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海澱區頤和園東路54號老八旗營餐廳二樓
主講人:關紀新(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
這是「我是滿族人」系列講座的第二講,請來關紀新教授談民族文化的流變與轉型。
北京∣為生命中一些關鍵時刻設紀念日1月16日(周六)14:00
地點:朝陽區三裡屯路11號、19號三裡屯太古裡Page One書店
主講人:李孟夏(媒體人)
李孟夏有長達十幾年的媒體工作經歷,這次,他與「日和手帖」攜新書《人生有一百萬種活法》,出席Page One三裡屯店活動,和大家一起聊活法,交流為生命中哪些關鍵時刻設紀念日。
上海∣今天我們怎樣讀尼採?1月16日(周六)14:00
地點: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孫周興(同濟大學特聘教授)、趙千帆(同濟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餘明鋒(同濟大學助理教授)
尼採大概是20世紀被爭議最多的德國哲學家,大概也是中文世界裡被讀得最多的世界哲學家。但尼採的書好讀不好寫。尼採仿佛知道自己和自己的書的命運,當年就說自己的讀者在百年以後。百年以後,今天的讀者讀懂尼採了嗎?今天我們為何還要讀尼採?今天我們怎樣讀尼採?本周六,來自同濟大學的三位尼採研究者將與讀者分享有關尼採的閱讀經驗。
上海∣亞文化籠罩下的日本當代藝術1月16日(周六)16:10-17:10
地點:浦東新區世博大道1929號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二樓多媒體互動室
主講人:鳥本健太(策展人、藝術總監)
日本比鄰中國,從古到今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但又是一個島國,獨特的人文自然環境造就了日本獨樹一幟的藝術表現風格。特別是以漫畫、動畫為代表的亞文化,從1990年代後半期開始迅速普及,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與「主流文化」(高端文化)的界限也開始模糊起來。日本的亞文化也影響了日本的藝術表現,無論是對漫畫、動畫的二次創作,還是對多媒體藝術以及當代藝術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次講座邀請了活躍在上海的日本策展人鳥本健太(Kenta Torimoto)就亞文化對日本當代藝術發展的影響展開討論。
上海∣日常化的當代藝術及其意義1月16日(周六)19:00-21:00
地點:長寧區淮海西路570號F座民生現代美術館2F影像廳
主講人:顧丞峰(南京藝術學院教授、藝術批評家)
「日常化」是指藝術作品已經越來越多地從嚴肅主題、觀念化中走出,非觀念化甚至與商業的某種聯姻現象,更多出現在非嚴肅展覽空間的公共空間。它使藝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了更密切的聯繫,它融入生活中的個人,成為你周遭的公共藝術,成為你欣賞中變化的科技、社會的象徵物。而面對越來越日常化的當代藝術,有關其「意義」問題的討論在20年前中國批評界就開展了較具理論色彩的一場批評交鋒,這場以「語言學」討論方式展開的討論源於對實踐中出現新問題的現象的解讀需求,其所具有的理論啟示意義卻遠遠大於它的實踐價值性。這場論爭引發了有關中國藝術批評學科規範化和本土化問題的另一場討論。本次講座將帶領我們跟隨當代藝術和理論的發展軌跡,審視當代藝術,尤其是日常化的當代藝術,在當下仍存在的諸多問題。
上海∣餐桌上的號角已吹響,為吃的藝術而戰——《明日的餐桌》書本分享會1月17日(周日)14:00-16:00
地點:黃浦區南京西路231號人民公園內上海當代藝術館三樓
嘉賓:於是(作家)、曾育煉(網站買手)、何遠(電臺主播)、妖妖(作家)
