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前:暨南學堂走出的華人教育慈善家

2021-01-12 MBA中國網

【暨南傳奇】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學校時,指出暨南大學人才濟濟、名不虛傳、作用獨特、前程遠大。

113年來,暨南大學矢志不渝,注重以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道德文化培養造就人才,建校至今共培養了來自世界五大洲170多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各類人才30餘萬人,皆成為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火種」。

【暨南傳奇】欄目,將通過一個個故事重現鮮活歷史,回溯暨南傳承的脈絡,呈現暨南群星璀璨的精神感召。傳奇是時間的拓片,它是故事在歲月的層層夾縫中沉澱的結晶,印刻著歷史的脈絡和時代精神的剖面。暨南大學走過的113年歲月,同樣一層層拓下了暨南人的風貌。百年暨南的年輪當中,正藏著許多被歷史淘洗得熠熠生輝的傳奇人,傳奇事。

吾人對國家貢獻莫大於教育青年……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

——李光前在新加坡大學校長就職典禮的演講

人物簡介

李光前(1893-1967年),原名李玉昆,福建省泉州南安梅山鎮人。新加坡著名華僑實業家 、慈善家、教育家。1909—1911年就讀於南京暨南學堂。1962年,新加坡政府聘請他為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他懷著「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宗旨,數十年如一日,嘔心瀝血,興學辦教,樂育英才,為僑居國和祖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可貴的貢獻。

少年漂泊,求學暨南

李光前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少時家境貧寒,十歲時隨父親出洋,遷往新加坡謀生。

父親對子女教育非常重視,節衣縮食,供子女讀書。在新加坡,李光前進入當地學費低廉的英印學堂接受英文教育,而為了不忘記母語,周末堅持去養正學堂學習中文,課餘時間更是大量閱讀中國的古典名著,對祖國充滿著深刻的感情。

1906年,在清末新政的影響下,清政府創立了專供華僑讀書的暨南學堂(現暨南大學前身)。1909年,李光前由於學習勤奮、成績優異,得當地中華總商會主席吳壽珍資助回國,進南京暨南學堂就讀

在暨南學堂學習時,李光前一如既往的勤奮努力。當時從南洋來的僑生,其年齡與程度均參差不齊,入學時經考試編班,李光前讀的是中甲班,這是最高的班級,讀兩年便是中學畢業,所開課程有經學(四書、五經)、外文(主要是英文)、數學、博物、繪畫、體育等科,據與他同班的老校友凌應徵所作的《暨南談往》中寫道:「無論學年或學期考試放榜時,中甲第一名鐵定是李應徵,第二名是李光前,總平均超過100分,好像是105分,這是因為記功加上去的5分。」另一位老同學陳維龍在《李光前博士傳》中也說過:「中甲畢業考試,先生(指李光前)成績冠全班。」

可見,青年時期的李光前聰明好學在同學中是出了名的。他寫的《試論郭子儀與李光弼》等多篇優秀作文被老師選作範文,刊印給學生仿效借鑑。正是憑藉著這份聰慧努力,兩年後,李光前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從暨南學堂畢業。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

畢業後,先後進入北京清華學堂和唐山路礦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學習。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由於時局動蕩,學校也停辦了。

李光前乘輪船回到新加坡,在道南學校及崇正學校任教,不久又考上當地政府辦的測量專科學校,同時攻讀美國一所大學的函授工程課。3年後,因生活所迫,才不得不再次中斷學業,以謀生計。從他的求學經歷可以看出天道酬勤,青年學子應該珍惜學習機會。

事業有成,捐資助教

李光前回到新加坡後,因為精通中英文的關係,經友人介紹進入愛國華僑莊希泉創辦的中華國貨公司擔任英文文書及涉外工作,由此開始進入商界。辦事幹練精明,業務能力強的李光前很快就在一眾人中脫穎而出,這時的他遇到了人生中的大貴人陳嘉庚。

陳嘉庚與李光前

1916年,陳嘉庚的謙益公司急需一位精通英文的職員來拓展橡膠業務。陳嘉庚賞識李光前的才華和辦事能力,就禮聘他到謙益公司。

李光前自1916年至1927年,在謙益公司供職11年。這期間,他協助陳嘉庚和陳敬賢昆仲將謙益公司的事業做到頂峰,僅1925年一年樹膠廠就盈利400餘萬元之多。在謙益,李光前不僅在陳嘉庚的指導下收穫了事業的成功,他也在陳嘉庚的關照下收穫了人生的愛侶。1920年,27歲的李光前與陳嘉庚的長女陳愛禮相愛結婚,婚後兩人恩愛不移,攜手走過了風雨一生。李光前在謙益工作的11年,為其日後獨立開辦南益公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20年,李光前與陳愛禮結婚。

