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沈江江
梅雨季節,空氣悶熱潮溼,物品容易發黴,可是有人耳朵裡竟然也長了白毛。昨日,一位年輕女孩的耳道內不僅生出了白毛,還附著黑色黏性物質。看到自己耳道內的照片,女孩嚇了一跳。
耳朵裡生了許多絮狀物
昨日,揚州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接診了一位年輕女孩小婷(化名),「每天都覺得耳朵很癢,掏出來的耳屎還發臭,有時候還有黑的。」小婷告訴醫生。醫生對其做了耳內鏡檢查,顯示屏上,小婷的耳朵裡生了許多棉絮狀物體,還有一些黑色黏性物質附在上面,鏡頭下的小婷耳朵,非常嚇人,像是耳朵裡有一塊發黴的麵包。
「耳朵裡生黴菌了,現在幫你清理一下。」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範西惠告訴小婷。
疑似平時遊泳惹的禍
據小婷回憶,有幾次去遊完泳,由於沒有隨身攜帶棉籤,就採取了土方法,「當時捏著耳垂單腳跳了幾下,不過還是感覺耳朵裡有些脹脹的,回家之後把這事給忘了。」上周開始,小婷的耳朵出現異常難受的現象,「耳朵裡很癢,掏耳朵又疼。」
根據小婷的情況,醫生分析,可能是她遊泳時耳道內進了水,耳朵有脹的感覺或是因為耳屎吸水膨脹的緣故,泳池的水或多或少都會有細菌,最終發展為黴菌。
醫生提醒,在進入泳池遊泳前和離開泳池後,人們都要經過淋浴,前者是避免將自身的汗水、細菌帶入泳池,後者是衝掉殘留在皮膚上的病菌,但是耳道內進的水是個「盲區」,淋浴並不能清理耳朵,所以遊泳前最好把耳屎掏乾淨。
如何預防
保持外耳道乾燥清潔
範西惠說,夏季頻發黴菌性外耳道炎有幾個主要原因,黴菌喜在陰暗潮溼處生長,天氣炎熱出汗多,加上遊泳的人多,外耳道容易積水,如果沒有及時清理,耳道內陰暗潮溼,容易孳生黴菌。此外,夏天腳氣患者多發,經常搓腳後不洗手就挖耳,或者用不乾淨的器具掏耳,都會引起真菌感染。
醫生提醒,預防耳朵長「白毛」,首先要戒除挖耳習慣,尤其是不要用不乾淨的器具或手挖耳,遊泳時可用耳塞保護耳道,保持外耳道清潔、乾燥,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儘快到醫院就診。
(來源:揚州晚報 編輯: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