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基因突變,讓人變矮4釐米

2021-01-08 新浪科技

來源:環球科學

圖片來源:pixabay

撰文 | 石雲雷

編輯 | 吳非

基因是影響身高的主要因素,但這樣的影響出自多個基因複雜的共同作用,單個基因對身高的影響往往十分有限。在一項發表於《自然》的論文中,研究人員從最矮的人群之一——秘魯人體內,找到了一個對身高影響深遠的基因變體。攜帶一個基因變體時,身高平均會下降2.2釐米;一對等位基因均突變時,對身高的影響更會疊加至4.4釐米。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已知的對身高影響最為顯著的基因。

基因對身高的影響

從幼年到青春期,人類的身高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一個常常被提及的問題是:「對於我們的身高,基因和環境的影響各佔多大的比例?」根據一系列對雙胞胎身高的研究,科學家發現,遺傳因素是身高的主要決定因素,對身高的影響約為60%~80%;剩下的20%~40%則歸結於環境因素尤其是營養條件。

此前,一項涵蓋超過18萬人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發現,在至少180個基因位點上中,存在與成人身高相關的數百種基因變異。2014年,一項發表於《自然-遺傳學》的研究將研究人數擴大到超過25萬人後,發現在423個基因位點上,存在697個和身高相關的突變。一些基因變體通過影響腿、脊柱或是頭的長度,對人體身高造成影響;還有一些基因能在整體上影響身高。不過,其中大部分基因對個體的身高影響並不明顯,通常只有1毫米左右。

為了進一步了解基因對身高的影響,哈佛醫學院等多個研究機構組成的團隊將焦點集中於世界上最矮人群之一——秘魯人。秘魯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65米,而女性的平均身高是1.53米。與平均身高最高的美國人和荷蘭人相比,秘魯人平均要矮10~15釐米。在一項發表於《自然》的最新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在秘魯人身上發現了迄今為止對身高影響最大的一個基因變體。

一個基因變體,矮2.2釐米

秘魯人的基因組成主要來自於當地的美洲土著居民,以及在16世紀後逐漸到來秘魯的歐洲人、非洲人和亞洲人。現在的研究發現,土著居民、歐洲人和非洲人的基因在秘魯人基因組中的佔比,分別為80%、16%和3%。研究人員推測,一個在土著居民中普遍存在的基因變體,是影響秘魯人身高的重要因素。

為了確定影響秘魯人身高的因素,研究人員在秘魯首都利馬收集了來自1947個家庭的3134人的身高和基因組數據。他們首先通過一個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發現在FBN1基因上,存在一個和身高相關的錯義突變——E1297G。

基因變體E1297G是由FBN1基因的31號外顯子上的鹼基突變形成的。這一鹼基由胸腺嘧啶(T)突變為胞嘧啶(C),使得表達的蛋白質中的穀氨酸(Glu)被甘氨酸(Gly)替換。研究發現,在染色體上,如果存在一個E1297G等位基因,就可能導致身高降低2.2釐米。當2個等位基因均為E1297G,會產生疊加效果,也就是比不含這一基因變體的人平均要矮4.4釐米。

在此前發現的和身高相關的基因中,99%的基因變體對身高的影響均低於0.5釐米。研究人員認為,他們或許找到了迄今為止對身高影響最為顯著的基因。在秘魯人中,這一基因變體出現的頻率為4.12%;而在同樣含有美洲土著基因的墨西哥人(男性平均身高約1.71米)體內,E1297G出現的頻率0.78%。有趣的是,歐洲人體內不存在這一基因變體。

由FBN1基因表達的肌原纖維蛋白-1(Fibrillin 1)是一種細胞外基質糖蛋白,在組織中能為彈性蛋白提供微纖維結構支架。研究發現,攜帶2個基因變體E1297G的人皮膚更厚,且比正常年齡看起來更老。他們皮膚中的微原纖維數量減少,微原纖維的密度也更低,並且會出現異常的結構。由於微原纖維能為彈性蛋白提供支架,這一支架結構的異常,或會導致體內的彈性蛋白堆積減少。

