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家中的兩面牆掛滿了蝴蝶標本。東南網記者 林先昌攝
東南網11月8日訊(本網記者 林先昌 )近日,由海峽書局出版的福建首部蝶類生態圖鑑圖書即將上市與讀者見面。本書的出版將進一步補充對福建蝴蝶生態的研究工作,帶領大家進入到野外昆蟲的秘密世界。該書的作者林平曾是福建省博物院自然博物館的研究人員。
據介紹,本書中採集鑑定並刊發532種福建蝴蝶,這些拍攝的照片均由林平在野外用相機記錄而成,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持續至今,經過三十多年持續不間斷的努力集結而成。
這些照片不但有蝴蝶各個齡期包括卵、幼蟲、蛹、成蟲時的生態圖片,還有蝴蝶的產卵、交配、求偶、拒歡、飛行、吸食、蛻皮、化蛹、羽化等瞬間圖片。本書還總結了很多蝴蝶的趣聞,對於喜歡蝴蝶的人來說,本書可謂是一「寶貝」。
在林平的家裡,客廳的兩面牆上滿滿的掛著精心製作的蝴蝶標本,讓來訪者仿佛進入野外的昆蟲世界一般。這位與蝶共舞三十多年的研究者,談起蝴蝶來,話匣子一下子被打開了。
「蝴蝶是一類美麗的昆蟲,人們稱讚它為會飛的花、大自然的『舞姬』,我希望通過這本書的出版,能滿足人們對蝴蝶知識的需求,進一步補充我省對蝴蝶生態的研究。」林平對記者如是說道。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一開始拍攝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林平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野外拍攝生態照片,要克服器材上的局限性。當你用反轉片拍攝時,對曝光的要求特別嚴格,差半檔曝光度照片就不能用了。通常拍攝一個鴨蛋大小的蝴蝶使它在底片中所佔的大小比例為四分之一時,你的相機距目標約0.5米;如果要拍攝更小一些的目標,如小灰蝶、蜆蝶、弄蝶之類,拍攝的距離有可能只有20釐米。可以想像,沒有一隻蝴蝶可以讓你輕而易舉地接近並完成拍攝的各個步驟。
「所以想搞好生態攝影,除了耐心、吃苦、行走、蹲守外,還要有一些靈活和巧妙。要拍攝一組蝶類的化蛹和羽化過程,首先要找到拍攝對象,憑經驗判斷它們是否將要化蛹或者羽化,接下去才是耐心地等待。」林平說,在這個過程中,日曬、雨淋、蚊蟲叮咬肯定是少不了的。有不少鳳蝶、粉蝶、弄蝶的羽化經常在下半夜天還沒亮時發生,就需要等待,同時還要克服光照的問題。
最終通過實踐和林平製造的一些土設備終於把這些遇到的問題都解決了。雖然過程艱難,但是林平坦言,接觸了生態攝影,一定會被大自然中變化無窮、美妙無比的生物所感染並迷戀。
據了解,本書第一版1000冊已經交付印刷完成,將於近日與讀者見面,屆時將舉行作者籤售會,愛好蝴蝶昆蟲的朋友可以留意本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