氣好的時候,可以偷到十來只。

偷貓的方法很傳統:拿一個帶踏板的鐵籠子,裡面裝一隻麻雀,夜間的貓看見撲騰翅膀的麻雀,再聰明的貓也會進籠子,當它們走進鐵籠時,踩下踏板,鐵門嘭一聲關上,大多數貓尾巴被鐵門夾斷,這就是它們失去自由的時刻。

閔阿姨告訴郭克,除了攔截貓車外,上海護貓隊的老阿姨也曾經選擇苦口婆心勸服偷貓人改行,可惜效果甚微。

今年3 月20日央視新聞調查播出《需要法律保護貓?》裡,上海志願者劉曉雲講到她的親身經歷。她給了貓販5000元錢,把那車貓給買下來了,然後又給他找了一個工作。結果劉曉雲很快發現,那個貓販子還是回去偷貓了。「偷貓的工作多好,幾乎沒有成本,就是捉些麻雀,我已經不習慣做其他工作了。」貓販說。

「 解救一車貓有什麼用?即便上海的貓全被解救了,還有北京、天津、南京、蘇州、無錫??只要吃貓的需求存在,貓販能找到收購方,就會有人去抓貓。」在《三花》紀錄片中,一位不願露面的貓販告訴郭克。

探訪「貓街」

這些貓在到達廣州後的命運,是被做成「紅燜貓肉」、「龍虎鬥」或是「水煮活貓」。為了保證貓肉的鮮美,經營貓肉的食肆大多採取「活煮貓」、「悶棍打」等方式對活貓進行宰殺。

「在廣州貓肉是一道很普遍的菜色,我去了榮記餐館、嘉華海鮮城都有看到。」郭克告訴記者。

據廣州當地《羊城晚報》的調查報導,廣東人寒冬季節每天要吃掉1萬隻貓!這些貓相當部分是從外省收購來的或偷來的。

郭克一共去了廣東兩次,一次是今年2月,一次是5月。5 月的那次,他將攝影機裝在大包裡,裝作食客拍攝到了殺貓的現場。

在廣州市開平區的發記貓肉館,郭克親眼目睹了「水煮貓肉」的製作過程。兩名廚師站在一個鐵桶旁,其中一名廚師將一隻只絲毫沒有力氣掙扎的小貓扔入鐵桶,手拿一根木棍,不斷擊打貓的頭部和軀幹。約5 分鐘後,廚師終於停止了擊打,用木棍挑出已經僵硬的貓,迅速丟到加工區中央的圓柱形脫毛機裡。頓時,脫毛機開始高速旋轉並發出轟隆隆的響聲。不一會兒,「脫毛」完成,一隻只血淋淋的貓被端進廚房蒸煮。

「越折磨,味道越好。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血液充分被肉質吸收,做出來的貓肉味道好極了。」一名廚師解釋說。在榮記餐廳,郭克拍攝到一位年輕的廚師正熟練地一刀將貓頭砍下,接著剖開貓的肚子,取出所有內臟。他正在做「紅燜貓肉」,貓頭和內臟都是多餘的。廚師將貓頭和內臟扔在一個鐵盆裡,鏡頭裡清晰地顯示,貓頭上的眼睛還是睜著的。

「一開始殺小動物,比如小狗、初生的小牛犢,我都不敢看,殺的時候都用白布包著頭,後來就習慣了。」廚師一邊剁著貓肉一邊說。

在榮記餐廳,兩位貓肉食客面對郭克的攝影機,欣然接受了採訪。對於吃貓,他們覺得習以為常。

「我覺得我們的下一代,從小就很喜歡小動物,我會勸他們不要吃貓肉。但是畢竟兩代人受的教育不同,我就覺得吃貓肉沒什麼。」一位戴著黑框眼鏡、滿面書生氣的中年男士對著鏡頭說。

