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都市裡的古風造型師:「漢服不僅是服裝更是傳統文化載體」

2021-01-16 深圳晚報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在深圳灣公園、蓮花山公園等景點,很容易看見身著漢服的人,或三三兩兩、或成群結隊地行走在藍天碧水之間,穿梭於林立高樓之下。漢服熱的興起催生了許多新職業的誕生,鍾美華所從事的古風造型師就是其中一個。她和朋友經營的暮雪卿衫漢服體驗館開業一年多,便已成為深圳文化藝術類的人氣商家。言談中,鍾美華從不諱言自己想賺錢,但選擇這個行業,她更多地是出於熱愛,展示這份古韻之美。

▲穿上漢服的鐘美華。受訪者供圖

「深二代」為愛好創業商業「新物種」獲認可

位於羅湖老城區的百貨廣場大廈是一座頗有些年頭的老建築,光顧這裡的卻以年輕人居多,貓咖、密室逃脫、VR體驗館......這裡匯聚了各式潮玩商家,暮雪卿衫便位於17樓。

亭臺樓榭、琴棋書畫,穿上唯美的漢服置身其中,古韻的優雅盡顯於舉手投足之間。暮雪卿衫主要是為漢服愛好者提供造型、穿搭和拍攝服務,產品價位從168元至799元不等。

「和外界的認知可能有些不一樣,我們的客戶涵蓋了很廣的年齡段,不管是12歲的小女孩,還是60多歲的老奶奶,都是常客。」鍾美華表示。

她是個「深二代」,40年前父母就來到深圳打拼。40年後,她跟隨父輩的腳步,在這個城市裡再一次出發。

一個「合格」的創業故事似乎少不了一見定情的時刻。在和漢服結緣之前,鍾美華和合伙人廖瓏芸都從事銷售工作。廖瓏芸結婚的時候,突發奇想要舉辦一場漢服婚禮,她們第一次接觸漢服,便為這優雅的美麗所折服。彼時漢服熱在國內一些城市已經興起,他們認為這是一個空間巨大的藍海市場。

2019年中旬,暮雪卿衫開張營業。在深圳,漢服體驗館是一個商業「新物種」,鍾美華他們進入的是一片「無人區」。剛開始的時候,兩人完全不懂如何經營,他們只能一步一步摸索,去學習各項技能、探索品牌推廣、做社群運營、管理線上用戶。她們的專業能力很快得到顧客的認可,暮雪卿衫迅速成長為美團點評上的滿分商家,並且位列平臺深圳文化藝術商家第一名。

「漢服體驗館並不是買幾件漢服這麼簡單,你需要根據顧客的特點為他們設計合適的妝容、選擇匹配的場景。好在我自己以前做的就是美妝銷售,另外自己也一直在網際網路上進行持續學習,去了解這個群體的內心想法。」鍾美華說。

現在,她們每天的時間都被預約、挑選服裝、造型、拍攝所填滿。看著客人從平平無奇變得明豔動人,鍾美華不由得內心欣喜。

▲鍾美華(後排右)和同事在為顧客設計妝容。深圳晚報記者張焱焱攝

服飾背後鐫刻著時代印記 在文化與顏值間各取所需

儘管暮雪卿衫收穫了極佳的口碑,但鍾美華坦言現在的收入並不比創業前多,然而「開心最重要」。

在接觸漢服之前,她經常去日本、韓國等地旅遊,每一次總會身著當地傳統服裝拍照紀念。「和服和韓服都是由漢服演化而來,而且我覺得漢服比它們更美,為什麼不能得到普及呢?」

入了這一行之後,她了解了許多漢服背後的文化內涵。從秦漢至宋明,每一個時代的漢服都有自己特色鮮明的形制風格:秦漢的肅穆、魏晉的自由、唐代的富貴、宋代的內斂、明代的端莊......服飾,鐫刻著時代的印記。

「比如魏晉時期社會比較動亂,這造就那個時代的人比較灑脫,放浪不羈;唐代開放包容,經濟相對富足,服飾便雍容華貴;宋代儒家文化發展成熟,思想相對保守。這些時代背景也塑造著各個歷史階段的妝容特色。」

因為職業原因,她很關注古裝劇裡的服化道設計。她表示,古裝和漢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更關注拍攝效果,可以天馬行空;後者則必須有所依據,不能過多地悖於時代規律。「有一些古裝劇在服化方面還是比較考究的,還原的比較好,比如《清平樂》和《大明風華》。」

對於一些資深愛好者來說,漢服的設計和搭配幾乎成為一個「學術問題」。葉子接觸漢服已有10年時間,只要場合合適,葉子都會身著漢服,她認為漢服對身體的修飾優於現代服裝,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一個人的氣質。在她加入的漢服群裡,大家基本都在討論各式服裝的版型、繡花、材質等問題,那些復原度極高的漢服,往往和我們在外面所看到的有所不同。

