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冬季,不少獸醫已經遇到狗遭投毒的事件,為了提醒廣大獸醫和家長保護好自己的毛孩子,我們特綜合各大新聞媒體和央視的報導,幫助大家了解背後黑暗產業鏈的故事,在此也希望國家能早日立法禁食狗肉。
中國肉類協會副秘書長高觀在此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中國並不存在「肉食用犬」這樣一個養殖行業,犬肉消費在中國「微乎其微」。
北京市小動物診療行業協會會長劉朗指出,從畜牧獸醫的角度,培養肉用犬、貓,因飼料、疫苗成本過於高昂,且存在著出欄期過長、習性無法大量圈養等因素,作為養殖業經營並不現實。
中國農業大學臨床系主任夏兆飛根據2014年的物價水準估算,即使能夠克服種種「不可能」,實現犬類群養,那麼一斤狗肉的價格應該超過100元人民幣。弔詭的是,根據相關調查,2011年至2014年,民間狗肉交易價格在每斤6.5至23元左右。
如此「低價」的狗肉從哪裡來?山東大學郭鵬教授於近年發表的一份調查指出,「黑狗肉產業」北線主要在東北地區,狗只早期主要從內蒙古及東北鄉村盜竊而來,後擴張至河北、山東一帶,現在主要受害區是河北、山東與河南。南線的銷售區則是廣東與廣西,狗只主要從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盜竊而來,現在也有專門從山東及河南等地向兩廣輸送盜竊狗只的非法從業者。
而曾被人們捧成神犬的藏獒,如今淪落到青藏高原上數不盡的流浪狗。2013年左右,藏獒時長的泡沫開始破裂,很多藏獒賣不出去,白送都沒人要,有些藏獒被送到餐桌,而更多的藏獒則成為流浪狗。這幾年,青藏高原也成為了狗販子活躍的地點,他們源源不斷地偷運走了大量獒犬。
關於青藏高原上獒犬的悲慘故事,可收聽故事FM的這個講述者親歷故事。
故事FM,公眾號:故事FM藏獒經濟後遺症:當流浪狗多到開始吃人,我們該怎麼辦 | 故事FM
據了解,執法人員多次從被截獲的非法盜運貓狗的貨車上搜查出各類有模有樣、還蓋有各類村支部等機構印章的《動物集體免疫證》《出縣境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等偽造文件。
大量新聞事實表明,這一非法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盜竊、收購、運輸、屠宰、返銷乃至偽造文書的全國鏈條。
「來路不明」的狗肉危及健康
吃毒狗肉火鍋導致中毒,或是吃了來源不明的肉食致病、喪命的新聞,近年來屢見報端。
下面這個來自央視的新聞報導,你一定要看: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狗肉絕大多數都是偷搶而來,主要作案工具就是毒弓弩,弓弩裡為劇毒藥物琥珀膽鹼和氰化物等,俗稱「三步倒」,擊中狗後可以使狗在10秒內死亡,一名偷狗者不小心誤傷自己,僅僅60秒就毒發身亡。死狗肉未經檢疫流入市場,渾身帶著毒素,還可能有人畜共有的狂犬病,嚴重威脅生命健康。
這是2017年9月9日的今日說法:暗箭難防。完整視頻可到央視官網觀看。
這裡的利益鏈條是:毒死偷走普通群眾的家養狗與狗肉館長期合作,賣給狗肉館屠宰,送上餐桌,最後流向人的胃。
亞洲動物基金會歷經四年時間對非法貓狗肉產業進行調查,並於2015年發表報告稱,「所謂大量供應的肉狗,事實上是被盜搶和毒殺的家養動物和流浪動物」。從盜竊到流回市場,整個過程充滿安全風險,這些回流的不合法肉製品,如被消費者食用恐對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
安翔則表示,中國法律明確禁止來路不明的禽畜流通,並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畜禽產地檢疫規範等法律法規,對禽畜養殖、屠宰、運輸、加工、活體或製品銷售等行業進行規範。
2013年4月22日,中國農業部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犬和貓產地檢疫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調運犬、貓必須逐只按規程實施產地檢疫、逐只出具檢疫證明。「通知實質上禁止了犬、貓肉的生產經營。」安翔說。
國際人道協會專家李堅強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從中國衛生部公布的官方統計數字可以看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人患狂犬病發病率居於全國之首,而人口僅600萬的玉林市,人患狂犬病的發病率高居全國城市排行前十。
