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孩子寫周記露心聲:不怪父母覺得沒有依靠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留守孩子寫周記露心聲:不怪父母覺得沒有依靠

  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留守兒童的人數在逐漸增多。由於遠離父母,正常家庭教育和親情的缺失,孩子普遍存在生理與心理健康欠佳。堅強獨立但又敏感脆弱,是這些留守兒童的共同特點;拒絕孤獨冷漠,渴望溫暖關懷又是這些留守兒童的共同心聲。

  缺失的

  親情

  寒風颳得樹梢「嗚嗚」作響,路面儘是黃土。儘管是大年初三,村裡幾乎看不到幾個中青年人的身影,這便是春節裡榆中縣中連川鄉撒拉溝村什字川社的一個剪影。

  沒有雙親在身邊的年,對張小鳳來說只是大人們口中的字符。儘管年前小鳳收到了父母郵寄回來的新衣服和新書包,但還是忍受不了父母缺失的情感孤獨。爸爸媽媽剛出去打工的時候,小鳳寄住在舅舅家,但從舅舅家到學校有10公裡。舅舅家沒有女孩,怕她孤單,就把她轉大伯家來,她在大伯家呆了快兩年了。

  小鳳的父母外出打工六七年了,每年春節都回來一次,在家呆上幾天就走了,最多在家呆一周。而今年他們在內蒙承接了一個裝修的工程,過年回不了家。

  長期親情缺失,像小鳳一樣的「留守兒童」出現一系列留守症候群:厭學、性格孤僻,心靈變得越來越敏感。之前,甘肅省心理諮詢師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莫興邦等人曾在臨洮縣調查發現, 43.8%的留守兒童的父母半年回家一次,25.3%的留守兒童的父母一年回家一次,只有37.7%的留守兒童的父母一年在家時間在一個月以上,36.3%的留守兒童每天想念外出務工的父母,50.7%的留守兒童經常想念外出務工的父母,53.4%的留守兒童非常希望和父母一起生活,41.8%的留守兒童希望和父母一起生活, 25.3%的留守兒童最盼望父母趕快回來,50%的留守兒童最盼望父母回來看自己, 11%的留守兒童很少和父母聯繫,35.6%的留守兒童希望和父母每天溝通一次,54.1%的留守兒童希望和父母每星期溝通一次。調查認為,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留守兒童的父母長年在外務工,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饑渴。

  脆弱的

  心靈

  榆中貢井鄉村地灣村,15歲的白曉霞已經記不得爸媽有多少年沒有回家過春節了,通過舅舅的回憶她才得知,爸媽有4年沒有回家了。2002年,白曉霞2歲,她8歲的哥哥上小學二年級,爸媽把他們都交給60多歲的奶奶,然後去浙江打工了。除了他們倆,爺爺奶奶還要帶叔叔家的兩個孩子,老人家很吃力。於是,爸媽曾將白曉霞接到浙江,邊打工邊帶她。在外地,有了父母照應,曉霞生活漸漸好起來,可爸媽嫌那裡學費太貴,還是將她送回榆中老家,繼續住在奶奶家。今年要參加中考的她,在學校接觸的都是新鮮事物、時髦詞彙,但一回到家裡,面對的是年邁的奶奶,沒有可說話的地方。村裡的孩子誰要說起自己的父母,曉霞都覺得這是對她最大的諷刺。

  留守兒童由於遠離父母,缺少了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父母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感變化,這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莫興邦等人調查發現, 81.5%的留守兒童擔心父母在外打工的人身安全,29.5%的留守兒童覺得父母不在身邊對自己最大的影響是孤單沒人聊天,69.2%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的性格變了,80.82%的留守兒童感覺孤單寂寞,11.64%的留守兒童感覺被歧視和被遺棄,12.3%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很差或很失敗,24.7%的留守兒童多數時間感覺不開心,20%的留守兒童感覺生活沒意思,15.1%的留守兒童遇到小的矛盾很容易生氣, 61.6%的留守兒童在遇到矛盾時悶不吭聲,17.1%的留守兒童在遇到矛盾時採取某種行為發洩。

