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的慄浩洋希望打造一個爆款。從他提供給i黑馬的資料來看,他做的「朋友印象」App試圖通過病毒式營銷,打造繼「臉萌」、「魔漫」、「神經貓」、「足跡」等應用之後的爆款。
i黑馬 麻策 12月23日報導
封殺6次,最終被投資
朋友印象是一款新型的社交軟體,兼具實名和匿名功能,當前版本主打記錄自己的人生故事、朋友互評等特色。在朋友印象中,你可以實名或匿名的在朋友個人主頁發表對TA的印象和評價,而不再是被動接受。這有點類似於QQ好友印象,但形式上要豐富。
創始人慄浩洋告訴i黑馬,「朋友印象APP」上線初期僅花費了不到2萬塊錢就獲得了10W+的下載量,產品在AppStore社交總榜也一度達到20多名。這得益於一場名為「查朋友圈來訪」的H5營銷。
朋友印象H5應用流量截圖(慄浩洋本人提供)
從截圖中可以看出,朋友印象的H5頁面流量從8月底到11月份獲得超過5000萬PV(頁面瀏覽量)。「2個多月的推廣時間,微信端獲得的UV(獨立訪客)是1000萬,轉化率在1%-2%。」慄浩洋說。
據了解,「查朋友圈來訪」H5應用是通過用戶分享「關心牆」頁面到朋友圈,來吸引朋友的關注,並由此獲得「誰來訪了你的朋友圈」、「來了多少次」、「停留了多長時間」等信息反饋。慄浩洋認為,這種玩法彌補了微信自身的功能空缺,實際上也利用了用戶的窺私心理以及攀比心態。
但寄人籬下,難免要遵循人家的遊戲規則。不出意料,這場營銷也遭到了微信的「制裁」。而有趣的是,慄浩洋告訴i黑馬,「騰訊封殺6次無果,最後投資了我們。」
慄浩洋向i黑馬透露,公司近期剛剛獲得Pre-A輪融資,金額3300萬人民幣,騰訊參與入股。今年7月,「朋友印象」在京東進行了一輪股權眾籌。截至目前,俞敏洪、任志強、潘石屹、張歆藝等多位商界、演藝界明星都成為了它的股東。
社交紅海中生存
社交是不敢輕易碰觸的領域。熟人社交有騰訊阻擋,而陌生人社交關係鏈很難形成,缺乏粘性。業內對社交創業普遍持悲觀看法。
但慄浩洋認為,現在市面上所有的社交軟體都存在兩大痛點:一是你很難通過公開信息了解一個人;二是無法通過精準搜索找到你希望接觸的人。而這兩個未解決的痛點被他認定存在著千億美金的市場機會。
慄浩洋是連續創業者,從小對技術感興趣但最後轉做管理。2002年他跟朋友一起開辦了一家遊戲公司,主做棋牌類遊戲,拿過600萬融資但最終倒閉。此後,他出資與上海交大合辦了昂立教育,一做就是10年。2015年慄浩洋離開昂立,開始涉足移動網際網路。
他的合伙人魏志成,是個人站長出身,曾創立女性移動社交應用「薇蜜」,並獲得創新工場數百萬元投資。基於對社交方向的看好,兩人決定聯手做一款新型社交應用,推出朋友印象。
相較傳統社交軟體,「朋友印象」主要有三大特點:
首先,朋友印象的結構化界面與普通社交軟體不同。其頁面採用矩陣式結構,與現在主流的刷屏形式相比,做了更精細化的分類處理,提高了來訪者的瀏覽效率,而且避免了發布多圖文時刷屏現象的發生。
其次,實現朋友間的互評。讓朋友在你的主頁上發內容,包括印象、故事、圖片等等,但前提是雙方必須為好友。這也被慄浩洋看成是能取得顛覆式效果的關鍵部分。
再次,打通實名和匿名功能。朋友印象是一款強制自動實名軟體,用戶在允許軟體訪問通訊錄的前提下,系統會根據通訊錄好友備註自動變更用戶姓名。匿名方面則推崇負責任的匿名形式,即你只對用戶匿名但並不對系統匿名,所以即使在匿名環境下也需要對自己的言論、行為負責。
但想要在社交領域切入並有所突破,僅憑功能上的創意遠遠不夠。
慄浩洋向i黑馬表示,朋友印象的目標是做Google+Facebook,一家基於人的信息搜索的社交大數據公司。他透露,在明年1月份上線的新版本中將在原基礎上添加搜索功能,經朋友間不斷完善的印象內容沉澱,搭建關於人的信息全景網絡,未來用戶可以通過搜索任何關鍵詞和標籤來找到目標對象。
這確實很誘人,但目前來看還只是一個構想。
一直以來,人們對未來社交模式的探索和展望從未間斷。社交1.0時代,社交目的直接且單一,是最原始的交往方式;經過2.0和3.0的演化,人類社交的目的也更多樣化,對側面信息的渴求逐步加大。業內則也把這種個人信息完全開放式的社交稱為社交4.0。
在慄浩洋的構想中,個人信息之於社交產品就像商品信息之於淘寶、餐廳信息之於大眾點評、酒店信息之於攜程一樣,可以被完全開放地展示出來。
「你搜索資料百度一下,那搜索人就印象一下。」慄浩洋對i黑馬表達了良好願景。只是,作為一款社交產品,朋友印象20多萬的用戶體量依然很小。
黑馬檔案
公司名稱:上海閱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創始人:慄浩洋
所屬行業:移動應用
融資進度:Pre-A輪3300萬人民幣
本文作者麻策,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郵箱hm@chuangyejia.com。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