「貓肉煲湯,很是鮮美。在其他地方,你吃不到貓。所以有朋友來廣州,請他吃貓,很有面子,他也記住了你這個朋友。」另一位更為粗獷一些的男子邊喝酒邊興奮地介紹。

「你們不擔心貓帶有傳染病,就像果子狸一樣?」郭克問。

「沒有想過,我們要的就是鮮美,其他不管那麼多了。」粗獷男子回答。

據郭克調查,在廣東市區的餐館,一斤貓肉的價格約在70-80元,一般一隻貓兩三斤,一道水煮活貓的價格在200 元左右。而在郊區,貓肉價格則在20-30 元一斤。

除了貓肉之外,貓皮在市場上也有著不錯的銷路。

今年5月,在廣州中山大學對面的中大長江皮草城,郭克以服裝設計師的身份去「看貨」。在一家皮草店內,他看到一張張貓皮褥子整齊地鋪在地上。

「最早的時候, 貓皮四五毛錢一張,現在成了熱銷貨。」來自河北省衡水市大營鎮的老闆介紹說,如今每張貓皮褥子的價格在120元至160元之間,每張褥子有12 條貓皮,常常被買家買去製作成女士鞋子的鞋口,或是小馬甲。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揭食用貓肉灰色鏈條
    專訪中國首部吃貓調查紀錄片編導郭克——揭開中國吃貓灰色鏈條  7月末,中國首部吃貓調查紀錄片《三花》在京滬穗三地舉辦放映會。該片由艾未未工作室歷時7個月調查拍攝,從2009年12月上海救貓志願者的一次貓車攔截行動開始,最終牽出了一條觸目驚心的灰色吃貓產業鏈。影片編導兼攝影郭克在接受《外灘畫報》專訪時表示:「如果整個素材的血腥程度是十成,最終成片的只有六成。
  • 吃貓調查紀錄片《三花》系列放映交流會
    國內首部吃貓調查紀錄片《三花》系列放映交流會北京放映會暨「如何利用現有法律禁吃貓肉」討論專場分會主辦方:這是紀錄片《三花》中吃貓鏈條的起點。在你的身邊,這個鏈條已經綿延了二十年。它的源頭分散在全國各大城市,上海、南京、天津、武漢,但終點大部分在廣州,這個全國最大的肉貓集散地。不要以為吃貓離你很遠——如果你並不身在廣州。在上海,早上剛被貓販經手的貓,流浪貓也好,家貓也罷,並不完全運往廣東。
  • 吃貓肉,是這個國家的習俗
    越南的飲食習慣很普通,但是在中國就比較令人費解了,越南人把貓肉當做了主要肉食物,越南對於貓肉的需求量過於大,每年要近乎400萬隻貓肉。為什麼越南人這麼熱衷於貓肉呢?貧窮總是能揭露出人性,別說是貓肉,有時人吃人都有。漸漸地養成了吃貓肉的習慣。原因二:飲食習俗。老一輩的越南人,認為吃貓肉能帶來幸運,算是一種迷信吧。其次是覺得貓是老虎的化身,他們吃貓肉是一種習俗,因為在他們的祖先留下來的神話裡邊說貓是一個特別有靈性的動物,在故事裡邊貓就是虎,所以他們經常叫貓不叫貓,而是叫做小老虎。
  • 全面禁止食用貓狗肉,專家學者將提出立法建議,大大提高懲罰力度
    將有專家學者提出建議,全面禁止食用貓狗。老崔從有關媒體了解到,將會有部分專家學者提交相關的建議,要求全面禁止食用貓狗。具體建議包括:通過立法全面禁止吃狗肉貓肉,大幅度提高懲罰力度,嚴厲打擊偷盜貓狗用來食用的行為,把貓狗定義為「動物伴侶」,而不是私人財產等。說到這個問題,實際上從5月1日開始,深圳和珠海就已經全面禁止食用貓狗肉,違者將被處以貨值30倍的罰款。
  • 貓肉到底是什麼味道?為什麼有人吃狗肉卻沒人吃貓肉?
    可是,在那成千上萬的菜譜材料之中,卻唯獨找不到貓肉的存在。那麼問題就來了,這貓肉到底是什麼味道,為什麼人們都不願意吃貓肉呢?記得老雷小的時候也問過自己的外婆這個問題,當時外婆告訴我,貓肉是酸的,不好吃。
  • 越南人為什麼對吃貓肉情有獨鍾?
    越南人對貓肉情有獨鍾,讓很多國人覺得不可思議,但確實如此。尤其在早些年,據說越南人每年能吃掉400萬隻貓。近些年,越南為了發展旅遊業,陸續出臺了不少禁止吃貓狗肉的規定,原因就是食用貓狗肉讓一些外國遊客難以接受。
  • 貓販子小區逮貓被發現 自稱將貓肉賣給人吃
