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治癒癱瘓 不僅僅是站立行走

2021-01-08 TechWeb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顏璇

還記得上世紀「超人」的扮演者克里斯多福·裡夫嗎?銀幕裡,這位身高1米94、身材魁梧的「超人」有著健康的體魄,樂於助人的精神,總是披荊斬棘,救人於生死之間。然而在現實中,超人的扮演者裡夫卻因騎馬時意外摔斷頸椎,導致脊髓嚴重受損,餘生都將與輪椅度過。

但「超人」永遠擁有著鋼鐵般的意志,即使面臨如此巨變,裡夫也不曾放棄希望,他始終樂觀地認為,隨著科技發展,「終有方法治癒」。

可惜的是,裡夫沒能等到徹底治癒癱瘓的方法就不幸去世,但在未來的五到十年間,無數像裡夫一樣依靠輪椅生活的癱瘓患者,或許能實現這位「超人」未能完成的願望——治癒癱瘓。

治癒癱瘓,從「說出來」到「站起來」

想要治癒癱瘓,我們首先得了解癱瘓的病因。目前來看,許多癱瘓是由外力損傷脊髓而造成的,脊髓受損,從而打斷了大腦向四肢發號施令的通路。

給大家打個比方,脊髓神經就是一座橋,我們的大腦在橋的一邊,軀幹就是橋的另一邊,脊髓受損就是橋斷了,而且這個橋還特別精細,難以修復,導致兩邊聯絡不上,就出現了癱瘓的症狀。

這時候怎麼辦?當然是重新建一座橋,把兩邊再次連接起來,也就是繞過損壞的神經,建造一個神經旁路。

綜合治癒癱瘓的整個歷程,智能相對論將其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腦機互動,意識表達,也就是讓失去說話能力的癱瘓人士比如漸凍症患者,能夠實現用「意念」打字,操作方法主要是通過在大腦中植入電極,捕捉精準的電信號,並讓電極與計算機通信,這個階段自1998年始,醫生在一個不能說話的癱瘓者的大腦中安裝了一個電極,使其通過計算機實現了與人的交流。

第二個階段則在第一個階段基礎上完成,即腦機結合,意識操控。也就是讓癱瘓人士能夠通過自己的意念來操控外接設備,比如機械臂等。

這兩個階段的成功都歸功於近年來快速發展的腦機接口技術,人們可以先解碼大腦信號,然後通過計算機樞紐,讓大腦和外部設備相連,從而實現意識的表達以及意識操控機械。我們在已逝世的偉大科學家霍金所使用的機械設備中也能了解一二。

第三個階段或許更接近癱瘓患者的想像,那就是用自己的雙手重新掌控,用自己的雙足重新行走,即無線網絡,控制軀幹。也就是利用無線發射器將大腦中神經元的信號傳遞到軀幹內的電刺激器中,使軀幹能夠活動。

而讓癱瘓的下肢自己動起來,則是一項關鍵技術。人們先後在大鼠、猴子身上做過實驗,讓它們實現了站立和移動,但是,此項技術還未成熟,還無法運用在人類身上。

科幻地消滅癱瘓要分幾步

即使我們目前的研究已經到了第三個階段,但是要更好地幫助癱瘓者康復還是任重而道遠。

人們從椅子上起身,走出房間,關上門……這一系列動作,人們大概連想都不會想它們是如何完成的,但對於科學家們來說,這些簡單的動作卻有著十分繁雜的信息,這裡最大的問題就是大腦解碼,人們的腦電活動就好比是紛雜的信號海洋,科學家們必須要剔除無數幹擾,才能找到控制下肢活動的關鍵信號。

目前,我們到達的第三階段,所依賴的電信號僅僅能讓軀幹伸展和彎曲,還無法完成更精細的動作,比如捻起一根針。而對於下肢,我們更是難以改變它的運動方向,或是越過地上的障礙物。

其次,如果將這種無線控制的技術運用到人類身上,還必須考慮整體的問題,即如何讓人適應直立行走時的身體平衡。

最後,癱瘓患者易出現長期不活動所引起的併發症,比如肺炎、骨折、血栓、皮膚破裂、腸道疾病等。最重要的是,長期的癱瘓患者的肌肉萎縮,肌肉彈性遠遠比不上正常人,如何避免併發症的出現,恢復患者的肌肉彈性也是治癒癱瘓時必須要思考的。

