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專欄根據嚴謹史料寫成,並非虛構類小說。
上文書我們正說到,痛失愛子後的乾隆,情緒和性格方面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原本性格溫和的乾隆,此時逐漸的有了些許的變法。
不過悲傷雖然來得非常的沉重,但是作為一朝天子,並沒有太多的時間留給你去消化,偌大的一個國家擺在這裡,你不能有一天休息。
此時的乾隆,經過了執政前幾年的過渡,已經基本穩住了局面,也不再需要依賴父親留下的一些老班底來執行命令。
而且,隨著鄂爾泰和張廷玉的鬥爭愈加激烈,朝中已經出現了黨爭的端倪。
黨爭,是乾隆皇帝最為忌諱的事情,歷史上無數的經驗都證明了黨爭最後都會演變成內鬥,最終就是對於皇權的威脅。
此時乾隆的羽翼已經逐漸的豐滿了起來,他下定決心,直面朝中的黨爭問題。
終於,鄂爾泰最先漏出了馬腳,乾隆順藤摸瓜,不斷地敲打鄂爾泰,直到最後將鄂爾泰一黨完全分解。
為什麼兩大柱石,鄂爾泰和張廷玉,最先出事的是鄂爾泰而不是張廷玉呢?
這主要是因為,鄂爾泰是滿人,雖然也有才幹,但是為人性格張揚,而張廷玉作為雍正爺最信任的御前秘書,為官幾十年一直都是謹小慎微。
而且張廷玉為自己的門生辦事,萬事做的都是十分的隱蔽,滴水不漏,你從表面上根本不可能發現任何的端倪。
所以,張廷玉得以順利地度過了這一次的朝廷危機,但是,這既是幸運也是不幸,此時的安全反而間接地造成了其人生更大的一個悲劇。
因為得以保留下來的張廷玉,不幸地趕上了乾隆十三年的政治風暴,最終身敗名裂。
關於這次政治風暴,其開端還要從一個女人說起,那就是乾隆皇帝的髮妻,富察皇后。
看過《延禧攻略》的,應該對於秦嵐在劇中所飾演的富察皇后都會有很深的印象。
對比於《甄嬛傳》等其他宮鬥劇中的皇后人設,富察皇后的存在,有點顛覆了人們對於皇后這個角色的定位。
而在歷史上,富察皇后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富察一族,乃是滿洲八大姓之一,是女真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有清一代,富察氏可以說是名臣輩出,為清王朝的建立和繁榮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富察氏的遠祖旺吉努曾經追隨努爾哈赤,在女真的統一戰爭中立下過戰功。
曾祖父哈什屯是順治皇帝的親近大臣,深得皇帝的信任,祖父米思翰在康熙朝主掌一朝財政,而富察氏父輩兄弟四人在朝中都是身居高位。
其中二伯父馬齊,也是雍正朝的一代名臣,大伯父曾任平北大將軍,戰功赫赫。富察氏自己的父親雖然官居察哈爾總管,但卻已經是家族中官位最低的了。
可以說富察皇后的出身可以說是極為顯赫,他嫁給乾隆的時候,年僅一十六歲。
富察氏是一個聰明伶俐、而又天真爛漫的人,溫柔大方,善解人意,這一點同《延禧攻略》中的形象很相似。
作為皇帝,富有四海,後宮佳麗更是要多少有多少,但是,富察皇后對於乾隆來說,是獨一無二的。
富察氏的魅力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多變的性格。
富察氏雖然說是大家閨秀,但是卻沒有那些富家小姐矯揉造作的習慣,而且從來不會濃妝豔抹,而是略施粉黛。
這種自然美,對於乾隆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吸引。
富察氏的性格十分的多變,既可以精明也可以天真,既可以溫柔也可以活潑,當乾隆煩躁的時候,富察氏可以給他梳理情緒。
乾隆寫詩的時候,富察氏可以溫柔地在他身邊為他研磨鋪紙,而當乾隆想要放鬆一下的時候,富察氏又可以陪著乾隆縱馬圍場,瘋玩一天。
可以說,乾隆需要什麼樣,富察氏就可以變成什麼樣,這樣的女人哪個男人能不痴迷呢?
第二、富察氏可以洞察乾隆的精神世界。
其實對於任何一個男人來說,對女人最大的需求就是善解人意。
女人有的時候,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總是會以自己的標準來對待男人,這是非常錯誤的,因為你認為男人需要的,卻並不一定是男人需要的。
而富察氏就是一位特別能夠洞察乾隆精神世界的人。
有一年秋天,乾隆帶著皇后在避暑山莊打獵,乾隆無意間和富察氏聊起來,說當年祖宗們在關外之時的創業艱難,衣服袖子上都是用鹿尾巴絨毛繡個邊就算很好了。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皇帝這幾句話,富察氏牢牢地記在了心裡。
回到北京後,她特意讓人找來鹿尾絨毛,親手做了一個鹿尾毛緣邊的小荷包送給了乾隆,意思是自己要和乾隆一起,不忘滿洲女真的簡樸本色。
乾隆對於富察氏這種善解人意的行為非常的感動,因此終身都將這個荷包帶在身上。
第三、富察氏是一個很會關心人的女人。
富察氏對於乾隆可謂是關懷備至,而這種關心不只是表面上的那種不痛不癢的逢場作戲,而是發自內心的真正關懷。
有一次乾隆身上長了一個癤子,百日之內需要每天都換藥才能好,富察氏不放心宮女,於是便搬到了乾隆寢宮的側室,每天親自給乾隆換藥。
要知道這時候的富察氏可是母儀天下的皇后,能做到這一點,著實不容易。
第四、對於皇太后的態度。
眾所周知,乾隆是一個大孝子,至少在表面上來看是一個純孝之人。
乾隆的生母鈕鈷祿氏本來就是個粗使的丫頭,出身十分的低微,不想人生的運勢極佳,二十多年之內居然從一個丫頭成為了一國的皇太后。
但是,作為皇太后之後,鈕鈷祿氏還是原來的做派,大說大笑,這與一般的大家閨秀區別可是不小。
而富察氏對待鈕鈷祿氏卻是發自肺腑的真誠,生活起居上的關懷是無微不至。
而且皇太后如果身體有點身體不適的話,富察氏還會親自在床前侍奉,日夜不離,並沒有任何的抱怨,這使得乾隆很是滿意。
所以,乾隆和富察氏的婚姻幾乎可以算是封建時代的完美婚姻。
皇帝都是後宮佳麗無數,清宮劇我們也看過不少,你什麼時候見過皇上去皇后宮裡就寢呢?
