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長輩總愛念叨:「有用的東西儘量別浪費。」於是,放在冰箱裡的食物即使已經壞掉了,他們也捨不得扔掉,覺得把壞掉的部分去掉,剩下的便還能吃。
而這種做法真的正確嗎?其實,經常吃過期變質的食物,很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尤其是消化能力差的老人和腸胃敏感的小孩,更容易吃壞肚子。
一、去掉壞掉的部分還能吃嗎?當然不能!
對待過期或發黴變質的食物,果斷地把它們扔掉,才是值得誇的正確做法。為什麼食物壞了一點點就不能吃了呢?
1.沒有發黴不等同於沒有黴菌
食物壞掉發黴的那一部分能夠被我們看得見,是因為附著於上面的黴菌菌絲已經完全發展成型。而食物的其他部分看似沒有壞掉,但卻很有可能已經被黴菌所佔據。要知道,黴菌一旦出現在食物上,它產生的細胞毒素就會在食物裡擴散,其擴散的範圍跟食物的質地、含水量、黴變的嚴重程度都有關,只不過我們的肉眼看不出黴菌擴散的範圍罷了。
2.高溫加熱都殺不死黴菌
我們平時常常會拿開水來殺菌、消毒,但是,對於某些頑強的黴菌和毒素,高溫加熱的方法可就行不通了,就拿展青黴素來說,這種黴菌容易出現在蘋果、桃子、香蕉等各種水果和果汁中,經過開水燙後,其毒素含量會有所降低,但並沒有徹底消除。
二、哪些食物壞了就不能吃?這幾種!
相信很多人家中都有囤食物的習慣,結果屯著屯著,很多食物只是光佔著冰箱位子卻不曾上過餐桌,沒來得及被吃掉就開始壞掉了。既然知道食物壞了不能再吃的道理,像下面這幾種容易變壞的食物,一旦壞了一點,我們就應該勇於「斷舍離」,把它們扔掉,以免吃了傷害身體。
1.長了毛的水果
買回家的水果放久了不吃,局部會開始腐爛或長毛,這時,有些人會把那壞掉的部分切掉後就繼續吃。殊不知,那看著好好的部分其實也會沾染黴菌。
2.味沒變的爛生薑
由於生薑即使爛掉,也不會變味,所以很多人就會繼續食用爛掉的生薑。而生薑腐爛後會產生黃樟素,人吃多了就容易損傷腸道和肝臟。
3.會長斑的雞蛋
很多人都愛吃雞蛋,但未必人人都知道雞蛋是有保質期的,雞蛋買回來之前已經在超市存放了一段時間,如果一下子賣得太多又不儘早吃掉,時間越長,雞蛋就越容易變質,加上存儲不當,導致雞蛋受潮或被淋溼,蛋殼表面的保護膜被洗掉,細菌有機可趁,致使蛋殼表面長斑發黴,甚至變臭。
三、吃對了,勤儉、健康兩不誤!
如果既不想浪費食物又想保護身體健康,首先,食物存放要妥當,那樣食物就不容易發黴變質,我們也就不用扔掉了,吃起來也不用擔心會傷害身體,例如,香腸、臘肉等醃製品由於油脂較多,為避免容易發酸、腐敗、發黴,就應該密封存儲。
其次,食物的加工烹飪也要講究,否則很容易導致食物營養流失,特別是維生素,像蔬菜一旦浸泡太久,就會流失大量水溶性維生素。考慮到家中老人很容易就陷入飲食誤區,對食物的食用或儲存有誤解,導致營養攝入不均衡,我們便更要注意提醒他們,同時也不妨在家中備上一些湯臣倍健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片,以便他們能夠在合理膳食的基礎上合理均衡營養。
珍惜食物,固然是勤儉節約的好品德,但與此同時,也要兼顧身體健康,才是科學合理的飲食之道。所以,食物壞了就不要再吃了,和家人一起養成健康的飲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