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原曲村,清泉寺的山崖縫裡長了一棵1500年的側柏。(王建安 攝影)
原曲村是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具有文字可考的最古老村莊之一,史稱「原村」。因其地處彎曲的漳河之畔,周圍環繞有像十二屬相的山,村貌呈魚形,而稱「源曲村」,世代為商賈雲集之地。
村北始建於漢代的清泉寺,為涉縣「古八景之一」,內有康熙寫的「虎」、漢代張道臨寫的「龍」和慈禧寫的「真如自在」、王羲之寫的「白鵝飛到鳳池中」等書法真跡。
清泉寺後山崖石縫中的千年古柏,雖生長在石縫中,無水無土,但依然枝繁葉茂。據中科院古植物保護專家鑑定,樹齡至少在1500年以上,遠近聞名。
清泉寺坐北朝南,建築古樸雄偉,是清靜幽雅的名勝之地,為涉縣古八景之一,名曰「青頭臥雲」,遊人多有題詠。據明嘉靖碑文記載,該寺「前後梵室計三十餘楹,古寨城垣越五十餘裡,僧房百五十間,居僧幾百餘眾」,可見當時該寺之盛況。
整個寺院建築面積2326.23平方米,原有房屋建築86間,四周有圍牆、鐘鼓樓,正院建有雷音殿、毗盧殿(羅漢殿)、大雄殿、天王殿,還有東西配殿(藏經殿、伽蘭殿)、仙境臺、沒梁閣、月牙井、石柱、八角蓮池,前有山門。
1980年12月,因一社員用火不慎造成火災,將清泉寺大部燒毀,共燒房屋67間,現存19間,有藏經殿、天王殿、山門、鐘鼓樓,這些建築均為明清遺存。另有寶坊、仙境臺和門外石獅一對。
據專家介紹,太行「崖柏」雖然是側柏,但是側柏與崖柏非常相似,都生長在懸崖、陡坡之上,這種植物生長極其緩慢,肉眼甚至無法辨認其年輪,一棵十釐米左右的野生「崖柏」也許年齡就要百歲以上。
這些樹木、樹根是歷經多年自然演替保存下來的,是太行山低山丘陵區陽坡水土保持林的主要成林樹種,側柏較之其他造林樹種,憑著頑強的生存能力,表現出了優秀的生態防護效果,是寶貴的森林資源,是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盜採者為了牟利,既砍伐地面植株,也會鑿開石壁挖出樹根,一旦破壞,是無法補救的。破壞生態環境是一方面,同時盜採也危害採伐者人身安全。
太行「崖柏」大都生長在石崖、石坡之上,砍伐時需要綁著繩索下降到半空,而參加砍伐的多數村民沒有學習過攀巖技術,也沒有專業安全防護設備,腰裡綁根繩就敢下到數十米甚至百米高的懸崖上高空作業,一旦發生失誤,後果不堪想像。報導稱,全國範圍內因為盜採「崖柏」發生的慘劇已近20例,這背後是近20個家庭的破碎與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