明日的盤中之餐,已不是買菜、烹飪、擺盤再分享到朋友圈那麼簡單。溫馨平靜的餐桌,已然成為一個戰場:人口大量增加、環境汙染、過量農藥的使用、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大型商超瞞天過海的銷售把戲……餐桌上的號角已吹響,對於食物你怎樣選擇?1月17日下午,來MoCA聽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輯和作家於是分享《明日的餐桌》書中有機農業研究者和植物病理學研究者的思想碰撞,看國內一流生鮮網站「本來生活網」買手演繹一粒玉米背後的美好故事,學氧氣主播何遠和生活方式作家妖妖的私房小食菜譜。
上海∣究竟什麼是「道場」?1月17日(周日)14:00-16:00
地點:靜安區威海路870號靜安書友匯
主講人:劉震(復旦大學甘地和印度研究中心主任)
「道場」(Bodhimaṇḍa)在漢語裡面的意思是「修道或者成道之場所」,看似是一個簡單的漢語詞彙。其實,在不同時期、不同的文化環境中,對這個詞有過不同的詮釋和理解。在最終形成目前的含義之前,有一段漫長的演化過程。
上海∣包慧怡詩歌朗讀交流會1月17日(周日)14:00-16:00
地點:長寧區淮海西路570號F座民生現代美術館
主講人:包慧怡(復旦大學英文系講師)
「詩歌來到美術館」這次請來作家、詩人、譯者包慧怡,朗誦並分享她所創作的詩歌。包慧怡曾留學愛爾蘭,獲得都柏林大學中世紀文學博士學位,研究中古英語宗教詩歌及中世紀感官史,著有散文集《翡翠島編年》、詩集《異教時辰書》,近期還將出版她的十年詩選《我坐在火山的最邊緣》,譯作有西爾維婭·普拉斯的詩集《愛麗爾》、伊莉莎白·畢肖普詩選《惟有孤獨恆常如新》等。
1月17日(周日)15:00-17:00
地點:徐匯區烏魯木齊中路166弄13號1樓
主講人:古葉(微信公眾號「古葉嘎上海」創辦人)
提起老上海,你會想到什麼?或許是風花雪月,或許是歷史建築,對,這些都是老上海的一部分。不過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端,上海灘也免不了會發生各種案件。1月17日,古葉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民國時期的案子。
上海∣詩經讀書會1月18日(周一)19:00-21:00
地點:靜安區烏魯木齊北路211號516室
主講人:陳才(上海博物館研究員)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現存詩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民歌和廟堂樂章,分為風、雅、頌三章。本次讀書會,請到上海博物館研究員陳才主講《小雅》中《無羊》和《節南山》兩篇。
廣州∣《路上有微光》——貓力&滷貓新書分享暨籤售會1月16日(周六)14:30-16:30
地點:天河區珠江新城海風路廣粵新天地7號
嘉賓:貓力(自由旅行者)、滷貓(插畫師)
《路上有微光》是《貓力亂步》作者貓力最新的作品。五年來,貓力繼續在路上,陸續遊走伊朗、印度、英國、墨西哥、古巴、埃及等數十國家。她將所見所聞,濃縮成九個暖心詩意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像是一束照亮貓力旅途的微光,給人以繼續前行的溫暖與勇氣。 新作中更有人氣插畫師滷貓首次與貓力合作,以治癒性的畫筆,再現每個故事的詩意瞬間。1月16日,貓力、滷貓攜新書《路上有微光》做客唐寧書店,把一路的趣事、故事講給你聽。
武漢∣「大路」是怎樣築成——新書《大路》武漢沙龍1月16日(周六)14:00-15:30
地點:漢陽區龍陽大道邱家大灣58號漢陽人信匯B座四樓
主講人:張贊波(導演)
「中國速度」令世界一再驚嘆,中國經濟騰飛,走向大國之路。那在高速發展下的個人的生存又如何?1月16日,物外書店邀請獨立電影導演張贊波,從一條《大路》的修建, 觀看國家在高速發展過程中的光榮與代價。
