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67歲的福建省泉州市南安洪梅鎮新聯村姚振林老伯每天都要來到即將開館的「新起點書苑」,和南安洪梅志願者協會志願者們一同整理新書,處理布館事宜。
去年,姚老伯將自己800平方米的一層樓房產無償永久捐獻出來,由南安洪梅志願者協會負責籌建公益圖書館。12月27日,圖書館將開館,這裡承載了姚老伯兒時因家貧未能實現的讀書夢,他希望留守兒童和少年們能在這「知識的海洋」裡快樂成長,學有所成。
姚老伯捐贈的一整層樓
公益圖書館一角
姚老伯(圖右)與志願者一起整理書籍
籌建圖書館缺場地 農村老伯捐出一層樓
「當時我們還在發愁哪裡找場地建圖書館,姚老聽說這事,立馬說要把自家的一層樓無償捐出來。」南安洪梅志願者協會執行會長陳志權說起姚老的愛心,連連為他點讚。
陳志權介紹,洪梅鎮約有七成的年輕勞動力在外經商和務工,鎮裡常住人口多為留守老人和少年兒童,而除了學校,孩子們缺少獲取課外知識的圖書館。南安洪梅志願者協會於2015年發起成立,已先後在洪梅鎮內籌建了兩家公益圖書館。
一次機緣巧合,姚老聽說六都村裡有一家協會籌建的仁宅圖書館,他去參觀時,正巧看到百餘名農村學生正在裡面看書和學習,深有感觸。
「小時候太窮了沒讀多少書,吃了很多虧,有這樣的圖書館真好啊。」姚老說,他家中兄弟六人,他排行老二,因家貧,他年少時就在洪梅一帶收廢品補貼家用,16歲到三明清流伐木場務工,19歲到山西當煤礦工人,辛苦打拼一輩子,直到50歲患病才回鄉休養。
返鄉後的姚老熱心公益事業,多年來,他累計投入100多萬元,助力家鄉公益事業,還發動家族成員一同做公益,兄弟6人曾共同出資100萬元修建洪六公路。在疫情期間姚老家族公司捐出400萬元助力武漢抗疫,贏得眾人稱讚。
沒能讀書,是姚老一生的遺憾。為此,在他成家後,即使再辛苦,他也要供兩兒兩女讀書。令他欣慰的是,如今子女們都學有所成,其中兩個女兒,一個是人民教師,一個在銀行工作。姚老希望,村裡的孩子們也能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姚老說,新聯村離最近的仁宅圖書館有三四公裡,村裡有洪梅中學和新聯小學,目前在校生有800多人,而自家的一幢民宅就在兩所學校之間,相距僅幾十米。姚老這幢房產的第四層樓原本已出租,每年可收租金五六萬元。去年,經與志願者協會籤訂協議,他將四樓全部捐出,面積約800平方米,提供給公益圖書館永久使用。
愛心捐贈3萬冊圖書 留守學生有了「第二課堂」
有了場地,協會著手籌建事宜。而姚老也沒閒著,他一方面和協會一同探討圖書館的裝修布局,一方面發動親朋好友,為圖書館的籌建捐款捐物。姚老還發動五弟,給圖書館捐了一部價值20多萬元的電梯,方便今後學生上下樓。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圖書館在今年6月才正式開工裝修,總投入100多萬元。這期間,各方善款源源不斷湧來,上百名熱心人士和一些公益團體捐獻善款40多萬元,其中,惠安縣薯花服務文明總隊、晉江市陳埭志願者協會和石獅眾善緣志願者協會等公益團隊,共捐出上千本圖書,而愛心捐贈還在持續。
陳志權表示,這家圖書館的面積比此前籌建的兩家圖書館面積加起來都大,命名「新起點書苑」,寓意給孩子們更好的讀書環境。圖書館規劃藏書量3萬冊,目前,收到愛心捐書和通過善款採購的圖書總計1萬多冊。
在書苑裡,內飾已裝飾一新,嶄新的閱讀桌椅已到位,一排排書櫃已布置完成。連日來,志願者們不分年齡大小,每天輪流安排人員過來給圖書歸類和上架。書苑設4個區域,分別是少兒區、青少年區、成年人區和多媒體區,開館後將聘請一名專職人員管理。周一閉館,周二至周五下午5點開放至晚上9點,周末和節假日從早上9點開放至晚上9點,學生們可以免費辦卡,免費借閱圖書。
陳志權還介紹,今後,協會還將以書苑為平臺,不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課外實踐等公益講座,每周末安排大學生志願者來給學生們輔導作業,暑假和寒假開展夏冬令營等,搭建學生們的「第二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