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百家號《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文/譚汝為
【作者簡介】譚汝為,天津師範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教授,從事漢語詞彙學、修辭學、民俗語言學和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主要著述《古典詩歌的修辭和語言問題》《詞語修辭與文化》《人間詞話·人間詞校注》等。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一)龜在中國古代與龍、鳳、麒麟並稱四靈,是吉祥和長壽的象徵
「龜孫子」「兔崽子」「王八蛋」等,是常見的漢語詈(lì,罵,責罵)詞。罵某人為「龜孫子」「兔崽子」「王八蛋」等,其實是對其人父母的謾罵。究其根本,還得從「龜」的寵辱兩級說起。
龜在中國古代與龍、鳳、麒麟並稱四靈,是吉祥和長壽的象徵。四靈之中,龍、鳳、麟三者皆為虛擬想像之物,在生物界古今皆無蹤跡,唯有龜是自然界確有的一種爬行動物。古人視龜為靈物,因用龜甲佔卜吉兇。
元龜是古代用於佔卜的大龜,比喻可資借鑑的往事。劉琨《勸進表》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元龜也。」宋真宗年間編輯的類書《冊府元龜》,書名即取此義。
相傳龜的壽命特別長,有的可活千年以上,因以「龜齡」祝人長壽。曹操有名詩《龜雖壽》。古人對龜十分尊敬,常用來形容寶物貴品,如龜床、龜貝、龜玉、龜鼎、龜鏡等。南宋詩人陸遊晚年自號「龜堂」,取龜貴、龜閒、龜壽三重寓意,還用龜殼做了一頂兩寸多高的帽子戴在頭上,稱為「龜屋」,儼然以「龜」自居(見陸遊《近村暮歸》詩自注)。
(二)歷史上很長一點時間以龜為名的
從上古至宋代,以「龜」字為名、為字、為號的,舉不勝舉。例如,春秋時代宋公子圍龜,漢代京兆尹陳龜,魏晉南北朝時的劉龜、王元龜。唐代楚王李靈龜、曹王音李龜年,還有朝臣崔從龜、進士張仁龜、詩人陸龜蒙等;宋代呂蒙正的父親名為呂龜圖,王十朋字龜齡,楊時中號龜山等。自古以來,人們視龜為神龜、寶龜,以龜代國運,以龜喻長壽;因此人們喜用龜字為名,就不足為怪了。
(三)從元代開始,「龜」字演化為帶貶義的字眼
然而,與龍、風、麟三者始終受尊崇愛戴相反,從元代開始,「龜」字演化為帶貶義的字眼,成為指稱其妻與他人通淫之男子的專用詈詞。於是龜的身價就一落千丈了:從極品靈物中被掃地出門,成為唯恐避之不及的遭貶斥動物。自此,現實生活中就無人再以「龜」字為名了。這反映出漢語詞義的演變對命名的影響。
至於「龜田」「龜山」之類,那是日本傳統姓氏,與漢語言文化的演變無關。
原本象徵高貴、吉祥、長壽的靈物,卻一落千丈,正是:落花流水隨春去,天上人間兩重天!
元代陶宗儀《輟耕錄》卷28收錄《廢家子孫詩》:「宅眷皆為撐目兔,舍人總作縮頭龜。」所謂「撐目兔」,即「瞠目兔」,就是瞪著眼的雌兔,喻指「不夫而孕」的女子。此說源自民俗傳說:雌兔望月而孕。
所謂「縮頭龜」,民俗傳說:在雌龜與蛇交配時,雄龜在旁縮頭旁觀。
(四)民俗傳說賦予了新的內涵
這兩個舊時民俗傳說,都不符合科學,但流傳甚廣。於是,「烏龜」「王八」,就成為嘲笑謾罵妻有穢行的男子之典型詈詞。今詈詞「兔崽子」「龜孫子」「王八蛋」等即本於此。
「龜兒子」「龜孫子」「烏龜王八」「混蛋王八蛋」等,成為漢語典型的謾罵詞語,尤以「大革文化命」時為甚。1966年夏季,紅衛兵隨意抄家批鬥所謂的「牛鬼蛇神」。親歷者「四十三年,望中猶記」,對彼時一聯一詩,印象頗深:被橫掃抄家的大院門口兩側,貼紅色造反對聯——「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橫批「造反有理」。
處於狂熱無忌狀態的男女紅衛兵站成一排,左手緊握語錄貼在胸口,右手揮舞軍用皮帶,怒目圓睜,高聲朗誦,且反覆多遍:「烏龜王八蛋,你睜眼看一看:死心塌地保,叫你也完蛋!」
(詈詞「龜孫子」「兔崽子」之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