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為什麼要長距離遷徙

2020-12-05 專注文化的使者

藏羚羊生活在我國青藏高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每到六七月份便會從四面八方往固定地點大規模的遷徙,之後又原路返回。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藏羚羊的遷徙地點一般都在卓乃湖、可可西裡湖和太陽湖一帶,可是對於它們的遷徙路線以及方式人們一無所知,還有不理解藏羚羊為什麼要長途跋涉進行遷徙?我們為大家揭秘藏羚羊遷徙之謎吧。

在青藏高原,以羌塘為中心,南至拉薩以北,北至崑崙山,東至西藏昌都地區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邊界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繁衍生息著中國重要珍稀物種之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青藏高原的生命精靈。藏羚羊生存的地區東西相跨1600公裡,季節性遷徙是它們重要的生態特徵。每年的11~12月,藏羚羊在青藏高原北部的越冬地交配,一到每年的六七月份,從羌塘、阿爾金山、三江源保護區到可可西裡的沿途,都能看到大規模的藏羚羊遷徙隊伍。它們大多都是母藏羚羊,為了生產小羊羔而穿行300多千米到達可可西裡的卓乃湖等地。待到羊羔出生之後,母藏羚羊便會帶著小羊一起按照原路返回。

一般來說,為生產而遷徙的藏羚羊會從3個方向遷往卓乃湖。一個方向是從楚瑪爾河大橋至五道梁區間穿過青藏公路和鐵路,到達卓乃湖東南岸;一個方向是從羌塘到卓乃湖;還有一個就是從位於西北方向的阿爾金山地區,途經鯨魚湖到達卓乃湖的西岸。當然,不是所有的藏羚羊都會跋山涉水到卓乃湖生產小羊,部分藏羚羊會選擇在卓乃湖附近生產。

無論是不是要經過長時間路程到卓乃湖生產,也不管遷徙之路是長是短,藏羚羊都時刻面臨著危險和挑戰。沿途會遇到惡劣的天氣,會碰到兇惡殘暴的天敵,甚至會碰到虎視眈眈的獵人。那麼,卓乃湖究竟有什麼吸引力,藏羚羊為何要千裡迢迢進行遷徙,這些都成為人們好奇卻沒有答案的謎題。藏羚羊為什麼要跋山涉水去繁育它們的後代?遷徙的目的地何在?如此規模龐大的以產羔為目的的群體遷徙行為,引起了眾多動物保護工作者及野生動物愛好者的關注,種種猜測紛至沓來。至今,這種古老而原始的遷徙規律在國內外動物學研究中仍是不解之謎。

6月的可可西裡荒原還覆蓋著一層冰雪,一群雌藏羚羊排著隊走向可可西裡腹地去產育後代。它們隨時要面臨狼的利齒、盜獵分子的槍口,還有對公路、鐵路的恐懼。為什麼它們要冒著如此大的危險去一個特定的地方產下它們的後代呢?科學家們對此有著種種猜測。

藏羚羊遷徙跟氣候有關?藏羚羊遷徙之謎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一個權威的解釋。不過,從動物行為學來分析,藏羚羊的遷徙也是為了種族的生存和發展。這可能跟氣候變化有關,母藏羚羊需要更多的養料來滿足肚中羔羊的生存,一代一代形成了這種遷徙的習慣,並記憶在基因中。這是一種猜測,比較令人信服。藏羚羊遷徙是動物適應環境的本能?關於藏羚羊遷徙,有人認為這是動物適應生存環境的本能,但部分科學家認為,這種說法並不充分,因為對於藏羚羊來說,棲息地和生產地的環境相差無幾。

藏羚羊遷徙是因為生存安全問題?它們需要不斷躲避天敵的侵害,所以要跋山涉水去另一個它們認為安全的地方,而且棲息地由於長期駐紮而產生了許多寄生蟲,嚴重影響了它們的日常生活,於是它們需要不斷更換新的環境。顯然,遷徙行為對於藏羚羊種群的生存和繁衍是有利的。但是至今還沒有人能夠給出明確的遷徙原因。過去,人們猜測卓乃湖和太陽湖等地水草豐美,天敵少。豐富的食物、相對安全的環境有利於藏羚羊的生產和生長。可是2002年10月在卓乃湖實地考察發現,雖然湖的周圍植被比較茂盛,但是外圍大部分地區寸草不生,食物資源並不充足。另外,狼和猛禽等天敵一直尾隨在遷徙的羊群後面,根本不存在安全不安全的問題。

藏羚羊遷徙是為了躲避地質災害發生?還有人認為是由於可可西裡歷史上曾經有過大的地質事件發生,比如洪水,將藏羚羊逼到了這裡。可是很快就被推翻了,因為這些地質事件應該會導致全部的藏羚羊一起遷徙,然而事實上只有雌藏羚羊才進行遷徙,大部分的雄羊可能是因為不與雌羊爭奪食物而不遷徙。

