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我快樂——數學中心組展示活動
美國數學家哈爾莫斯曾經說過:「數學是一種別具匠心的藝術。」確實如此,當你沉浸在數學中,能充分感受數、形、空的美。2019年12月27日,冰廠田教育集團首屆教師嘉年華「我們都是追夢人」數學專場活動在經緯幼兒園開展,數學中心組導師楊宗華、班主任張蒨以及綠川幼兒園園長楊靜霞、經緯幼兒園園長顧煒和與會老師們一起走進數之世界,感受數之快樂。
有趣的個別化材料
數學組的老師們根據數領域目標設計了有情有趣、符合各年齡段的數學個別化材料,支持孩子們在專注操作中發展數方面能力。小班個別化材料設計得富有情境,孩子們一邊「餵小動物」、「打地鼠」,一邊不知不覺地感受形狀、數量;中班的材料既有趣味也有挑戰,在隱含的層次中包含數領域目標,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選擇任務卡,甚至創造新的任務;大班數領域材料中融入「記錄」的元素,孩子們在遊戲過程中思考整合自己的數經驗,自主構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有挑戰的教學活動
冰廠田幼兒園顧贇老師帶來一個大班的集體教學活動《尋寶藏》。活動著眼於幼兒的空間方位,通過尋寶藏的遊戲突破幼兒以客體為中心的方位認知。大班幼兒喜歡挑戰、能夠合作,通過小組遊戲的形式鞏固空間方位概念並順利奪得寶藏。
第二個集體教學活動是來自冰廠田幼兒園金超老師的《田忌賽馬》。田忌賽馬是中國古代有名的寓言故事,而其中同樣暗藏著數學智慧。在比大小的遊戲中,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預估、判斷,思考該出哪個數字,以團隊的形式參與到比賽中,嘗試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比拼」總結出經驗和心得。激烈的比賽處處激發著孩子們踴躍思考、積極合作的學習精神。
有思考的案例分享
精彩的集體教學活動後,數學組的老師們還為大家帶來了他們參加中心組、設計個別化的收穫和思考。
一個受到幼兒喜歡、能夠持續、有目的地支持幼兒數學思維發展的個別化是怎麼來的?張江經典幼兒園王靜老師通過對她設計的「種花」遊戲多次觀察幼兒遊戲和反思,提出了調整材料時要根據幼兒認知發展規律、貼近幼兒最近發展區等思考。而由新場幼兒園朱丹婷老師和錦繡幼兒園顧佳茵老師共同設計的個別化材料「網魚樂淘淘」,也經過多次調整設計:在完善材料本身後,她們利用記錄卡給幼兒搭建「腳手架」,賦予個別化材料更大的意義。冰廠田幼兒園劉桂梅老師的分享詼諧有趣,她把孩子們稱為「漏洞檢測儀」,當真正將材料投放給幼兒後就會發現成人和幼兒解讀材料的不同。所以設計調整個別化材料時,我們必須站在「從來不走尋常路的孩子們」的立場,從他們的視角來看個別化材料,而這就是非常重要的「兒童視角」。
數學中心組張文杰老師在組內學習收穫良多,他通過自己設計、實施集體教學活動的經驗表達了對中心組導師的幫助、學員互相學習的感謝,堅定了和學員們共同提升、讓幼兒擁有更強的好奇心和更紮實的數學基礎的決心。
有深度的點評
活動最後,冰廠田幼兒園集團數學中心組導師楊宗華老師就活動進行了點評。楊老師高度肯定了展示的兩個教學活動,她認為兩個活動創設了真實的數學問題情境,鼓勵幼兒真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解決數學問題,推動幼兒發展。結合個別化學習活動,楊老師對教師的深度觀察與解讀,有思考地調整材料表示肯定與讚賞,同時向在座老師們分享了個別化學習活動材料設計的要點內容,給了所有與會老師思考與啟迪。
數學是打開幼兒思維、幫助幼兒了解世界規律的重要渠道,一起為了幼兒、在幼兒的數學世界,做勇往直前的「追夢人」!
