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後我都要瘋了,但我知道永遠拍不出觀眾腦海中的3D電影,電影只負責講一個故事就行了,要留三分餘地給觀眾。
●有時候我就想,我好歹也算是好萊塢著名導演,我就什麼也不顧,拍個最貴的藝術片給你們看看,自己也名留青史,後來想想也不是這回事,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在拍攝過程中,我就像一個實驗老鼠,在前面做實驗,團隊在背後做新的器材。
□記者 王峰
本報北京專電 「電影公司主動邀請我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拍成電影,但我說想在電影裡表達思想,他們就很緊張。」昨天,李安帶著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簡稱《少年派》)的四支片花來到北京為11月22日的內地公映造勢,親自為國內記者詳解《少年派》的拍片經歷,如何在藝術良心和商業利益之間尋求平衡。李安把《少年派》定位成「用3D講述成長,探討信仰的藝術片」,一向溫和的李安自始至終用平和,甚至有點謙卑的語調和記者聊電影、談3D,記者也出奇一致地抱著交流的心態和李安對話,不偏激、不八卦,以至於連票房預期這樣的問題都沒捨得拋給李安,怕這個「只在電影裡表現自己放肆、狂野」的導演會突然臉紅。
A
最難拍的電影 三大戒律在一部片子裡破了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據全球暢銷小說家揚·馬特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故事敘述一位少年「派」遭遇船難,在海上與一隻孟加拉虎一同漂流227天,如何面對困境獲得重生的故事。李安全家都很喜歡這部小說,李安說:「這部書可以讓人們忘記恐懼,告訴人們什麼是精神力量和信仰,當時它在美國很流行,但我沒想著要把它拍成電影。」
直到四五年前,二十世紀福斯公司主動找到李安,李安才開始想像把它變成電影的可能性,越想越覺得拍不出來,但越拍不出來越想拍。他用了一年時間將整個漂流歷程畫成漫畫,給片方講解了拍攝思路和想法後,才開始正式啟動該項目。「電影界有三大戒律,不拍小孩兒、動物和水,這三樣我都要拍,因為3D比普通2D多了一個維度,既然是奇幻漂流,就有奇特和幻覺,3D能表現書中的奇特、幻覺風格,觀眾的代入感更強。」
為了這部影片,他沒少吃苦頭,用一年時間畫圖,差不多兩年時間去拍,還有一年半做後期,四五年的時間裡他都被這部電影折磨。他說自己還沒見過能拍好水的電影,就在臺灣臺中的一個廢棄機場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全自動波浪裝置水槽,能模擬各種海上環境;還找了四隻老虎來配合拍攝,因為能夠拍到一個真老虎的鏡頭,就會節省一大筆電腦製作經費;8分鐘左右海難場景,他帶領團隊做了一年,「最後我都要瘋了,但我知道永遠拍不出觀眾腦海中的3D電影,每個人看完書都會有自己的感受,電影只負責講一個故事就行了,要留三分餘地給觀眾。」李安說。在故事的結尾,導演用了一種開放式的手法處理,給觀眾足夠的空間去想像。
B
票房壓力巨大 尋找藝術良心和商業利益間的平衡
李安說,3D在好萊塢還算是新事物,大多數人覺得3D只是一個噱頭,以前的3D電影大多是動作片,沒有人把3D用於藝術片,因為太麻煩了。所以當他告訴片方,想把這部片拍成3D的,還想表達一些思想,片方就很緊張,擔心觀眾不會接受。「片方認為美國觀眾是很天真的,電影不用講過多哲理。」李安說,「兩三千萬美元的投資我是完全可以掌控的,不用去關心票房,但這次投資太大了,我不得不為票房做點努力。」李安坦言在導演生涯中,只有兩部電影讓他有票房壓力,一部是《綠巨人》,另一部就是《少年派》。「要在藝術良心和商業利益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就會變得很痛苦,有時候我就想,我好歹也算是好萊塢著名導演,我就什麼也不顧,拍個最貴的藝術片給你們看看,自己也名留青史,後來想想也不是這回事,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李安說。
至於3D對電影的限制和推動,李安也認為是一件事的兩面,同樣無解:「3D是一種新的藝術工具,對我有吸引力,對大部分電影人都有吸引力,但所有觀眾都是看2D電影長大的,他們習慣了2D電影的畫面和敘事方式,學習3D電影如何拆解劇情,如何保持故事的連續性,如何讓觀眾看到更多訊息,如何保持鏡頭和深度的關係,在拍攝過程中,我就像一個實驗老鼠,在前面做實驗,團隊在背後做新的器材。」
李安始終用不緊不慢的語氣說話,每一個問題都回答得近乎全面,記者問:「現在你取得了很高的電影成就,為什麼依然保持謙虛?」聽到此話,李安笑了,甚至還有點臉紅,他答:「我從小在臺灣長大,接受的是中國傳統教育,父親的家教又很嚴格,我學的便是溫良謙恭讓,後來雖然在美國生活、工作,但除了拍電影喜歡嘗試,喜歡冒險之外,在生活上膽子還是很小,害羞,如果讓我神氣活現地出現在人前,我會覺得很不舒服。在電影裡我不需要謙虛,我要儘量往前衝,但讓我與人交流,我就覺得不好意思,我就是這樣的人。」
記者觀感
本片此前在紐約影展被《時代》雜誌盛讚為下一個《阿凡達》,在創造視覺奇觀的同時也給觀眾帶來無比的心靈震撼。昨天片方特意選擇IMAX影廳,播放了《派的故事》、《遭遇海難》、《少年派與老虎搏鬥》、《遭遇飛魚》四支五分鐘左右的片花及一支超長預告片,為了體驗3D效果,記者特意坐在最適合觀看IMAX 3D電影的第八排中間稍微靠右的位置,從觀感來講,該片的3D效果確實要好於目前多數號稱雙機3D拍攝的電影,在一些需要表現3D的地方絕不含糊,無論是色彩、細節,還是前後景深都做得細緻入微,通俗來講:「如果摘下眼鏡,觀眾根本看不清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