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3日),讀者劉女士向小時新聞記者報料,說自己與朋友在9月20日吃了一餐龍蝦後全身酸痛,痛到坐都坐不牢,經醫生診斷患了橫紋肌溶解症,懷疑與其當天中午食用的小龍蝦有關。
圖自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而商家雖賠償了當天餐食的費用並承諾給她們每人5000元的補償,但劉女士對商家的態度以及賠償金額並不滿意。
事情到底怎麼回事?
昨天晚上,小時新聞記者聯繫上報料人劉女士,她向記者講述了事情的原委。
9月20日,劉女士約上了兩位小姐妹,去杭州一家叫「喜柿龍蝦和螃蟹餐廳」的網紅店解解嘴饞。
其實她們也是這家網紅店的老主顧了,前前後後去了大約四五次,有時還會點外賣。9月20日當天,像往常一樣,她和小姐妹一共點了六斤小龍蝦和兩隻螃蟹,吃得也是蠻開心的。
當天下午2點半,劉女士三人吃完後便分開,還打包了未吃完的一斤多小龍蝦。
但就在吃完小龍蝦四個多小時後,劉女士發現自己脖子、肩膀、手臂很酸,用她的話說「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牢」,於是立即就醫。
當天晚上,劉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就診,當診斷結果出來時她傻眼了,不僅診斷患有橫紋肌溶解症,自己的血壓也飆到了148/93mmHg,而自己平常血壓基本正常,並沒有高血壓的症狀。
令劉女士訝異的是,與自己一同吃小龍蝦的小姐妹朱女士,在吃完小龍蝦一小時後出現了類似的症狀。
今天早上,小時記者聯繫上了朱女士。據她介紹,在食用小龍蝦一小時後她便有了肌肉酸痛的症狀,意識到身體不對勁後立馬趕到浙醫二院濱江院區進行了就診,醫生給出的診斷也是橫紋肌溶解症。
「很明顯的一個感覺就是手都抬不起來,就連手機都無法使用,三天後複查還是診斷肌酸激酶增高。」朱女士說。
同行的另外一位小姐妹,倒沒什麼症狀。劉女士回憶,那位小姐妹當天來吃小龍蝦之前吃了餛飩,本身並不餓,只吃了幾隻小龍蝦,而且吃完小龍蝦後還喝了很多冰水。
這讓劉女士立馬警覺起來:「很有可能是因為吃了小龍蝦才導致的橫紋肌溶解症。」
為了不讓有更多的人中招,並希望有關部門儘快查明,劉女士於是她讓老公撥打了食藥監的投訴電話,對方建議劉女士可以先與商家協商。
經過和商家交涉之後,店家答應免去劉女士在店裡消費的1068元,並在幾天後表示「目前通過各方的檢疫檢驗結果,產品上沒有未達標或不合格問題存在」,但考慮對劉女士和朱女士的工作耽誤,「賠償每位5000元費用表示歉意」。
對於店家的這一解釋和賠償方案,劉女士並不滿意,「因為橫紋肌溶解症耽誤的這些日子的誤工費遠遠不止五千元,誤工費在兩、三萬左右,都是可以查證的。就算全額賠償誤工費,對身體造成的傷害也是不可逆的……」
就檢驗檢疫結果、後續賠償等相關問題,小時新聞記者也聯繫上了「喜柿餐廳」的負責人張先生。
「事情發生後,我們對兩位女士進行道歉,在賠償餐費和誤工費基礎上,也會賠償兩位女士的全額醫藥費用。目前我們已經通過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鑑定,檢疫結果是合格的。我們也在等食藥監的紙質報告出來,要是小龍蝦真的有問題,一定會全力配合調查並按規定處理。」張先生說。
而劉女士,對商家送檢的小龍蝦結果並不認可,表示會持續關注此事。小時新聞記者也將繼續關注。
近三個月50多人中招
醫生提醒:小龍蝦這樣吃才安全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自7月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急診科接診了50多例「橫紋肌溶解症」患者,此前均食用過小龍蝦。
小燁(化名)前一天晚上獨自一人吃了一份近兩斤的小龍蝦,便出現胸口疼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感覺自己好像要死掉了!」隨後立馬叫醒老公,被緊急送醫搶救。經檢查,是典型的「橫紋肌溶解症」。
橫紋肌溶解症的發生,大多與過量運動、肌肉擠壓傷、缺血、代謝紊亂、極端體溫(高熱、低熱)、藥物、毒物、自身免疫、感染等相關。
醫生吳文滔介紹: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能證明,吃小龍蝦就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症。但是從醫院接診的病例來看,患者發病前都沒有過量運動、沒有服用相關藥物等,是在吃了小龍蝦之後才出現相關症狀的。
醫生析因
醫生祝勝郎分析,食用小龍蝦引發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個:
一是小龍蝦本身具有某種生物毒素或其他的外源性化學物質。儘管小龍蝦這種外來生物在養殖過程中很少發生病害,但並不意味著它不會被感染和攜帶病毒。
二是洗蝦粉的毒素。有些商家為了把小龍蝦洗乾淨而使用洗蝦粉,洗蝦粉可能也會含有某種毒物。
三是食物添加劑。有的餐館在烹飪小龍蝦過程中為了增加湯汁的鮮味和香味,隨意添加人工合成香精,這些成分不詳的化工合成添加劑,長期食用還可能損傷肝臟甚至有致癌風險。
「小龍蝦少量食用還是可以的,最好去頭食用。」祝醫生說。此外,活龍蝦在買來後,最好放在清水裡養24至36小時。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