最近,人們又猜想,卓乃湖和太陽湖的水質可能含有某種特殊的物質,有利於藏羚羊母子的存活;不過到現在為止,科學家也沒有從可可西裡的水質中檢測出一些特別物質。但科學家也不否認,藏羚羊也許對水中看似一般的物質敏感,這種一般物質到了藏羚羊身體裡便成為有用物質。而且,藏羚羊集中產羔後,離開產羔地,有可能回到種群不是以前它所在的種群。這樣會利於基因之間的交流,增加物種的遺傳多樣性,從而有助於藏羚羊種群的延續。究竟這些想法能不能成立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藏羚羊羊群現狀:目前世界上藏羚羊分布區估計約100萬平方公裡,主要集中在西藏、青海、新疆三省(區),其中西藏自治區行政管理區內藏羚羊分布區域近70萬平方公裡,佔世界上藏羚羊分布區域的70%。藏羚羊受到季節、生境與區域的影響,除冬季交配期外,在一年中的很多時間雌雄性是分離活動的,同一性別個體間會建立某些聯繫。因為藏羚羊有季節性遷徙現象,吳曉民團隊按照藏羚羊主要活動棲息地和遷徒路徑,將廣布於青藏高原的藏羚羊分為四大地理種群,即西藏羌塘群(Q)、青海可可西裡(K)、青海三江源(S)和新疆阿爾金山(A)等幾個大的地理種群。每年6~8月要在冬季居留地(A,Q,S)與產崽地(K)間進行長距離遷徒。目前,青藏鐵路阻隔的僅僅是青海三江源種群。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藏羚羊的遷徙並非如之前人們所認為的是沿著單一方向進行,而是以主要產羔地為中心,呈輻射狀遷徙。在距青藏公路180公裡的卓乃湖,是羊群的集中產羔地。來此產羔的藏羚羊的遷徙路線,主要來自3個方向:東南方青海曲麻萊地區的雌性藏羚羊群,主要在楚瑪爾河大橋至五道梁區間跨越青藏鐵路和青藏公路西行,在卓乃湖東南湖岸產羔;部分西藏羌塘地區的羊群也來到卓乃湖南岸產羔;西北方阿爾金山地區的羊群經鯨魚湖、太陽湖到達卓乃湖西面產羔。

許多動物每年都會長距離遷徙:適者生存,大自然總是傾向於使動物最有效地傳遞它們的基因。不只是藏羚羊,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都會年復一年地離開它們的故土,長距離遷徙:每年6、7月間,上百萬頭的角馬在茫茫的非洲大草原上遷徙3000公裡,尋找東面印度洋的季候風和暴雨所帶來的充足水源和食物;每年夏季,藍鯨從赤道遷徙到南極附近的水域吃它們最喜歡的蝦;每逢秋天,北極燕鷗便從歐洲北部海岸成群結隊地飛往遠在1.8萬公裡外的南極浮冰區過冬。路途的遙遠、環境的惡劣和天敵的威脅淘汰了一些老弱病殘者,存活下來的優秀者繼續背負著繁衍後代、傳遞基因的使命。