可是乾隆就如此。
長子夭折後,為了能再有一個嫡子,乾隆更是愈加地關懷和寵愛富察氏,但是富察氏受到的打擊很大,一直到乾隆十一年他們的第二個兒子永琮才出世。
這使得乾隆和富察氏都很高興,長子夭折的陰霾也漸漸地被掃去。而且永琮非常的聰明,很惹人喜歡,乾隆打算將其立為太子。
但是,同任何完美的事物一樣,老天似乎總是不太喜歡。
就在乾隆十三年的大年三十,永琮也因為出天花而夭折。
這一次對於富察氏和乾隆來說,可以說是致命的打擊,因為此時的富察氏已經是三十六了,在古代這個年齡已經很難生育了。
不過富察氏並沒有過多的表現出悲傷,而是默默將傷痛都埋藏在了心裡,但是終究還是打擊太大,富察氏的身體逐漸的垮掉。
終於乾隆十三年,當富察氏陪伴乾隆東巡山東的時候,在濟南撒手人寰,離開了人世。
這件事,對於乾隆的打擊極大,使得乾隆一時之間難以從悲痛中醒來。
而這種對於皇后的懷念,延續了乾隆整個的人生歲月。
眾所周知乾隆是個彈幕狂人,一生中寫了四萬三千多首詩,不過這些詩大多都是粗製濫造的分行日記,並無太多的藝術價值。
唯有其中的一百多首悼亡詩,寫得很好。
詩詞這種東西,要想能打動別人,先要打動自己。乾隆對於富察氏的深深的懷念,每天夜裡都是乾隆夢中的主旋律。
乾隆對於富察氏有多懷念?我們從三件事上可以略知一二。
第一件、將富察氏乘坐的青雀舫運到北京。
青雀舫是富察氏最後去世時所乘坐的船,這是皇后最後生活過的地方,但是當聽到乾隆要將這艘船運到北京的時候,大臣們還是大吃一驚。
因為這艘船實在太大了,排水量上千噸,由於城門樓子太小根本就沒辦法通過,所以只能是從城門樓上硬抬過去。
要知道那個時候可是沒有吊車,沒有工程機械,所以這個活兒著實不好幹,一共動用了幾千人的隊伍,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把船弄到了北京城。
第二件、保留長春宮的一切。
長春宮是皇后的寢宮,乾隆下令長春宮所有的陳設都要保持原樣,不能有任何的變化,而且每年皇后的忌日,乾隆都會到這裡獨坐,一待就是半天。
這種習慣一直保持了四十多年,直到乾隆退位。
第三、開始保持獨睡的習慣。
這裡的獨睡並不是不近女色的意思,相反,富察氏去世後,乾隆在私生活上比原來要放縱得多,後宮的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張。
但是,乾隆再也沒有留宿過任何一位妃子,都是臨幸之後,就令人退下。
可以說自從富察氏離世之後,乾隆的生活中,便只有性沒有了情。
我們曾經分析過乾隆的性格。
在幼年生於雍親王府,父親冷漠嚴肅,性格暴躁,母親出身低微,沒有話語權,這時候的乾隆性格是小心謹慎的,處在一個壓抑的階段。
而後被康熙接入宮中之後,爺孫兩個享受了天倫之樂,這段時間乾隆的性格開始變得越來越溫和越來越善良,這一時期,鑄就了乾隆的青年時代的性格。
所以到乾隆繼位後,待人也是寬厚無比,十分的溫和,這是其執政的必須,也是其性格使然。
但是,當人經歷生活的突變的時候,總是會引發人性情上的變動。
永璉的過世就是對乾隆的第一次打擊,而後是永琮和富察皇后一年內相繼離開,這三個乾隆最親近最在乎的人,相繼去世,使得乾隆的內心世界開始變得十分的孤獨。
此時的乾隆性格已經不再是從前那般寬厚,而是變得喜怒無常,十分的暴躁,這一點很像他的父親雍正皇帝。
換作普通人,如果性情大變可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但是,如果皇帝性情大變,那影響的可能就是無數人的命運。
所以,表面上看雖然富察氏去世,只是一件後宮的事情,充其量只是個國喪,但是大家沒想到的是,這件事最終卻在整個大清國的官場引起了一場九級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