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齒鯊(Megalodon)可以說是「生活在」故事和想像中的史前生物,「巨齒」既描述了它的標誌性特徵,也能激發出人類的不少幻想。的確,作為數百萬年前的海洋霸主,站在食物鏈頂端的魚類,它完全配得上強大、兇猛等形容詞。但是,由於巨齒鯊的骨骼化石都比較零碎,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很難推斷出它的體型,直到最近,巨齒鯊的身高體重終於確定了。
人們早在16世紀就發現了巨齒鯊的化石,但是當時並不知道它屬於什麼生物,到了17世紀,這種大三角形牙齒才與鯊魚掛上了鉤。而正式得名「巨齒鯊」,已經是20世紀30年代的事情了。巨齒鯊滅絕於大約360萬年前,古生物學家認為其長相與現存的大白鯊相近,它們也與大白鯊一樣以海豹、海豚等海洋哺乳動物及鯨魚、海龜為食,它們鋸齒形的牙齒能夠輕易地刺穿獵物的身體,巨大的咬合力也會給骨骼造成致命傷害。
此前,巨齒鯊的身高體重是從其牙齒和椎骨推測出來的,科學家估計它身長可達10到18米。來自英國斯旺西大學和布裡斯託大學的研究團隊,用類比的方法得出了新的數據,它們將巨齒鯊與5種與之可能有親緣關係的鯊魚聯繫了起來,包括大白鯊、短鰭鯊、長鰭鯖鯊、太平洋鼠鯊、大西洋鯖鯊,再利用6種魚類相似的生長曲線進行推算。
新的數據表明,嬰兒巨齒鯊身長有3米,少年時期就能夠長到大約8米,成年巨齒鯊可達18米,重量約48噸,光是尾巴就有3.85米,鰭跟人一樣高(1.6米),牙和人的手掌一樣大。
其實,古人類學家在發掘出人類遺骸時,往往會根據長骨(四肢骨),尤其是下肢骨的長度推測身高,再結合性別、年齡等因素進行調整。但是,要給像巨齒鯊這樣早已滅絕,且骨骼保存極差的動物測量身高體重,還要得出身體各部分的具體數據,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比如,科學家給另一種我們熟悉的史前生物——恐龍計算身高體重,就會用到兩種不同的方法,一方面將恐龍的肢骨與現存動物的肢骨進行對比,得出其骨骼可承受的重量區間,進而推測出可能的重量範圍;另一方面則是利用3D重建恐龍的體積,儘可能還原出其活著的樣子,再計算身高體重。當然,第二種方法需要建立在第一種方法的基礎上。
之所以要測量史前生物的身高體重,不僅僅是滿足人們的好奇,事實上,這個數據與動物的飲食結構、繁殖繁衍、生活習性、滅絕原因等息息相關,也讓那些存在於想像中的已滅絕生物有了更真切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