對於這一基因變體影響身高的機制,科學家目前還沒有找到明確的答案。但此前有關FBN1基因突變的研究,或許能給出線索。

此前的研究發現,FBN1基因出現其他突變時,會導致骨骼異常和皮膚彈性變化。其中,由FBN1基因中的鈣結合表皮生長因子(cbEGF)結構域的突變,會導致一種少見的先天性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馬方症候群(Marfan syndrome)。這一突變的攜帶者體型高瘦,擁有更長的手臂和腿,但存在嚴重的關節彎曲和脊柱側彎,而這可能會導致他們的心臟和主動脈出現異常。

文章第一作者Samira Asgari說,「這項研究給出的一個重要觀點是,同一基因的不同變異,如何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在此之前,如果你問遺傳學家這個基因的變異會導致什麼,他們可能會說,『它會導致疾病。』」

基因變體E1297G攜帶者皮膚中微原纖維堆積的密度更小,且出現了異常結構。

基因變體被保留的原因

一些研究發現,一些生活在特定環境中的人群中,存在一些影響身高的基因突變。例如,一項對撒丁島居民的研究發現,編碼電壓門控性鉀離子通道的基因KCNQ1上的一個基因突變,使得他們的平均身高減少了1.8釐米。而另一項研究發現,在格陵蘭島的因紐特人中,存在一個和脂肪代謝相關的基因FADS3一個基因變體,使他們的身高減少了1.9釐米。參加這些研究的科學家認為,為了適應特定的環境和飲食,這些地區的人群保留了這些影響身高的基因突變。

與之類似,秘魯人攜帶的基因變體E1297G,或也與他們生活的環境有關。當研究人員分析了150位來自秘魯沿海、亞馬孫森林地區和安第斯山脈地區的秘魯人,發現這一基因變體在沿海地區的秘魯人中存在的概率更高。其中,秘魯北海岸的莫切人含有基因變體E1297G的概率更高,他們的平均身高(男性平均身高為1.58米,女性為1.47米)也比秘魯人的平均身高更低。

研究人員猜測,這一基因變體或引發與FBN1基因相關的其他改變,如改變秘魯人的心血管系統,為他們在沿海環境中的生存提供了更大的優勢。但在獲得進一步的結果之前,這一些還只是猜測。不可否認的是,基因變體E1297G在演化過程中被挑選和保留下來,應該存在一些適應環境的優勢。

