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樹鼩模擬人類疾病模型研究獲突破

2020-11-26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張雯雯)近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應用新型實驗動物——樹鼩進行了乳腺腫瘤和嗎啡成癮的研究實驗。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動物學研究》上。

 

據介紹,外形酷似松鼠的樹鼩與靈長類為姐妹關係。與常用的實驗嚙齒類動物小白鼠相比,其在模擬人類疾病模型方面具有親緣優勢,在某些方面可替代獼猴等高成本非人靈長類動物,成為有效的人類疾病動物模型。

 

在飼養和繁殖過程中,樹鼩頻繁自髮乳腺腫瘤。昆明動物研究所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機理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通過對一例樹鼩自發性乳腺腫瘤研究發現,通過染色從病理上判斷該樹鼩乳腺腫瘤為導管內乳頭狀瘤,其組織形態和病理與人導管內乳頭狀腫瘤非常接近,並進一步地分析了它的免疫組化結果,初步了解樹鼩自發性乳腺癌的基本特徵。

 

該研究不僅為樹鼩乳腺腫瘤提供了基礎資料,也為下一步建立樹鼩乳腺腫瘤模型和腫瘤發病機制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同時,昆明動物研究所認知障礙病理組的科研人員進行了中緬樹鼩嗎啡成癮的相關實驗,建立了樹鼩慢性嗎啡依賴模型。

 

實驗發現,對嗎啡依賴的大白鼠、小白鼠經納洛酮催癮後通常會出現戒斷症狀,與之相反,樹鼩能夠產生嗎啡耐受和依賴。通過納絡酮催癮,可觀察到其戒斷症狀,並促使樹鼩形成條件化位置厭惡反應。

 

該實驗建立的模型可用於研究嗎啡依賴的神經生物學機制和篩選減輕嗎啡戒斷症狀的藥物。

 

《中國科學報》 (2012-02-23 A1 要聞)