基於兒童權利的田園遊戲探索
冰廠田教育集團首屆教師嘉年華「我們都是追夢人」田園遊戲專場在錦繡博文幼兒園如期舉行。活動現場迎來了冰廠田集團成員園的園長教師、姐妹園的同行和外區縣的教師同仁們,多功能廳裡座無虛席。上海市浦東新區教育發展研究院教研員陸君珍老師作為專家蒞臨現場指導。
本次活動圍繞《基於兒童權利的田園遊戲探索》的主題開展,通過全園幼兒的活動現場、教師經驗分享、專家講座三個環節進行了充實又全面的展示,呈現了回歸幼兒需求與天性的遊戲,分享了從理念落實到實踐再到經驗的過程,開啟了遊戲的新思路。
幼兒自主遊戲現場觀摩
首先,專家、教師們共同觀摩了幼兒自主遊戲的現場。
小班開展了室內角色遊戲。幼兒的遊戲緊密聯繫生活,稚嫩的語言、可愛的裝扮,他們個個都全身心投入遊戲,上演著生活中的小場景。
中大班的幼兒來到了大自然的懷抱裡進行田園遊戲。教師投放了豐富的材料,支持遊戲更好的開展。在遊戲的過程中,幼兒自主結伴、制定遊戲的計劃,遼闊的空間賦予了他們無窮的靈感,他們藉助戶外的場地、周圍的運動器械和身邊的自然物,發揮想像開展了不同主題的遊戲內容。遊戲中幼兒的學習能力、創造性表現和一張張快樂的笑臉給專家、教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師經驗分享
隨後錦繡博文幼兒園的張璐老師以《「玩」在戶外,「自」在田園》為主題進行了分享。
張璐老師從田園遊戲從何來、田園遊戲玩什麼、田園遊戲怎麼玩這三個問題展開分享,敘述她在開展田園遊戲時的所思所想與經驗的梳理。
在廣闊的自然天地裡,孩子們利用環境和自然物動態生成無限的遊戲情節。她用大量的遊戲案例進行分析和解讀,打開了對遊戲的理解,給在座聆聽的教師們新的啟發。在分享的最後,她總結田園遊戲中永恆的命題,讓教師們有了更多的思索。
專家微課堂
陸君珍老師首先對本次活動進行了點評,她肯定了錦繡博文幼兒園走出教室,走進自然的田園遊戲。田園遊戲拓寬了遊戲的場域,更多地接觸了自然;田園遊戲結合現成的材料,更多地發現了資源;田園遊戲豐富了遊戲的主題,更多地創造了情節。
之後陸君珍老師開展微課堂,與我們分享了《走近孩子的遊戲世界》。她為在座的教師們解惑——如何去提升幼兒的遊戲水平?教師要確保自己能成為那個「好的遊戲陪伴者」。第一,讓孩子舒服,為他們提供各類的場地、充足多元的材料和開放的遊戲空間;第二,去欣賞孩子,學會觀察、認同、接納、傾聽他們,用心記錄和思考;第三,陪孩子玩耍,試讀孩子言行,認真問問情況,隨後跟著孩子一起玩。當能夠紮實完成以上三點後,陸老師提出了更深入的一點——做專業的陪伴,探索介入策略和分享的方式。鮮活的案例,頻頻得到了在場教師們的共鳴,乾貨滿滿的講座讓在座的每一位教師都滿載而歸。
遊戲金句
1、和孩子說話要帶點「蜜」。
2、孩子的遊戲就要交給孩子自己解決。
3、在遊戲中當那個向孩子學習的玩伴。
大家對田園遊戲的追逐不會停息,將不斷思索,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挖掘遊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讓遊戲回歸最初的本真,助孩子快樂成長。保持奔跑者的動力,踐行追夢人的執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頌民俗 傳文化
