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籍住戶聚會擾民被投訴 語言不通片警請翻譯幫忙
劉警官在業主居住情況一覽表前查看 本報記者馬捷文攝
西安外國遊客不少,但外國人居住集中的社區卻並不多見,西安城南華城國際小區便集中居住了90多位「洋」住戶,許久之前,因為文化差異,他們是小區業主有關擾民投訴的主角。
外籍住戶聚會擾民,語言不通片警頭痛
昨日下午2點,記者來到華城國際小區時,院子裡不時會碰到黃髮碧眼的外籍住戶,他們出入在住宅樓裡,時不時還會向路人報以微笑。他們每次見了社區警務室的片警劉方軍時,都會用或純熟、或生硬的中文說句「你好」。
「這個小區由於地段、環境等優勢,外籍住戶一直很多,最多時曾有140餘人,現在常住的有90多人,分別來自美國、法國、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國」。片警劉方軍說,以留學生和外教為主,與小區其他業主、物業之間現在相處得很融洽,但在幾年之前,情況卻並非如此。
2009年10月,公安雁塔分局在華城國際小區成立了社區警務室,片警劉方軍剛一上任,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讓他頭疼的「洋」住戶。「我英語不好,這個小區光外國人當時就有100名左右,溝通難度很大。」劉方軍回憶,當時,社區警務室每到周五,至少都會接到3至5個居民投訴,無一例外都是中國業主打來的,投訴的均是外籍住戶。
「可能因為文化的差異,這些外籍朋友每個周末都會在家裡舉辦party,喝酒、音響很大,還跳舞。」劉方軍說,鄰居們受不了噪音,便來找他。「我敲開他們的門,對方一身酒氣,語言又不通,一個個還怒氣衝衝的。」劉方軍說,當時他也很困惑,居民有糾紛,片警不能不管,可遇到的又是之前工作中幾乎沒怎麼接觸過的外國人,新的障礙又產生。
小區物業兩名女孩,義務做民警的翻譯
起初勉強調解了兩回,擾民現象沒有明顯好轉,隨後,劉方軍又和小區物業共同商議對策,大家又有了別的辦法。華城國際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張國金說,當時,小區的外籍住戶中,有兩人漢語很不錯,一位是亞裔法國人小高,一位是巴基斯坦人中文名叫大山,他們喜歡中國文化,平時也樂於與小區其他人溝通。
「當時,劉警官先找到了這兩位,告訴他們周末party對鄰居的影響有多不好,以及小區相關管理規定是不允許的。」張國金說,小高和大山理解了劉方軍的意思,後來又帶著劉方軍主動與其他外籍住戶多次進行溝通,情況一下子扭轉了過來。
「後來,這種比較嘈雜的party幾乎沒有了,就是偶爾聚會,也會比較安靜。」劉方軍笑著說。
「為了工作更好開展,我還聘請了兩位私人翻譯呢。」劉方軍開玩笑說,在他的警務室內,的確有兩位女孩的照片及聯繫方式,都是大學本科畢業,英語達到國家6級水平。這兩人是小區物業的工作人員,義務做起了劉方軍的翻譯。
「我們兩個誰上班,誰就過來給劉方軍幫忙,小區外國人挺隨和的,簡單的口語就能與他們溝通。」兩個翻譯之一的女孩王磊昨晚說,她倆幾乎每周都會幫忙與外籍住戶溝通,「洋」住戶其實也挺可愛的。
警務室有面信息牆,誰家養啥狗都知道
劉方軍的社區警務室很有特點,走進室內,拉開周圍牆上的紗簾,滿牆面上密密麻麻的人名、房號,各種顏色的標籤、動物頭像讓人眼前一亮。
「華城國際小區哪家住戶什麼情況,牆上都能找到。」劉方軍說,2009年10月份警務室成立後,他和小區物業為能系統準確地服務好幾千戶業主想到了這個主意。
牆上每位業主的信息欄裡,貼著五顏六色的標籤,粉紅未裝修,藍色閒置房,深綠出租房,黃色外籍住戶……貼紅色小鴿子的是低保戶家庭,畫輪椅的表示殘疾人。90多戶還貼著小狗的圖像,「這些都是養寵物狗的業主。」劉方軍說,住戶的情況在這裡一目了然,管理規範了,大家矛盾也少了。社區記者侯希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