中國衛生部於2011年發布的《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顯示,在乙類傳染病中,居病死率榜首的是狂犬病。同年,衛生部《中國狂犬病防治現狀》報告指出,近年來狂犬病死亡累計人數居全國前5位的省(區)分別為廣西、貴州、廣東、湖南和四川,合計報告數佔同期全國病例報告總數的六成餘。
亞洲動物基金會的創始人及執行總監謝羅便臣說,在跨越全國8個省和自治區的15個城市歷時四年進行的調查中,沒有發現任何一家狗場的成年犬數量在30隻以上。「狗肉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著謊言與違法。」
呼籲禁食狗肉
自2010年起,每年6月21日開始的玉林荔枝狗肉節總是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一份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64%的中國民眾支持取締這一以「民俗」為名、實為商業營銷的「節日」。
負責進行上述調查的機構北京零點指標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稱,該調查採用概率比例規模抽樣法,隨機從1000個城市、500個縣和500個村鎮抽取2000名年齡從16歲至50歲的中國公民,以網絡、電話和面對面訪問的形式進行調查,樣本覆蓋全國,其中也包括來自廣西玉林的反饋。
報告稱,這2000個抽樣意見中有400個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發達城市,300個來自哈爾濱、武漢、西安等省會城市,300個來自玉林、廣東開平和浙江金華等二三線城市,500個來自廣東、山西、廣西和浙江的5個縣,100個來自5個村鎮。
調查結果顯示,64%的被調查民眾支持取締玉林狗肉節,51.7%認為狗肉貿易應當被全面禁止,62%認為玉林狗肉節損壞了中國的國際聲譽,而69.5%的民眾表示從未吃過狗肉。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超過八百萬名中國民眾通過網上投票,支持人大代表鄭孝和提出的「建議制定法律明確禁止貓狗肉進入流通市場」的提案。政協委員騰格爾連續幾年在兩會上提出建議儘快推進反虐待動物法立法的提案,在網上民意調查排行中也獲得很高的支持率。
曾在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等機構任職的鄭智珊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與海外的一些誤解相反,大多數中國民眾愛護動物、保護動物,對於牟取暴利的盜竊—運輸—屠宰—販賣貓狗這一非法黑色產業鏈並不知情。2013年,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在北京等城市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95%以上的受訪城市居民表示「喜歡動物」「拒絕食用伴侶動物」,「認為動物應當被保護」。
好消息是就在今年4月份深圳政府正式規定禁止使用貓狗。
而我國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就《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答記者問時,有如下回答:
問:狗是大家熟悉的家養動物,為什麼這次沒有列入《目錄》?
答:《目錄》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期間,有關「狗是否列入《目錄》」的意見中,大多數贊成狗不列入《目錄》。狗的馴化歷史悠久,過去主要是看家護院與狩獵放牧;現在狗的用途更加多樣化,體現為寵物陪伴、搜救警用、陪護導盲等功能,與人類的關係更加密切。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的家畜家禽中沒有狗,國際上普遍不按畜禽管理,如韓國《畜產法》所列畜禽也不包括狗。還應看到,隨著時代進步,人們的文明理念和飲食習慣在不斷變化,一些關於狗的傳統習俗也會發生改變。《目錄》屬於正面清單,列入的畜禽按照《畜牧法》管理,狗雖沒有列入《目錄》,但也不屬於野生動物,並不意味著不能養。對於狗的管理,有關部門和地方已有了一些經驗和做法,出臺了限養、登記、強制免疫等制度規定。今後各地可結合本地實際,在聽取各方意見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實現規範管理。
雖然我國在犬貓管理方面還有很多方面不完善,希望在全社會的努力下,未來變得更好。
最後提醒各位毛孩子家長,牽好自己的狗,照顧好自己的貓,不要讓他們成為刀下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