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鴿網為鴿友們帶來養鴿賽鴿小常識以及鴿界趣事,關注搜鴿網微信公眾號:搜鴿網,為您帶來實用養鴿小文章,大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共同學習,如有問題更可留言,有問必答。
夏季裡的訓練,對幼鴿和人來說都不輕鬆。現在大多數鴿舍已經結束育雛,為今秋明春的賽事繁育出一批新的選手。過了八月中旬就該強制家飛了,秋賽前還要進行多次百公裡內的短途訓放。
為了迎接秋賽,鴿友們正在循序漸進地對幼鴿進行訓練,可是有些鴿子的體況垮了下來。那麼,在幼鴿的飼養和訓練中要注意哪些事項?應在多大程度上考慮到個體的差別?另外,幼鴿的月齡跟訓放有關係麼?
1、自身體質與病原體的考驗
由於幼鴿在發育階段體況不穩,本來就很容易生病,再進行強制家飛和短途訓放,使得這一時期的病、弱鴿開始多起來。與成鴿相比,幼鴿的免疫力尚不完全,對許多疾病還沒有足夠的抵抗力。例如球蟲對幼鴿來說是多發重症,而成鴿有球蟲也很少發病。鴿痘也是如此,因為成鴿已經具備了免疫力。
幼鴿走向成年的過程中,在遭遇各種病原體的同時也獲得對該病的免疫力。接觸到病原體並不一定發病,通常僅僅是非顯性感染,即被感染但無症狀,這也能使鴿子獲得免疫力。當病原體侵入時,如果抵抗力差就會發病,假如不能痊癒就會危及生命,或是轉為慢性病而成了廢鴿。
幼鴿要用弱小的抵抗力去經歷各種病原體的洗禮,體況稍差就很容易發病。養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嬰兒剛出生後的一段時間病特多。儘管如此,由於相信「幼鴿階段不嚴格訓練,長大成不了好鴿」,養鴿人還是堅持在酷暑下搖旗驅趕,或是三天搞一次短訓。吃糧生病不可避免,但我們應該使幼鴿既得到鍛鍊又儘量少生病。
鴿子能否健康成長,關鍵靠其自身的抗病能力。「抗病能力」的含義太廣,在幼鴿階段叫「體力」也許更恰當。體力強弱是鴿子最基本的個體差別,因此應該對每一羽、每一路鴿子都認真觀察,並留下詳細的記錄,作為以後選配種鴿時的一項依據。
2、體能恢復與消除疲勞
幼鴿訓放實際就是加荷與恢復的循環,所以減輕和消除鴿子的疲勞十分重要。首先,在訓放中不要給鴿子增加不必要的疲勞,比如注意裝籠羽數、鴿籠的碼放與車輛的駕駛。鴿子的體溫本來就很高,在炎熱的季節裡會散發出很大熱量。不要在裝十五羽鴿用的籠子裡硬裝二十羽,或籠挨籠碼放得太近,開車時也不要急起急停和猛拐。
上籠前一定要讓鴿子吃飽喝足,避免長時間斷食斷水。放飛時應當格外留心天氣情況,要耐心地等到風停日出再開籠。對幼鴿來說,好天上路也是相當嚴酷的,在惡劣條件下進行訓放極不明智。
訓練後消除疲勞的方法很多,首先要提供一個舒適的靜養環境。應該把鴿舍內的光線調暗些,儘量減少對鴿子不必要的刺激。當然,鴿舍裡可能有沒參加訓練的鴿子,達到環境安穩也十分不易。
通常在飲水中放些體能恢復劑,如葡萄糖、果糖等,再加些水劑維生素B效果更好。對過度疲勞的鴿子通過注射改善體液,像給人打點滴那樣當然好,只是操作麻煩,一般可以通過飲水供給電解質。
3、總結
鴿舍要定時消毒,及時發現並隔離病鴿,減少幼鴿接觸病原體的機會。有些人不願親手「處理」病鴿,想通過放飛把它們丟掉,這是極端錯誤的做法。訓放前應注射鴿痘、新城疫等疫苗,使鴿子具有免疫力。預防鴿病的藥物有很多,真正意義上能防病的只有疫苗。
鴿子大多都有球蟲、毛滴蟲等,在體況低落時其數量就會增加,投餵預防藥物可以減少發病。另外,集體訓放時被感染的機會增多,上籠前和歸巢後都可以適當給藥。預防鴿病的藥品大多是抗生素類,使用不當對鴿子也有損害。有人把抗生素藥像營養劑那樣隨便投喂,很容易會造成鴿子的免疫力低下,對幼鴿還可能引發真菌症。
隨著訓放的進行,幼鴿個體的差別會逐漸顯露出來。差別的原因既有先天性的也有後天性的,這時就可以開始對幼鴿進行淘汰。鴿子完全發育成熟需要三年時間,能再等等看更好,當然「事兒多」的鴿子大多永遠成不了材。幼鴿的日齡大小不一,在自然家飛100小時之後開始訓練較妥。
總之,為培養優秀選手,嚴格訓練是必須的,但要儘量避免無謂的疲勞和危險,讓幼鴿平安地渡過訓放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