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閆芳、太極雷雷等所謂「大師」,一次次把傳統武術推上風口浪尖。傳武到底能不能打?傳武在當代還有沒有價值?傳武未來的路在何方?知名作家、評論家、媒體人,同時也是傳統武術練習者的吾非羊老師,以親身經歷,圍繞多年來接觸的武術家、江湖門派、不同拳種、武術打假,以及武術江湖中的人和事,寫成一部紀實小說——《武林揭秘》,講述當代中國武術和江湖的發展現狀。一者,向大眾揭開中國傳統武術的神秘面紗;二者,解析一些武術造假的技術和方法;三者,介紹傳統武術中一些真正實用技術的訓練方法和使用技術。同時也探索尋找保護和發展真正的中國傳統武術的出路問題。下面刊載的是《武林揭秘》第二十三章的內容。
插圖/潘月來
上世紀中葉上海鄉下的夏日月夜,蛙鳴蟲叫,月光皎潔,地如撒雪。十歲的男孩吳鐵與他的幾個姐姐,正在屋前的菜田旁乘涼、玩耍。他們一家原是廣東人,父母解放前從廣東來到上海謀生。父親在吳鐵出生後不久就病逝,在親伯伯吳茂之和母親的照料下,吳鐵一家就在上海普陀區和嘉定縣交界的農村生活。
這天晚上,孩子們正開心的乘涼玩耍。忽然,吳鐵發現屋後似乎有人,在月光的反射下,地上有個白影在晃來晃去,不覺心頭一驚。
70年代上海嘉定農村一景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上海農村地區,一般晚上七點後,各家各戶就早已關門休息。屋外由於沒有路燈,四周漆黑一片,行人絕跡。這月黑風高的晚上,哪裡來的人影?吳鐵不禁又好奇又害怕,墊著腳輕手輕腳往前走,要去看個究竟。只見,那個白影子,一會原地旋轉,一會翻身跳躍,一會手腳齊動,還發出騰、騰、騰的聲音。「大概是飛賊吧,也可能是鬼魂吧」小吳鐵的心臟蹦蹦跳,但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身體還是禁不住走向前。他從屋後圍牆拐角處探出頭,一看……
吳茂之
「咦,這不是自己的伯伯吳茂之嗎?」原來他正偷偷瞞著大家,在月光下打拳!
吳茂之孫氏遊身八卦掌
吳茂之此時已有六十多歲,鬚髮皆白,白須齊胸。他打的正是民國武聖「虎頭少保」孫祿堂的絕技——「遊身八卦掌」。
他忽而一個「猛虎下山」,再一個「青龍轉身」,又來一個「鷂子鑽天」,把孫氏八卦掌的八種掌法變化為六十四種形態組合,千變萬化。只見詩云:
身子往下坐,上體直且正;頭懸而頂豎,垂肩又墜肘;兩手虎口圓,胸空而背緊;勁發在右腿,腿成剪子形;緊襠並吸胯,兩膝相抱行;變化若閃電,氣自貫全身;兩眼觀虎口,前手與眉平;後手貼脅下,拱擰如掏繩;心平而氣和,氣向丹田沉;走步如猛虎,迴轉若猴行;穩如坐大轎,換式似雄鷹。
「原來自己的伯伯是武林高手,他藏得太深了。」小侄兒吳鐵恍然大悟。
時光倒轉到1930年,在南京中央國術館夜晚的操場上,年輕的大學生吳茂之也是這樣在月光下「閃、轉、騰、挪」打著「遊身八卦掌」。
南京中央國術館武場
他的旁邊,一位身材魁梧高大的中年人正在認真觀察和指導,這位中年人長鬚齊胸,戴著眼鏡(遮去一隻失明左眼),但毫不妨礙他渾身上下散發出的攝人魂魄的精氣神。這個人就是現代著名武術家——「武聖」孫祿堂之子孫存周先生。
孫祿堂與兒童孫存周
孫存周(1893——1963),河北蒲陽人,孫祿堂次子。其傳曰:「幼承家學,得其大要。及弱冠,獨杖南行。好遊俠,訪高士隱者,會名俠僧道。