當然,多數人僅僅是為漢服的「顏值」吸引沒有深入漢服的文化肌理,在葉子看來,大家各取所需就好:「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對於大眾愛好者來說,根據需求對漢服做適當的創新無可厚非,這樣更有利於漢服文化的傳播。」

「我們更需要做的是去復興去創造性轉化,而不是復古。」鍾美華補充。

因為是一項關於「美」的小眾愛好,漢服圈的性別比例相當懸殊,曾偉就屬於「少數」的那一方。和深晚記者見面時,他著一身紅裝,梳著古式髮髻,神態從容。

他並非從來如此。「一年多前第一次穿出去,當時非常緊張,人們不停地盯著我看,有一次還被路人謾罵。現在大家見多了,就不怎麼好奇了。」

回老家時,他也會穿上漢服,為此被家人「嫌棄」過。直到有一天,他說服母親穿著他的漢服(男女皆適款)拍了一個抖音,母親直呼「真香」,家人對他的偏見得以改變。

深圳漢服風潮起步較晚 作為傳統文化載體市場空間可觀

在普及之後,漢服文化也從早期的圈層精神需求,逐漸外化成一種時尚穿搭、消費符號。

根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Q1中國漢服市場運行狀況監測報告》,2019年漢服愛好者規模達356.1萬人,同比增長74.4%;僅漢服市場銷售額就達45.2億元,同比增長318.5%。

「漢服最終能成為一種大眾時尚,在於它不僅是一種服裝,更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小到幼兒古詩、古箏興趣班的流行,大到線下火熱的漢學運動,都顯示出漢服在文化傳承活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艾媒諮詢創始人兼CEO張毅告訴記者。

而對於深圳來說,漢服經濟僅僅是處於起步階段。深晚記者了解到,西安和杭州等城市的漢服熱度從2016年就已經起來了。比如西安的西塘文化周已經舉辦了七屆,2019年活動期間,實名著漢服參與人數突破10萬人,遊客量22.5萬次,通過短視頻,現場情況在網絡上得到了很好傳播。

鍾美華告訴深晚記者,深圳的漢服風潮是從2019年開始興起,目前沒有舉辦過比較重大的活動,「可能因為這座城市節奏比較快,在歷史深度上,深圳和西安、杭州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為了推廣漢服文化,鍾美華在節日期間經常穿上漢服,去戶外展示這份古風之美。

「每年三月份的時候,我們會舉行『花朝節』祭祀,一般在蓮花山或者仙湖植物園等風景優美的地方。這一天大家都穿上華麗的漢服,用文言文來祭『花神』,我們會給圍觀市民介紹什麼是『花朝節』,並且向他們翻譯祭文的意思。」葉子說。

深晚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花朝節」曾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其風俗多是郊遊雅宴,盛唐即有此風,參加者多是些文人墨客,有時也有親朋好友,在觀景賞花中飲酒賦詩;自北宋開始,其活動又有了新內容,增加了種花、栽樹、挑菜(採摘野菜)、祭神等,並逐漸擴大到民間的各個階層。