    現場視頻顯示,兩名貓販子自稱,他們逮貓是為了將貓肉賣給人吃。  居民 籠中放麻雀做誘餌  昨天,李女士稱,她所在的小區是群護貓救助點,每隻貓都有編號。一個月前,小區連續丟失了多隻貓,一直沒有找到原因。於是,她聯繫了多位愛貓人士,在小區附近巡邏。2月5日凌晨,「我在路邊發現兩個放著麻雀的籠子」,她覺得這籠子應該是逮貓人放的。
  • 為何不見人們吃貓肉
    貓肉最早有記錄的只有在李時珍的醫書中提到過,貓肉是一種熱性食物,冬天食用可以滋補,有養血益氣,舒筋通絡,祛風解毒的功效。可偏偏大部分人對它避而遠之,原因有四 現在的人將貓作為寵物來飼養,對其投入感情使得吃貓肉從心底不再被人所接受就如同狗肉一般
  • 專家闢謠:貓肉易含寄生蟲 不但不補反有害健康
    >   關注最火辣的網絡話題         食用貓肉是我國的一個獨有現象,其根本原因在於消費者相信貓肉大補。在珠海等地,貓肉的價格非常昂貴。在記者的本次採訪中,有部分消費者表示:「貓肉不是大補嗎?烤成肉串吃咱們也能補一補啊。」  然而,貓肉真的大補嗎?中國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農產品質量安全組的劉鵬程先生告訴記者,據他所知,貓肉大補純屬無稽之談。他介紹說,我國的貓特別是流浪貓,是以剩飯剩菜,以及生的魚蟹和老鼠為食物來源的,所以感染寄生蟲的比例相當高。
  • 疫情期間貓肉生意飆升,因傳聞貓肉能治病?
    這些小爪子、頭骨和身體其他部分被人堆放成一圈,公然擺放在路邊。據調查這些骨頭來自大約100多隻貓,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家養寵物貓。據悉,在越南的貓咪們不再享受著和在中國同等的待遇,因為貓肉是越南人最喜歡食物之一。據悉在越南一年能吃掉至少400萬隻貓,黑貓每公斤售價50萬越南盾(約合150元人民幣)。
  • 為什麼很少有人吃貓肉?原來是這樣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從小聽到大,中國食物種類繁多,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裡遊的,可謂來者不拒,可是卻少見人用貓肉做菜,連人類忠誠的好朋友狗狗都是常見的食物,為什麼貓肉那麼少見?這個問題首先想到的是貓肉發酸不好吃,因為聽身邊人說起過,身邊人又聽他身邊的人說的,就這樣,貓肉發酸成了廣為流傳的不吃原因。這一說法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有提到過「然狸肉入食,貓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他說貓肉食之味酸,酸澀難以下咽,沒有人會喜歡這樣的口味,不適宜作為食品,所以少有人食之。
  • 偽愛貓人每天殺貓 將貓肉當兔肉賣上餐桌
    這些前來買貓的人進入房間看到的是這樣的場景:20多隻名貴貓咪住空調房,陽臺上有供貓攀爬的架子,大冰箱裡放著魚肉等貓糧,然後聽著老黃介紹他們兩口子「像照顧自己孩子一樣」的養貓心得。大家都認為,這真是一個很愛貓的人呢。  然而,一條手機信息出賣了老黃:他曾將貓肉紅燒的菜拍下來發給一名他認為可能成為他生意夥伴的人士,並許諾說「下次給你弄一條新鮮的嘗嘗」。
  • 那些吃貓肉的人怎麼樣啦?中國人為什麼不愛吃貓肉?
    吃貓肉,這句話聽起來都讓人毛骨悚然。到底哪些人喜歡吃貓肉呢,吃貓肉究竟有好處還是壞處呢,中國人大部分都不愛吃貓肉,但是總避免不了一些小眾人群愛吃。一、到底什麼人愛吃貓肉根據調查,最愛吃貓肉的人其實不是中國人哦,最愛吃貓肉的人是越南人,在越南,它們多數人都愛吃貓肉,貓肉的價格也很高,在大街上遇到流浪貓當地人首先想到的都是煮湯喝,說起來還真是夠殘忍,我不能夠理解的呀,甚至當地都有從國外進口貓,然後買回來吃肉的,他們普遍認為吃貓肉對身體好,而且還美味。