面對這樣的情況,人工肌肉或許是一個好辦法。目前,很多團隊都在研究「人工肌肉」這一項目,這也被業內認定為極具發展潛力。幸運的是,在中國,我們已經有了長足進步。

據南京大學官網消息,該校與史丹福大學合作,利用配位鍵設計合成了一種高彈性的自修復材料,可以合成人工肌肉,且具有應變高、柔軟性好、質輕、無噪聲等特點。

在將來,這個項目估計能為人工智慧的仿生化添上一大助力。除此之外,這對於肌肉有缺陷的人們來說也是一個福音。

外部軀幹問題有了解決方向,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大腦信號的傳達。我們要如何捕捉到百萬單位的神經元活動細節?並且還要在大腦中足夠深入,揭示出大腦處理感官輸入信號的原理,並藉此來打開控制感官輸入的大門。

雖然觀察大腦信號困難重重,不過最近Rice大學發現了一種更好更直接的方式來觀察大腦的信號。目前,研究團隊正在開發一種扁平化的顯微鏡,名字叫做FlatScope。它可以在我們的大腦中監視和觸發被修改的神經元,並且在活動之後被激活。但其成效如何,還需觀望。

最重要的是,感知擁抱的溫度

癱瘓患者由於脊髓高度損傷,無法移動肢體,也無任何直覺,,而不管是假肢還是「人造肌肉」,這些與外界接觸的介質都是假的,缺乏真正的感知系統。即使利用了我們人體真正的軀幹,但因為它是通過無線腦繞過神經系統的損傷刺激軀幹裡的體電子元件來實現運動,所以我們仍舊無法感受到身體的反饋。

在實驗中,儘管給予肌肉不同類型的刺激確實能給大腦帶來不同的感覺,但神經編碼與身體感知之間的具體對應關係我們還不清楚。目前唯一可讓神經修復學使用的反饋只有視覺,這意味著參與者可以看著大腦控制軀幹的操作,並作出矯正,然而,一旦物體被抓住,只有通過軀體傳達的感覺信息人們才能巧妙地操縱這個物體。

而且,產生真實體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戀人的牽手,朋友之間的擁抱,戀慕、溫情的感覺都依賴於軀幹被觸碰時感受到的力度和溫暖。

面對患者的感知需求,通過確定電極植入的準確方式,使腦中軀體感覺皮質區域受到刺激產生出特定的感覺,編寫出電極刺激與身體感覺之間關係的對應詞典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近些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在致力於此,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科學家們曾經通過一組微小的電極刺激腦部的某一區域,首次使得癱瘓患者的手臂上引起了自然感覺。這一突破也讓我們看到了癱瘓病人自然感知外界的希望。

結論

在全球,有數百萬人飽受癱瘓的折磨,這些患者總是拼盡全力才能邁出一小步,在疾病中掙扎著維持他們正在萎縮的軀體,他們無時不刻的想要逃離輪椅伴隨的生活。目前,雖然無線腦—體電子元件的治癒技術以及感知技術還未達到成熟,但在各方努力下,相信癱瘓人士們終將重新站立並感知世界的溫度。

