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項新的研究,調查了許多不同年齡階段的男孩和女孩。研究結果發現,總體上看,更多的男孩傾向於相信自己的性別是最聰明的。更加令人驚訝的是,所有5歲以前的孩子都傾向於認為自己的性別是天才,但到6歲時,女孩們中認為自己的性別更聰明的人數開始減少。研究人員將其歸因於性別刻板印象。該研究的參與者說:這麼小的孩子就開始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了,我們也感到驚訝也非常地傷心。
在這項新研究的四個實驗系列中,研究人員與400名5、6和7歲的孩子一起工作。在第一個實驗中,心理學家想看看孩子們是否與男人「真正非常聰明」聯繫在一起,而不是女人。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向每個孩子講了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聰明才智,能迅速解決問題的人的故事,而根本沒有暗示這個人的性別。
接下來,孩子們觀看了一系列男女圖片,並被要求猜測故事中的人物是誰。在一系列類似的問題中,研究人員觀察和記錄了孩子們選擇自己的性別的人物是聰明人的次數。在5歲兒童中,男孩大部分時間都選擇男孩,而女孩則選擇女孩。但是在6歲和7歲之間,出現了分歧。與男生挑選自己的性別成員相比,女生將女性評為超級聰明的可能性要低得多。
在第二次提示中將年齡組分開。研究人員要求孩子們從被描述為適合聰明孩子或非常努力的孩子的活動中挑選自己想參加的遊戲。五歲的男孩和女孩都對適合聰明孩子的遊戲表現出興趣。但是到了6歲,女孩對需要努力的遊戲表現出了更多的興趣,而男孩則繼續玩適合聰明孩子的遊戲。
研究還表明,性別定型觀念可以影響兒童的興趣和事業抱負。研究發現,女孩在解決數學和科學問題的能力上「缺乏自信」,因此得分要比其他方面差,這使她們不願追求科學,工程,技術和數學從長遠來看,這種刻板印象的觀念可能會使年輕女性脫離那些被認為需要高智商的工作,例如成為科學家或工程師。
心理學教授薩普娜·謝裡安說,這項研究的結果「非常重要」,它向我們展示幼兒(而不是成年人或高中生)如何回應的第一批人性別刻板印象。這一發現對年輕男孩和女孩一樣具有啟示性。她認為:並不是女孩低估了自己的性別,而是男孩高估了自己。她補充說:「作為一個社會,我們希望人們說男孩和女孩平等。」
在對成年人的研究表明,需要高水平智慧的人相關的領域往往多以男性為代表。甚至有時,一個組織想要讓別人覺得他們更加出色,那麼該組織的男性的佔比就需要很高。同樣的想法在兒童時代就深入我們的大腦。
研究人員說,目前還不清楚這些思維定式是如何形成的。但是,研究者們猜測,也許是孩子們在閱讀或觀看電視節目的過程中,歷史上的成就大多是男性創作的,偉大的科學家也往往以男性居多,這可能會影響孩子們的自我認識。研究者們正在計劃進行一項較大的長期研究,以探討這些定型觀念如何形成和堅持以及我們如何糾正它們。
同時,他們提出了一些方法,使孩子們的父母和老師可以努力消除偏見。比如在家庭中,父親和母親應首先建立更加平等的關係;在學校中,老師也應當適當地增加對於女性歷史人物事跡的介紹,讓孩子們有更加正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