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果園紫雲英和自然生草栽培技術
1 「紫雲英 + 自然生草」種植模式
1.1 紫雲英種植
在冬春雨水充足或具有水肥灌溉設施果園,且冬季柑橘果園有修剪,均可推廣種植紫雲英。以順昌明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例,其果園連續3年種植閩紫系列紫雲英,第4年紫雲英成為柑橘果園冬春季優勢草種。第1年紫雲英每667m2播種量2.5kg ,以後每年播種量1.0~1.5kg;播種前先用清水浸種12~24h ,紫雲英種子與鈣鎂磷肥按1∶5比例混勻。對於未種植過的新區域或多年未種植紫雲英的土壤,種子加專用型根瘤菌劑50~70g · kg-1 。播種時間選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
播種前應翻耕鬆土,保持土壤溼潤,同時避免種子暴曬。每年4月中旬,紫雲英黑莢達到1 / 3~1 /2時採用人工或機械翻埋。 2018年4月3日,紫雲英盛花期實地測產,紫雲英每 667m2鮮草量為 2 144.2kg ,可提供 N 7.17kg、 P2 O 5 4.64kg 、 K 2 O 9.68kg ,紫雲英全部翻埋可提供有機質208.7kg。
將紫雲英刈割後直接翻壓埋青,即在樹盤兩側各開一長方形或半月形的溝,寬深各 30~40cm ,長100cm ,溝底呈自內向外傾斜以免傷內根,將割下的紫雲英曝曬凋萎後填埋於溝中。紫雲英也可採用直接翻埋方式。果園翻埋紫雲英可每 667m2施用石灰 30~40kg ,以促進紫雲英分解。
1.2 自然生草
每年5月至10月,在去除牛筋草、千斤拔等惡性雜草基礎上推廣果園自然生草,此外還可實行引導性自然生草,目前適合 [吉山花瑤]種植且受農戶歡迎的自然生草包括藿香薊、鵝腸草、蓼等。當生草高50cm 時刈割,留草高度4~5cm 。一般每年在6月、 8月及10月等都要進行刈割。 自然生草測產表明,其每667m2鮮草平均產量1 500kg ,可提供 N 2.67kg、 P2 O 5 0.70kg 、K 2 O 3.21kg 、有機質139.7kg 。
2「紫雲英 + 自然生草」替代化肥計算
2.1 替代氮肥
柑橘株產50kg~60kg ,每株年 N 需求量0.56kg ,若每667m2 以50株計,則年需 N 量28.0kg。推廣 「紫雲英 + 自然生草模式,每667m2 全 年 累 計 可 提 供N 15.18kg ,則 可 替 代54.10%化肥氮量,若僅考慮綠肥提供的氮量,可替代25.60%化肥氮,完全可實現農業部提出的有機肥替代 20% 化肥 (氮肥)的目標。
2.2 提供有機質
順昌柑橘推廣 「紫雲英 +自然生草」模式,全年每667m2 可累計提供有機質727.8kg 。若商品有機肥以含水量30% 、有機質45%計,推廣 「紫雲英 +自然生草」模式相當於提供1 617.3kg 商品有機肥。
如果考慮 「紫雲英 +自然生草」腐殖化因素,且其腐殖化係數以0.25計,則殘留在土壤中有機質量每667m2 可達182.0kg 。若耕層土壤重量以 1.5×105 kg計,則耕層有機質可增加 1.21g ·kg-1 。當前柑橘果園有機質平均含量為23.75g · kg-1 ,則 「紫雲英 + 自然生草」模式年可提高果園土壤有機質 5.1% ,達到農業部提出的增加果園土壤有機質 5% 的要求。
3 「紫雲英+ 自然生草」替代化肥效果
3.1 土壤肥力及生態影響
順昌柑橘推廣 「紫雲英 +自然生草」種植模式4年定位試驗表明,與清耕果園相比,果園土壤pH值從強酸性 4.5 提升到酸性 5.2 ,土壤有 機 質 含 量 從 22.86 g · kg
-1提 高 到 25.67g ·kg-1 ,土壤容重從1.32g · cm-3 降低到1.25
g · cm-3 ,土壤活性錳含量從13.4mg ·kg-1 降低到8.7mg·kg- 1 ;在每年夏季最炎熱的8 月份,每天 11 : 00~15 : 00 生草表土層 ( 30cm )溫度可降低 4~7℃ ,土壤最高溫度不超過 30℃ ,有利於促進柑橘根系生長對水分和養分吸收。
3.2 對柑橘產量與品質的影響與清耕果園相比,推廣 「紫雲英+自然生草」種植模式每年可減少化肥用量20%以上,農藥用量減少10%以上。連續4年測產表明, 「紫雲英 +自然生草」種植模式可增產5%~10% ,果實可溶性固形物提高1~2個百分點,同時在果實品味、商品外觀等方面都有明顯提升。
4 小結
[吉山花瑤]柑橘推廣 「紫雲英 +自然生草」種植模式,年可提供 N 15.18kg ,其中綠肥 (紫雲英)提供 N 7.17kg ,可替代 25.6% 化肥氮; 「綠肥 (紫雲英) +自然生草」模式年可提供有機質727.8kg ,每年耕層有機質可增加 1.21g · kg-1 ,同時在增產和提升果實品質等方面都有顯著效果。
因此,建議 「紫雲英+自然生草」可作為柑橘有機肥替代化肥重要的推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