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動物視界》到動物倫理

2021-01-13 倫理大課

社會存在三個層次的道德鏡像,即普遍而寬泛的、過度而超越的、嚴格而謹慎的三種不同鏡像的道德要求。環境倫理學致力於構建人與動物的道德共同體,其普遍化的道德要求旨在尋求一種道德共識,將關愛動物、尊重動物、保護動物的觀念和行為內化為人類生活中的道德自覺,本質上是一種對人類社會道德水平的價值引領。而在理論上,強調動物權利,呼籲停止任何形式的動物利用行為,固然是一種道德上值得推崇和讚揚的利他主義取向,但一味地強調動物權利,甚至不惜貶低人類的道德地位與尊嚴,則無疑是過度而超越的。這一鏡像的道德要求可以是個人化的道德追求,無須普遍化為社會統一的道德規範或道德標準。


參考文獻:

[1] 石劍峰. 「人類中心主義對待動物過時了」[N]. 東方早報,2012-02-24(B04).\

[2] 錢永祥. 今天我們更文明了嗎?[N]. 南方周末,2012-03-29(E24).

[3] 閔浩,高小華.中國儒道兩家的動物保護思想的當代意義[J].法制與社會,2014(31):173-174.

[4] 張燕.道德共同體中的動物地位與人類責任[J].哲學動態,2020(08):87-93+128.

[5] 中國社科院邱仁宗:跟動物打交道,我們該遵循哪些動物倫理原則?