遂以技擊獨步聞名遐邇。」他的武功深得父親孫祿堂的真傳,尤其是在孫派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極拳和技擊術上造詣很高。在1929年的杭州搏命國術擂臺賽上,孫存周就是裁判和督導。1931年,鎮江的江蘇國術館聘請孫存周為代理教務長,孫存周主持了結合了傳統武術系統與現代格鬥訓練混合的訓練改革,如體能、對抗的訓練,倡導武術訓練和教學必須建立在技擊實踐的基礎上。
孫存周
1933年,舊中國的全國運動會和第二屆國術考試在南京舉行。時名家齊聚,欲赴寧爭雄。在上海,聞人杜月笙設宴為各路武術家壯行,孫存周也在其中。觥籌交錯間,某拳家興致狂發,大言於斯,以為時下英雄無出其右矣。初,孫存周聞之不語。嗣後,某竟與廣眾之下,借談拳論技指桑罵槐。孫存周惡之甚,起而曰:「聞君宏論,勝若評書,餘可試否?」彼不甘示弱,遂作勢而前。
時孫存周之左手插於褲袋內,右手夾洋菸一支,見彼來,吐霧信步迎上,交臂間,彼已跌於丈外。其瀟灑淋漓,眾人莫不驚羨。宴會及散,又有某藉機試技,趁握手道別之瞬,以金剛指功掐存周之脈門(這種武術「大明師」,正面打不過對手,喜歡偷襲對方的不良傳統一直「保留」到當代的傳統武術界)。孫存周從容不迫,腕內旋,臂下沉,遂之摩胸而上,松抖彈發,竟將某凌空抖起,砸落於餐桌之上。由始及發不過瞬間耳。眾拳家觀此無不駭異。此後海上技擊家無人敢捋孫存周之鋒矣。
孫存周毫無自得之矜,常豎起小拇指與人曰:「我不過是武林中的這個,比及家尊未及十之二三。」
圖/吳茂之
吳鐵的伯伯吳茂之先生就是在這段時間跟隨主持江蘇國術館和中央國術館工作的形意拳名家高振東、劉金閣和孫存周系統學習了形意拳和八卦掌,特別是孫存周的絕學——孫氏「遊身八卦掌」。後來,吳茂之年老,到上海謀生,解放後隱匿在上海普陀、嘉定交接的農村,繼續偷偷地練武,不想卻被自己的侄子發現了。
據吳鐵回憶,有一次他陪伯伯去上海市區的復興公園,看到一個和他打著一模一樣八卦掌的拳師。兩人一問,竟然老淚縱橫,激動萬分。原來,當初他們同在中央國術館跟隨孫存周學拳,只不過而吳茂之是晚上學,而另一人則是白天。
話題回到原先跟著汪兆民保鏢區建奇師父學習形意拳的少年李忠明這裡。1973年後,區師父身體不適,教不動拳了,就將自己的徒弟李忠明介紹給了他的廣東同鄉吳茂之師父,繼續學習形意拳和八卦掌。這套孫氏八卦掌共八種掌法,可變化為六十四種形態組合,可謂千變萬化,除了表演作用,其技擊作用也非常獨特和稀有。
01
曲線S形進攻。八卦掌的進攻是曲線形的,就是你直線步法面對,八卦掌以曲線規避,在從側身攻擊你兩側,再繞身到背後攻擊你看不見的地方。
02
以掌法為主,主要是「手刀」的使用,攻擊人的頭部。如正手刀、背手刀、削手刀。主打人的頸動脈、臉部、頭部、腦後、後頸。
03
腿法和摔跤技法的使用。八卦掌的上身格鬥是手刀和掌法,下盤格鬥主要用的是「暗腿」、「勾摔」,也就是八卦掌的拳法是繞到背後和側面,上邊用手刀劈打頭部,同時用鏟、絆、勾等腿法和摔跤技術破壞下盤重心,使其摔倒,失去反抗能力。由於李忠明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又聰穎好學,一教就會。吳茂之將自己的功夫傾囊相授,尤其是孫派的八卦掌技術。李忠明跟隨吳茂之學習,從少年學到青年。在插隊落戶去遠郊農村勞動時,李忠明還每天堅持練習形意拳和八卦掌,在鄉間來來回回打拳,幾年下來,硬生生打出條土路來,也打下了堅實的傳統武術的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