  隔代的

  重負

  「父母在外打工奔波,為的都是我,我應該理解,不能責怪他們。可是,有時一覺醒來,全身冷冰冰的,外面風颳得像哭,雨把房子、地上都衝溼了,再也沒有人為我蓋被子、關窗戶了!一切只能靠自己,發燒了,一天沒有吃飯也沒人來問……這種孤獨,不是人間最痛苦的嗎?老師,我是留守孩子,可我學不會堅強啊!父母沒在家的時候,我就像一棵牆邊的小草,任憑風吹雨打,沒有依靠……」

  這是榆中縣第九中學初三年級學生李飛(化名)寫的周記。班主任趙懷貴看到這篇周記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在他看來,留守的孩子們由於缺乏關愛,當他們內心的「大廈」或理想消失乃至坍塌時,他們的心靈就會因失望而扭曲。談到留守兒童情感和性格,趙懷貴和一些老師仍是一臉無奈:「我們只能在學習和生活起居上給予他們照顧和撫慰,情感和性格上的孤獨實在很難替代父母。」

  據記者調查,七成以上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隔代監護。這些老人大都體弱多病,文化層次低,有的為了生活還要從事田間勞動,加上祖輩與孫輩年齡差距太大,無論從體力還是智力上都勉為其難地承擔著對孫輩的監護和養育。在榆中南關,一位80多歲的老婆婆和老伴帶了5個孫子、外孫,還種了兩畝地。孩子的父母們除了寄點錢回來,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不知什麼時候是個頭啊!」老人苦笑著說,蒼老的臉上寫滿了茫然和無奈。

