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胡一刀、李小飛刀&金馬刀
英國發現新冠病毒新毒株且已經失控的消息爆出後,世界上多個國家迅速暫停了與英國的所有航空和陸地交通往來。
中國內地外防輸入的工作一直沒有放鬆。根據飛常準的數據顯示,11月1日至12月16日,從英國到中國大陸的客運航班每周約為8班,登陸城市包括上海、廣東、華南的廣州和山東的青島。
在21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已經注意到了有關的報導,將予以認真研究,並作出科學妥善處理,以確保中外人員往來健康有序進行。
與內地相比,香港與英國的人員往來密切得多,又正值聖誕假期,是否會成為中國這波防控的軟肋?
事實上,就該不該立即與英國斷航的問題,已經在香港掀起波瀾。
1
在英國的新毒株在上周被發現時,衛生官員有過一番爭論:到底應該把疫情的快速擴散歸咎於大眾普遍疏忽防疫,還是新病毒傳染力增強了?
其實,病毒變異並不罕見。目前為止,各國專家已經找到上千種新冠病毒的變種。然而大部分的病毒突變對病毒的傳染力、症狀的嚴重程度都沒有影響。
在進一步調查後,英國的病毒學家們發現,新變種的毒株的感染力明顯高於其他毒株。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則告訴英國BBC,這種新冠病毒毒株在今年9月就已在英國南部被發現,之後在英國廣泛傳播開來。
3個月時間,再結合英國之前寬鬆的防控措施,這個結果確實挺可怕的。
英國首相詹森詹森說,病毒的新變種比其他現有病毒株的感染性要高出70%!而且目前似乎正主導著英國南部和倫敦地區的疫情,導致這些地區的確診數字快速飆升。根據英國公共衛生部數據顯示,20日大約有1100多個新冠確診病例被確認為被變種病毒感染。
而英國宣布這一消息時,正趕上西方傳統節日聖誕節前,很多美歐人在聖誕節假期都會與家庭團聚。而這時候倫敦人的「奔逃」,或者說進出英國的人員,顯然對西方國家來說都成了「可能傳播病毒的源頭」。
英國衛生部長漢考克說:「這(逃離倫敦)顯然是一種完全不負責任的行為,人們應該做的是待在原地。」
詹森(資料圖)
但是,打算「奔逃」的依舊奔逃,所以歐洲很多國家第一時間宣布對英國「斷航」。可是或許在此之前,病毒就已經從英國傳播到其他歐洲國家。
比如,義大利已經宣布禁止英國航班入境,但義大利20日證實,羅馬出現一起和英國相同的新變種毒株感染病例。義大利衛生部發表聲明說,患者在前幾天與家人從英國回返羅馬,目前正在接受隔離。
其他歐盟國家包括愛爾蘭、德國、法國、荷蘭和比利時等也在20日凌晨對英國頒布了暫時禁止入境的措施。
歐美國家即將迎來聖誕假期(資料圖)
保加利亞也暫停了源自英國的航班服務,直至1月31日。另據奧地利媒體,該國也計劃禁止英國航班入境。
歐盟領導人計劃在21日早上舉行會議,以商定協調一致的應對行動。
面對眾多歐洲國家的「禁入」和「斷航」,英國現在最擔心的是必要物資的供應是否能夠得到保障。英國首相詹森計劃主持21日早上的內閣緊急狀況委員會會議,就國際旅行特別是進出英國的貨運物流情況磋商對策。
對英國人來說,好消息是義大利、德國等國對英國貨運往來還保持正常運行。
2
歐洲主要國家紛紛與英國「禁航」後,跟英國人員往來相對比較密切的中國香港將如何處置受到許多關注。
飛常準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11月1日-12月17日期間,英國直飛香港客運航班平均每周達到21班次,由英國航空、香港國泰航空、維珍大西洋航空執飛,主要通航機場為倫敦希思羅機場。
早前,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在電臺節目稱,本港至今約有1900宗外國輸入個案,當中超過兩成來自英國。