相關焦點

  • 精準康復治療顯神通 癱瘓母親重新站立行走
    健康報網煙臺訊(通訊員 黃瑾)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康復疼痛科通過精準康復治療,幫助身患脊髓炎並伴有雙下肢運動障礙、臀後皮膚嚴重燙傷的年輕媽媽重新恢復站立行走。 31歲的孫女士是一位年輕媽媽,經常熬夜勞累的她不幸得了脊髓炎,導致第四胸椎以下感覺運動喪失,如此嚴重的打擊讓她喪失了生活的信心。
  • 合肥京東方醫院:從癱瘓到站立到行走的康復之路
    23歲的小凡(化名),去年秋天,因一場意外導致頸胸腰椎多處骨折,且脊髓損傷十分嚴重,醫生第一次見到小凡,是在輪椅上,他的媽媽推著來的,這已是他術後第9天了,初診判斷小凡的左下肢已完全癱瘓,右下肢力量非常差。小凡媽媽不斷地懇求醫生:「我兒子才23歲,他不能在輪椅上一輩子啊。」
  • 小山羊出生時前肢癱瘓 學會兩腿站立行走
    中新網3月21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20日報導,印度北部比哈爾(Bihar)的拉姆迪利(Ramdiri)地區,最近出現了一隻生命力驚人的小山羊,雖然出生時前肢先天癱瘓,它卻在短短幾天學會用後兩腿站立行走,吸引當地居民爭相目睹。資料圖:山羊。
  • 豐田開發行走機器人 輔助癱瘓病人重新站起來
    視頻:豐田開發輔助行走機器人系統 讓癱瘓病人重新站起來,時長約47秒騰訊數碼訊(米可)根據國外媒體報導,豐田最近展示了一種全新的可穿戴機器人,旨在幫助癱瘓病人重新站立起來行走。這種機器人下肢名叫Welwalk WW-1000系統,是一個具有電動機械框架的模擬機器腿。
  • 用意念行走 電子科大研發的機器人讓癱瘓女警「站起來了」
    在未來,癱瘓患者或許能夠跟正常人一樣擁有活動能力,這並不是幻想。日前,央視原創大型科技挑戰節目《機智過人》播出,一位癱瘓了12年的綿陽女警黃曼,就通過意念控制,藉助外骨骼機器人圓了12年的「站立之夢」。
  • 那些引導狗狗站立行走的主人,請停下,不要再傷害可憐的狗狗
    因為狗狗長期站立行走會導致狗狗癱瘓,無法站立,甚至因此喪命。科普基本常識首先花姐先跟大家聊聊一個養狗的基本常識,狗狗是四肢著地行走的,就跟人類兩條腿行走一樣,如果讓狗狗像人類用兩條腿行走這是不科學的,因為狗狗不具備直立行走的脊柱。
  • 四川小夥登央視成「鋼鐵俠」:25歲癱瘓 如今靠機器人實現行走
    來自四川自貢的小夥林寒受邀參加央視《機智過人》節目的錄製,以一名截癱患者的身份,現場展示「成都造」外骨骼機器人如何幫助下肢癱瘓的人實現站立和行走。2013年,林寒工作時摔傷,雙下肢癱瘓。2015年9月,林寒在全國第九屆殘運會上,藉助外骨骼機器人「站起來」,步行完成了火炬傳遞。此後,林寒參加了各種大大小小的活動和節目,或展示科技,或鼓勵病友。
  • 為什麼要讓狗狗站立行走?不是可愛!是虐待!
    人能兩條腿走路,是因為天生的骨骼構造如此,脊柱、髖關節、後腿都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和狗狗的構造差異很大。狗狗的骨骼連接方式狗狗在正常行走時,身體的近70%的重量會由前肢承擔,後肢只承擔剩餘的30%的重量,一旦狗狗直立行走,後肢將承擔身體的全部重量,嚴重超過正常的負荷量。
  • 站立行走對泰迪犬有什麼危害?千萬不要模仿,看完後心疼泰迪了!
    慌張的主人帶它去了寵物醫院,檢查後才知道,笨笨的髕骨脫臼,不能再做蹦跳的動作,更不用說直立行走。直立行走的狗狗看上去可愛、通人性,而它對狗狗造成的傷害也是不可逆的。你知道狗狗站立行走會有什麼危害嗎?泰迪站著走1、後肢癱瘓因長期的站立或直立行走,
  • 美媒:脊髓刺激器助癱瘓人士重新行走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研究人員9月24日發表報告稱,3名腿部癱瘓多年的人終於能再次站立並行走。這要歸功於一種能激活受傷脊髓的電子植入裝置,以及持續數月的高強度康復治療。患者只能在有幫助的情況下行走——比如抓住助行器或在得到其他幫助的情況下保持平衡。關閉脊髓刺激器後他們便無法自主移動雙腿。但是,在美國梅奧診所的一次理療過程中,29歲的傑瑞·欽諾克來回走動,足足移動了相當於一個足球場那麼長的距離。來自威斯康星州託馬的欽諾克對美聯社記者說:「這種行走並不是我把輪椅留在身後,抬腿就走。
  • 濰醫附院康復醫學科引入外骨骼機器人——癱瘓病人行走不再是夢