1927年,李光前離開謙益,開始獨立闖蕩屬於自己的天地。次年,南益公司正式開工營業。

李光前目光長遠,格局廣大,後來進軍金融業,與人投資合辦華商銀行,後將其與本地兩大銀行合併為華僑銀行。時至今日,新加坡華僑銀行仍是國內銀行業的龍頭,在新加坡和世界各地設有分行。李光前一躍成為海內外著名的華人實業家和金融家,被人尊稱為「華僑銀行之父」。

1962年,李光前為中華總商會大廈奠下基石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李光前回顧自己的求學經歷時深知教育對一個人的巨大影響。加上受陳嘉庚先生身體力行捐資辦學的舉動感染,他在開創自己的事業同時也回饋社會。

李光前投入大量財力、精力,致力於社會福利事業。1952年,李光前用他的大半財產設立了「李氏基金會」,積極捐助文教及社會公益事業。1962年,新加坡政府聘請他為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

1967年李光前逝世之後,基金會依然遵照他「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意願,捐款支持各項科技文教活動。2000年9月,新加坡李氏基金會向保護母親河——綠色希望工程捐贈一百萬港幣,以此表達海外炎黃子孫對中國生態環境建設的關心和支持。

李光前在新華樓前同國光中學領導親切交談

李光前對科教事業的無私付出,博得了海內外一致高度稱讚。1964年他獲得了馬來西亞丹斯裡(PMN)高級勳銜,是少有獲得該勳銜的新加坡人。

無私奉獻 心繫祖國

不管身處何方,李光前都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國。

抗日戰爭爆發時,李光前因為出席世界樹膠大會滯留在美國無法回來。他便利用參加世界紅十字會工作的機會,發動海外僑胞為祖國籌資捐款,支持祖國的抗戰事業。在自己的產業遭受戰爭重創,無法拿出錢來繼續支持家鄉學校時,他甚至靠典賣家中物品來為學校籌資,他說,「遠處國外,在祖國辦教育也可略盡國民義務」。這一份赤子心,這一份愛國情讓人感動。

李光前先生被新加坡元首任命為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

熱心於教育事業的李光前,在創辦或資助學校時,始終堅持兩個原則:一是不分種族,一律平等看待。例如新加坡的第一所印度中學的校舍就是李光前捐建的;二是不願留下自己的名字。例如新加坡福建會館為華僑華人子女建設的光華學校,因為受到了李光前先生經濟上的支持,便想取名為「光前學校」。李光前在知道此事後,堅持把「前」從校名中取下來,換上「華」,意為光耀華文,光耀祖國。

1965年,李光前因患肝癌回國治病。在此期間,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總理讚揚他的拳拳愛國心,並對他在教育和促進華僑華人融入當地生活上所做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

1967年6月2日,因醫治無效,李光前在新加坡逝世。

周恩來總理接見李光前

子承父業,善舉相傳。李光前先生生前育有6名子女,三位兒子李成義、李成智、李成偉昆仲受父親慈善精神的影響,一同主持以家族名義運作的「李氏基金」。

李氏三兄弟弘揚先輩「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奉獻精神,仁義慷慨,慈善濟世,大有父風;對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撫恤救難等慈善福利事業無不盡心盡力。李氏基金自建立以來,不僅讓新加坡人受惠,還讓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受惠,成為新加坡最大的慈善基金組織。

從左至右為:李成義、李成智、李成偉昆仲

「以公立世,以毅處世」。作為一代僑商,李光前畢生愛國愛鄉,在他身上,體現出了早一輩的暨南人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感,中國華僑華人在世界舞臺上的風採。他的無私奉獻和高尚情懷,也已成為世代相傳的寶貴財富。他,是祖國的榮光。

