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果園裡走出的致富帶頭人
——記開州區「十佳種植能手」劉澤興
劉澤興在果園
本報記者 葉娟 文/圖
「開州這座城市真的很美,我在這裡不但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還完成了自己當初訂的小目標。」今年31歲的劉澤興是江西省贛州人,原本從事醫藥銷售的他三年前來到渠口鎮向陽村開始種植柑橘,經過不斷發展,如今柑橘種植面積已經超過2000畝,常年解決40多人的就業增收。今年,他被評為開州區「十佳種植能手」。
偶然契機種柑橘
挖溝、施肥、打枝、摘果……近日,記者來到渠口鎮向陽村劉澤興所在的重慶誠心園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柑橘基地,幾十名工人正井然有序地忙碌著。
「挖的溝一定要深一點,距離要隔開,才能更好上肥。」樹林間,高高瘦瘦的劉澤興正拿著鋤頭跟村民們邊講邊示範,普通話中夾雜著不太順溜的開州本地話,讓圍在他周邊的大爺大媽們聽得哈哈大笑。
記者了解到,2016年冬季,劉澤興受邀到開州遊玩,偶然得知向陽村有多年種植柑橘的歷史,由於村民都是散戶種植未形成統一的標準和規模,所以該村的柑橘產業一直未得到很好的發展。
「當時我就在想,我們老家江西那邊祖祖輩輩都是種柑橘的,無論是技術還是銷售,以及管理各個方面都有非常好的經驗,如果我來做這片柑橘會不會做得更好。」在這之前,劉澤興在家鄉江西省贛州市從事醫藥銷售工作,但是家鄉的好多親戚都從事柑橘種植。
劉澤興經過慎重思考後下定決心,於2017年來到渠口鎮,成立公司種植柑橘。
更新換代提品質
2017年春節一過,劉澤興來到渠口之後便迫不及待地走進柑橘林,他拿著手機拍照記錄,用大半天時間沿著柑橘林走了整整3萬多步。
「之前有部分村民種植的是傳統的紅橘,吃了容易提火,而且銷售價格很低,但眼下的『開縣春橙』、紅肉臍橙,還有晚熟沃柑、紐荷爾等品種都是很優質很暢銷的柑橘品種。」經過實地勘探和仔細思考,劉澤興帶領村民開始給柑橘樹更新換代,並指導村民給不同的果樹分別施肥追肥,綠色防控滅蟲,冬天防凍夏天抗旱。
劉澤興介紹,為了讓柑橘在口感和營養方面達到最好最佳的狀態,他帶領村民使用經過植物原料發酵的生物有機肥,並嚴格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利用黃板、捕食蟎、太陽能殺蟲燈捕殺害蟲。
經過更新改良,劉澤興的柑橘基地的水果品質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面積也在不斷擴大,從開始的幾百畝到如今的2040畝。放眼望去,向陽村的山頭布滿了果樹,枝頭綴滿了黃澄澄的果實。
帶動村民共致富
「在小劉老闆手上做了幾年,工錢從不拖欠,而且還掙得不少,技術也學到了。」村民陳中華說。
64歲的陳中華常年在家務農,家庭困難。近幾年他在劉澤興的柑橘基地務工,每月有了固定收入後,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村民徐守詳今年55歲,他家因病被納入建卡貧困戶。他到柑橘基地幹活,不僅就近務工賺錢,還方便照顧妻子。
除了常年僱用當地的貧困戶和村民,劉澤興的柑橘基地還示範帶動了周邊400多戶農戶種植柑橘。他免費培訓當地農戶種植技術,帶動周邊農戶不斷提高柑橘種植技術和水果品質。在他的精心管護和帶領下,2019年柑橘基地的300多萬斤柑橘暢銷全國,總產值達到700多萬。
記者了解到,因為該基地種植的大部分柑橘種類為晚熟柑橘,多為春節後成熟上市,所以三年以來的春節,當全國人民合家團圓幸福過節的日子,劉澤興卻要一個人遠離家鄉守在柑橘基地裡。
「小劉老闆是個肯幹實幹的年輕人,很吃得苦,我們在他手下幹活心裡踏實,又還漲了不少知識,他帶動了我們這一方老百姓致富,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得了獎是實至名歸。」得知劉澤興今年被評為開州區「十佳種植能手」以及「致富帶頭人」,村民們紛紛對劉澤興豎起大拇指。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