相關焦點

  • 美寵物貓身高不足13釐米或成世界最矮
    一般家貓的身高平均為23至25釐米左右,但美國一隻寵物貓的身高不足13釐米。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30日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隻名叫「Pixel」的曼切堪貓或將成為記錄在冊的世界上最矮的貓。雖然還沒有得到金氏世界紀錄的官方認證,但其主人蒂法妮(Tiffani Kjeldergaard)稱,Pixel從爪到肩的測量高度不足5英寸(約合12.7釐米)。若通過認證,Pixel將獲得「有史以來最矮成年貓」的稱號。
  • 世界最矮貓僅13.6釐米高 喜歡用兩後腿站立
    2011年時,英國《太陽報》稱,一隻來自美國加州的名叫「斯斯」的兩歲雌性貓咪被金氏世界紀錄確認為「世界上最矮的貓相較於一般成年貓身高在25釐米左右,當時「斯斯」僅有15釐米高。它是一隻曼基康貓,這種貓本身就是貓類中身材最矮的品種。  不過,這個紀錄在去年12月16日被刷新,如今「世界上最矮的貓科動物」紀錄保持者應該是身高只有13.6釐米的來自加拿大安省的Cye。
  • 4種罕見的基因突變,第一種人擁有「鋼鐵之軀」,且皮膚不易老化
    筆者-小文基因突變對於人類進化史而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打個比方說,如果人體中的FOXP2基因沒有發生突變的話,那麼人類很有可能就不會說話,更別提擁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了。某些罕見的基因突變更是讓人懷疑世界上是不是出現了超能力者,而今天,本文就將為大家介紹10種罕見的基因突變。第一種是「超密的骨頭」,聽起來好像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科學家在研究骨頭的礦化問題時,意外發現LRP5的基因突變會影響骨骼的脆弱程度。
  • 非洲野狗的基因突變
    在馬納潭國家公園還生活著另外五個野狗群,其中一個野狗群也觀察有捕食狒狒的記錄,巧合的是,這個建立於2017年的新群體,四名成員中有兩名來自野狗群A。最初野狗群A女王的基因擴散到其他群體,狒狒如果再不改變,恐怕會遭遇滅頂之災。
  • 熊出沒狂野大陸:光頭強玩「基因突變」,遊客變野豬,強哥變獅子
    而這次《熊出沒之狂野大陸》的主要故事竟然是「基因突變」。沒錯,那就是在狗熊嶺出現了一個「狂野大陸」的遊樂場,在這裡大家可以通過佩戴高科技產品完成「基因突變」,強哥也因此變成了獅子,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熊出沒之狂野大陸》是光頭強的第七部劇場版,當然每年春節都是熊粉們的最愛。因為這個時候都會有和主線故事完全不同的劇場版故事。
  • 1/3的人攜帶致癌突變,但基因突變用於癌症早篩局限大
    突變從何而來,何時發生?人的一生是否可以免於突變的侵襲?是否所有的突變都是非善即惡?某些突變裡是否暗含死亡的訊息? 「我們現在意識到人體其實是嵌合體,我們身體中的大量細胞本身就攜帶癌症突變」,英國維康桑格研究所的遺傳學家 I igo Martincorena 對此表示,「這些突變是癌症的種子。」 而這可能也是遺傳漂變的原因之一,研究論文發表在近期的Science雜誌上。
  • 日本短尾貓又名日本截尾貓,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基因突變的產物
    日本短尾貓又名日本截尾貓,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基因突變的產物雷克斯貓雷克斯貓有科尼斯雷克斯貓、德文雷克斯貓、德國捲毛貓、俄勒岡雷克斯貓、牧羊貓等不同品種。它們天生擁有呈波浪形的捲毛,喜愛玩要,與人親近。
  • 皮質基因讓飛蛾變暗
    本周《自然》上發表了兩項獨立研究,共同驗證了一個影響蝴蝶和飛蛾翅膀顏色和色彩圖案的基因。
  • 基因突變還是注射激素?渾身肌肉的比利時藍牛,你敢吃嗎
    據每日郵報12月2日報導,前段時間澳大利亞一頭身高堪比喬丹、體重約1.4噸的公牛刷屏登上各大外網的頭條,而本周一段幾年前超恐怖的「肌肉牛」視頻又被外國人翻了出來,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網友廣泛討論。據資料顯示:比利時藍牛(Belgian Blue、比利時蘭牛),原產於比利時,為比利時中北部的短角型蘭花牛與弗裡生牛混血的後裔,也是歐洲大陸黑白花牛血緣的一個分支。成年母牛平均體重725千克,體高134釐米;公牛體重1200千克,體高148釐米。比利時藍牛其肌肉含量是普通牛的一倍,後經過人類長期的選擇性繁殖被育成純肉用的專門品種。
  • 母女2人同患一種癌,BRCA基因突變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可怕?