結語:是不是十分佩服藏羚羊每年的大規模長距離遷徙。藏羚羊作為我國青藏高原的特殊物種,至今它們為什麼遷徙雖然有種種猜測,但是並沒有準確答案。

相關焦點

  • 藏羚羊大規模遷徙怎麼回事?藏羚羊為什麼大規模遷徙意味著什麼
    眼下,被譽為全球最壯觀的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之一的藏羚羊遷徙之旅再度開啟。官方數據指,曾因藏羚羊盜獵頻發而引發世界關注的青海可可西裡,已連續10年實現盜獵案件「零發生」,藏羚羊種群穩步回升。每年四月底、五月初開始,中國西部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三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棲息的藏羚羊,向「大產房」世界自然遺產青海可可西裡內的卓乃湖遷徙,開啟「產仔季」。
  • 跟隨藏羚羊遷徙的「護航隊」
    藏羚羊這一來回1800公裡的漫長旅程,困難重重,不僅遭受別的野生動物的侵襲,還要遭受因環境改變而無所適從的茫然。觀察到這一現象後,曲麻河鄉勒池村的多位生態管護員提議,組建一支藏羚羊遷徙護航隊伍,跟著藏羚羊群北遷的步伐,一路護送它們到可可西裡。
  • 首次拍攝藏羚羊超大種群遷徙 「2020我們與藏羚羊」央視播出
    「今年科考隊在這個『大產房』周邊的瑪依雪山東側,拍攝到了一個超大的遷徙種群。這支超大的藏羚羊遷徙隊伍,前後綿延了近5、6公裡,種群數量在6萬隻以上……」 8月9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播出 「2020我們與藏羚羊」系列科考節目。這是2013年以來,科考隊第10次走進羌塘。
  • 可可西裡藏羚羊大規模遷徙產仔結束
    新華社西寧9月26日電(記者王金金)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裡管理處獲悉,可可西裡藏羚羊已陸續返回原棲息地,大規模遷徙產仔於近期結束,回遷藏羚羊數量持續增加。來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等地的藏羚羊,每年5月至7月陸續遷徙到被稱為「藏羚羊產房」的可可西裡卓乃湖產仔。
  • 藏羚羊媽媽每年都去外地生子,藏羚羊爸爸為什麼不跟著保護它們?
    相信說起遷徙,大家都會多少知道一些,這是動物界中的一種自然現象,像地球上一部分鳥類就會有遷徙行為,還有哺乳動物中的馴鹿、野牛以及藏羚羊等也有遷徙行為,而在這些動物中,我們相信會注意到,藏羚羊遷徙的不同之處。
  • 青海可可西裡今年藏羚羊遷徙產仔結束
    圖為藏羚羊在遷徙過程中,可可西裡管理處五道梁保護站工作人員採取臨時交通管制措施保護遷徙順利進行。尕瑪英培 攝中新網青海可可西裡7月2日電 (趙凜松 李贇)一年一度的藏羚羊遷徙產仔已於近日結束。據統計,已有3600多隻母藏羚羊通過青藏鐵路和青藏公路進入可可西裡腹地卓乃湖產仔。據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裡管理處五道梁保護站副站長尕瑪英培7月2日介紹,今年首批43隻藏羚羊遷徙從4月30日開始,比去年有所提前。
  • 近萬隻藏羚羊遷徙,混進一頭驢大俠?西瓜視頻帶你看名場面
    藏羚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生活在青藏高原,被喻為青藏高原的生命精靈。但是有個很神奇的現象,藏羚羊每年六七月份就會跨越幾百裡地進行大遷徙,前前後後不超過十天,便會原路返回。可能我們大多數人就會問了,為什麼它們每年要走這麼遠去另一個地方呢?旅遊嗎?那為什麼回來這麼快呢?
  • 西藏大規模藏羚羊開始遷徙,動物學家為此感到頭疼
    根據青海日報5月25日的報導,目前,西藏自治區阿里,再次迎來了藏羚羊的「遷徙季」,根據往年的藏羚羊遷徙路線來看,這次它們的目的地,仍然是馬攸木拉山一帶,不過,至於為何每年夏天藏羚羊都要向北方遷徙,一直到今天,動物學家仍然找不到確切答案。
  • 可可西裡:巡山隊員為藏羚羊遷徙提供保護
    新華社西寧7月27日電(記者王金金)成群結隊的藏羚羊在可可西裡腹地卓乃湖區域產仔,目前開始陸續攜幼仔返回原棲息地。可可西裡藏羚羊進入回遷季,巡山隊員們正為藏羚羊遷徙日夜提供保護。藏羚羊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每年5月至7月,來自青海三江源、新疆阿爾金山、西藏羌塘等地的藏羚羊,紛紛到被稱為藏羚羊「大產房」的可可西裡卓乃湖產仔。
  • 無人機拍到6萬藏羚羊遷徙「大場面」
    資料圖前段時間,陝西省動物研究所吳曉民團隊奔赴西藏那曲市尼瑪縣、雙湖縣、申扎縣等區域,圍繞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藏羚羊產仔及遷徙種群據介紹,今年科考隊在西藏羌塘這個藏羚羊「 大產房」周邊的瑪依雪山東側,拍攝到了一個超大的遷徙種群。這支超大的藏羚羊遷徙隊伍,前後綿延了五六公裡,種群數量在6萬隻以上。遠遠望去,山坡上、溝谷中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藏羚羊,多數成年藏羚羊都帶著新生的小藏羚羊。
  • 為什麼母藏羚羊世世代代都把「異地嬰兒」留在身邊