成都∣流浪的神明——佛像的口傳技藝1月16日(周六)15:00-17:00
地點:錦江區中紗帽街8號成都遠洋太古裡M68-70號方所
主講人:蔣晟(雕塑家)
這個時代的佛像,應該很容易就被年輕人接受,而且成為一種方便被現代家居使用,又不失恭敬,且是一件傳承中國傳統美學的供養品。蔣晟在為佛造像時,秉持著這樣的理想:一方面使佛像的藝術價值得到延續;另一方面,傳承一種因供養而感到珍惜的價值觀。蔣家班做這個時代的佛像,供養這個時代的信仰,希望透過中國漢傳佛教造像的藝術價值,讓中國的藝術被世界看見。1月16日,蔣晟將來到方所,分享蔣家班佛教造像的製作心得,回溯佛像的口傳技藝。
深圳∣從《場景革命》裡看未來的社群發展1月17日(周日)16:30-18:30
地點:福田區福中一路2001號深圳圖書館南書房
嘉賓:喬宇(本果設計創始人)、謝宗霖(夢想行動家社群創始人)
《場景革命》一書中提到,在移動互聯時代,「場景」不是一個簡單的名詞,它是重構人與商業的連接。新的體驗,伴隨著新場景的創造;新的流行,伴隨著新的洞察;新的生活方式,也即新場景的流行方式。社群是場景革命下的產物,那麼如何設計新的社群空間,如何在失控的狀態下建立社群,進入社群後的事業如何經營。
深圳∣文學的反思,記憶與眺望——從小說集《抄家》說開去1月17日(周日)19:30-21:30
地點:羅湖區寶安南路1881號華潤中心萬象城四層西西弗書店
主講人:南翔(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作家)
《抄家》收錄了南翔近三四年創作的十個「文革」題材的中短篇小說,圍繞上世紀50至70年代人們在贛西、袁江、宣江火車站的日常生活,展開一系列的故事敘述,刻畫當時各個階層的人物。本周日,作家將在西西弗書店回顧這些小說的創作,以及有關那個年代的回憶。
杭州∣世界近代史:「病夫」的故事——淺談奧斯曼的解體與清帝國的滅亡1月16日(周六)14:00-15:30
地點:江幹區解放東路58號杭州圖書館錢江新城館三樓第九研究室
主講人:酆宇軒
1911年,辛亥革命,次年二月清帝退位;6年後,土耳其獨立戰爭爆發,蘇丹退位,哈裡發被放逐。「東亞病夫」和「西亞病夫」,遠東和近東這兩個曾經空前強大的帝國幾乎同時爆發革命,這其中到底有何異同又有何聯繫?
長沙∣湖湘文化的歷史脈絡與人文精神1月16日(周六)09:30-11:30
地點:開福區八一路538號長沙博物館多功能廳
主講人:鄭佳明(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湖南之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嶺,西接黔蜀,群苗所革,蓋亦山國荒僻之亞。」但正是在這片古人眼中的蠻荒之地上, 一代代湘人上下求索,經世致用。湘人心懷天下,心繫天下,心憂天下。湘學有一種重道的傳統,一種求變的精神,一種唯實的態度,一種海納百川的胸懷。湖湘文化起源於何處,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湖湘文化如何積澱、嬗變,新世代的湖湘文化又該走向何方。1月16日上午,與鄭佳明老師一同暢談「湖湘文化的歷史脈絡與人文精神」。
瀋陽∣魏小河首部作品「獨立日」開篇力作籤售會1月16日(周六)14:00
地點:皇姑區北陵大街17號北方圖書城(天地店)
主講人:魏小河(書評人)
人生如大海,書本是一葉葉小舟,你理想的讀書生活是什麼樣的?對一個愛書人來說,享受讀書是一種樂趣,享受書房是另一種樂趣。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風格,而書店,就是讀書人心中的城市地標。在書店裡,你也許遇到了一個影響自己一生的作者,可能邂逅了一段美好的愛情,都是記憶。1月16日下午,來北方圖書城與「不止讀書」魏小河相約,一起聆聽魏小河的讀書史,和年輕人一起聊聊怎樣讀書,探索整個世界的美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