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氣象臺連續發布高溫預警,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暑天來了。小暑剛過(7月6日),大暑將至(7月22日),三伏天已經開啟大家可千萬不要中暑!
萬一中暑,也別喝藿香正氣水。為什麼?如果你不知道答案,那就要了解關於中暑的這些常識了!
什麼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溫、高溼環境下,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系統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水及電解質紊亂造成的代謝失常綜合症[1]。
如何識別中暑呢?
根據中暑的嚴重程度,可分為輕症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2]。
輕症中暑
高溫天氣下,當您出現頭暈、面色潮紅、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脈搏快速等症狀時,表明您可能已經發生了輕症中暑。
重症中暑
熱痙攣:以肌肉疼痛或抽搐為主要症狀,與鈉鹽丟失相關,若只飲用大量清水而不補充電解質鈉還會加重熱痙攣症狀。
熱衰竭:主要是指高溫下體內水分、電解質丟失過多導致血容量不足,從而引起眩暈、頭痛、噁心嘔吐、大量出汗、昏厥、極度疲勞等主要表現的疾病。
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死亡率高達50%-70%。最典型的症狀是高熱,體溫>40℃,伴有皮膚紅、熱,且乾燥無汗,怕冷,脈搏快速,意識模糊等表現。
哪些人群更容易出現中暑?
老年人(>65歲)、嬰幼兒和兒童、慢性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從事戶外工作及戶外運動的人員等是中暑的高危人群[3]。
導致中暑的原因是什麼?
高溫高溼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出現障礙,加之大量出汗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造成人體排汗困難、體溫升高,共同導致中暑[4]。因此,高溫和脫水、電解質紊亂是導致中暑的兩大重要原因。
脫水、電解質紊亂情況下,也更容易誘發重症中暑[4-5]。
如何防治中暑?
多份國內外指南指出[2-6],中暑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
保持涼爽/快速降溫
涼爽通風的環境是防止高溫引發不適、疾病、甚至死亡的最好的保護措施;當氣溫≥32℃時,應儘量留在室內並保持通風,避免正午出行或長時間在戶外停留[3]。用涼水洗臉、擦拭身體,或待在空調房裡是最好的降溫措施[3]。
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大量出汗會導致體內水、電解質的快速丟失,必須得到補充以滿足人體正常的生理需求[3]。補充大量清水容易引起低鈉血症,會誘發熱痙攣和熱衰竭[5]。
指南指出,中暑患者應同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推薦使用口服補液鹽III[2][4]。對於昏迷的患者,宜靜脈輸液[5],待能口服後,應同時服用口服補液鹽III進行補液。
博葉口服補液鹽III含有人體所需的足量的電解質鈉、鉀、氯,能夠快速補充人體在高溫環境下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補液速度是清水的4倍,是防暑解暑的理想選擇。
用於防暑解暑時,每袋溶解於250ml涼開水,或者將2袋倒入1瓶約500ml的礦泉水中。
高溫下進行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時,每小時喝500-1000ml(即2-4袋);非劇烈運動以及用於預防中暑時,可酌情減量。
藿香正氣水真的能防暑解暑嗎?
不能!因為藿香正氣水含酒精 40~50%,更可能加重脫水,讓中暑的損傷更嚴重。駕駛員、高空作業及精密工作者不宜服用。酒精過敏者以及小孩、孕婦均不適合服用[7]。
參考文獻:
[1] 42例中暑患者的院前急救護理及院內急診救治護理體會.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誌,2019年第4卷第22期
[2] 2015年《熱射病規範化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 全軍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
[3] 2014年《公眾高溫中暑預防與緊急處理指南》.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4] 2019年《中暑的預防和治療實踐指南》. 美國戶外醫學協會
[5] 2019年《中國熱射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 全軍熱射病防治專家組,全軍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
[6] 2019年《職業性中暑的診斷標準》. 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
[7] 藿香正氣水解暑不防中暑,使用不當可能變「毒藥」。西江日報,2017年8月14日第0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