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煙雨客
古時之人,山長水闊,一別就是一生的事情太常見。所以,他們把相思寄托在文字裡,向遠方寄託相思,那些深沉又痛惜的感受,被默默壓縮,被一一濃縮,直至再也不能被湮沒。
那些寄遠的文字,哀而不傷,纏綿悱惻,在史冊中徘徊彳亍。
蘇軾曾經聽到一位思婦的心聲,代她寫下了這首詞。
少年遊·潤州作,代人寄遠
宋 蘇軾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
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那年的相送,如在目前。那時的別離,痛徹心扉。可如今呢?看到雕梁畫棟,雙燕穿梭,心中也只有無人可言說的痛。
寄遠
唐 杜牧
隻影隨驚雁,單棲鎖畫籠。
向春羅袖薄,誰念舞颱風?
孤獨的人怕看到令人產生聯想的事物。比如一排排飛雁,一對對璧人,就連成雙成對的一切意象,都讓人心中情緒翻騰。
寄遠,就是寄託自己的相思,向著遠方的所愛。
滿江紅·中秋寄遠
宋 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
但喚取、玉纖橫管,一聲吹裂。
誰做冰壺涼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
問嫦娥、孤令有愁無?應華發。
雲液滿,瓊杯滑。
長袖起,清歌咽。
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
但願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
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月亮從來不會長圓,人生也少不了刻骨的別離。浮雲遮月,是無可奈何的事,就如月宮裡的嫦娥,也只能起舞弄清影,不如人間的溫熱。
善以明白如話的語言表達心意的白居易,寫下這樣的文字寄往遠方。
寄遠
唐 白居易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無由。
兩腋不生翅,二毛空滿頭。
坐看新落葉,行上最高樓。
暝色無邊際,茫茫盡眼愁。
忘了吧,可是又忘不掉,要去吧,卻沒有理由……得失進退之間,他恨自己為何不生雙翅,為何這麼快就鬢生華髮。信步踏上最高的樓,看新落的葉子翩翩。暮色無邊無盡,儘是無限的哀愁……
寄遠
唐 李頻
槐欲成陰分袂時,君期十日復金扉。
槐今落葉已將盡,君向遠鄉猶未歸。
化石早曾聞節婦,沉湘何必獨靈妃。
須知此意同生死,不學他人空寄衣。
分別的時候,槐樹剛剛發芽,還沒有散成陰涼,當時說好的十天就可以回來。如今一晃多少天了,你依然停留在遠方,仍未歸來。世間最為動人的,應該是同生共死的感情吧……
詩中表達的是此心不變、此志不渝的堅定。
寄遠
唐 馬戴
坐想親愛遠,行嗟天地闊。
積疹甘毀顏,沉憂更銷骨。
迢迢遊子心,望望歸雲沒。
喬木非故裡,高樓共明月。
夜深秋風多,聞雁來天末。
這首詩的第一句別出心裁,「坐想親愛遠,行嗟天地闊」,坐下來想你的時候,天地都變得遙遠,走在長路,又感慨天地的廣闊。一路上的悲痛辛酸不足以言表,只盼著深夜的秋風,能夠伴著大雁傳來他的音訊。
寄遠
唐 劉駕
雪花豈結子,徒滿連理枝。
嫁作徵人妻,不得長相隨。
去年君點行,賤妾是新姬。
別早見未熟,入夢無定姿。
悄悄空閨中,蛩聲繞羅幃。
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如此新奇的意象,如此瑰麗的聯想,雪花漫天飛舞,別的花都可以結子,唯有雪花不行,白白地落滿了連理枝。一旦嫁給徵人做妻子,也就只能獨守空閨,一任寂寞慢慢侵蝕。
看到書信已經如此喜悅,何況要見到他呢?這份留白的喜悅,想必她一定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