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 11:07:17 來源:安青網
「師範教育是什麼?教學生變成先生。先生是什麼?自己會變而又會教人變的是先生。師範生不是別的,是一個學變先生的學生」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師範...
安青網訊 「師範教育是什麼?教學生變成先生。先生是什麼?自己會變而又會教人變的是先生。師範生不是別的,是一個學變先生的學生」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師範教育理念。
在合肥師範學院有238名學生於近日被學校授予了「2020 年行知學堂優秀指導教師」稱號,15個學堂被授予「示範行知學堂」稱號。這些「小先生」們在行知學堂中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師範生不是別的,是一個學變先生的學生」。
深入城市 關愛農民工子女身心健康
在一位女志願者陪伴許磊(化名)二十多天之後,臨走時,許磊輕聲地喊了這位女志願者一聲「媽媽」。合肥師範學院「星星守望」項目行知學堂的學生負責人王子傑向記者介紹道,許磊因為先天性疾病,胸部比正常的孩子多一根肋骨且特別突出,其母親在他出生之後便離世了,父親打工撐起了整個家庭,從小到大是奶奶一直在照顧。
「星星守望」項目行知學堂的三個志願服務點分別是曉燕子自閉症康復中心、夢之橋康復中心、思語康復中心。這些社區有很多患有自閉症的兒童,他們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我們的服務能讓這些家庭減輕負擔,讓這些孩子對我們的社會不再那麼奇奇怪怪。」王子傑說。
合肥師範學院藝術傳媒學院與合肥市廬陽區德泰和健康心理公益文化發展中心聯合打造了中華公益小記者紅旗社區行知學堂,依託專業特色和資源優勢開設創意手工、創新繪畫等課程,豐富了城市農民工子女的假期生活。經濟與管理學院海恆社區行知學堂圍繞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因地制宜地開展講故事、進基地、談心得等國學教育活動。音樂學院在合肥市筆架山街道天鵝湖社區服務中心開辦行知學堂,通過提供音樂教育、情感教育和素質拓展課程,提升兒童的音樂素養和藝術審美。物理與材料工程學院長夏樂學行知學堂以愛國主義教育為辦學主題,開設思想引領、行知文化、紅色課堂等特色課程,為孩子們帶去豐盛的紅色盛宴。
「曉燕子」行知學堂中,「小先生」和孩子一起完成手工作業
紮根鄉村 打造農村留守兒童快樂暑假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小學員們漸漸地在課堂上變得活躍,尤其是當知識點和遊戲穿插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會更感興趣,也更容易接受這一種上課的模式: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張欣奧是宣城市宣州區楊柳鎮中心小學開辦的楊柳行知學堂的「小先生」,這裡共有小學員59名。「小先生」們按年級分為大班和小班,進行針對性教學。課程涉及科普知識、趣味數學、紅色電影、行知教育、實踐活動、心理輔導、作業輔導、民俗遊戲、音樂分享、硬筆書法、安全教育、手工製作、啟蒙口語、繪畫、體育、朗誦等,還有愛國主義系列教育、「八一軍魂」和安全教育等特色課程。
合肥師範學院團委連續第五年在宣城市宣州區開辦鄉村行知學堂,結合村民委員會、中心學校、群團資源,因地制宜地開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18名宣城籍「小先生」開辦4所學堂服務農村留守兒童300餘人。學生工作部大學生「青春學習營」連續第二年開辦行知學堂,在宿州市埇橋區紫金社區,四名不同專業的宿州籍「小先生」開設計算機、美術、英語等課程,豐富城鄉留守兒童假期生活。文學院旌德縣北門行知學堂「小先生」利用應用心理學專業優勢,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心理健康評估、心理諮詢、心理治療介入等服務,運用團群輔導等方法開展小組課程,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教師教育學院肥東縣店埠鎮古河行知學堂開設傳習經典、安全教育、素質拓展、手工作品、趣味科普、心理輔導等系列課程,全面、綜合地助力小學員健康成長。生命科學學院在泗縣劉圩鎮四山村開辦智才行知學堂,為鄉村中小學生的英語詞彙、語法、口語水平的提升帶去了幫助。
「小先生」與孩子們一起玩泥塑玩具
助力扶貧 讓關愛代際傳遞
