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發現地球上最大蛇類曾以史前鱷魚為食。(圖片提供:Jeff Gage, University of Florida)
北京時間2月8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最新一項研究稱,美國考古人員在哥倫比亞發現了一種新的史前鱷魚,而這種遠古爬行動物可能曾是已知地球上最大的蛇類的美餐。
如果你希望看到兩個史前怪獸之間勢均力敵的慘烈廝殺,結果一定非你所願:在體長達45英尺(約合13.7米)的Titanoboa cerrejonesis巨蟒面前,體長僅7英尺(約合2.1米)的Cerrejonisuchus improcerus鱷根本不堪一擊。領導實施這項研究的美國佛羅裡達大學脊椎動物古生物學研究生亞歷克斯·哈斯廷斯(Alex Hastings)表示,兩者之間的戰鬥「呈一邊倒的局面」。
他說:「即便是最小的Titanoboa蟒,面對我們發現的最大的crocodilyform鱷,都不會給對手任何機會。」哈斯廷斯與佛羅裡達大學所屬的佛羅裡達自然歷史博物館共同實施了最新研究。Crocodilyform鱷是一種屬於更加古老的鱷目家族的爬行動物,這個家族包括短吻鱷、凱門鱷、大鱷魚等種類。
據哈斯廷斯介紹,2004年至2007年間,他們在挖掘哥倫比亞東北部一座露天煤礦(此處也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化石遺址)時,在相鄰的兩個地方找到了Titanoboa蟒和crocodilyform鱷的化石。這兩種爬行動物都分布於距今6000萬年前的南美洲,那時,南美洲當地環境正處於轉變為現代雨林的前夕。哈斯廷斯說,該化石遺址是「讓我們對當前生態系統的開端有了初步了解的發現之一。」
研究人員指出,除了發現Titanoboa蟒和crocodilyform鱷比鄰而居的證據外,如今的蛇與鱷後代的行為也進一步體現了這兩種爬行動物之間的交鋒。例如,亞馬遜流域的現代水蟒(包括當前世界最大蛇類頭銜保持者綠巨蟒)常常以鱷魚家族的現存成員為食,如凱門鱷。
哈斯廷斯表示,與這些蛇類一樣,Titanoboa蟒可能總是在水邊遊弋,一待crocodilyform鱷放鬆警惕,就出其不意纏住其身體,令這個「小傢伙」窒息而亡。他說:「對於可憐的crocodilyform鱷來說,這當然不是一個好的結局。」研究成果1月28日發表於《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上。如果成功逃脫Titanoboa蟒的魔爪,crocodilyform鱷則可能以小蛇、青蛙、蜥蜴和哺乳動物為食。
研究報告稱,crocodilyform鱷的親屬是鱷魚家族中最小的成員dyrosaurid鱷,口鼻部非常短小,似乎專門以常常被「老大哥們」忽略的小動物為食。哈斯廷斯稱,Titanoboa蟒是當時體型最大的陸地動物,最新發現讓科學家對這種巨蟒又有了更多了解。他說:「這將充實我們對這些爬行動物各種能力的認識。」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