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3D我就像個實驗老鼠

2020-11-25 大河網

  

  ●最後我都要瘋了,但我知道永遠拍不出觀眾腦海中的3D電影,電影只負責講一個故事就行了,要留三分餘地給觀眾。

  ●有時候我就想,我好歹也算是好萊塢著名導演,我就什麼也不顧,拍個最貴的藝術片給你們看看,自己也名留青史,後來想想也不是這回事,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在拍攝過程中,我就像一個實驗老鼠,在前面做實驗,團隊在背後做新的器材。

    □記者 王峰

  本報北京專電 「電影公司主動邀請我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拍成電影,但我說想在電影裡表達思想,他們就很緊張。」昨天,李安帶著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簡稱《少年派》)的四支片花來到北京為11月22日的內地公映造勢,親自為國內記者詳解《少年派》的拍片經歷,如何在藝術良心和商業利益之間尋求平衡。李安把《少年派》定位成「用3D講述成長,探討信仰的藝術片」,一向溫和的李安自始至終用平和,甚至有點謙卑的語調和記者聊電影、談3D,記者也出奇一致地抱著交流的心態和李安對話,不偏激、不八卦,以至於連票房預期這樣的問題都沒捨得拋給李安,怕這個「只在電影裡表現自己放肆、狂野」的導演會突然臉紅。

  

  

  A

  最難拍的電影 三大戒律在一部片子裡破了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據全球暢銷小說家揚·馬特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故事敘述一位少年「派」遭遇船難,在海上與一隻孟加拉虎一同漂流227天,如何面對困境獲得重生的故事。李安全家都很喜歡這部小說,李安說:「這部書可以讓人們忘記恐懼,告訴人們什麼是精神力量和信仰,當時它在美國很流行,但我沒想著要把它拍成電影。」

  直到四五年前,二十世紀福斯公司主動找到李安,李安才開始想像把它變成電影的可能性,越想越覺得拍不出來,但越拍不出來越想拍。他用了一年時間將整個漂流歷程畫成漫畫,給片方講解了拍攝思路和想法後,才開始正式啟動該項目。「電影界有三大戒律,不拍小孩兒、動物和水,這三樣我都要拍,因為3D比普通2D多了一個維度,既然是奇幻漂流,就有奇特和幻覺,3D能表現書中的奇特、幻覺風格,觀眾的代入感更強。」

  為了這部影片,他沒少吃苦頭,用一年時間畫圖,差不多兩年時間去拍,還有一年半做後期,四五年的時間裡他都被這部電影折磨。他說自己還沒見過能拍好水的電影,就在臺灣臺中的一個廢棄機場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全自動波浪裝置水槽,能模擬各種海上環境;還找了四隻老虎來配合拍攝,因為能夠拍到一個真老虎的鏡頭,就會節省一大筆電腦製作經費;8分鐘左右海難場景,他帶領團隊做了一年,「最後我都要瘋了,但我知道永遠拍不出觀眾腦海中的3D電影,每個人看完書都會有自己的感受,電影只負責講一個故事就行了,要留三分餘地給觀眾。」李安說。在故事的結尾,導演用了一種開放式的手法處理,給觀眾足夠的空間去想像。

  B

  票房壓力巨大 尋找藝術良心和商業利益間的平衡

  李安說,3D在好萊塢還算是新事物,大多數人覺得3D只是一個噱頭,以前的3D電影大多是動作片,沒有人把3D用於藝術片,因為太麻煩了。所以當他告訴片方,想把這部片拍成3D的,還想表達一些思想,片方就很緊張,擔心觀眾不會接受。「片方認為美國觀眾是很天真的,電影不用講過多哲理。」李安說,「兩三千萬美元的投資我是完全可以掌控的,不用去關心票房,但這次投資太大了,我不得不為票房做點努力。」李安坦言在導演生涯中,只有兩部電影讓他有票房壓力,一部是《綠巨人》,另一部就是《少年派》。「要在藝術良心和商業利益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就會變得很痛苦,有時候我就想,我好歹也算是好萊塢著名導演,我就什麼也不顧,拍個最貴的藝術片給你們看看,自己也名留青史,後來想想也不是這回事,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李安說。