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在新場幼兒園的多功能大廳卻熱鬧非凡。為期一周的冰廠田教育集團首屆教師嘉年華活動最後一場在這裡隆重舉行。與會嘉賓有學前教育指導中心專業一部部長陳靈君老師、一組負責老師俞曉菊老師、上海市特級園長錢秋萍老師、李丹老師,以及姐妹園園長。
本場主題為「頌民俗 傳文化」,是由新場幼兒園和金橋幼兒園合作承辦。民俗文化是基於歷史的傳承,是中華的精髓,兩所幼兒園交相輝映,以民俗文化為特色,集聚家、校、社三方資源,為前來蒞臨指導、觀摩學習的姐妹園領導和老師們呈現了一場民俗盛宴。
學習活動重特色
走進水鄉,打開古鎮新場「非遺文化」畫卷,豐富的「非遺」資源讓新場幼兒園形成了「古鎮情韻」特色課程。新場幼兒園衛旖旎老師的大班藝術活動《古鎮印象》利用接龍畫的形式帶您走進美麗的水鄉古鎮。
金橋幼兒園結合民俗節日、民俗美術、民俗遊藝、民俗文學教育內容,闖出一條以民間藝術為特色的教育之路。金橋幼兒園楊琳瑩老師帶領小班幼兒快樂玩泥,「小小魔術師們」不亦樂乎!
民俗展示顯情趣
除了富有民俗特色的集體教學活動,新幼家長的歡騰舞龍和孩子們的童謠串燒燃起了整個會場的高潮。
案例分享有溫度
在實施民俗活動中,青年教師們積極反思,敢於創新,金橋幼兒園的倪慧老師分享了案例《玩泥玩出新「心」世界》。新場幼兒園的青年教師在「古鎮情韻」特色課程實施中不斷成長與發展,俞方笛帶來了《「布」一樣的美》、陶最老師分享了《古鎮童謠邂逅一場美的教育》。
新書發布注內涵
緊隨其後,《家在古鎮》新書發布會拉開了序幕。首先,新場幼兒園康英園長作新書介紹。其次,邀請現場嘉賓為家長代表贈書。
專業點評具深度
本次專場特邀黃浦區蓬萊路幼兒園特級園長錢秋萍老師做專家點評。錢老師對本次活動給予高度的讚揚,她表示:
1、「頌民俗,傳文化」主題凸顯。今天的主題活動中讓幼兒感受到了愛家鄉、愛中華的傳統美德,弘揚了中華民族精神。民族特色很明顯,從大小環境顯現出園本課程。
2、家長參與度高。今天的活動很好體現了家園互動性特色,有家長的舞龍表演,有贈書給家長。園長的思想與時俱進,對家長工作非常認同!
3、教師教育素養好。本次活動展示的兩個藝術活動,教學目標適切、教學準備充分,活動形式和過程輕鬆愉悅。
最後孩子介紹自己設計的古鎮宣傳畫,每位孩子充分的表達和表現,也流露出了對家鄉的熱愛!錢老師鼓勵要更關注尋常時刻,提供給孩子更充分的表達表現自我的機會和條件!
作為「雙名工程」結對帶教幼兒園的本溪路幼兒園園長李丹老師,也對本次活動給予了很高評價。她說「新場幼兒園古鎮情韻特色表現的淋漓盡致!老師們短短三年時光就把特色課程的書籍編輯好,又獲得了課題展示一等獎,過程雖然艱辛,可是收穫滿滿」!新場幼兒園是一所未來可期的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和幼兒發展齊頭並進!
最後,學前中心陳靈君部長對專家老師的支持和點撥表示感謝,引領老師們朝更好的方向發展!大家要牢記文化經典,把文化經典融入到課程實踐中去。
一路前行,唱響民俗文化之美,感受民俗文化之趣,傳承民俗文化之精,因為我們都是追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