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人:翻譯《西遊記》過程成就獨特「取經」過程

2020-12-05 環球網

近日,瑞士譯者林小發(中文名)憑藉其翻譯的《西遊記》首個德文全譯本,獲得第十三屆萊比錫書展獎翻譯類大獎。這是德語地區圖書行業重要獎項。

林小發1968年生於瑞士比爾,曾在中國生活超過25年,200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專業,導師是樓含松教授。

翻譯了17年

被認為像《魔戒》

引起更多中國讀者關注的是,譯林出版社的編輯王蕾,將德語版《西遊記》的開頭部分,回譯成現代漢語,發在微博上:「有一首詩說:太初混沌不分/天地晦暗地混淆在一起/萬物模糊,橫無際涯/誰都沒有見過那時的景象……」

中文版《西遊記》的原文是「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不小心當了一天網紅」,王蕾說,微博裡的這篇回譯之作,瀏覽量高得不同尋常。很多讀者看回譯,覺得是某本類似《魔戒》的史詩。

王蕾覺得,回譯的《西遊記》,有些像《魔戒》作者託爾金的作品《精靈寶鑽》。

學者李天飛也被王蕾的回譯觸動。在他眼中,《西遊記》本有市井小說的特徵,帶著戲謔。德譯,再回譯,文本帶有了西方文學的壯美和悲劇感。

中國讀者的反應,林小髮根本沒料到,「但現在想想當然也不奇怪」。

林小發翻譯這部中國古典名著,足足花了17年。對她來說,漫長翻譯過程中的成長與挫折,恰恰應和了《西遊記》的主題——取經。

在自述中,林小發寫道,她在翻譯過程中儘量讀了一些構成明代文人常識的經典,包括四書五經、佛經,還有與《西遊記》相關的一些道教經典,如此一邊閱讀一邊調查研究,「翻譯過程也就成為了一個獨特的『取真經』的過程。」

「與其說犧牲了長達十七年的時間,不如說是在不知覺地挖掘一個莫大的寶藏,一個不朽的精神世界。」林小發寫道,「譯本出版了之後,我從許多讀者的反饋得知,小說在這些方面的寓意得到了有效的傳達,對此我深感欣慰。」

1968年出生的林小發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來得很突然。1983年,中國廣西的一個雜技團訪問比爾,林小發被介紹冊上的中國字迷住,開始自學中文。

1999年,讀過原著和兩種德文譯本的林小發自己動手翻譯《西遊記》。

翻譯越深入,林小發越察覺自己的不足。她特地去浙江大學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碩士論文主題是《西遊記》的「正路」思想。

在德語國家文壇

《西遊記》原來是不存在的

林小發在浙大的導師樓含松教授說,「她跟我讀的是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當時她已著手此書的翻譯。因此我們經常會有關於西遊記的討論。」

樓含松說,林小發的碩士論文就是《西遊記》研究。

但因為不懂德文,所以,樓含松還沒看過《西遊記》的德文版。

德語世界原來有《西遊記》的兩種譯本。一種是1962年翻譯出版的《西方朝聖》,依據是中文原版及一百回俄文譯本,但採取總結性的翻譯方式,諸多的詩詞、回目、對話等均被刪除。另一種轉譯自1942年出版的英文節譯本《猴子:中國民間小說》。《猴子》由英國漢學家阿瑟·韋理英譯,胡適作序,翻譯了原書100回中的30回。英譯本主角名叫「猴子」,沒有回目,也未翻譯詩詞。

因此,在去年的法蘭克福書展上,林小發曾對媒體說,「我所翻譯的是完全未刪減的,因此可以算是第一本完整的德譯本。我用的中文原版是中華書局出版的《西遊記》,這個版本以清代的《西遊證道書》為底本。相對於更常見的明版本,這個版本經過了一些文筆潤色,也刪掉了一些描述性的詩歌。比如,師徒三人取經路上遇到一座山,這座山怎樣怎樣。如果把這種描述性的詩全都翻譯成德語,會佔很大的篇幅,而且也不太符合德國讀者的閱讀習慣。」

在亞馬遜上,林小發譯的《西遊記》定價88歐元。據悉,德國圖書普遍在20多歐。

「在德國,知道《西遊記》的人非常少。練氣功,學太極拳,對中醫感興趣的人可能聽說過《西遊記》的一些片段。」林小發說,「但是,作為文學作品卻鮮為人知。對於這麼偉大的一部文學作品來說,實在是非常可惜。」

