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購房者來說, 「首付貸」是一把「雙刃劍」。 「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可以放大收益,但市場下行的時候,也會放大虧損。
中房報記者 唐珊珊 北京報導
「我一直在想我是怎樣好日子不過,轉身跳了坑的。」剛剛換房的劉曉(化名)最近被貸款壓得喘不過氣。換房本來是件好事,但首付不夠的劉曉用上了流行的「首付貸」,每月不僅要還按揭貸款,還要還三筆信用貸款,四筆貸款加起來每月要還3萬多元,本來寄希望於能把手中一套商住房賣掉緩解資金壓力,但那套房子掛了三個月了,連看房的人都很少。
像劉曉這樣使用首付貸的人不在少數。「我們最近接手辦理的首付貸就有10筆左右,你只需挑好項目,選好房,我們這邊都可以辦。」一位擔保機構辦理業務的經理這樣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
「首付貸」是把雙刃劍
11月22日,記者隨一位中介來到位於大興亦莊的和悅華錦,在記者諮詢一套小三居項目並表示首付不足時,諮詢是否可以使用「首付貸」,售樓處銷售人員表示可以,但需要通過代理他們項目的中介公司來做。如何操作?以記者詢問的總價480萬元的三居室為例,按首套40%計算,首付為190萬元。在聽聞記者手中現金只有120萬元尚缺70萬元時,中介表示可以通過他們合作的擔保機構從銀行申請「信用貸」,並且推薦了一位擔保機構業務經理為記者詳細講解。
對於購房者來說,「首付貸」是一把「雙刃劍」。「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可以放大收益,但市場下行的時候,也會放大虧損。不過對於首付款不足但又不想將房產抵押的人來說,『首付貸』是借款門檻最低的一種方法,不過在銀行不叫『首付貸』,而是信用貸。信用貸不用審核你的工資流水,只需要你的信用記錄良好,沒有逾期還款記錄就可以,一般都可以批下來。」這位業務經理信誓旦旦地表示。
記者隨後走訪了廊坊一處售樓處,一位置業顧問告訴記者,雖然廊坊目前限購,但是對於外地購房者來說,可以先購房,後補社保辦手續,如果首付不足,可以辦理分期,甚至可以延長分期還款時間。記者致電了河北涿州的悅瀾灣售樓部,置業顧問稱,該樓盤可以幫助資金不足的客戶做首付分期,最低可以先交5%的首付款,剩餘部分與開發商旗下的第三方公司籤署首付款分期合同,2年內還清,不收取利息。該置業顧問還強調,做首付分期不會影響房屋網籤、銀行抵押貸款等手續,可以一邊還銀行貸款,一邊還首付款。
「首付貸」是如何避開監管操作的?一位擔保機構的業務經理對記者解釋:「假設你的資金缺口是70萬元,我們需要分三家銀行來做,因為每家銀行信用貸的最高額度是30萬元,我們常合作的幾家銀行是民生銀行、南京銀行、江蘇銀行、招商銀行,這幾家的利率也各有不同,一般年化利率在6%~9%,正常按揭貸款年化利率在5.39%,其實差距不大,一般都可以承受。不過北京這邊『信用貸』的還款年限最多是三年,可以選擇等額本息或者等息本金兩種方式。」在這位擔保機構業務經理看來,「信用貸」的風險並不大,對於購房者來說,可以用最少的資金撬動最大的資產,並且「信用貸」不會佔用購房者的任何貸款記錄。」
記者算了一筆帳,如果首付使用首付「信用貸」+按揭貸款,以總價480萬元、首付192萬元貸款20年的房子為例,按揭貸款部分月供17000元左右,「信用貸」按中間保守利率7%來計算,三筆信用貸每月還款總額預計在23000元左右,總計每月還款4萬元左右。並且使用「信用貸」不能提前還款,如果提前還款,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違約金。這樣看來,作為購房者而言,雖然首付問題解決了,但是每月的還款壓力也不小。
「首付貸」死灰復燃的背後
2018年對於房企來說是難熬的一年。融資方面,在金融降槓桿的大背景下,房企融資難度加大,融資成本升高。從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來看,融資規模嚴重縮水:10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288億元,創2016年8月份以來27個月新低。較9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21682億元,環比下跌66.39%,同比下跌39.29%,10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同環比雙雙下跌,且跌幅較大。除了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嚴重縮水以外,表外融資也處於下行趨勢,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持續加碼,房地產金融市場未來仍不樂觀。
銷售方面,「金九銀十」不再,年底銷售回款壓力驟增,開發商通過降價促銷、首付分期等手段吸引購房者。此時受購房資格和首付比例抬升的雙重影響,購房者的資金壓力進一步加大。對於消費者來說,有資金的持幣觀望,著急買房的剛需卻卡在上調的首付比例上。為了緩解首付壓力,「貼心」的「首付貸」「首付分期」便重現江湖。
根據諸葛找房數據統計顯示,受房貸收緊影響,按揭貸款增量連續三月下滑,居民短期貸款卻增幅持續擴大。10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33.96萬億元,同比增長13.1%,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1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970億元,同比多增338億元,環比接近腰斬。人民幣貸款增量主要來源於票據融資與居民短期貸款。
對於此類短期貸款的用途,11月2日,央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則提出了警示:合理管控個人住房貸款增長,加強居民消費貸款管理,防止資金挪用與購房行為,剛性需求得到保護,投機炒房行為被抑制。同時抑制資金過度流向房地產領域,對負債率高以及大量購置土地、具有囤房囤地和市場炒作等行為的房地產企業進行融資限制,房地產企業在融資渠道收緊、還債高峰期下,融資行為也被限制,房企面臨嚴峻的資金困境。
監管難也是「首付貸」死灰復燃的原因之一,據業內人士透露,網際網路金融已經成為首付貸款的重要資金渠道,其向購房者發放「首付貸」的形式大致分為三種:一是開發商或房產中介機構,通過自營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向購房者提供首付貸款服務;二是開發商或房產中介機構與第三方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合作,由前者提供購房首付貸款需求,後者提供貸款資金;三是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獨立提供貸款服務。可以說,整個「首付貸」的資金鍊比較複雜,資金來源和範圍較廣,加上銀行、P2P平臺等機構有可能暗地裡為「首付貸」提供便利,所以會出現首付來源難以查清的情況。對於房產抵押貸款用作首付款的現象,有業內人士坦言,在實際操作中,一般貸款要有貸款用途說明。比如裝修、其他消費等,會有一個形式上的監管,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監管難度較大。
美國麻省大學達特茅斯CIE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高連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風險上而言,對於剛需人群,首付25%是一個安全邊際,如果通過高槓桿倉促入市,並且使用『信用貸』這種缺乏有效抵押的方式,會使後續商業銀行各類貸款風險加劇。而目前金融平臺上又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可能會使問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