    作家顧嶽在《生靈密碼》中描述的藏羚羊遷徙的畫面,現在正在可可西裡的腹地上演。不久前,被譽為世界三大最壯觀的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之一的藏羚羊的遷徙之旅又開始了。成群的雌性藏羚羊必須去可可西裡腹地的「大產房」——卓乃虎藏羚羊聚集區集體分娩。藏羚羊遷徙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只有雌性藏羚羊遷徙產仔?綿羊如何應對環境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危險?
  • 來看可可西裡「高原精靈」藏羚羊遷徙
    7月7日在可可西裡卓乃湖區域拍攝的藏羚羊。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高原精靈」藏羚羊的遷徙被稱為全球最為壯觀的三種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之一藏羚羊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上世紀80年代,因不法分子獵殺藏羚羊數量從原先的20萬隻銳減至不足2萬隻據可可西裡管理處初步統計經過多年保護如今這一物種數量已超過7萬隻
  • 科考隊第10次深入羌塘保護區腹地 首次拍攝到藏羚羊遷徙超大種群
    首次拍攝到藏羚羊遷徙超大種群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種,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中旬,大批雌性藏羚羊會在產仔地集中產仔,然後,媽媽會帶著新生的小藏羚羊集中出發,等行進到一定的地帶,就會分散成多個小的種群,回到各自的棲息地。
  • 慢直播看藏羚羊遷徙,羊羊又來了,快數數有幾隻
    ↓↓↓這是7月7日在可可西裡卓乃湖區域拍攝的兩隻藏羚羊,後面的山坡上有大群覓食的藏羚羊。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藏羚羊回遷「大部隊」來了眼下,「高原精靈」藏羚羊在可可西裡腹地卓乃湖陸續結束產仔開始回遷這是7月29日慢直播拍攝到的藏羚羊遷徙畫面。
  • 可可西裡藏羚羊遷徙,見證生命未知之謎,但:可可西裡不歡迎你
    4月30日,首批待產雌性藏羚羊通過可可西裡野生動物通道前往產仔地,其中有43隻藏羚羊穿過青藏公路,開始時間與去年相比提前了大約一周。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裡管理處索南達傑保護站站長趙新錄說:「青藏公路3002公裡處、青藏鐵路五道梁北大橋是目前藏羚羊遷徙產仔的主要通道,4月30日至今幾乎每天都有藏羚羊穿越這些區域,截至5月7日,從青藏公路3002公裡處穿越的藏羚羊達590隻。」
  • 現場目睹藏羚羊大遷徙
    藏羚羊大遷徙的集結地是卓乃湖、可可西裡湖和太陽湖一帶。這是一次迎接新生命的遷徙之旅,它們之所以歷經艱辛趕往這裡,就是要在這裡產下自己的孩子,所以,有人把這個地方稱為藏羚羊的天然大「產房」,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藏羚羊的搖籃。
  • 卓乃湖及藏羚羊
    採訪中,秋培扎西給我們分享了他手機裡記錄的萬隻藏羚羊集群遷徙的震撼場景,還有跟隨而至的狼、狐狸等天敵,其情其景和非洲大草原成群角馬遷徙景象相似。「這就是自然法則,我們雖然也很焦急,但不能人為幹涉。狼群圍獵藏羚羊,最糟糕的就是導致許多母羊在拼命逃跑時流產或早產,顯然,狼群圍獵是造成藏羚羊產羔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守護藏羚羊十幾年的求培扎西感慨道。
  •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如今成群的藏羚羊又可以安全地遷徙了!
    在這惡劣的環境中,為尋找滿意的食物和抵擋酷寒,藏羚羊構成了善於奔跑集群遷徙的習性,最高時速可達80千米,身體上生長著一層保暖性極好的絨毛。但是,即便是它能適應高原寒冷、缺氧、草木稀疏的惡劣的自然環境,卻無法躲避貪婪的人類的非法捕殺。只因為它身上那層柔軟又保暖的絨毛,可以加工成昂貴的能從戒指中穿過的披肩,成為高貴時尚的飾品,它們成為了被獵殺的對象。
  • 高原上的精靈-藏羚羊
    剛剛過去的五月是藏羚羊開始遷徙的時間,成群結隊的雌性藏羚羊要前往可可西裡腹地的「大產房」卓乃湖集中產仔。遷徙中的藏羚羊 這樣的場景在多年以前是不可想像的,那麼關於藏羚羊的過去大家了解麼? 藏羚羊的背部一般是紅褐色,腹部一般為淺褐色或灰白色。成年之後的雄性藏羚羊臉部是黑色,腿上有黑色的標記,頭上長有豎琴形狀的角可以防禦,身高在80釐米左右,體重35-40公斤。雌性藏羚羊沒有角,身高略矮於雄性在75釐米左右,體重25-30公斤。藏羚羊一般2歲性成熟,雄性壽命可到8歲,雌性略長至12歲。
  • 調研案例—可可西裡藏羚羊生存狀態
    每年的春夏秋冬,她所在的研究小組都要上青藏高原進行實地監測。如今,青藏鐵路通車兩年多,鐵路沿線共修建25處野生動物遷徙通道。  這一次坐上從拉薩返回北京的火車,她們要對青藏鐵路沿線動物的遇見率進行監測。「遇見率」聽起來複雜,其實說得簡單點,就是坐上火車,觀察沿途能看見的動物,記錄下它們出現的時間、路段和數量,以此考察鐵路沿線野生動物的分布狀態。  「減去1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