所以,在林小發的印象裡,「在德語國家的文壇,這本書原來是不存在的。」

書裡的神仙鬼怪

有了德文名字

《西遊記》人物繁多,同一人物還可能有別名。主角孫悟空,就另有美猴王、齊天大聖和行者等諸多稱謂。林小發的處理是:孫悟空音譯,其餘意譯。

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的畢業生告訴錢江晚報記者,在林小發翻譯的《西遊記》開篇的前兩頁裡,行者、悟空、大聖間隔出現。而書中出現的南海觀音,是用印度語裡的菩薩概念+中文拼音(Guanyin)翻譯的。

「唐僧」怎樣譯,林小發猶豫好久,先用漢語拼音「Tangseng」,後來改譯為「來自中國的高僧」。原文裡的「唐」,她翻譯成「China」,這樣讀者很容易聯想到古代中國。

神靈和妖精名的譯法,需要想像力,比如,麒麟山小妖有來有去,譯為「又來又去的那個」。

「出現在回目和詩詞中的一些道教術語,如金公木母、嬰兒奼女等,直接字面翻譯成德語很容易,但這不是我的翻譯方式。」林小發認為,翻譯之前必須理解透徹,否則無法把真正含義傳達給讀者。

人名、習語之外,小說涉及的專有名詞,是貫穿整個翻譯過程的最大困難。

最初譯出了十回後,林小發曾把譯稿和小說簡介寄給幾家出版社,都被婉拒。大約有十年,她都沒找到願意出版德譯《西遊記》的機構。是否繼續翻譯,她也躊躇過,但終究沒有放棄。

去年的法蘭克福書展,林小發譯《西遊記》首發,黃色封面,封面上美猴王手搭涼棚眺望。

小說有五十多頁後記,其中18頁是詳細的神仙列表。林小發還介紹了神仙的世界,《西遊記》故事的形成和小說接受史等。(王湛 吳荃雁)

