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未必出奇蹟。
被「戰略放棄」的悟空問答,即將退出字節跳動的App陣營。
1月14日,悟空問答向創作者推送通知稱,App將於1月20日從應用商店下線,2月3日停止運營。而問答依然會作為今日頭條的重要載體,以頭條問答的形式繼續運營。
4年的時間,字節跳動的問答產品經歷了一個完整的輪迴。
2017年,由「頭條問答」更名面世的「悟空問答」,一度因為挖角300位知乎大V,砸重金補貼創作者,而被看作是問答領域的顛覆者。
2021年,當初一時風光的「悟空問答」落幕,重新回復到原本的名字,以頭條問答的形式繼續存在。
悟空問答宣布關停的頭一天,恰逢知乎10周歲生日。來勢洶洶的對手劃上階段性句號,知乎成了與字節跳動對陣的各領域競爭者中,少有的獲勝者。
挖300知乎大V,20億重金砸出悟空問答
李言從2017年悟空問答推出初期,就自發成為平臺的內容創作者。「問答不像創作圖文稿件需要構思標題、內容,可以更順暢地分享。」
持續自發分享答案一年後,2018年,李言成為悟空問答的籤約作者,頭四個月拿固定收入,後面八個月則按照流量進行分成,李言給Tech星球算了一筆帳,他把自己劃定為悟空問答第二個等級的籤約答主,前四個月每月回答20個問題,基礎收入是4800元,後八個月則按照流量核算收益,單篇問答收益在150元以上,一個月可以獲得8000-10000元的收入。
光是頭兩年,字節跳動就砸了20億元補貼,而補貼也成為了絕大多數內容創作者持續在悟空問答生產內容的源動力。
2017年今日頭條創作者大會上,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趙添表示,將重點發力「微頭條」和「悟空問答」兩個產品,未來一年內悟空問答將投入10億元籤約補貼答主。其中,5000個最優質籤約者可直接分5億元。2018年,今日頭條持續加碼,宣布再次投入10億元補貼答主。
這是悟空問答崛起最為生猛的時期,在行業中聲勢同樣浩大。悟空問答開啟了在內容創作領域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創作者搶奪戰,「今日頭條今年一口氣籤約了300多個知乎大V,而且還是給錢的,年收入比普通白領還高」,知乎作者「惡魔奶爸Sam」的爆料徹底讓這場針對知乎大V的挖角戰爭白熱化,這批能拿年收入的大V被李言稱之為「第一個等級」籤約答主。
無論是從知乎找大V,還是從B站挖UP主,字節系的風格向來是針對不同創作者給到不同標準的合作方案。
一家汽車垂直內容生產機構同樣與頭條籤訂合同,約定在悟空問答每回答一條,將獲得300元補貼,每條回答要求是至少500字,並配至少3張圖,一個月發布250條才算達標。「我們經常一天寫7、8條,四個編輯同時生產。」張強告訴Tech星球,當時的領導也是為了「薅頭條羊毛」,才對問答的內容生產比較重視。
早期時,悟空問答在流量上還算得上理想。張強回憶說,「單條回答最高閱讀量好像有兩千多萬,上千萬閱讀量的很多。」然而,這種熱度並沒有維持很久,很多大V沒有動力經常去寫回答,頭條還是很依賴小型機構媒體。
悟空問答還和大量的媒體進行合作,小可就是這樣了解到了「小金庫」,當時的領導告訴她,頭條和媒體籤約合作,要求提供悟空問答的內容,獎勵優渥。
看到合作細則,小可腦子裡迅速核算,寫一條大概500字,花費半個小時掙80元,一個小時就是160元, 一天工作8小時,就是1000多元。「這時薪多划算啊」,於是她迅速投入薅羊毛大業, 靠著悟空問答每月掙6000-8000元,「比本職掙的還多。」
