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的形狀千姿百態,我們再繪製的時候重點表現出它原有的自然風貌,因此也不必太規整,對稱。
【繪畫視界】原創文章,未經作者允許,不得轉載
一丶石頭的外形變現
表現石頭外形時,可以借用國畫中「石分三面」的概念來分析。即將石頭視為一個六面體,分別勾勒出輪廓之後,將其左丶右丶上三部分表現出來。完成之後再考慮石頭的轉折丶凹凸丶厚薄丶高低丶虛實等細節。
1·分析山石的結構,然後勾勒出大致的輪廓
2·繪製出石頭各方面的大結構,區分明暗面。
什麼是石分三面?
所謂「石分三面」,就是要求通過線條的輕重丶轉折和密度,分別表現石之凹深(背光部,暗面)和凸淺(受光面,亮面),以表現山石的體積感。
從幾何體演化出山石形態
通常在速寫中石塊都是可以做簡化處理的,用立方體的形體概念去概括石頭造型是非常淺顯易懂且又能取得很好效果的方式。
3·繪製出山石亮面的紋理。
4·勾勒出石底部紋理,突出暗面效果。
不能將某一面完全看成是平面,略用線條勾勒結構可以增加整體的立體感。
常見的石頭形狀
二丶石頭的質感表現
表現石頭的質感主要是用線條繪製出石頭表面的脈絡紋理,在中國山水畫中稱之為「皴法」。根據石質和結構的不同,選用的線條形態也各不相同。
1·先用較為簡單的線條將山石頭的輪廓勾勒出來。
2·繪製出石頭各方面的轉折線,表現出其基本的空間形態。
3·繪製的時候,線條的粗細丶輕重丶走向及排列都要隨著山石形態的變化進行調整。
三丶相同輪廓下的不同質感
畫出四塊山石的輪廓,我們可以用簡單的線條表現質感,而不同的線條會表現出不同的效果。
可以通過改變線的方向丶排列等因素求得變化。
也可以通過明暗色塊的區分來進行描繪的。
四丶紋理的表現與常見錯誤
石頭分面紋理的用線十分重要,繪製時要根據石頭的結構走向順勢而行。儘量疏密結合,適當地增加褶皺線,可突出石頭的紋理特徵。下面一起看一下幾種錯誤的畫法。
錯誤一:等量分割
錯誤二:零碎散布
錯誤三:樹杈添枝
錯誤四:均勻平行
常見的石頭質感
五丶組合石頭的畫法
當畫中出現一組石頭時,要注意畫面布局的重要性。石頭之間要疏密得當,通過輪廓線的曲折表現出石頭的氣勢。用大小丶前後丶高低丶聚散等變化,表現出石頭的前後層次關係。
1·先從畫面中較大的石頭開始畫起,這樣有利於對整個空間的把握。
處於後方的山石輪廓可略做簡化,表現出與前者在空間上的差異。
2·完成大石的繪製後,我們在其周邊添畫小石,這樣就形成了大石間小石的結構。
大石間小石,指的是以大石為畫面的主體,小石作為點綴。這種組合方式比較好表現,但是由於主體單一,對大石的結構要做細緻的表現才能使空間立體起來。
3·對石頭的紋理細節進行表現,要注意表現出空間上近大遠小,近實遠虛的特點。
石頭的組合形式
表現山石,要注意主次聚散,大小相間要有對比,畫面的變化生動,避免山石形態的雷同。繪製古代山水畫的經驗實近山處大石間小石,近水處小石間大石。
大小
主次
前後
聚散
常見的石頭組合
學習更多繪畫知識,關注百家號:繪畫視界。一直是你繪畫路上的良師益友,簡單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