李光前先生在暨南學堂的學習僅有短短的兩年,但他對教育事業的貢獻,在商界的拼搏精神卻影響著一代代的暨南兒女,他的傳奇人生將永遠被世人銘記。

相關焦點

  • 暨南大學與千代田教育集團雲端籤訂暨大日本學院合作共建協議
    呂少威 攝中新網東京7月10日電 (記者 呂少威)暨南大學與日本千代田教育集團10日在線上簽訂暨南大學日本學院合作共建協議。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總領事詹孔朝、日本千代田教育集團會長陳秀姐、在日友好人士和華僑華人代表,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校長宋獻中、副校長張宏以及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和學院的負責人等出席籤約活動。
  • 暨南大學暨南大學自考報名什麼意思
    暨南大學暨南大學自考報名什麼意思暨南大學是中國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學府,是目前全國境外生多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僑辦、教育部、廣東省共建的國家重點大學。素有「華僑高學府」之稱的暨南大學,恪守「忠信篤敬」之校訓,注重以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文化培養造就人才。
  • 厄瓜多華人總會長:華人華僑望在當地辦中文學校
    厄瓜多華人總會長:華人華僑望在當地辦中文學校 2016年11月03日 16:37   來源:羊城晚報
  • 品牌推薦:廣東暨南大學暨南大學是有專本連讀什麼意思
    廣東暨南大學暨南大學是有專本連讀什麼意思因為要考慮教育資源問題,畢業率、就業率、考研本身就讓很多校方頭痛,本來就沒有什麼精力開展自考項目。暨南大學與中山大學、廣外、華師、廣財,除了已經結束項目的中山大學,目前當屬暨南大學開展好!暨南自考有什麼作用,含金量如何?
  • 海南周刊|高高的「松鼠學堂」:自然教育是好玩的正經事
    對於松鼠學堂自然教育工作室的創始人高高來說,這三年來,做的正是這樣一件她認為好玩又正經的事:自然教育。  「提起教育二字,人們似乎會警惕並本能的排斥。」日前,高高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道:事實上,自然教育近年來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自然教育無處不在,因為大自然無處不在。
  • 為什麼陳信學堂全日制教育是更優質的義務教育?
    陳信學堂學生開展科學實驗為什麼陳信學堂的全日制教學是更優質的義務教育?所謂義務教育,就是適齡兒童接受按照國家教學大綱進行的基礎教育,義務教育本來應該是國家出資,學生免費的教育,但是國家沒有那麼多財力,需要民間資本投入,建設民辦學校,義務教育也可以是收費教育,私塾是小規模家庭教育自助行為,因為其達不到辦學規模,教育部門無法管理,而私塾學生少,容易自我管理,家長有需求,如果私塾提供的教育很好,家長也願意把孩子送到私塾,陳信學堂是在家上學的孩子的家長的自願行為
  • 在線教育發展關鍵時刻,華埔學堂講述新故事:上線一季度服務超200萬...
    「釘釘被孩子差評」,暴露了在線教育的問題。當然,在線上教育發展的關鍵時刻,受眾不僅僅只有中小學生,更覆蓋公司核心骨幹等多個職業用戶需要。在管理者教育方面,專注於中小企業管理者的華埔學堂上線一季度就服務超過200萬用戶。同樣在疫情之下擁抱數位化,由於受眾是成熟的公司管理者,不僅要求教育機構在這個風口之下搶佔更多用戶流量,更需要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內容和品質,才能吸引更多用戶關注。
  • 《不要餵養猴子》 慈善家老太全結局介紹 慈善家攻略[多圖]
    導 讀 不要餵養猴子慈善家老太的結局是什麼?
  • 家長教育平臺1911學堂兩周年慶典將於1月16日線上舉行
    2021年1月16日,家長教育平臺1911學堂成立兩周年慶典活動,在疫情的特殊期,將轉為線上方式舉辦。慶典活動邀請到了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等權威教育界人士發布視頻致辭。從目前放出的活動預告可以看出,本次慶典活動包括了1911學堂創始人作2周年回顧與展望、清華附中領導致辭、1911學堂高管致辭以及1911學生家長網際網路學校實踐基地合作夥伴祝福等環節。除了上述慶典活動,1911學堂還將正式發布1911學堂APPV6.0版本,並推介1911學生家長網際網路學校及其實踐基地。
  • [圖]科技業15大慈善家