當時,小可主要回答創業及區塊鏈領域的問題,「可你想想,我一剛畢業的小孩,能懂創業和區塊鏈?」
App工廠的首次落敗
程武在2016年底就已經入駐問答,吃到了悟空問答的第一波紅利。程武做收藏生意,他向Tech星球介紹,在收藏類的問答中,他們的內容排名很靠前。但在2018年,意識到紅利銳減,程武就果斷放棄了悟空問答。
2017年今日頭條內容創作者大會上,當時的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趙添就稱,悟空問答觸達用戶過億,每天會產生超過3萬個提問、20萬個回答數。這也是悟空問答僅有的對外數據披露。
流量是實打實的,最高峰的時期,程武的單條問答可以做得到220萬的閱讀量。在他們這個細分領域,「這樣的流量在其他任何平臺都是做不到的。」2018年下半年,程武明顯地感到,平臺的流量在極速下降,閱讀量降至幾十到幾百不等,而且規則和要求也越來越多,最後甚至明令禁止部分收藏領域的回答。
「對於我們這個行業,能夠給我們導流100個人,就能養活一個團隊,通過悟空平臺,大概導流了1000多人吧。」程武說,「我們要去更有流量紅利的地方,做我們這行的,哪裡有流量就去哪裡。」
衰落來得很快,2018年8月底,《界面》報導稱,字節跳動要放棄悟空問答業務,悟空問答已被併入微頭條,團隊100多人已轉崗。字節跳動則對此回復稱,沒有放棄問答業務,而是優先級發生了調整。
對於絕大多數的悟空問答答主來說,他們的分享欲來源於當時的真金白銀的收益激勵。等到悟空問答給創作者的單篇內容獎勵越來越少,甚至最後直接為零,當過去積極分享的答主發現,自己很難用頭條粉絲變現,又無法從平臺拿到激勵和認同感時,積極性自然受挫。
連續創業者、資深產品經理「純銀V(郭子威)」曾評價稱,悟空問答更接近大眾化自媒體的變種,創作者可能是同一批人。用頭條最擅長的數據驅動方式,結果是內容的 「頭條化」 。
「如果想加強知識分享的基因,讀者群是不匹配的;加強故事會的基因,社群基礎是不匹配的。挖多少個知乎大V來都無濟於事,頭條的土壤就是這樣。」
換句話說,悟空問答在頭條內,可以增加熱門話題的內容豐富性,但這無法讓悟空問答有更獨特的定位和品牌,抖音、火山內容崛起的打法,也無法複製在問答產品上。郭子威認為,「足夠吸引大量受眾(或獨特受眾)的問答內容,是無法通過短期內的強運營獲得的。」
程武的分析是,悟空問答的沒落,首先是平臺的問答質量太低,水平參差不齊,對於真心想要求教的人來說可參考程度低;其次,後期推薦機制讓人摸不透,原本只要精心寫回答就會被算法推薦,但後期即便用心寫內容也得不到推薦。
「創作者就沒有激情和動力去創作,一個問答平臺既吸引不了求知者,也留不住創作者,沒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程武說。
悟空與知乎:社區產品兩種迥異的路線
知乎大V王瑞恩是當年被字節挖走的300多位大V其中之一,1月15日凌晨,得知悟空問答宣布下線停運的當晚,他在知乎評價稱:「這是圖文內容扶持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瘋狂」。
「當時還在上學的我,不誇張地說,人生第一輛車,就是悟空問答上賺出來的。一個300字的回答就能賺500元稿費,每個月前20篇回答都可計算稿費,而且竟然不需要獨家,只需要全平臺首發即可。」
2017、2018年的時候,他每個月能從悟空問答賺一萬塊錢,但使用時長加起來也不一定能超過兩個小時 。他的操作步驟一般是,「在知乎上看到有意思的問題、引發討論的熱點,想到了比較好的角度,在知乎編輯好存了草稿,複製過去(悟空問答),簡單編輯一下,發布,關掉窗口,等錢到帳。」
