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聽說過骨伽,可惜一直未能有機會接觸。感謝智能界,獲得了骨伽的骨伽GEX650全模組電源+魔影i7鋼化玻璃中塔ATX機箱+水鬼240/360一體式水冷CPU散熱器的體驗機會,機箱+電源+水冷三件套,這下子可以滿足心願了。
機箱是MX441-G思維i7,是中塔機箱。
一般泡沫透明塑膠袋保護,底盤是在相對運輸過程中容易受損的產品,因此保護很重要。
機箱的前部是玻璃,周圍是有稜角特色的設計,給人一種堅韌的感覺。
右邊的面板是全黑鋼板,機箱前後不太長,但看起來很高,給人不同的感覺。它的前後高411毫米,高520毫米,很有趣。
背面看起來像一般的結構,下面是電源位置,上面是主板接頭,中間是PCI-E卡插槽。
上面是鏤空的,有防塵網,有磁吸。
面板控制項位於前部,帶有電源、重置、麥克風、耳機接口、2個USB 2.0和1個USB 3.0接口。可以看到前面板上的突出形狀,技術感很豐富。
地板上有四個大腳掌,應該是很結實的形狀。背面電源倉庫附近有防塵網。
左邊是側面玻璃,玻璃是我拿下來的,玻璃有反射,所以有側面的時候拍照,都是房子的裝飾,所以放棄了,底盤看起來很高,我們先看看裡面吧。
電源倉庫穿透機箱底部,直到前面板上留下通風孔,後面板在前面板附近有三個插座孔。電源倉庫的上部都是通風口,通風良好,背板附近有三個出口,可以很容易地到達主板。左邊是7個PIC-E插槽。
請看背面。底部的電源倉庫是完全透明的。左邊是面板線下降,右邊是兩個SSD板位置。左下角是3.5英寸硬碟託架。
硬碟架一個可以容納兩個硬碟,裡面有附件包。取出塑料的硬碟支架後,原來的說明書也在裡面。右側2個SSD板位置。
高爾,這個魔法陰影i7強化玻璃中的top ATX機箱,感覺身材苗條。前後距離不長,比較短,厚度也不厚,但很高,與我以前使用的機箱相比,比較正方形,感覺比較厚,有所不同。
再看看電源和水冷、Golga GEX 650全模塊電源、水鬼240/360一體水冷CPU散熱器。現在和底盤一起開始的話好像有優惠,請不要忘記。
電源是80PLUS金牌全模塊電源、FPC活動電源、在盒子外明確標記曲線的供應商誠實而自信。其中包括轉換效率曲線,顯示230V到50%負載轉換效率大於91%、20%和100%負載大於88%。根據環境溫度,有功率輸出曲線,根據負荷,有轉速噪音曲線等。電源線、模塊電纜單獨放置,中間有電源套件。
9葉靜音風扇,全模塊接頭。
主板24PIN、3組4p CPU/6 2p PCI-e、4組SATA外圍電源。GEX650,總功率650W,其中12V最高54.1A,大家可以計算自己的設備。我喜歡大的從後面的開關可以看到裡面的電感線圈等。1條24PIN主板電源線、1條CPU電源線和2條PCI-E電源線。
2根SATA電纜(4)、2根大型4PIN電纜,其中1根有軟碟機接頭,是完整的。當然有電源線和四個螺絲。
如果選擇「電源」,則不能根據總功率簡單選擇。因為不同負載的轉換效率不同,所以有曲線的原因。同時,只有選擇好的產品,提供的電力才能穩定純淨。電源是電腦容易忽視的一個因素。很多人知道買汽車引擎是最重要的,但電腦不願意用好電源,但不知道使用壞電源就等於買車買垃圾引擎。
240水鬼水冷,這個散熱器的價格比較貴,效果怎麼樣?用細尼龍網包裹的FEP高分子套管,工業級密封工藝,這是這樣介紹的。方形水冷頭部內建最高3200RPM的低噪音泵。支持ARGB照明調節,遙控直接控制,200種顏色模式,可以看到帶外部電源的接線。
各種配件螺絲一堆在一起。2個冷排氣扇,長扇葉,9葉靜音扇。外表看不到什麼,最好期待後面的熱量釋放。首先安裝板,然後使用M-ATX B460M板,所以比較容易。本插曲支持Mini-ITX、M-ATX、ATX、E-ATX,適應性仍然很強。
不知道為什麼我決定先安裝水冷散熱器。有零件組裝部包、遙控器、1分之2風扇線、規格不同的底板。該散熱器支持許多主要平臺,包括英特爾、AMD。風扇固定在冷排上,8個長螺絲正好固定。
背面是現有的CPU支架底板。正面有4個螺絲4個螺柱。較量了半天,還是決定把冷的排放降到最上面,先固定冷的繩子,使CPU更容易安裝。這個貼紙請務必拿走。很多人忘記了。很聰明。我好像也忘記過一次。
然後固定CPU。這個過程比較順利。但是,這種水冷頭的標記只能是相反的。方形水冷頭有這個問題。與圓形不同,可以設計為旋轉,所以調整得很好。下面是電源。連接線路,使用了兩組SATA。