    數十年來,她一直主張移民和教育改革,並於1997年建立了非營利機構「College Track」,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們完成高中教育,並進入大學進一步深造。同時,她還負責運營慈善組織愛默生基金會(Emerson Collective),該組織贊助社會創業者和教育帶頭人。
  • 《智趣羊學堂》收視破3 掀起「羊」式教育討論
    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簡稱:原創動力)製作的喜羊羊教育動畫系列《智趣羊學堂》,於9月23日起在廣東嘉佳卡通播出。開播第二天(9月24日),收視率輕鬆破3.49%,在廣東省網的1700—2300收視時段內排名第一,網絡上掀起了「喜羊羊」家庭教育模式的討論熱潮。
  • 學堂在線媒體開放日:揭秘創業導師MOOC拍攝
    > 8月17日,學堂在線舉辦媒體開放日本次活動是觀摩學堂在線創業系列MOOC課程中《決勝移動網際網路:創業者的商業模式》的專家訪談部分拍攝,課程主講人移動網際網路專家、清華大學X-lab創業導師沈拓,在課程中邀請到了多位知名的網際網路專家、創業導師和投資人進行交流訪談,在活動現場除了可以親身體驗課程攝製過程,更能近距離與創業投資界的專家導師交流互動:清華大學X-lab主任毛東輝老師介紹了高科技創業的發展歷史和今後的的策略和趨勢;
  • 不要餵猴子假慈善家劇情怎麼完成_假慈善家美好結局詳解[多圖]
    不要餵猴子假慈善家劇情玩法是遊戲中每位小夥伴都會經歷的遊戲體驗,不少玩家都在尋找著假慈善家劇情玩法流程和結局觸發玩法,那麼不要餵猴子假慈善家劇情怎麼完成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假慈善家美好結局詳解。 不要餵猴子假慈善家美好結局詳解:
  • 「行知學堂」的「小先生」們
    音樂學院在合肥市筆架山街道天鵝湖社區服務中心開辦行知學堂,通過提供音樂教育、情感教育和素質拓展課程,提升兒童的音樂素養和藝術審美。物理與材料工程學院長夏樂學行知學堂以愛國主義教育為辦學主題,開設思想引領、行知文化、紅色課堂等特色課程,為孩子們帶去豐盛的紅色盛宴。
  • 革命者、慈善家及公僕意識
    慈善是這些年冒出來的詞,如果再加上一個字「慈善家」,那就更有時代色彩,革命家走 ,慈善家來了。革命家是英雄,是志士,是飢餓中將一個饅頭讓給別人,是搏命時用自己的命換他人的命的聖者,前提是「亂世」,是社會變動的非常時期。  慈善家是好人,一般來說是有錢的好人,是吃飽了飯不忘還有沒吃飽的人。於是,穿不了的衣裳捐給窮人,尚沒有投資的餘錢捐一些給公益。
  • 海外華人史研究中文參考資料選目
    百科全書、辭典 潘翎主編,崔貴強編譯《海外華人百科全書》(香港:三聯書店,1998)(中文圖書館東南亞特藏,DS732 Hwhr) 《華僑華人百科全書·教育科技卷》(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9)(中文圖書館參考書庫1,DS732 Hqhr) 《華僑華人百科全書·經濟卷卷》(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0)(東亞圖書館參考書庫,
  • 印尼華文教育事業浴火重生 將迎新一輪飛躍發展
    印尼爪哇拉蒙安市市長麥夫克日前決定,全市所有學校教授華文(中文),這在華文被當地政府視為違禁品長達數十年的印尼而言,是一項破天荒的舉措,也顯示了自一九九八年華文在印尼開禁,以及近年隨著中國崛起,華文有利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印尼華文教育已經從量變走向質變,學習華文的熱潮從華人延伸至非華裔,華文教育在印尼成為「浴火鳳凰」。
  • 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成立
    近日,直屬中央統戰部管理的華僑學府暨南大學成立了「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披露,12月27日,暨南大學舉行「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成立儀式。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儀式並發表致辭。
  • 走出僑鄉,江門小歌手張馨予麗音祝福華人元旦快樂
    今天,江門小歌手張馨予走出僑鄉,登臺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用天籟般的童音《小蓮》祝福天下華人——元旦快樂,幸福安康!張馨予,2012年09月出生於中國僑鄉——江門。現就讀於江門市紫茶小學北校區二年級。從小愛好歌唱。前不久,一篇《中國僑鄉的天籟之音!江門小歌手「永不缺席」致敬2020各界英雄!》報導的就是小歌手張馨予的成長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