而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防疫專家顧問許樹昌則表示,英國變種病毒傳播力強,但個別人士嚴重情況沒有增加,不影響疫苗效果,由於有9000多名英國留學生返港,防疫措施要小心,建議抵港人士在完成14天酒店檢疫後,在留家一個星期,直至第19天檢測呈陰性才外出社區。
此前,許樹昌與何栢良及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香港大學教授袁國勇曾多次呼籲封閉香港來往內地的關口。此次英國疫情再暴,許樹昌卻沒有透露出需要斷航的意思,再加上香港疫情形勢嚴峻,全面遏止疫情已刻不容緩,許的表態引發香港和內地兩地網民譁然。內地有網民認為,香港對內地封關嚴格,卻對英國斷航猶豫,是否內外有別?有香港網民則質問當初高呼「封關救港」的一群醫護人員去哪了,「著曬草(跑路)」啦,「香港人自求多福」。
香港機場(資料圖)
幸好,特區政府根據情況,及時回應民眾呼聲,於21日下午宣布,當日午夜起,禁止過去14天,曾經在英國停留超過兩小時的人士登機來港,包括香港居民。
此消息一出,香港市民紛紛贊好,誇讚政府此次應對果斷。雖然沒有在第一時間停止通航,但是遲到好過沒到,能及時止損也是值得讚許的。
有香港人士告訴刀哥,對「禁航令」大家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所謂「內外有別」的問題事實上是不存在的。「禁航令」主要的顧慮在學生。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9年的統計,香港有至少3.6萬名大專學生在海外留學,其中1.7萬人在英國。在各項措施影響下,今年有約3成在英國留學的中小學生不會回港度假,大專生或碩士生人數則更多。大專生上學時間較有彈性,而且很多課轉為網上形式,因此計劃聖誕節或新年後才返港。收緊措施對他們的影響比較大。
相關人士認為,「封關」不存在「內外有別」,內地人士入境香港與香港居民及外籍人士在內一樣,強制居家隔離14天,啟德郵輪碼頭及海運大廈郵輪碼頭的出入境服務暫停。
海外留學生(資料圖)
而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何亮亮則認為,某些「專業人士」的髒心思是存在的。比如前文提到的許樹昌就曾接受「港獨」媒體專訪稱警方使用的催淚彈是「化學武器」。去年「黑暴」形勢嚴峻,香港特區政府在中央政府的幫助下渡過了政治上非常困難的時期,一些人也就此「潛伏」下來,並在疫情中發洩「反中」情緒。香港2月5日封關,直到最近才部分解封。一個月前香港「跳舞組」引爆疫情,鍾南山表示香港當務之急是需要進行全民核酸檢測。結果「四大顧問」一致出來反對全民檢測。
禁航令前,大部分抵港人士都需要接受14天隔離觀察,但一些人可以獲得豁免,包括來往跨境運輸工作人員例如貨船船員、貨車司機、航班機組人員。歐美國家人士來港也不需要提供健康證明。
何亮亮認為,一些專業人士在抗疫過程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包括早先以現行香港法例限制,內地疫苗沒有得到「國際認證」為由,不批准內地疫苗在香港的使用。甚至網絡上流傳出所謂「民主的疫苗」與「集權的疫苗」說法。這些專業人士「反中」情緒嚴重,他們一方面對疫情很焦慮,另一方面又抗拒內地的檢測隔離措施,一些觀點做法明顯是違背理性科學的。
3
新冠疫情從年初持續到現在,已經是第四波在香港爆發了。事實上,港府採取的精準防控也曾將本地確診數字「清零」過,因為市民的配合,遵守政府的防疫措施,比如在公眾地方不超過四人聚集、在乘搭公共運輸工具及公共場合時佩戴口罩等,保持防疫意識,做好良好個人防護,及保持社交距離等。因為市民稍有病症就積極前往檢測並配合隔離治療。因為市民大眾的同心抗疫,令疫情得到了控制。