相關焦點

  • 四人取經回到大唐,被八大金剛「挾持」上西天,這是西遊記的結尾
    提起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大概每個人都能說出西天取經師徒四人的名字。也能想起一路西天取經的艱難跋涉,當然也忘不了那些妖魔鬼怪阻擋師徒四人取經路。但一部書作為整體故事,人們記住了精彩的部分,也應該記住了塵埃落定後的「萬法歸宗」。那麼這部書的結尾是什麼呢?
  • 《西遊記》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唐僧明明很無能,憑什麼當領導?
    《西遊記》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唐僧明明很無能,憑什麼當領導?《西遊記》基本上算是很多人的童年了,就算是現在央視還是在一遍一遍的重播86版的《西遊記》,而且收視率還不低。但是我們看《西遊記》的時候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這麼無能的唐僧憑什麼是一行人的老大?
  • 揭秘西遊記,唐僧是怎麼過流沙河的?難怪沙僧要吃9個取經人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西遊記》,作者保證不涉政治,拒絕偽史,反對轉載。再還沒有拜唐僧之前,沙僧曾吃了9個去西天取經的人,而且之後他還將這9個人的頭顱取下來,做成了一條黑色的項鍊。那唐僧作為經過流沙河的第10個取經者,為什麼沒有被沙僧吃掉?
  • 外國人在翻譯《西遊記》時都用什麼名字?第二個簡單粗暴又好笑
    唐僧的這幾位徒弟雖然各自也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小毛病,可畢竟從大面上來說(起碼與其他那些妖怪相比較而言),他們還應該屬於「正面角色」,既然是正面角色,你不給他們描寫成劉德華,好歹也給人家一個人模樣吧。可我們這位不知道是誰的《西遊記》作者卻偏不,他一定要將書中的這幾位「正面角色」的外貌都描寫成「說來端的止得小兒夜啼」的鬼樣子,難道在他的眼中,這樣的形象更符合「正面角色」的外觀模式不成?
  • 真實的《西遊記》,獅駝嶺讓人心裡發毛,取經真相令讀者細思極恐
    關於《西遊記》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對吧,自從央視版西遊拍出來之後,這部電視劇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生活,嫉惡如仇,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曾多少人兒童時代的偶像?還有看似憨厚實則一點都不老實的豬八戒,還有羅裡吧嗦,一點用都沒有的唐僧,這些人在中國可謂是婦孺皆知,真正的老少皆宜。
  • 西遊記中他身為凡人,心腸壞過妖怪,本領卻大得能決定孫悟空生死
    西遊記裡面唐僧、孫悟空師徒一行人因為各種原因,當然最為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一句吃了唐僧肉能夠長生,甚至是成就大羅金仙,這讓眾多的妖怪對唐僧是趨之若鶩,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也真是因為樣給整個西遊記增加了大大的精彩。歷經重重磨難的唐僧師徒一行人最後還是成功到達西天取得真經。
  • 西遊記,唐僧4人取經團隊中,究竟誰最笨?答案很明顯
    在《西遊記》中,唐僧取經團隊除了白龍馬,只有4人。因為白龍馬並沒有拜師,所以不算唐僧的徒弟。那麼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這4位當中,誰最笨呢?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下。首先大家會認為是唐僧最笨,因為唐僧總是不長記性,每次都往妖怪的洞口裡鑽。關於這點,也許跟他從小的成長環境有關。
  •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呢?
    既然題目都說了,師徒4人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那麼我們分析就應該從5個方面來分析,分別是他們一群人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以及這師徒4個人去西天取經的4個原因。其實這4個人去西天取經是因為受到了佛祖的昭示。取經的故事最開始就是佛祖等眾神集會,想要將善法傳至四大部洲,而唐僧等人不過是他們選下來的人而已。西天取經,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唐王想要將西天的佛經帶回東土大唐,但是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佛祖等眾神想要向四海宣揚佛法。我想說到這師徒4人西天取經的原因,大家應該都認為應該是在他們回歸隊伍的那一章節中寫出的吧,其實並不完全如此。
  • 在《西遊記》中荊棘嶺那些千年樹妖,為何任憑豬八戒打殺而不反抗
    因為佛家《金剛經》有言,天地萬物都要經歷成、住、壞、空這四個過程,凡是有形之體,有生就必定有滅。這也正是《西遊記》書中,經常提到的一個東西——劫數。如果不從中脫離出來,遲早要跟著形體一起進入壞、空的過程,那樣也就意味著千年修為毀於一旦。而他們之所以非要藉助唐僧師徒之手,讓豬八戒來隨意打殺,這其中還有另一層原因。這就涉及到了能夠幫助他們,成就更高神位的東西,那就是佛家所講的功德。因為在佛經中,功德就是一個人為弘揚佛法所做出的貢獻,是衡量修持佛法之人的一個標準。
  • 《西遊記》中,為什麼只有豬八戒不願意取經?答案其實很虐心