傳承與創新,這也是鍾美華正在做的事情。

深圳晚報記者 王新根

相關焦點

  • 詩情畫意古風裙,變身漢服小妖精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東方風格的喜愛,古風漢服也隨之湧出了人群。既有傳統漢服的元素,也加入了設計師大膽的創作。改良的漢服裙,成為了當下必不可少的一種穿衣風尚。古典元素一直在潮流界中佔有一席之地,每個熱生活的姑娘,多少都會對古風裝扮有點著迷。這不僅僅是對美的一種追求,更多的是想將生活過得詩情畫意些。不管是對舒適的面料愛不釋手,還是對這場古典華夢如痴如醉,如果你是個漢服小妖精,百分百也會愛上這些改良過的古風漢服。
  • 密室設計師、漢服造型師、線上餐廳裝修師 年輕人偏愛小眾新職業
    從傳統職業到新職業的轉變,是他對傳統個人發展路徑的突破。不設限的眼光正在幫助新職人們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同時建設他們自己的美好生活。極限挑戰之下獲得的爆棚成就感,是趙鵬翀這段不設限的職業經歷裡最讓他振奮的部分。     漢服造型師    圓一個穿越回古代的夢「有結婚20周年的夫婦來拍結婚紀念照,有年齡加一塊兒超過80歲的閨蜜來拍寫真,還有畢業季的大學生專門來慶祝。」在十步漢颺漢服體驗館裡,韓爽每天都要給各種各樣來體驗漢服的人設計造型、穿衣打扮、設計妝容。
  • 漢服和芭比娃娃相繼出圈 這些現實以外的時髦為何如此圈錢
    無論是漢服還是芭比娃娃,都以不同程度的時間隔斷與現代生活拉開距離,而成為一種實體的「虛擬」;同時這種看似存在於現代生活以外的傳統表象,在分別帶著不同疆域的文化屬性和象徵同時,也反應了某種當下所沒有、但很被需要的生活節奏。
  • 傳統生活美學系列談|從一件漢服,看中國古典服飾美學的流變
    如今,伴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和「國風潮」,漢服也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變得更為流行化和日常化,成為一種生活美學的載體。 與此同時,今天的大眾對於漢服的認知仍然存在不少空白和誤區。何為漢服?在漫長的歷史中,漢服有著怎樣的發展流變脈絡?又對國際時裝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對很多人而言,漢服或許是一個含義不明的過去時態,但在另一部分人心中它是承載著豐富意味的文化符號。
  • 小姐姐穿上這套漢服,顏值贊爆了!但最迷人的還是我們的漢文化
    我們再來看下它的做工和底料吧【漢服介紹】漢服,全稱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漢服其實更加代表的是一種歷史文化,這種文化非常久遠,可以追溯到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這段時間。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底子,以華夏之禮為中心,一種獨特的民族風貌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它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它體現了中國的「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裡斯國等等一系列美譽,更是承載了漢族傑出的手工藝和美學藝術
  • 穿全套漢服不好意思出門?不如試試漢服現代裝混搭,時尚又好看
    不如試試漢服現代裝混搭,時尚又好看導語: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裝,至今這種傳統文化已經延續了超過3700年的時間,文化傳承至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漢服的美麗,走在大街上,會看到不少熱衷漢服的小姐姐和小哥哥們正身體力行的引導著這種文化。
  • 漢服【款式圖&結構紙樣】合集!(附漢服通用詞彙百科)
    在這個多元的社會,復興漢服和傳統文化,不可能是為了撿文化糟粕,更不是為了固化世界。復興漢服,更多的是找回中國式優雅的生活方式,重拾民族千年的記憶。  因為有漢服,傳統中國顯得瑰姿豔逸。因為有你我,漢服得以重現光芒。  今日相聚,感謝有你,慶幸有我。  這個介紹,只是漢服常見的款式,為了便於閱讀,是按照裁剪方式來分類的。
  • 漢服科普|超級小白的入門級漢服概念解讀
    1、漢服是什麼?漢服,顧名思義,即「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在款式和服裝體系上有別於其他民族,但現代漢服不再拘泥於漢族內,是一種美的符號,更是一種民族文化精神氣象的外在體現。形制,就是款式;版型,就是服裝形狀,是你穿上身好不好看的依據。3、唐制、明制等這些名詞是什麼?唐制,就是唐代形制,意思就是唐代出現的服裝款式;其餘宋制、明制等也是相同的意思。4、漢服和古裝的區別?
  • 「淪陷」在第一眼:華麗的輪迴,從臺灣畫師的古風插畫說起
    不過,現代人對於古風的定義大多泛化為「崇古、復古」的風向,並逐漸形成了一種備受年輕人追捧的、新興的文化形式。其內容涵蓋了文學、音樂、繪畫、服飾、建築等諸多方面。可以說,古風文化的愛好者們是傳統文化的追隨者與創作者,他們對於傳統文化的研習與創新,使得古風在新的時代有了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然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古代世界觀。