相關焦點

  • 雲南樹鼩為建立疾病模型立功
    原標題:雲南樹鼩為建立疾病模型立功 省科技廳消息:在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雲南省分子醫學研究中心)等單位的努力下,目前已在樹鼩身上建立了具有典型皮膚症狀的寨卡動物模型,這將加快寨卡熱發病機制研究及相關藥物和疫苗的篩選、評價等研究進程。
  • 專著《樹鼩基礎生物學與疾病模型》出版
    在國家863計劃課題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7家單位的專家學者共同編著《樹鼩基礎生物學與疾病模型》。該書較全面地介紹了樹鼩基礎生物學和疾病模型研究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與發展趨勢,其中許多研究成果屬於首次報導。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院士為本專著作序,全書分為樹鼩基礎生物學和疾病模型兩篇共28章,82萬字。
  • 昆明動物所在樹鼩基因組研究中取得進展
    目前,樹鼩已被用於感染性疾病如B型肝炎、C型肝炎、皰疹病毒感染、禽流感病毒感染等模型創建,在視覺系統研究、近視模型,以及一些腫瘤模型構建方面,顯示了很好的前景。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對樹鼩開展了長期而深入的研究,先後主導完成了樹鼩高質量基因組測定、基於樹鼩精原幹細胞的轉基因技術突破、樹鼩特殊遺傳特性和生活習性的解析等工作,拓展了人們對於這一新型實驗動物的認識。
  • 中國樹鼩全基因組解析完成—新聞—科學網
    ,系統評估了樹鼩作為藥物研發實驗動物的特徵和優勢。研究近日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 研究不僅為中國樹鼩用於新藥研發的藥效學、藥理學和毒理學評價提供了系統的基礎信息數據和科學依據,而且揭示了特定藥物研發中使用樹鼩作為實驗動物的獨特優勢。 據介紹,目前藥物研發中廣泛使用的大鼠、小鼠等嚙齒類動物與人種屬差異較大,獲得的研究結果經常與人相距甚遠,造成藥物研發在大量投入後失敗。
  • 樹鼩為何不怕辣—新聞—科學網
    他們在一次偶然中發現,樹鼩可以主動進食辣椒。 酸、甜、苦、辣、鹹俗稱「五味」。然而,對於哺乳動物而言,「辣」並非是味覺,而是一種痛覺。主流的觀點認為,只有人類可以通過後天學習和訓練,從「辣」這種痛覺感受中獲得愉悅,從而部分人群會偏愛辣椒。
  • 昆明動物所等成功破譯樹鼩基因組
    2月5日,由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機理重點實驗室、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的破譯樹鼩基因組研究工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在線發表。研究人員通過完成高質量的樹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全基因組測序及比較基因組分析,闡明了其系統分類地位和相關生物學特徵的遺傳基礎,尤其是樹鼩用於若干重要疾病如HBV、HCV感染以及抑鬱症模型創建的遺傳學基礎。該研究將能推動樹鼩應用於生物醫藥的系統研究。樹鼩是一種分布於南亞、東南亞及我國西南地區的小型哺乳類動物。
  • 2018模式動物與疾病動物模型研究與應用研討會即將召開
    如線蟲和果蠅模型的建立大大推進了遺傳學和發育生物學的進展;酵母和大腸桿菌作為生物模型為現代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技術提供了施展的舞臺;小鼠疾病模型的深入研究為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帶來了巨大便利。這些研究成果已經充分證明了模式動物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另外,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疾病動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更加精準和快捷。
  • Gene:新型實驗動物樹鼩MHC I類分子研究取得進展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物(MHC)不僅參與移植排斥和T細胞的分化發育,在免疫應答的啟動和免疫調節中也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MHC還與很多疾病易感性和病程進展都有密切關係。樹鼩(Tupaia belangeri)是一種新型實驗動物,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樹鼩MHC的研究特別是MHC I 類基因的研究現在尚屬空白。
  • 最新計算分析: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4月6日,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楊永亮等人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在線發表論文(未經同行審議),指出樹鼩和雪貂可能是新冠病毒傳播的兩種中間宿主。楊永亮等人採用了分子動力學模擬和自由能計算方法,研究了蝙蝠冠狀病毒與47個代表動物的ACE2蛋白結合情況。
  • 科研人員完成新版樹鼩基因組測序 填補首版約73%拼裝缺口
    新版樹鼩基因組填補了第一版基因組中約73%的拼裝缺口。據介紹,樹鼩是一種與實驗大鼠差不多大小的小型哺乳動物,為靈長類動物的近親,在生物醫學研究中頗具潛力。目前,樹鼩已被用於感染性疾病如B型肝炎、C型肝炎、皰疹病毒感染、禽流感病毒感染等模型創建,在視覺系統研究、近視模型,以及一些腫瘤模型構建方面,顯示了很好的前景。
  • 昆明動物所利用樹鼩精原幹細胞獲得世界首隻轉基因樹鼩
    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offspring的研究論文,該文報導了他們首次建立的樹鼩精原幹細胞體外培養體系,並利用體外培養的樹鼩精原幹細胞成功獲得世界首隻轉基因樹鼩,實現了樹鼩基因修飾技術的重大突破。
  • 昆明動物所闡明樹鼩OASL1基因的免疫反應調控功能
    樹鼩全基因組的解析(KIZ version 1,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3;KIZ version 2, Zoological Research, 2019),確定了樹鼩是靈長類動物的近親,並解釋了其用於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創建,尤其是病毒感染模型創建的遺傳基礎。
  • 科學網—天津工大裴永珍開展弓形蟲病數學模型研究
    在已知人畜共患病中,對人類構成嚴重危害的有近百種,弓形蟲病就是其中一種。 天津工業大學副教授裴永珍正在開展一項有關寵物與人共患弓形蟲病的數學模型研究,此研究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裴永珍通過建立數學模型,顯示弓形蟲病的發展過程,揭示其流行規律,預測其變化發展趨勢,分析疾病流行的原因和關鍵因素,為傳染病學觀察的設計與分析提供參考,並對健康教育、疫苗接種、藥物治療等各種預防、治療和控制方案的效果加以評估。目前國內外與弓形蟲病有關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其流行現狀、醫學案例分析以及預防控制工作的闡述,關於弓形蟲病數學模型研究的工作寥寥無幾。
  • 樹鼩為何不怕辣
    樹鼩是靈長類近親  樹鼩雖然形似松鼠,卻是一種高等哺乳動物。賴仞的團隊發現了樹鼩可以主動進食辣椒後,就利用了全基因組掃描、全細胞膜片鉗技術、定點突變、分子結構模擬和動物行為等手段進行研究。  在全基因組序列分析研究中,樹鼩與靈長類系統發育關係最近,「這說明樹鼩是靈長類而非嚙齒類的近親」。
  •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獲得世界首隻轉基因樹鼩—新聞—科學網
    12月2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鄭萍課題組、趙旭東課題組和姚永剛課題組共同完成了首次建立的樹鼩精原幹細胞體外培養體系,並利用體外培養的樹鼩精原幹細胞成功獲得世界首隻轉基因樹鼩,實現了樹鼩基因修飾技術的重大突破
  • 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Winnie Lee • 2020-04-07 08:46:07 來源:前瞻網
  • 科普:除了人類,樹鼩也能吃辣
    迄今哺乳動物中只有人類可通過後天訓練適應「辣」這種痛覺,甚至獲得愉悅,其他動物都難以忍受。然而,中國科研人員最新發現,東南亞的一種小動物樹鼩也能吃辣。植物產生「辣」的物質是自我保護機制,使動物受痛覺刺激而不再啃食。
  • 轉基因豬助力生物鐘與人類疾病研究
    原標題:轉基因豬助力生物鐘與人類疾病研究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傳書)科學家採用手工克隆技術首次將人體生物鐘基因突變體轉入到豬體內,成功獲得生物節律轉基因模型豬。在研究中,轉基因豬模型表現出生物節律紊亂的典型症狀。
  • 我國科學家培養出世界首隻轉基因樹鼩
    (採訪方供圖)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嶽冉冉  通過兩年多的研究,我國科學家利用體外培養的樹鼩精原幹細胞成功獲得了世界首隻轉基因樹鼩,實現了樹鼩基因修飾技術的重大突破。該項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了國際著名期刊《細胞研究》上。  該篇論文題目為《樹鼩精原幹細胞的體外長期培養及利用其成功獲得轉基因樹鼩》。
  • 豬沙門氏菌或源自人類—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ANNETTE GüNZEL   豬很可憐,不僅成為食物進人類的肚子,我們還指責它在2012年給人類帶來了「豬流感」(研究顯示,豬流感病毒也是一種冠狀病毒)。此外,豬還是沙門氏菌的宿主,這種細菌可以進入人體並引起腸胃不適和傷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