    歷史第271淘——豬八戒漫漫取經西行路,九九八一受難關。唐僧師徒,看似志同道合,其實是神魔人龍,天差地別。取經路上,豬八戒幾次要分散行李,別人只罵他是懶蠢貨,嘲諷他不能:忍得一時苦,西天得正果。說這話的,怕是忘記,師徒之中,這一世的正位誰能高的過掌管八萬水軍的天蓬,誰能苦得過元帥變豬的遭際。
  • 翻譯《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用德文該怎麼說?
    將《西遊記》譯成德文走紅的瑞士學者這回翻譯了德文版《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用德文該怎麼說?《千字文》德文版。瑞士學者林小發的新作德譯版《千字文》在德國正式出版,截至2018年底,它已經賣出3500本,在歐洲,從普通讀者到漢學界都對這本書予以了好評。
  • 《西遊記》:這裡的唐僧是虛構的,但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是誰呢?
    《西遊記》:這裡的唐僧是虛構的,但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是誰呢?被列為我國古代四大奇書之一的《西遊記》,是一部描繪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的長篇古典神話小說。書中的主要人物唐僧,被描繪成相貌端莊、性情敦厚、誠心向佛的和尚。
  • 英文解說西遊記裡的各路神妖
    暑假將至,怎麼能不播《西遊記》?說起《西遊記》,有人可謂是能倒背如流了,可是有關《西遊記》的英文表達您了解嗎?本期樂學帶您用英文解讀《西遊記》中的各路神妖。《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古典小說(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之一,通常翻譯為Journey to the West,也翻譯為The Journey to the West、Adventures of the Monkey God、Monkey: A Folk Novel of China、The Adventures of Monkey等。
  • 西遊記裡的土地公都怕孫悟空?盤點西天取經路上四種不一樣的土地!
    西遊記裡的土地公都怕孫悟空?盤點西天取經路上四種不一樣的土地!西天取經路上被欺負得最慘的土地山神——號山土地山神土地牛魔王本尊,被火焰山土地整成了最悲慘的佛教門徒。但是,他派來鎮守號山的兒子紅孩兒,卻整出了西遊世界最悲慘的一夥土地。紅孩兒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煉成三昧真火,神通廣大,是牛魔王使他來鎮守號山的。
  • 英語翻譯過程中需要我們特別注意的有哪些?
    翻譯是在準確(信)、通順(達)、優美(雅)的基礎上,把一種語言信息轉變成另一種語言信息的行為。翻譯是將一種相對陌生的表達方式,轉換成相對熟悉的表達方式的過程。其內容有語言、文字、圖形、符號和視頻翻譯。其中,在甲語和乙語中,"翻"是指的這兩種語言的轉換,即先把一句甲語轉換為一句乙語,然後再把一句乙語轉換為甲語;"譯"是指這兩種語言轉換的過程,把甲語轉換成乙語,在譯成當地語言的文字中,進而明白乙語的含義。二者構成了一般意義上的翻譯,讓更多人了解其他語言的含義。英語翻譯是運用漢語把英語所表達的思想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
  • 瑞士人最喜歡的芝士並不是瑞士芝士,而是它!
    瑞士人的最愛瑞士是一個盛產芝士的地方,瑞士人也特別喜歡吃芝士。那麼,瑞士人最愛吃的芝士,是哪一種呢?有人肯定會說,艾蒙塔芝士!沒錯,這個芝士確實在瑞士芝士之中,地位最為崇高。但是,從實際的消費量來看,瑞士人最喜歡的,是一種叫做「格魯耶爾」的芝士。
  • 《綠野仙蹤》:最好的合作關係是:目標相同,彼此成就
    今天我便從合作這個視角,來講一下,在冒險旅途中多蘿西和三個小夥伴相互成就的故事。合作中的目標認同和叔叔、嬸嬸一起住在堪薩斯大草原的孤兒多蘿西,因為去抓鑽進床底下的小狗託託,沒能躲進避風洞,被龍捲風連人帶房子刮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度—奧茲國。為了能回家,她聽從善良的北方女巫的忠告前往綠寶石城,去尋求偉大魔法師奧茲的幫助。
  • 玉山:這可能是《西遊記》朱紫國故事的原型
    》裡,有一個搶人老婆的故事。》裡的賽太歲——沒錯,就是他,搶人老婆。他好色,卻不會憐香惜玉,張如春不肯屈服,他又是要拿銅錘打死,又是要剖腹取心,活脫脫就是《西遊記》裡吃人的妖魔。而且在取經的過程裡,他不斷加強個人修養,也在漸漸克服暴烈兇橫的脾氣。 從《陳》到《西遊記》,齊天大聖由妖魔變身為戰士與修者。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陳》裡這個妖怪,偏偏愛好參禪論道,與紅蓮寺長老常有來往,講習佛法。深陷愛欲泥潭不能自拔,他請教長老:「小聖無能斷除愛欲,只為色心迷戀本性,誰能虎項解金鈴?」
  • 西遊記中最弱的女妖怪——卻能瞬間瓦解取經小分隊
    《西遊記》中有一位女妖怪,她的名聲相當響亮。她就是白骨夫人。白骨夫人在民間被稱為白骨精。為什麼這麼弱小的女妖怪,卻能瞬間瓦解取經小分隊呢?我們分析一下原因。呆子就把頭拱在草裡睡下,當時也只說朦朧朦朧就起來,豈知走路辛苦的人,丟倒頭,只管睡起。當然,唐僧並沒有想到這麼多,也不沒有想到這麼遠。沒有了孫悟空別說是去西天取經了,就是想吃一點齋飯,也是很困難的。
  • 七上名著《西遊記》(二):小說內容梳理
    《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像、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 《西遊記》藝術宮殿。《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