  • 作為吃貨,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吃貓肉?貓肉能吃嗎?
    很多的動物也是難逃被吃的命運,但是貓咪就除外了,相信很多的人是不願意吃貓咪的,貓咪也擺脫了被扼殺的命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貓肉到底能吃嗎?有的人說可以,有的人說不可以,在生活當中也很少看見賣貓肉的。其實貓肉是可以吃的,但是為什麼很少人吃,甚至不吃呢?原因就是貓肉性溫,味甘酸,無毒。
  • 為什麼很少有人會吃貓肉?吃貓肉真會招報應嗎?看完總算明白了!
    但在這麼多食材裡面,貓肉卻是最不受人青睞的,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經常會聽到貓咪有九條命這種說法,一些迷信的人認為如果得罪了貓咪,那它一定會來報復自己,還會給家人帶來不好的運氣,所以很少有人敢去吃貓肉。有的地方甚至還有一種習俗,吃過貓肉的人死後是不能進入祠堂,不能被後人供奉祭拜。這些說法其實只是一種迷信,並不足以當真。
  • 老人總說吃貓肉會招報應?貓肉為什麼沒人吃?古人李時珍早已試過
    不過,我們卻很少聽到有人去吃貓肉的,而且總有一些老人說吃貓肉會招報應,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經常會聽到貓咪有九條命這種說法,一些迷信的人認為如果得罪了貓咪,那它一定會來報復自己,還會給家人帶來不好的運氣,所以沒有人敢吃貓肉。不過這都是封建迷信,其實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人說過貓肉為什麼沒有人吃的原因了。
  • 暗訪|成都一偽愛貓人每天殺貓百隻,將貓肉偽裝兔肉賣上餐桌
    這些前來買貓的人進入房間看到的是這樣的場景:20多隻名貴貓咪住空調房,陽臺上有供貓攀爬的架子,大冰箱裡放著魚肉等貓糧,然後聽著老黃介紹他們兩口子「像照顧自己孩子一樣」的養貓心得。大家都認為,這真是一個很愛貓的人呢。然而,一條手機信息出賣了老黃:他曾將貓肉紅繞的菜拍下來發給一名他認為可能成為他生意夥伴的人士,並許諾說「下次給你弄一條新鮮的嘗嘗」。
  • 中國人吃了幾千年狗肉,為何去忽視貓肉?《本草綱目》給出答案
    也就是說,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已經有人食用狗肉。到了周朝之後,狗就被分為了三種不同的用途,一種是用於打獵的獵狗,還有一種就是普通人家飼養,用於看家護院的狗,第三種就是專門用於食用的狗。漢朝時,還出現了一種「鬥狗」,供一些達官貴人娛樂。從古至今,中國人都有食用狗肉的習慣,而且有些地方還出現了狗肉節,可見中國人有多喜歡狗肉。
  • 最愛吃貓肉的國家,國內不夠吃,只能靠進口,讓中國吃貨自愧不如
    而且走在這個國家的街頭,你會發現很多以貓肉為食材的餐館。在這個國家貓肉的吃法非常的多樣,像什麼貓肉火鍋,貓肉煲湯,烤貓肉等等非常的常見,當然了在咱們中國也有些地方是吃貓肉的,但是相比這個國家真的是有點小巫見大巫,並且你如果來到當地人家做客,他們一定會上一盤香噴噴的貓肉來招待你,對於當地人來說,貓肉也是招待貴賓的一種食材。
  • 不吃狗肉吃貓肉,牛羊肉便宜管夠
    由SAO團隊製作的環球旅行紀錄片《我去看世界》,在去往非洲國家馬拉威時,和當地生活了十幾年的中國人聊天,知道了很多這裡的風土人情。聽當地中國人講,這裡的人不吃狗肉 ,是因為狗以前被巫師詛咒過。可能很多人不能接受,馬拉威人吃貓肉,國內好像沒什麼人吃貓肉吧。馬拉威人的飲食習慣裡,也不吃蛇肉和烏鴉肉。我們在馬拉威的時候,去薩利馬的路上看到很多人賣那種大田鼠,比貓還大。他們把田鼠內臟都處理了,然後賣。在黑人市場上田鼠很多,他們一般不處理毛髮,直接炸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