  至於3D對電影的限制和推動,李安也認為是一件事的兩面,同樣無解:「3D是一種新的藝術工具,對我有吸引力,對大部分電影人都有吸引力,但所有觀眾都是看2D電影長大的,他們習慣了2D電影的畫面和敘事方式,學習3D電影如何拆解劇情,如何保持故事的連續性,如何讓觀眾看到更多訊息,如何保持鏡頭和深度的關係,在拍攝過程中,我就像一個實驗老鼠,在前面做實驗,團隊在背後做新的器材。」

  李安始終用不緊不慢的語氣說話,每一個問題都回答得近乎全面,記者問:「現在你取得了很高的電影成就,為什麼依然保持謙虛?」聽到此話,李安笑了,甚至還有點臉紅,他答:「我從小在臺灣長大,接受的是中國傳統教育,父親的家教又很嚴格,我學的便是溫良謙恭讓,後來雖然在美國生活、工作,但除了拍電影喜歡嘗試,喜歡冒險之外,在生活上膽子還是很小,害羞,如果讓我神氣活現地出現在人前,我會覺得很不舒服。在電影裡我不需要謙虛,我要儘量往前衝,但讓我與人交流,我就覺得不好意思,我就是這樣的人。」

  記者觀感

  本片此前在紐約影展被《時代》雜誌盛讚為下一個《阿凡達》,在創造視覺奇觀的同時也給觀眾帶來無比的心靈震撼。昨天片方特意選擇IMAX影廳,播放了《派的故事》、《遭遇海難》、《少年派與老虎搏鬥》、《遭遇飛魚》四支五分鐘左右的片花及一支超長預告片,為了體驗3D效果,記者特意坐在最適合觀看IMAX 3D電影的第八排中間稍微靠右的位置,從觀感來講,該片的3D效果確實要好於目前多數號稱雙機3D拍攝的電影,在一些需要表現3D的地方絕不含糊,無論是色彩、細節,還是前後景深都做得細緻入微,通俗來講:「如果摘下眼鏡,觀眾根本看不清畫面。」