然而,卻有少部分人不僅不配合防疫措施,其至還破壞,致使第四波疫情的再次爆發。不僅有人違反《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來測)規例》,在隔離期間擅自離開隔離地點,更有確診者在發病後到處走動,導致小區傳播而極劇增加。
Starnight Dance Club(資料圖)
其中一個便是一間名為Starnight Dance Club的跳舞場所,該處多人染疫。根據網上視頻顯示,該場所不僅人數超過政府限聚令的數量,參與跳舞的人也在沒有配戴口罩的情況下載歌載舞,並伴有親密接觸。而曾經到過該處跳舞的人,又先後去過其他場所跳舞,致使多間舞蹈場所、酒吧等極速爆發,在小區洐生第四代傳播。
港府及後首次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第599J章),就強制檢測公告刊憲,要求所有到訪過名單內與跳舞相關的學校、食店及娛樂場所的人在限制內接受強制檢疫,否則即屬違法。然而,由於部分地區無法提供完整人員名單,以致難以追查,並不能做到完完全全地檢疫。在疫情期間不守防疫規矩,令這第四波疫情來得相當嚴峻。
無獨有偶,前有跳舞群組的超級傳播鏈,後有唱歌群組的親密飛沬傳播。即使疫情嚴峻,政府也有法令規定,但依然有人頂風作案,在不配戴口罩的情況下,共享麥克風超額聚集唱歌,以致於多人感染確診。
為了協助市民紀錄日常出沒的地點,港府推出手機應用程式「安心出行」。但因涉及個人私隱問題,令不少市民對該程序抗拒,不願配合;而政府也無法強制全港市民使用,唯有要求所有營業場所必須安裝此二維碼。僅管如此,仍有餐飲業務負責人沒有妥善展示二維碼。
根據食物環境衛生署的數據顯示,由12月11日至20日,他們向餐飲處所、轄下街市及小販攤檔共發出321個關於佩戴口罩規定的口頭警告,並向48名涉嫌違反餐飲業務負責人和9名未有妥善展示「安心出行」二維碼的負責人展開檢控程序,並發出11張定額罰款告票及提出4宗檢控給涉及違反佩戴口罩規定的人。
然而,除了在防疫措施上不配合的一小部分普通市民外,還有公立醫院的專業醫護人員,出現的群組個案中,有人參加過超過10人的家庭聚會,人員涉及多家醫院。
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有接受隔離治療的病人不聽從醫護人員指示,無視公眾健康,擅自離開醫院,造成社會恐慌,要警方發出通緝令全城緝拿。
在今日食物及衛生局舉行的記者會上,局長陳肇始稱過去周末(19日)街上或商場仍然人山人海,數百人到大棠賞紅葉,現階段無空間放寬現有的社交距離措施。政府會維持現有適用於餐飲業務處所的限制,以及有關群組聚集及配戴口罩的要求,直至明年1月6日,即晚上6時後繼續禁堂食、食肆必須二人一檯、關閉酒吧、酒館,所有美容院、健身院等場所停業,以及維持二人限聚令及口罩令等。
內地抗疫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政府的防控措施,更重要的是市民大眾的合作以及自律。在香港,如果單靠政府透過法例施加限制和要求,並不足以快速遏止疫情,只有市民配合政府的防控措施,儘管減少或暫停社交活動,使市面人流下跌,才能達到抗疫的成效。
疫情下的香港(資料圖)
香港防疫的軟肋,並不在「封關」一處,堡壘是從內部攻破的,香港社會本身有其特殊性,更不必言說那些專業人士和「黑暴」煽動迷惑普通市民,政府動輒得咎,上下缺乏信任。
接下來,專業人士能否摸著良心重拾專業,市民是否願意主動配合政府防疫,才是補上軟肋的關鍵。而中國內地毗鄰省份比如廣東,也需多加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