  • 漢服風潮正當時
    漢服愛好者之間喜歡互稱「同袍」,20歲的徐藝便是「同袍」之一。徐藝是中國傳媒大學漢語言專業的學生,也是該校子衿漢服社的社長。從小喜歡看古裝劇的她,初中開始接觸漢服,高中就加入了漢服社。「從單純覺得好看,到產生好奇心理,最後拜倒在漢服的文化內涵裡。」徐藝這樣形容自己「入圈」的心路歷程。子衿漢服社是高校中成立較早的漢服學生社團,已經有13年歷史,每年的新社員上百人。
  • 寵物攝影師、漢服造型師、密室設計師……美團平臺出現百餘新職業
    復興傳統服飾的「新國潮」的漢服造型師、從高鐵工程師轉行的密室設計師、專業犬類攝影出身的寵物攝影師、讓老行當有新玩法的線上餐廳裝修師……美團點評日前發布的《2019年生活服務業新職業人群報告》顯示,在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消費需求的催生下,正不斷湧現出更多的「新職業」。目前僅在美團平臺上就有超過200個行業,去年帶動就業機會1960萬個。
  • 望江樓公園再起「漢服風」,又增十處打卡點
    望江樓公園作為成都「漢服第一公園」,繼望江樓公園「漢服出行日」活動充分發揮望江樓公園區位和古風定位優勢,打造漢服新場景,深植中華漢服之文化精髓,發掘漢服文化之美德,讓廣大漢服愛好者穿梭林間、赴一場繁花盛世。 重著漢家衣裳,振禮儀之邦,興華夏文化璀璨。
  • 投粽子、浴蘭湯、驅蛇蟲 雅安再現古風民俗活動傳承端午文化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鄧童童)6月21日,記者從雅安市雨城區文旅體新廣局獲悉,端午節(6月18日)當天,雅安市上裡古鎮舉行了豐富多彩的端午民俗文化活動,再現古風習俗,吸引了大量遊客參與,現場好評不斷。民俗活動共分為祭祀祈願、民俗演繹、傳統遊戲等幾個部分,再現了投粽子、浴蘭湯、驅蛇蟲的端午節習俗流程。
  • 穿漢服就是異裝癖?身著漢服到底會發生什麼不可描述的事?
    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倉鼎足而知禮節」的中國人,對漢服的關注,也從年輕人單純的感興趣,變成更全民化的一種文化復興潮。人們發現漢服穿得好,不僅優雅精緻,而且比以往一般的唐裝更顯時尚品位,在一些需要穿禮服出席的年末聚會場合,越來越多考究精緻的漢服出現。
  • 還在覺得漢服單調無味?建議搭配這些小配飾,讓你的漢服瞬間驚豔
    作為小眾服飾,漢服不僅承載著漢文化,同時還古風古色,有一種別樣的古典美。也是因為這樣,漢服深受年輕人的喜歡。但是,傳統的漢服比如說明制漢服,雖然正統但是有很多不可避免的缺點,比如說顏色過於單一併且,款式也比較少。
  • 漢服出圈!消費人群超過200萬,00後成消費主體,你想穿嗎?
    這一天,也是漢服愛好者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之一,眾多漢服社團都會選擇在端午節舉辦活動,通過祭祀屈原,來展示漢服和習俗,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隨著抖音、B站、微博、淘寶的推波助瀾,漢服文化在年輕人中已成為一種新風潮,除了學生,就連上班族也被圈粉,近兩年更是可以用「爆炸式」來形容。地鐵上、商場裡、餐廳中隨處可見穿著漢服的靚麗身影。
  • 旗袍,漢服,唐裝哪一種更能體現中國女性美?
    旗袍最早是指滿族的一種傳統服飾,後來隨著近現代化的演變,現在我們所說的旗袍大多是改良旗袍。也就是經過西方文化影響,對傳統旗袍進行了造型、設計上的改變。我們現在穿的旗袍,都是一體式,類似連衣裙,同時也具備修身的效果。而過去的傳統旗袍有一體式,也有分開是上下兩件套的,只不過沒有現在的旗袍那麼具有修身效果。
  • 寵物攝影師、漢服造型師、密室設計師……「新職人」的不設限人生
    漢服造型師:讓傳統文化「不設限」隨著影視作品如《長安十二時辰》、《花木蘭》等廣受熱議,不少網友會在網上看見復原的角色造型,包括服飾、髮型、妝容等,這些造型的創作者正是「漢服造型師」。韓爽是一位來自北京的漢服造型師,90後的她還兼有西班牙語翻譯、國家認證金融理財師、旅行博主等多重「職業」資質。在旅行過程中,韓爽觀察到很多國家的民族傳統服飾廣受旅行者歡迎,成為輸出傳統文化最好的方式之一,這成為她創立「十步漢颺漢服體驗館」的初衷,「希望讓漢服與這個世界產生聯繫。」
  • 宇宙起源棒子國,這次又把我們的傳統服裝偷走了!
    但韓劇的抄襲的可不僅是劇情那麼簡單,樂於在文化遺產上搶佔高地的韓國人,這次抄的是我們的傳統服飾。最近有網友發現,有多部韓國古裝劇的服飾看著非常眼熟,有照搬中國古裝劇的嫌疑。首先是李東旭出演的《九尾狐傳》,裡面的紅衣白袍貌似和熱巴演的鳳九穿的是同款。
  • 成都人痴迷的漢服古風...都在這場潮趴
    古風古韻的成都仿佛東方秀場,讓人賞心悅目,瞬間吸睛老法師們的鏡頭!翻開歷史,蜀中蠶市中最負盛名的莫過於成都之蠶市,位列「中國四大名錦」的蜀錦具有兩千年歷史,可以說成都與漢服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好逛好玩好看嗨了一晚上,今天我必須向大家掏心窩安利:如果你愛漢服愛古風愛藝術愛潮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