相關焦點

  • 這是個「老鼠烏託邦」實驗,細思極恐!
    動物行為學教授約翰·卡爾霍恩這絕對是一個超級暗黑、至今令人細思極恐到頭皮發麻的科學實驗。儘管,此實驗開始於1968年,已過去50餘年;且主體對象是老鼠,不是人。但,關乎人。每面牆上,都焊接著16條垂直網狀隧道,水平方向連接4條走廊,分別通向4個築巢箱。整座烏託邦,一共有256個箱子。每個箱子,可容納15隻小鼠。其間,備有充足的食物、水源和寬敞住所。甚至為滿足它們啪啪的欲望,還專門設計了非常「鼠性化」的「鐘點包房」。接下來,四公四母八隻健康小鼠,被放入了這個終極能容納3840 只老鼠的空間裡。
  • 蛇獴遇到眼鏡王蛇,就像貓咪遇到老鼠,鏡頭拍下激烈打鬥過程
    蛇獴遇到眼鏡王蛇,就像貓咪遇到老鼠,鏡頭拍下激烈打鬥過程 2020-11-13 12
  • 老鼠階級實驗告訴你:階級是如何產生的?
    這種實驗稱為動物的應激反應測試,是指動物身體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後產生的一系列正常的應激反應,要特別指出老鼠被電照片是1948年做的實驗。但是在1939年的實驗中也對老鼠做過類似的實驗,這是為了確保參與實驗的老鼠都是正常老鼠。
  • 眼鏡王蛇遇到蛇獴,就像是老鼠碰見貓,鏡頭拍下兩者激烈打鬥過程
    眼鏡王蛇遇到蛇獴,就像是老鼠碰見貓,鏡頭拍下兩者激烈打鬥過程 2020-11-24
  • 「老鼠烏託邦」實驗,種群崩潰行為,能否預示人類社會的未來?
    烏託邦即為「空想的國家」,是人類思想意識中最美好的社會,自由、按需分配,人人平等、沒有壓迫、就像世外桃源。他將4公4母共八隻老鼠放在實驗場地中,這個小世界是一個長寬2.6米,高1.4米的方形空間,每條邊都通往一些老鼠巢穴,這些巢穴總共可容納3840隻老鼠,約翰給這個完美的老鼠烏託邦起名「25號宇宙」,對應著他前24次實驗的失敗,他相當於這個小世界的「上帝」,而這八隻老鼠則是這個宇宙的「亞當」和「夏娃」。
  • 耶魯大學老鼠階級實驗告訴你
    在老鼠社會裡能不能產生階級,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今天跟大家聊一個長久以來,一直被嚴重低估的老鼠實驗。老鼠階級實驗是美國耶魯大學人際關係學院在1939年設計的一個關於動物行為學的實驗,實驗的初始目的並不是想研究老鼠有沒有階層,但是實驗的結果卻讓研究人員大吃一驚,看來階級這種屬性廣泛的存在於群居性的動物之中。
  • 將老鼠精子送入太空,9個月後實驗結果讓人興奮,或將造福人類
    將老鼠精子送入太空,9個月後實驗結果讓人興奮,或將造福人類文/動感創意網羅世界新奇,感受科技之美,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新一期的動感創意,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小意而最近日本的科學家就利用老鼠做了一項實驗,科學家將老鼠的精子送入太空中,9個月之後實驗結果讓人興奮,或將造福人類,下面跟隨小意一起去看看吧!日本科學家為了證明人類即使在太空環境下也能正常的進行繁衍,將老鼠的精子進行冷凍並乾燥,然後將其送入太空上長達9個月,之後科學家們將老鼠的精子進行解凍,隨後又將其帶回地球上,並且成功的培育出了健康的老鼠。
  • [鼠年說鼠]有趣的老鼠實驗
    進入[新聞30分]>>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在許多人的印象中,老鼠似乎一直都和傳播疾病、製造麻煩緊密相關。然而在科學家眼裡,情況卻不太一樣。
  • 老鼠烏託邦,一個能預示人類未來的黑色實驗
    昨天剛寫完講日本少子化現象的文章,今天打算和大家談談老鼠烏託邦(又稱「25號宇宙」)這個被禁止的實驗。據說這個實驗預言了人類的未來,也跟昨天聊的日本社會問題的話題有關係。還沒聽過這個實驗的朋友不妨來看看。這個實驗的科學依據是,老鼠和人類一樣都是社會性動物,卡爾洪通過模擬一個老鼠的社會環境來預示人類的未來。
  • 實驗證明經遺傳修改幹細胞可殺死老鼠愛滋病毒
    實驗證明經遺傳修改幹細胞可殺死老鼠愛滋病毒 現在,他們更近一步通過實驗首次證明,這些細胞實際上能殺死活生物體內感染了HIV的細胞,最新研究發表在4月12日出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卷》上。
  • 國際空間站實驗老鼠皮膚現異常:變薄掉毛