相關焦點

  • 只會寫作文,但是不會寫周記?掌握了這個方法一樣簡單!
    在開學前一個星期,每天晚上挑燈夜讀,奮筆疾書的補日記,因為每天都有發生新的事情,那個時候也不會編,就想了一個投機取巧的辦法,寫一個系列故事,於是卷爺茅塞頓開,決定寫下跳棋的事情。在連吹帶編下,40篇日記,卷爺寫這個系列故事寫了30天,並且每篇字數不少於500字。現在回想都覺得非常佩服自己,也感嘆從此不會再有這麼輝煌的歷史了。
  • 孩子迷戀網絡造成嚴重後果,怎麼辦 |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
    小餘的學習成績不好,總成績排名全班倒數第幾名,在課堂上精力不集中,經常發呆,打瞌睡,整天無精打採,作業經常不交或抄襲應付。小餘很少與同學們交流,同學們也不喜歡跟他玩,他也覺得無所謂。對於老師善意的提醒,他只是答應但不改正,有時還會撒謊。小餘上網很厲害。他上自習課的時候,用手機上網、看小說、玩遊戲,晚上宿舍關燈後,他還要用手機上網至深夜兩三點。
  • 優秀周記:一位學生,最想對爸媽說的話
    【原創作品,歡迎轉發】當班主任的除了從平時學習和生活仔細觀察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外,最好的方式莫過於通過周記(或作文)來了解學生的諸多心聲,這是我四年來一直堅持的習慣。現在,我將把學生的一部分作品放在教育人園地,主要目的是讓朋友閱讀後,給我的學生多加指導,給他們鼓勵和加油,也為她們未來奠定一點基礎,哪怕是一丁點。
  • 大方共青團「綠絲帶三關愛」留守兒童
    「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愛心公益活動,來到這裡,看到這些留守兒童,我覺得自己真的非常幸福。我馬上就要考大學了,不管以後在大學還是走上社會,我都會繼續參加這樣的活動,繼續關愛留守兒童,因為他們真的很需要我們的幫助。」
  • 父母和孩子溝通無效,都怪孩子不聽話?你真的在和孩子溝通嗎?
    我給你買來了你又不吃!"父母和孩子溝通無效,都怪孩子不聽話?上面說的這個場景,就是父母和孩子溝通無效最典型的一種情況。故事中的媽媽覺得,我都已經給孩子買雪糕了,孩子還鬧個不停就是不聽話,不聽話的孩子就該罵;但如果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或許就知道為什麼了。孩子想吃什麼?草莓味的雪糕;媽媽買了什麼?巧克力味的雪糕。
  • 孩子作文,其實不難,「六多」法來幫忙,不用擔心作文寫不好
    建議父母們採取以下措施。【01】父母愛上閱讀。父母首先閱讀,每天固定的時間看書。哪怕是不喜歡看書,到了時間假裝都要看書看報。特別是工作一天回家的父母一定少玩手機,少看電視,儘量不玩手機為佳,為孩子樹立榜樣。
  • 孩子做事拖拉,寫作業磨蹭,父母要的解決辦法全在這
    不知道大家的情況如何,到目前為止,我還沒見過有哪個父母不埋怨孩子磨蹭,拖拉的。每次去商場,去吃飯,都會看到父母指責孩子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什麼趕快吃,趕緊走,再不快點就不管你了......其實,我自己也不例外,兒子小的時候,那個吃飯速度啊,簡直了!
  • 趁午休生下孩子遺棄在鄰居門口,父母生而不養,孩子何以為家?
    還有4個留守在老家的女孩,1個被偷偷生下就遺棄的寶寶,這對父母,生活是不易,但生而不養,生而不教,為什麼要生?今天,我們就談談留守兒童和從小被遺棄或送養的孩子,他/她的童年、人生、未來、心路歷程,他/她的一生怎樣和自己和解。
  • TFBOYS周記不再更新了,但是卻迎來了王俊凱的staff手記
    TFBOYS三個人的周記是什麼時候就不更新了呢?仔細想想,應該是三個人工作室成立之後。每周都會有一個成員寫周記,不管是語音還是文字,都是他們講生活的有趣事情給粉絲分享,我們能知道他們最近幹了什麼,有什麼好玩的事情。
  • 20幾位書友,臨習鄧石如小篆千字文的「周記」,真實不虛
    每周三【說文習篆《千字文》】的分享課,都有20幾位書友固定發習作的截圖了,仿佛是在用「周記」的方式來學習。當然,他們用作品提交「周記」,而老師則用耐心細緻的點評,來完善「周記」,不得不說當這樣的學習方式成為常態,成為習慣之後,無論是學習的熱情,還是進步的幅度,都出乎大家的意料。話不多說,還是把「周記」發出來,一起參考學習吧!
  • 留守兒童的一千零一個晚安故事
    結果進到宿舍已經熄燈了,沒走幾步,聽到一個宿舍傳來孩子抽泣的聲音。大家覺得是不是孩子打鬧或者不舒服了。但最後很多個孩子全哭起來。校長告訴我們,孩子們想爸媽了。他們學校有200多個住校的孩子,晚上就兩個老師值班,老校長說,這種情況哄都哄不過來。
