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供圖(下同)
又是一年金秋時節,復旦校園迎來2020級本科新生。今天(9月12日),來自全國各地的3600餘名中國學生和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70餘名留學生,開啟在復旦的求學生涯。
疫情常態化管理下,信息化、人性化成了復旦校園兩大熱點。
報到現場有啥科技亮點?刷臉報到、5G直播、雲上合影,還有會聊天的AI機器人。
今年,復旦大學優化升級了「復旦eHall」和「復旦迎新」微信小程序,將迎新系列服務與校園日常實踐相結合,將過往單向的迎新資訊傳遞更迭為雙向的實時認知互動。同時,「刷臉報到」採用「多點布局」的方式,在四校區分別設立信息採集點,新生只需將身份證放置在人臉識別設備上,對著攝像頭掃描面部信息即可快速完成身份驗證和入校報到。另外,新生還可使用小程序進行「雲報到」,通過將人臉識別與唇語數讀、地理定位相結合,無需前往固定報到地點,可在復旦校園的任意地點實現全自動的真人報到認證。
去年,復旦四校區完成了移動通信5G薄覆蓋,開通了26個校園內的5G基站,基本實現室外5G信號覆蓋。於是,今年秋天,基於5G網絡的迎新直播,為不能進校的家長直觀展示了同學們報到第一天的精彩生活。
基於5G網絡的雲端智慧機器人「曉應」和「小旦」很快成了大家的「好朋友」。具備人臉識別、主動問候等智能功能的「曉應」,能夠快速解答同學們關於報到手續和復旦學習生活的各種問題,機智風趣。邯鄲校區主幹道上安放的雲端智能安保機器人「小旦」,能夠在複雜的校園環境中自主定位,自動繞開規劃路徑中的障礙,實現了全自動的校園巡查。「小旦」共配有5路攝像頭及多種環境監測傳感器,可以全方位視頻監控校園環境,並實時檢測溫度、溼度、煙霧、PM2.5等校園環境參數。在校園巡邏過程中,「小旦」會對經過的同學進行紅外測溫,發現體溫過高者則向後臺發出告警信息,為學校常態化疫情防控提供數據支持。它還能自動識別經過的同學是否佩戴口罩,提醒大家佩戴好口罩,注意安全防疫。經過學校著名景點時,「小旦」還會停下腳步介紹校園建築,幫助新同學們認識復旦校園。
因疫情防控需要,2020級新生報到時,家長不能陪同學生一起入校。為了彌補這個遺憾,信息化辦公室聯合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兩位研究生共同設計上線了「復旦雲合影」的小服務,對同學們上傳的照片,通過AI技術手段進行人像提取、合成到復旦12處校園美景的背景圖片上,生成一張復旦校園內的雲合影,實現學生和家長在校園合影的願望。服務上線不到幾小時,已有百餘次雲合影。
常態化疫情防控,復旦校園處處體現人性化。
站點接送、園區導引、答疑解惑、行李搬運……迎新志願者們的身影活躍在校園各處,幫助剛剛開啟獨立生活的新生們排憂解難。此外,按照疫情防控標準全面開放供應的食堂和投入運營的校車、從上架到出庫都精準對接取件師生的快遞服務、堅持每天4次對學生公寓公共區域進行消毒……已經「恢復元氣」的校內各類公共服務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更加秩序井然,給新生提供一個安全放心的新環境。與此同時,新生安全教育、微課程、消防演習等線下安全教育也致力於提高新生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自救能力。
在今年的新生報到日,同學們還能在校園中看到兩輛外表萌萌的新寶駿E300P「大白車」。這是復旦大學在全國高校中率先引進的智能測溫巡邏車,由復旦大學保衛處與上汽通用五菱共同打造。它們不僅外表可愛,還自帶「防疫黑科技」。由於搭載了智能AI探測及紅外測溫系統,對連續大面積移動的人群能精準識別人臉,並可實現兩米距離內精確測溫,精度達±0.2℃,並在發現發熱個體後,迅速通過無延時的數據傳輸,可秒級鎖定對象並發出語音預警,滿足復旦校園「智慧防疫」新需要。除了智能測溫,「大白車」還具有智能巡邏功能,實現校園360度無死角防控,助力復旦建設平安、和諧、智慧校園。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