一位內容創作者告訴Tech星球,真正意識到悟空問答的落幕,是在2019年11月,「任何問答都沒有收益了,首頁也不顯示問答了。」包括王瑞恩在內,這一批被悟空問答高價挖走的知乎大V,絕大多數都在扶持結束後再次回歸知乎。
2021年,悟空問答這四年對內容行業的影響逐漸式微,耗費了至少20億,問答沒能成為今日頭條衝擊流量天花板的利器,甚至沒能留住創作者。
悟空問答是帶著張一鳴的關注出生的,他只有兩次因單一產品與對手「互懟」,第一次就是因挖角300位知乎大v,引發了與知乎聯合創始人張亮的隔空口水戰。
畢竟,悟空問答發展初期,字節驚人的閃電速度下,悟空上線5個月時便成為觸達用戶過億的明星產品。當然,這是背靠今日頭條的龐大用戶和算法推薦技術,畢竟,2017年7月今日頭條日活用戶量就已超過2億,而知乎走到這一步用了7年。
1月13日,悟空問答App宣布關停的前一天,知乎剛剛迎來了自己的十歲生日。經過十年發展,知會已然形成了屬於自己的獨特社區文化。這也是知乎和悟空問答的最大差異點。
知乎創始人周源在十周年這天的演講中總結稱,知乎的社區文化有三個特性,產生了「謝邀」「認真你就贏了」等一批極具辨識度的專屬詞彙;形成了《良性討論公約》、「眾裁」制度等基於價值認同的公序良俗和自治公約;社區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堅定的排異性。
悟空問答吸引的用戶和內容生產者,並非自發聚集,而是憑藉誘人的創作者激勵將內容生產者們,聚集在靠回答數量創造收益的創作體系下。這種策略最脆弱的點在於,一但補貼扶持無法促使社區生態進一步發展,砸錢就是不可持續的。
科技自媒體人「望月的博客」在文章中提到,知乎是基於「認知盈餘」建立起來的知識社區,用戶在這裡提出問題、分享「認知盈餘」,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收穫,而這些收益,可以算得上是「認知盈餘」換來的額外收益,是一種站著把錢賺了的優雅模式,和寫軟文發硬廣的體驗全然不同。
悟空問答的瘋狂與落寞用了4年,王瑞恩在知乎回答問題時總結說,悟空問答對網際網路內容平臺有重大意義,它的存在和消失說明了三個道理:
1、社區的形成具有偶然性,對的人,對的時間,合適的內容載體缺一不可;
2、好的問題和好的回答同樣重要,好的回答能讓人們「消費」內容,而好的問題能讓人去「生產」內容,如果做不到後者,就可能要多花好幾億,還不一定有用;
3、用戶都在批評一個社區,肯定是社區出了問題,但用戶都在誇一個社區,同樣要警惕。滿屏「好人一生平安」不是社交,社交就是要吵架、要有衝突、要有亞文化圈子的。只有排隊領錢的時候,才是清一色的表揚,這就不是社區。
當初選擇「悟空」這個名字,是因為悟空是全體中國人集體回憶中最美好和驕傲的部分,但悟空問答似乎沒能體現出被希望的意義,從頭條問答蹦出的「悟空」,如今又要回到那個頭條問答的「五指山下」。而悟空問答的折戟恐怕也早早提醒字節跳動,在一些需要長周期、自循環生長的行業中,大力未必能出奇蹟。
另外一個有趣的事情是,對於字節跳動App工廠來講,在2017年同時期孵化的產品,除了聚光燈下的悟空問答,還有抖音。在當時而言,就扶持力度、投入資源、行業聲勢、內部重視程度等來看,抖音在有些方面還不及悟空問答。
後來的抖音一騎絕塵,如今日活用戶6億,而悟空問答App即將下線關停。對於一向主張「大力出奇蹟」的字節跳動而言,是不是似乎也有些「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