  • 看完珍稀動物 留守兒童願當環保小衛士
    標本蛋讓孩子覺得好奇在動物園遊客接待中心,留守兒童們還看到了動物園裡多種鳥兒生的蛋。如:鴕鳥、孔雀、丹頂鶴等。小朋友們還注意到,這些大小不一的標本蛋全被掏空了。「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蛋。」一位留守兒童好奇地伸手,拿起了一枚非洲鴕鳥蛋,並從工作人員處得知了它的名稱。記者注意到,孩子們對這些蛋很感興趣,有的還拿到面前,進行了一番仔細的研究。
  • 孩子因為父母的愛來到世界,也會因為沒有愛而離開這個世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唯有失望累積到一定程度,它才會變成對生命的絕望,而孩子的絕望莫過於對父母的絕望。  那孩子為什麼會對父母絕望?是父母不愛他們嗎?  不是,罪魁禍首恰恰是父母太愛他們了。所謂愛之深責之切,越愛孩子,對孩子要求就越高。當孩子達不到父母要求時,父母就會產生焦躁,就是這股焦躁,很多父母會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 孩子不聽話能怎麼辦,蠢父母只會講道理,聰明父母有這3招法寶
    孩子不願意寫作業,寶媽沒有講道理反而爽快同意了,一個小時後反轉了此前在網上有這樣一段家庭視頻,在視頻中兩個小男孩正在寫作業,可是寫著寫著哥哥就有些不耐煩了,於是他便偷偷地玩起了玩具。一旁的弟弟看到哥哥可以不用寫作業了,心思也有一些動搖。就這樣哥哥賣力地擰起了螺絲釘,一開始哥哥還很開心,覺得這項工作很簡單。可是半個小時過去後,哥哥便覺得有些累了,小臉也被弄得滿是油汙。不過哥哥並沒有放棄,隨後又堅持了一刻鐘的時間。
  • 洛陽童星梁周露寶「致童年」音樂會 5.20不見不散
    三 「感恩」,在小童星成名的路上,受到來自家人、老師、朋友及社會各界的幫助,梁周露寶將借這場音樂會向大家致謝。此外,她還從自己的角度譜寫了 「父母玩手機」「留守兒童」「守護藍天」等社會現象的歌曲。「這些孩子大多沒有父母陪伴,平時很少有觀看現場演出的機會,再加上這場音樂會的主角是童星,孩子們應該會喜歡……」一位愛心幫扶中心工作人員說。
  • 農村留守兒童之殤——生長在陰暗角落的蘑菇
    農村已承載不了人們的野心和抱負,為了掙錢,只有離開農村。才能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才能感受到農村沒有的發達。所以從農村流向沿海發達地區的勞動量是巨大的,大家為了同一個夢想,孤身在外努力打拼,只有將孩子們留在家鄉,才能心無旁騖地努力拼搏。
  • 高考英語北京卷作文題目披露:圍繞「勞動最光榮」寫英文周記
    6月8日下午,澎湃新聞從北京市教委獲悉,今年高考英語北京卷作文題目分別為給英國好友回信以及圍繞「勞動最光榮」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寫英文周記。在北京市八一中學考點,多位考生向澎湃新聞表示,沒有料到會出涉及「勞動最光榮」的題目,以往複習和押的題目主要是文化傳統類題材。「對於以往練習,套文化傳統模板的同學來說可能會有影響,反押題的設置可能是希望測試出學生們真實的英語能力。」一位走出考場的學生告訴澎湃新聞。
  • 孩子學豬叫就怪《小豬佩奇》 父母捫心自問有愧否?
    原標題:孩子學豬叫就怪《小豬佩奇》,父母捫心自問有愧否?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父母在選擇動畫片時沒有依據,只能靠自己的判斷來選擇,缺乏專業性,這樣就極容易出現問題。  不過,再好的動畫片也不能抹去父母的責任。熊丙奇建議,孩子看動畫片時,父母必須要陪伴要指導。「你說《西遊記》是不是經典的動畫片?適不適合孩子看?
  • 留守小學生用壞橘子當午飯?官方通報鬧烏龍,老師好心不該被指責
    有很多網友對拍視頻的老師進行指責,有的認為他的是好心辦壞事,還有的認為他在刻意搞事情,認為他發視頻的目的不純,根本不是為了幫孩子,而是為了上熱搜,為了博眼球,所以故意歪曲事實用造假來漲粉。
  • 返工潮已來,留守家中的父母怎麼辦?千萬不能讓空巢再變「寒巢」
    難在害怕失業丟掉了進項,難在返工的交通,也難在留守的父母和孩子。沒有哪個父母不期盼孩子一直在身邊,就算不得已出遠門,也希望早日平安回家。俗話說,父母在不遠遊。可這都是為了生活,停工對於一些普通的打工家庭來說,就是家庭經濟的一顆「定時炸彈」。為了生活,走出去是唯一的路。可滯留在老家的父母孩子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