阜陽市潁東區口孜鎮王莊村、洪陽村是學校脫貧攻堅定點幫扶單位,文學院和經濟與管理學院牽頭在兩個村開辦了行知學堂。「這裡有120名小學員,大多都是留守兒童。」洪陽行知學堂的「小先生」白翠龍向記者描述道,「這些孩子在學校裡表現大多活潑,但是回家卻沉默寡言,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他們對家庭溫暖的渴求。」
白翠龍和他的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向村民宣講脫貧攻堅相關政策,並為村民提供政策答疑諮詢服務,同時圍繞阜陽市潁東區洪楊村脫貧攻堅成效開展調研,就洪楊村脫貧攻堅現狀及進展、存在問題及相關對策進行田野調查。「關愛留守兒童,讓愛代際傳遞」是他們一直秉承的理念。
此外,教師教育學院的汪昌華教授依託皖知行知學堂開辦扶志課堂,在宣城市、阜陽市、合肥市等地圍繞脫貧攻堅、文化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等主題開展理論宣講,通過激發內生動力、提高文明素養、豐富文化生活、提升道德水平助力教育扶貧。
洪陽行知學堂為學員們準備的文具禮品
線上教學 陪伴在沒有圍牆的課堂
「老師,我們下一次上課是什麼時候?我們還能再見面嗎?」朱飛(化名)得知這是最後一次上課時,不斷問劉威這個問題。劉威是合肥師範學院一對一網絡教學的「小先生」,他在上網課前向朱飛的母親了解到,朱飛性格比較內斂,語文閱讀方面偏弱,但愛看故事書。劉威決定每次課程提前10分鐘開始,這個時間用來跟朱飛溝通,並建議其母親給孩子獨立的空間,不要看著孩子上課。
「第一節課,孩子很害羞不願打開攝像頭,於是我們用微信語音聊天開始了第一節課。整堂課這個孩子都處於被動的狀態,問一句答一句,甚至許久沒有回應。講解完第一篇閱讀以後,我根據他的愛好講了一則古代中國神話故事。課後,他的母親反映說孩子很喜歡上我的課,課後表現很熱情,只是課上不知道怎麼表達。後面的課程,我決定每次只做一篇專項練習進行講解,更多的時間進行溝通交流,引導朱飛主動去問一些問題,提高朱飛上課的主動性和自信心。後面挑選的閱讀理解文章更多的是一些敘事文章,讓朱飛在興趣中提高自己的閱讀技巧和解題能力。朱飛在後面的課程中逐漸變得活躍了起來,從開始不認識的字要悄悄地問母親,到現在可以主動跟我討論文章情節。他的母親告訴我,孩子想在新的一節課開始時開攝像頭,想跟劉老師面對面交流,聽到這,我為朱飛的改變感到非常開心。剛打開攝像頭的時候,朱飛表現很拘謹,但是有了之前的交流經驗,給他交流一段時間就看到了他的笑容,氣氛也逐漸變得輕鬆了起來。」劉威回憶道,「開學時我提前兩天到合肥,專門到朱飛的家裡看望他,還送了一些書。看到他的成長與自信,我有說不出的喜悅。」
在父母親們投入到復工復產後,合肥師範學院的「小先生」們成為孩子的雲守護、雲陪伴和雲教育者。合肥師範附屬小學小雲學堂積極探索雲實踐、雲教學模式,採取「一對一課業輔導」與「雲課堂公開課」兩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線上視頻教學的方式教授疫情防控知識、愛國主義教育、安全教育知識、課業輔導、興趣培養、科學普及、心理輔導等課程,學校八個二級學院的17名「小先生」通過線上行知學堂,共服務醫護人員子女、留守兒童、城市務工人員子女33人。
近年來,合肥師範學院堅持「舉行知旗,走應用路,創師範牌」的特色辦學之路,積極打造「行知學堂」實踐活動,作為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和行知文化建設的品牌項目,累計建設行知學堂3407個,直接參與「小先生」1.1498萬人次,指導教師1371人次,服務留守兒童和農民工子女近4.7萬人。學堂建設地點遍布我省16個市,遍及全國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小先生」帶領學員學習手舞《聽我說謝謝你》
書記說
□合肥師範學院團委副書記 刁文彬
「行知學堂」實踐活動是合肥師範學院共青團組織傾力打造的一項「青字號」品牌項目,主要是組織學生志願者傳承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小先生制」教育思想,踐行「愛滿天下,知行合一」的校訓精神,利用假期深入城鄉,為農村留守兒童和城市農民工子女舉辦公益學堂,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九年。下一步,合肥師範學院團委將圍繞「深化活動內涵,提升品牌效應」的目標,著力推進「行知學堂」基地化、標準化、專業化、特色化的「四化」建設,進一步促進「行知學堂」的規範運營和質量提升。加大對「行知學堂」品牌的宣傳推廣力度,策劃製作主題曲、宣傳畫冊、「小先生」心得彙編、主題巡展、主題宣傳片、主題大電影「六個一」文化宣傳作品,努力建設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受到各方廣泛好評的實踐育人品牌。
本報記者 黃慧 通訊員 王露
責任編輯:李志慧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