    這個邪惡的突變基因在一個名人身上也出現過,美國著名女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因為自己的母親和外婆都患有乳腺癌,當她做檢查後確定自己為BRCA1突變基因攜帶者時毅然決然的做了雙側乳腺切除,當她親自公布這件事時在當時引起不小的轟動。
  • 站起來也像蹲著 世界上最矮的貓獲吉尼斯紀錄_遊俠網 Ali213.net
    Cye是一隻可愛的小矮貓,事實上,不止是矮,而是相當矮——它已經被認證為世界上最矮的貓科動物。  Cye今年已經3歲了,但由於天然的基因突變它僅有13.6釐米高,比之前的世界紀錄保持著矮2.2釐米,它是如此的矮小,甚至當它站起來的時候,你都會覺得它是蹲著,或躺著的。
  • 神奇寶貝皮卡丘散落人間,原來是一隻基因突變的負鼠
    神奇寶貝皮卡丘散落人間,原來是一隻基因突變的負鼠文|星悅圖|網絡神奇寶貝皮卡丘是我們的童年回憶,皮卡丘是口袋妖怪的代表角色,隨著動畫寵物小精靈的傳播,這只可愛的皮卡丘也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樂子星悅依稀記得皮卡丘是與眾不同的神奇寶貝,它擅長用電,喜歡把堅硬的果實用電變軟之後再吃。星悅在網上看見一隻很像皮卡丘的小動物,還以為是神奇寶貝要散落人間和我們玩耍了,原來是一隻基因突變的負鼠。皮卡丘,皮卡丘,皮卡皮卡丘。皮卡丘的形象深入人心,即使是沒有看過神奇寶貝的朋友也知道皮卡丘的存在。
  • 神秘食人部落專吃大腦 倖存者基因突變
    但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曾吃過人腦」的食人部落居民會導致基因突變,並對庫魯病形成抗體作用。這項發現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這種致命大腦疾病,並研製新的方法治療患者。近期,研究人員發現部落一些倖存者攜帶著V127突變基因,然而庫魯病患者並沒有這種基因變異,從而使科學家猜測V127突變基因對庫魯病具有免疫能力。
  • 還有其他基因突變人團體麼
    洪世光一直夢想成為基因突變人,本來以為他是貪圖長生,沒想到他還有其他目的。在《我的奇妙男友》第一部中,洪世光原本想抽出薛靈喬的脊髓移植到自己身上,用這種方法讓自己進化成基因突變人,不過他的計劃沒能得逞。在續集中,洪世光依然是該劇最大的反派擔當,他不僅沒死,還開始瘋狂追殺仇人的後代。在調查殺人案的時候,李晏之卻帶出來另一個驚人的秘密。
  • 基因療法有望治療因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
    鐮刀細胞貧血症(sickle cell anemia)和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都是由於編碼成人血紅蛋白β亞基的HBB基因上出現突變而導致的遺傳性貧血症。這些疾病患者可能終生需要接受輸血或者其它療法的治療。已有研究表明,在成人中重新表達胎兒血紅蛋白可以起到緩解貧血症狀的作用。但是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在胎兒出生之後就停止表達了。
  • 矮腳貓的基因好嗎?一文讀懂矮腳貓基因問題
    但現在曼基康在全球只被兩個貓協所承認,一個是TICA,一個是WCF,而且嚴格規定是要和家貓進行繁育。 徐老師真的要大聲呼籲「繁育不是只有經濟價值就能進行了,繁育是一個既崇高又複雜,並且要擔負很多責任的偉大事業。請各位正在進行所謂矮腳繁育的人們好好想想吧。那些骨骼有問題的貓寶寶要怎麼活下去!」
  • 自然界中基因變異的概率極小,可怕的是人類掌握了定點突變的技術
    前言當大家看到本文筆者的認證時,會發現是一名旅遊領域的創作者,可能在你的慣性思維認知裡,旅遊的人無非就是拿著相機滿世界的自拍,怎麼會了解基因呢?千萬不要這樣想,旅行只是個人的興趣,任何專業的人都可以做旅遊領域的內容,但這些人的背後有可能是某個領域的專家或學者,所以,請耐心讀完,相信我,不會讓你失望。
  • 白化基因突變 江蘇一年連續成功繁殖白狒狒(圖)
    《現代快報》供圖中國動物園協會理事、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教授田秀華表示,白狒狒屬於白化基因突變,是狒狒近親繁殖的一個變種。出現連產白狒狒現象可能是物種基因純合造成的。狒狒體內可能存在白色隱性基因,只是以前沒有發現。
  • 小雞仔養大成「矮腳雞」 雞苗商被判賠償養雞人
    小雞仔養大成「矮腳雞」 雞苗商被判賠償養雞人金羊網  作者:張韜遠、李志健  2018-09-07 金羊網訊 記者張韜遠、通訊員李志健報導:一群小雞仔養了70多天後,卻長成了一群「矮腳雞」,經過檢測,原來是基因突變。
  • 動物界十大基因突變生物盤點 獨角獸真實存在?
    &nbsp&nbsp&nbsp&nbsp12月10日消息,在動物界中,極個別的動物也會有基因突變的情況發生,導致它們形態各異,而且,顯得與族群格格不入,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盤點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