https://www.sohu.com/a/307980412_583033

                                                   文/2019201031 

相關焦點

  • 4.24 世界實驗動物日,實驗與動物倫理
    自1966年,美國制定《實驗室動物福利法》,「動物福利」、「動物倫理」等字樣開始流行,進入人們的視野。
  • 南開成立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 動物可「安樂死」
    中廣網北京6月3日消息 據天津電臺報導,用於實驗的動物要精心飼育,不讓它挨餓、缺水;對於實驗結束需要處死的動物要採取安樂死……近日,南開大學成立了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其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加強實驗動物的保護,禁止虐待和野蠻處死動物。
  • 專家解讀|動物福利、動物權利與動物倫理究竟如何區別
    1  動物福利的基本概念及與動物權利、動物倫理的區別和聯繫動物福利是指要從滿足動物的基本生理、心理需要的角度,科學合理地飼養和對待動物,保障動物的健康和快樂,減少動物的痛苦,使動物和人類和諧共處。對於農場動物畜禽,根據動物福利的原則和要求,實現福利養殖,畜禽能養得更健康,消費者也可獲得更優質的畜產品。
  • 動物倫理你怎麼看?也談保護也談情
    動物倫理你怎麼看?,我們往往有很多話要說,中國文化中孕育著豐富的動物倫理,孟子有:「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由此可見,人道的對待動物,關乎人的尊嚴和道德感,這是一種價值倡導,是人性慈愛溫暖的體現。隨著社會的進步,某些價值觀卻也因人類的私慾悄然發生著變化。說起動物倫理,1975年,彼得·辛格因其《動物解放》一書而享譽世界,這本書被譽為「動物解放運動的聖經」,標誌著現代動物權利運動的開端。激進的立場讓這位著名的倫理學家、現代效用主義的代表人物充滿爭議。
  • 我校醫學與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正式成立
    西工大新聞網7月17日電(但鮮 張青林)7月13日,西北工業大學醫學與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成立大會在老圖書館401會議室召開,醫學研究院院長王茜、科研院副院長李蘊、校醫院院長鄭莉莉、生命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尹大川等11名委員參加了大會。
  • 論動物倫理的絕對命令和實踐規範
    摘要:文章從創新性地探索動物倫理中的「是-應該」的休謨難題入手,通過元倫理學方法論證動物倫理的價值規範的形成過程,對道德判斷和邏輯判斷的形成機制進行心理學考察和現象學考察,從而提煉出動物倫理的總價值規範——禁止肆意傷害動物的絕對命令,再在此總價值規範下延展出實踐上的禁止肆意殺害動物、禁止肆意虐待動物、禁止肆意侵害動物的棲息地和生存環境的三大實踐規範
  • 疫情下的寵物救治與動物倫理
    為了回答以上問題,我們採訪了動物保護人士、律師和倫理研究者。首都愛護動物協會創始人秦肖娜在考察各國流浪動物管理時從未發現有貓狗導致的瘟疫流行;律師安翔提到對小動物「先殺為儆」是一種違法行為;學者錢永祥認為,能否善待動物,反映了一個人、一個民族的道德品性。動物保護自從它誕生之日起便伴隨爭議,人類游離在生態道德與自我中心主義之間,在相關領域進行著激烈的辯論,本次疫情中亦如是。
  • 中英第四屆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國際論壇在上海舉行
    本次論壇在總結和傳承前三屆成果的基礎上,繼續以「提升中國實驗動物科技和福利倫理管理規範水平」為宗旨,以「科技進步與動物福利」為主題,探索通過科技進步和政策的完善,加速推進我國實驗動物科技和福利倫理管理水平的迅速提升的科學途徑。
  • 學校承辦的中英第五屆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國際論壇舉行
    圍繞實驗動物倫理福利相關研究,3月14日,由中國實驗動物學會實驗動物倫理福利專業委員會和英國內政部共同主辦、青島農業大學承辦的「中英第五屆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國際論壇」在青島開幕。來自中國、英國以及主要實驗動物國際組織的專家、管理人員、科研人員近千人參加了本次論壇。青島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楊同毅代表承辦方致歡迎辭。
  • 「動物福利」關乎公共倫理
    作者:朱四倍記者了解到,「禁食貓狗肉」被寫入《反虐待動物法(專家建議稿)》。其中規定,違法食用犬、貓或者銷售犬、貓肉,將對個人處5000元以下罰款並處15日以下拘留,並責令具結悔過;對單位和組織處1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
  • 什麼是回交,動物回交有倫理道德嗎?我們為什麼讓動物進行回交
    就連動物都會避免近親繁殖,像老虎獅子等動物,成年的雄性也會離開母親和姊妹去更遠的地方。而回交其實就是子一代與它的親本進行雜交。雖然看到「回交」這個詞,可能會覺得這應該是個有悖倫理的事情,但其實,在20世紀初期就有生物學家提出了回交育種法,這個方法可以改良植物的特性,可以應用在培育優良品種上去。
  • 中科院昆明靈長類研究中心動物實驗倫理審查會議召開
    中國科學院昆明靈長類研究中心(Kunming Primate Research Center, KPRC)實驗動物使用與管理委員會(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 and Use Committee, IACUC)於9月23日至24日在昆明滇池溫泉花園國際大酒店召開動物實驗倫理審查會議。
  • 國際知名動物行為學專家薩拉普拉託任中國綠髮會生物與科學倫理...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在2020年伊始之際,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 (以下簡稱「綠會」) 隆重宣布聘請國際知名動物行為學專家薩拉普拉託博士 (Dr. Sara Platto) 擔任綠會生物與科學倫理委員會 (BASE) 副秘書長。
  • 談談動物保護的立法技術和倫理基礎
    」法律概念的界定看動物保護法的倫理基礎在以判例為核心的英美法系中,動物保護的司法實踐很早就已存在。我們已經提到,保護動物的道德意義正在於其有痛感,所以儘量避免痛苦就是一種倫理上惡的減少,即使食用動物最終要落入人腹,其免於痛苦的福利也應得到保護。儒家提出的「情勢不得已」一說,值得我們借鑑。
  • 科技部農村中心參加中英第三屆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國際論壇
    2016年3月15日-17日,中國實驗動物學會和英國內政部在安徽省巢湖市共同召開了「中英第三屆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國際論壇」,該論壇已成功舉辦過兩屆,受到國內外實驗動物專家和實驗動物科技工作者的廣泛關注
  • 什麼是回交,動物回交有倫理道德風險嗎?
    回交是一種特殊的近親繁殖方式,需要讓子代不斷地與親本之一進行結合,最終得到我們想要的優良性狀,因此說回交是一種育種方式,利用得當非常有成效,主要是應用在植物育種方向,動物的回交育種較少,也存在一定的倫理道德問題。
  • 這種蘑菇皮革不僅環保還能解決動物皮革引發的倫理問題
    據外媒報導,來自一個國際材料科學家團隊的一篇新文章指出,一種由蘑菇衍生的生物質製成的類皮革材料可能比動物皮革或其塑料衍生品更便宜,與此同時在環境上更具可持續性。幾千年來,人類一直使用動物製作皮革。最近,隨著對大規模畜牧業的倫理關注的增加,皮革生產的環境成本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
  • 動物回交不是單純的「近親結婚」,擔心倫理道德問題,純屬想太多
    動物的回交不是只有壞處,它是拯救瀕危動物的一種方法,不能用單純的「近親結婚」看待,倫理道德問題純屬多慮了。自詡萬物之靈的人類都這樣,那放在別的動物身上也一樣。生物界存在兩種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前者以動物為主,後者動植物都有。今天閒雲要說的,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殖育種方式:回交。
  • 動物回交沒有倫理問題嗎?
    人類讓生物的子代和兩個親本之間任意一個進行雜交的過程就稱為回交,在人類自身看來這種做法難以接受,因為這涉及到了倫理道德問題,其實回交也是近親雜交的一種,所以回交的方法也就具有一定的風險,可能導致後代中的某些個體通過遺傳獲得缺陷的基因,並且在性狀上表現出來,因此在人類社會中近親雜交是從科學和道德上不被允許的
  • 動物的回交是什麼情況?沒有倫理道德問題嗎?
    除此之外,動物也會回交,只不過是有一定風險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回交。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孟德爾最著名的是豌豆雜交實驗,之所以選用豌豆,是因為豌豆是自花授粉,在花還未開放時就已經完成了授粉,這樣就不會與其他品種的豌豆雜交授粉,可以保持絕對純種。再者是因為豌豆的形狀比較明顯,有高杆豌豆也有矮杆豌豆,有開紫花的豌豆也有開白花的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