    利用顯微鏡觀察,科學家發現,這些「太空老鼠」的皮膚比生活在地球上的普通老鼠皮膚更薄,它們的肌肉和皮膚上的毛也發生了變化。   這項研究日前發表在了新創刊的《NPJ微重力》雜誌上。科學家說這只是初步研究,因為實驗的樣本量很小,只有3隻老鼠。不過這個現象很有趣,因為在太空中停留較長的一段時間之後,太空人常常會匯報說他們的皮膚會出現種種問題。
  • 科學家進行老鼠實驗,結果或能說明一切!
    其實科學家也對人類的未來作過研究,它們也選用了小白鼠進行實驗,實驗結果便預示著人類的未來。老鼠實驗這是一位叫做約翰卡爾霍恩的科學家在1968年所作的試驗。當時它選擇了8隻健康的小白鼠,4隻雌鼠和4隻雄鼠作為研究對象。
  • 老鼠是具有豐富情感生活的動物,我們卻對其進行殘酷的實驗
    科學家約翰·格魯克在他2016年出版的《貪婪的科學與脆弱的動物》一書中描述了他是如何在氯仿用完後被教授如何對老鼠實施安樂死的:(我的上司)手裡拿著一隻雄性大老鼠,轉身面對沿著大樓邊緣的磚牆,用後腿站立起來,把老鼠扔向牆壁,就像棒球投手扔快球一樣。老鼠撞在牆上發出砰的一聲,徑直倒在鋪著碎石的屋頂上,渾身顫抖著,然後一動不動地躺在牆的陰影裡。
  • 為什麼老鼠是動物實驗的首選?因為人們討厭它們嗎?
    在這個問題上,科學家們很苦惱,總不能選擇人來做實驗吧,苦思冥想後,最終老鼠為我們承擔了這些。在實驗中最先使用老鼠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850年代。在我們的眾多實驗中,齧齒動物幾乎佔領了所有實驗動物的95%。
  • 《貓和老鼠》電影版要來了,我湯姆要看爆
    後來才聽說它練過三四年泰拳,看來是有備而來,年輕貓來騙,來偷襲我80歲的老鼠,這好嗎?雖然從前期的宣傳來看,發行公司對這部電影是真的是一點兒也不上心,湯姆傑瑞一個人就兩三個動作,變變大小就在世界各地發什麼打卡圖,窮酸勁兒呼之欲出。
  • 老鼠最新實驗表明:恐懼將縮短壽命
    在此之前的研究已經揭示了恐懼新鮮事物會導致多方面的不良反應,但都不是考察與實驗動物壽命有關的長期研究。  像其他物種一樣,剛出生的小老鼠的膽量也並不相同,有的膽小不敢亂動,有的則毫不猶豫地四下探索。為了儘量減小基因差異帶來的影響,研究人員在實驗中根據實驗對象特點,將14窩同胞兄弟平均分到了不同的組中。
  • 最後一名怎樣逆襲成第一 四個實驗記錄一隻老鼠的驚人轉變
    盧紹慶 攝配圖  浙江在線7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章咪佳 通訊員 胡舸)7月13日,在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和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的胡海嵐研究組的實驗室裡,一隻小老鼠豆豆,在眾人的見證下實現了逆襲:  等級測試實驗中,豆豆在一籠4鼠中處於最後一名。也就是說,排在它前面的每一隻老鼠,都可以過「吃飯、睡覺、打豆豆」的日子,但豆豆只能吃飯、睡覺。
  • 實驗發現:老鼠能將世界最辣的 「死神」辣椒當美食
    「卡羅來納死神」是一種比墨西哥辣椒辣度強850倍的辣椒,美國YouTube視頻上傳者肖恩·伍德(Shawn Woods)將「卡羅來納死神」辣椒放在老鼠誘餌中,然後將捕鼠陷阱放在後院。令伍德感到吃驚的是,雖然這看上去不是具有善意的實驗,但是老鼠卻非常感激「主人」提供如此美味的食物。視頻記錄了幾隻老鼠吞食辣椒誘餌的過程,它們似乎並未被這種超級辣味所嚇倒。
  • 聽說往老鼠洞裡塞個鞭炮,可以把老鼠炸出來,實驗過後才知不可能
    聽說往老鼠洞裡塞個鞭炮,可以把老鼠炸出來,實驗過後才知不可能。農村裡有著很多野貨,這一點很多朋友都是非常清楚,特別是在農村裡生活的朋友,平日裡沒事的時候最喜歡做的就是到處去搞野貨。要知道這農村裡的很多野貨不僅僅是美味,拿到市場也是可以賣個好價錢,人們了解過後就經常喜歡去捕捉它們,這農村裡所存在的值錢野貨也是不少,而農村人為了捕捉它們也是想盡方法。
  • 小貓被老鼠叼走,男子笑著拍視頻,老鼠不是吃貓鼠,人卻是冷心人
    老鼠抓貓,人為「悲劇」?前不久,國內一位網友把一段「老鼠抓貓」的視頻發布到網上,引起了不小的議論,畢竟向來都是貓抓老鼠,怎麼一下子就反轉了。視頻中的貓咪雖然是一隻小貓,但老鼠還是比它小一些。只是小貓躺在地上時而抽搐,老鼠則一直咬在它的脖子上,將它往老鼠洞裡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