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8月25日,2018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有20個命名颱風誕生,往年同期平均只生成12個颱風,很顯然,2018年颱風生成個數嫌多偏多,颱風活動活躍。同時,在我國登陸的命名颱風已有9個,已經超過了平均全年登陸個數(7個),也比往年同期登陸個數大幅偏多。8月即將過去,盛夏也將要結束,登陸我國的颱風活動會逐步降低。近日,中國氣象局權威專家對於過去幾個月的颱風活動展開了分析,給出的結論是:登陸我國的颱風影響總體利大於弊!
這一結論是由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董林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得出的,高級工程師董林指出,今年颱風生成數和登陸數明顯偏多,但因為颱風防禦措施做得比較好,颱風帶來的風雨有效緩解了東部和北方地區的高溫,也給南北方不少乾旱的地區大量補水,因此利大於弊。
颱風溫比亞登陸上海
同時,今年颱風活動除了高度活躍,西北太平洋「超生」這個明顯的特點外,路徑複雜多變、登陸地點偏北、影響我國時間偏長等特點也不容忽略。比如16號颱風貝碧嘉,三次登陸我國,在我國南海北部持續滯留畫圈;12號颱風雲雀登陸日本後又掉頭登陸我國,在日本南部和東海上滯留轉圈。
因為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北的關係,今年颱風的活動也隨著北抬,以至於出現了一年有三個颱風登陸上海的罕見情況。要知道上海自建國以來正面登陸的颱風數量僅5個,而今年颱風偏北導致了一個月就來了三個,上海市也成為我國有氣象紀錄以來首個30天內有3個颱風正面登陸的城市。颱風如此密集且精準的登陸上海,可謂史無前例。當然,今年不少颱風也在登陸我國後深入內陸作妖,比如颱風安比登陸上海後持續北上,最後竟衝進了天津和內蒙古。颱風摩羯和颱風溫比亞也在登陸後持續深入影響我國,給北方多地帶來持續降雨。颱風艾雲尼和颱風貝碧嘉則給華南沿海帶來了非常持久的暴雨。
颱風安比進入我國內蒙古
雖然颱風帶來的暴雨導致北方和南方部分地區出現內澇和洪水,但中國氣象局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董林表示,除「溫比亞」導致河南、山東部分地區出現城市內澇和農田被淹外,颱風帶來的風雨天氣有效給黃淮、遼寧和吉林多地補充淡水,緩解了多地的持續旱情,同時也抑制了我國東部和北方地區的肆虐的高溫熱浪天氣。
另外,2018年因為西北太平洋海水能量高、季風偏強、厄爾尼諾和拉尼娜變化等因素,颱風生成個數不僅偏多,而且颱風誕生較為集中,經常出現「颱風組團」的情況,多個颱風系統在海洋上共舞,多次出現了雙命名颱風甚至三命名颱風共舞、6-7個熱帶系統共舞的驚人景象,這也是2018年盛夏颱風活動的另一特色。
那麼,8月即將結束,接下來的颱風活動趨勢又會如何,還會有颱風影響我國嗎?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預計,仍然還會有颱風生成,並且還可能會有颱風登陸我國。預測指出,8月下旬,南海或西北太平洋熱帶擾動仍較活躍,有1個至2個颱風生成,並將給華南沿海帶來風雨影響。預計9月,在西北太平洋可能有6個至7個颱風生成,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2個至3個登陸我國。這樣一來,今年的颱風登陸我國的個數可能創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