這時發現機箱的前後比較小,電源留得太短,不能放入電源。我該怎麼辦?不要擔心。設計師已經考慮了這個問題。所以這個硬碟架可以移動,也可以向左移動。從調節後的樣子來看,電源的位置變得更加寬廣。
電源是固定的。四個螺絲是固定的。然後是各種電纜連接、主板、顯卡等。因為有很多插座孔,所以各種線很容易接近背板背面。這個時候想起來好像有問題。首先,我看不到這麼漂亮的RGB電風扇。別人看不見。第二,不需要風扇,還要放進去。
以前看過某大神的總結,可以把冷的排氣扇換成抽風,問這樣會不會影響冷卻?他說他做了測試,不可能。好吧,我也相信上帝,試一試吧。所以又把冰冷的繩子從上面換到前面。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我總是計劃安裝機1-2個小時,最後一直到晚上,裝蒜打鬧。太晚了,去睡覺了。冷排前面的第一個優點是,這個冷頭髮圖標終於來了。我心裡很開心。這個彎頭怎麼彎,最後這樣最自然。畢竟空間小,怎麼能來得合適。
背後的配線比較容易,線少也是一個原因。因為最終只需要冷風扇,所以冷風扇換到前面似乎是正確的。開機,一次開燈,看到前面板上有RGB,心裡很舒服。水冷頭、風扇、內存條的顏色相加,使這個機箱不再單調,顏色更多。
看手冰冷的骨歌圖標就知道自己的變化真的很英明。前面板也能在球門的縫隙中看到顏色的光。嗯,這麼好。不要驚動黑暗的人。覆蓋玻璃側板,在黑暗的夜晚環境下,底盤閃閃發光,有神秘感。當然,還可以改變溫暖的顏色。因為遙控器也很容易使用。
漂亮又漂亮那麼發熱性能怎麼樣呢?這也是我關心的。因為最終第一次使用這種方式,心裡還是有些忐忑。然後我們來看看系統的性能。配置上圖、英特爾第10代CPU10700、消息RX470顯卡、B460M主板和ASGART燈記憶棒。
盧大師跑37萬韓元沒關係吧。首先用AIDA64對FPU單烤測試結果顯示,日溫度只有20度,FPU單烤CPU只有40度,哎呀,這不是溫度計壞了嗎,為什麼這麼低?15分鐘後再見。有點高還有42度。顯卡溫度也是47度。顯卡無法啟動。使用率很低。到了30分子,CPU的溫度仍然很穩定,還有42度左右,看來這隻手冷得真的不能小看。
不能烤一次。來到OCCT的電力雙烤模式啟動後,GPU溫度立即上升70度左右。但是CPU仍然是40度。十分鐘後,我受不了了。這個CPU怎麼40度?顯卡還是70度。
到了20分鐘,顯卡的溫度略有下降,下降了約68度,但CPU仍然緊緊纏繞著40度的線。OCCT功率雙烘焙CPU可以在40度。這是第一次。由於電力牆的限制,功耗為65度,讓我看看這種配置原本是如何在其他電腦機箱中散熱的。
在其他原始機箱內運行的屏幕截圖,CPU溫度為60度。即使考慮到季節因素,20度的差異也不是季節影響所能說明的。水鬼240水冷的效果真的很驚人。當然,這個底盤也可以通過水冷散熱和提供風來達到這種效果。
同時,在功率雙烘焙模式下查看電壓監測圖表,各電壓非常直線,電源非常穩定。考慮到晚上可能的溫度角度,第二天白天再測試。在OCCT的POWER雙烤模式下,CPU的溫度仍然處於不溫不火的40度以下,即使沒有達到低於人正常體溫的雪球,也令人驚訝。
40度,對人來說是高燒,對CPU來說是涼爽的溫度。安裝及測試後,高爾街的這款機箱電源水冷三件套外殼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個子機箱在主板上方和下方留下足夠的操作空間,便於安裝。而且,如果選擇在頂部安裝冷行,就有足夠的空間放置。確保GEX650全模塊電源、穩定的電源、105C日系主容量和備用容量以及供應。可為10系列Z490主板供電的雙8針接頭具有LLC和DC-DC電路,可提供穩定的輸出。
水鬼240冷熱性能驚人。OCCT電力模式雙烤的情況下,CPU溫度只有40度。由於電源牆的存在,耗電量只有65瓦,但40度的溫度相當低。
此外,該水冷還包括RGB,可以使用遙控器切換200種顏色組合方案。當然,它還有標準的ARGB接口,可以連接到主板,對機箱內的所有照明進行相同的控制和配置。基本上比較滿意。也就是說,機箱前後的距離很小,電源線越多,可能會越擁擠。水冷效果很好,但如果沒有漏水賠償的約定,心裡好像總是有點不安。
總的來說,高爾街的這款底盤電源水冷的組合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表現還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