    活動現場,一位因脊髓損傷臥床兩年不能站立行走的大爺,在外骨骼機器人的輔助下實現了站立行走,而且在佩戴外骨骼機器人的10米測試和6分鐘測試中成績均為滿分。他滿面笑容激動地跟大家分享,感覺自己又年輕了。他的老伴也高興的合不攏嘴,積極錄製視頻與兒女們報喜。看到臥床兩年的大爺佩戴外骨骼機器人初次行走的如此順利,其他旁觀的住院患者及家屬們都情不自禁的鼓掌叫好。
  • 美國FDA首次批准復健機器人,可助癱瘓人士行走
    Rewalk機械服通過支撐臀部和膝蓋,幫助因頸椎而癱瘓的患者重新站立和行走。Argo公司在臨床階段共找到30位參與者,並針對公司Rewalk機械服進行全方位測試,其中包括距離、速度、不同平面行走。FDA醫療設備和放射健康中心Christy Foreman表示,Rewalk產品能幫助癱瘓患者獲得一定程度的行走能力,通過理療、培訓和適應之後,這些患者有望依託Rewalk自主行走。據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數據顯示,美國全年有大約20萬人出現頸椎受傷,其中很多人因此全身或半身癱瘓。
  • 國外癱瘓鬥牛犬重獲新生藉助「輪椅」站立走路
    來源:環球網    土耳其薩姆松,這隻癱瘓的狗名為它是一隻法國鬥牛犬,由於後腿癱瘓,一直留在流浪動物康復中心,藉助行走式輪椅又從新站立起來並走路。
  • 別再教狗狗直立行走了!可能會導致癱瘓!
    如果你在路上看見一隻狗狗,穿著小衣服、背著小書包,站立奔跑,你的第一想法是什麼?「哇,多可愛機靈的小狗啊~」蘑菇君打賭,肯定有人會這麼想。但是蘑菇君先糾正一個問題哈,可愛是一回事,但狗狗是否可以長期站立又是另一回事了。
  • 寵物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成功,安安寵醫助力4歲金毛重新站立行走
    患犬術後效果滿意,通過嚴密監測、精心護理、專業指導患肢功能鍛鍊等,手術切口癒合好,一周後便恢復站立行走,如今的「開心」又恢復到往日的活波。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養寵態度和認知的巨大改變,消費升級帶來寵物醫療行業進入迅速發展期。各種連鎖醫院,大型醫院,專科醫院,社區診所不斷湧現,無論從裝修,設備,技術,還是專業人員、服務規範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 合肥京東方醫院:從癱瘓到站立,除了康復治療, 耐心與愛心不可或缺
    23歲的小凡(化名),去年秋天,因一場意外導致頸胸腰椎多處骨折,且脊髓損傷十分嚴重,醫生第一次見到小凡,是在輪椅上,他的媽媽推著來的,這已是他術後第9天了,初診判斷小凡的左下肢已完全癱瘓,右下肢力量非常差。
  • 癱瘓父親穿機械骨骼接女兒放學引熱議!清華新研究助力無拐杖行走
    視頻中爸爸所穿戴的外骨骼,很好的幫助了爸爸獨自站立支撐以及獨自行走。  全球競相落地,機械外骨骼輔助下肢殘疾人士重新行走  機械外骨骼的出現無疑給了下肢殘障人士重新站起來的希望。全球範圍內,相關產品也已經有不少商業化落地。比如Ekso Bionics公司生產的Ekso GT,可以幫助患者重新站立行走,成為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用於中風患者的第一個外骨骼。
  • 腦梗癱瘓坐輪椅,中藥通脈復行走
    信宜市的劉先生今年56歲,3年前因腦梗塞致左側肢體癱瘓,一直在各大醫院接受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但療效不明顯。
  • 科幻已經成為現實,機械外骨骼讓癱瘓患者再次行走
    而在現實中,也有一批身負外骨骼裝置的人,相反的是,這些人都是癱瘓患者。這些病患正藉助這種科幻式的技術重新站立,再次行走。在盛行足球文化的巴西,幾乎每一個少年都擁有著自己的足球夢想,而茹利亞諾 · 平託(Juliano Pinto)也是萬千巴西足球少年之一。
  • 癱瘓的小貓在輪椅上慢慢長大,它是如此英俊!這就是愛的力量!
    在小貓從奶酪盒中被發現後,好心人將它送到一家寵物醫院,醫生為小貓做了全身檢查,發現這隻小貓的兩條後腿嚴重殘疾,無法像正常貓咪一樣站立,它只能用兩條前腿拖著身體行走。小貓在地上艱難爬行的樣子,令人感到十分的可憐,但是以當前的醫療水平無法為貓咪治癒,因此醫生想要幫助小貓重新獲得行走能力,就只能藉助假肢和輪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