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與倫比的再生能力切成碎片還能復活,生物界的「死侍」—渦蟲

2020-08-11 隔壁小書童王小


聽過一個笑話,一隻蚯蚓感覺無聊想下棋,於是把自己切成兩半就變成了兩隻蚯蚓,而有隻蚯蚓想踢足球於是就切切切,把自己切成了幾十段,結果這只可憐的蚯蚓掛掉了。但自然界確實存在一種生物具有幾乎無限的再生能力,它就是渦蟲。無論是橫切、縱切還是斜切,又或是切掉肌肉、皮膚、腸道生殖系統乃至「大腦」...渦蟲的這些若干體段,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內就能重新長成若干條渦蟲。據報導日本三角渦蟲甚至被切割成279~1500段以後,經過再生每一段都可以再生成一個完整的個體!別說是切出一場足球賽了,就是賽場的觀眾都能靠切自己來湊齊。


渦蟲屬扁形動物門,渦蟲綱(Tubellaria)中淡水生活的習見種類,屬三腸目(Tricladida)。

世界上已發現近400種,我國記錄7種,以日本三角渦蟲(Dugesiajaponica)分布最廣,這也是亞洲東部常見的一種。且日本三角渦蟲在我國分布極其廣泛,從臺灣、香港、雲南、福建至北京、遼寧、吉林絕大多數省市均有分布。


淡水渦蟲體多細長、柔軟而扁平。背面稍突,多黑色、褐色、棕色或乳白色,腹面稍平而色淺。頭部一般呈三角形、截頂狀或弓形,頭的兩側往住伸出長短不一的耳突,頭部背面有2個黑色的眼點,有的種類限點多達數百個,生活於洞穴中的種類眼點退化或消失。口位於腹面近體後咽,為肌肉質長管狀,能從口中自由伸出。用以捕捉食物,咽後為腸,分3支主幹,1支向前,2支向後,故名三腸目。每支主幹又反覆分出小支,末端為盲管,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體腹面密生纖毛,由於纖毛和肌肉的運動,使其能在物體上作遊泳狀爬行。


渦蟲是首先出現兩側對稱、三胚層的動物,扁形動物的出現,是動物發展史上一次質的飛躍,它標誌著動物界的演化發展已開始由水生向陸生、由固著或漂浮生活向自由爬行生活過渡,因此在動物的進化中具有重要意義。由於渦蟲的再生能力特別強,因而又是研究細胞分化與去分化分子機理和動物行為及染色體的好材料,一直是動物界熱衷探索的研究領域。


渦蟲作為實驗動物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早在20世紀初著名的遺傳學大師摩爾根在從事果蠅的遺傳學研究之前曾經痴迷於渦蟲的再生研究,並發表了數十篇論文介紹渦蟲的再生現象。

渦蟲發育上的可塑性和驚人的再生能力是基於一種稱為Neoblasts的 成體多能幹細胞。幹細胞是成體渦蟲中唯一具有增殖分裂能力的細胞,它能產生各種細胞類型,包括神經細胞和生殖細胞。摩爾根曾經觀察到渦蟲的頭部片段(不含有任何生殖系統的殘跡)不僅能夠再生出軀幹和尾,而且還能重新形成有功能的性腺。這種體細胞性幹細胞的轉分化現象是線蟲和果蠅所不具備的。


再生是生物體對損傷刺激的保護性反應,受手術切割刺激,渦蟲特化細胞杆狀體立即釋放內含物,在創傷面形成一層保護性黏膜。同時,創傷面肌肉劇烈收縮,背面和腹面的上皮細胞互相接觸引發了渦蟲的再生反應,數小時後即可觀察到傷口處增殖活躍的細胞,在傷口下面,Neoblasts開始聚集,遷移,形成白色的再生組織,稱為「胚基」, 「胚基」再生出渦蟲失去的部分。研究證明,再生胚基的形成溼細胞分裂和細胞遷移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將渦蟲後半部分保護住,前半部分用X光射線處理以殺死具有增殖能力的Neoblasts,然後將渦蟲頭部切除,蟲體後半部離傷口較遠沒有受到X射線照射的Neoblasts通過遷移使蟲體再生能力恢復。但是,再生過程需要延長几周時間。其他研究也觀察到Neoblasts的遷移現象,如渦蟲的眼點前部區域和咽組織區域,這些部分沒有Neoblasts分布,很顯然這些部位需要Neoblasts遷移來維持細胞更新。


關於再生胚基的細胞來源,儘管有人提出細胞去分化或轉分化理論,但至今沒有充分的實驗證據。相反,Neoblasts移植實驗和BrdU標記實驗等令人信服的說明Neoblasts和胚基細胞完全一樣。近年來的一些實驗也進一步證明Neoblasts是渦蟲再生的唯一細胞來源。

對於渦蟲再生能力的研究有可能會使老化或受損的人體器官和組織再生成為可能。諾丁漢大學生物學院的英國研究委員會成員阿齊茲·亞布巴克博士是這項研究的領導者,該研究顯示,一種被稱作「Smed-prep」的基因顯然是導致渦蟲的頭部和大腦適當再生的基本要素。


渦蟲具有在被截斷後,身體部位再生的獨特能力,這些部位包括頭部和大腦。它們含有成熟幹細胞,這些細胞經常分裂,變成身體缺失的所有類型的細胞。該研究顯示,當渦蟲的身體部位進行再生時,是一套基因在控制這一過程,使它們在正確位置再生出大小、形狀和方位保持原狀的肢體。


更令人驚奇的是塔夫斯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真渦蟲不僅能再生一個頭,這個新頭還擁有以前的記憶。他們把這些斬首前的蠕蟲放在一個培養皿中訓練它們尋找食物。它們的新頭重新長出來時,這些蠕蟲依然能記住這些技能。真渦蟲有兩個探測強光的眼點。這些眼點扮演了光感受器的角色,有助於真渦蟲遠離強光光源。生物學家訓練這些蠕蟲尋找隱藏在一個照亮培養皿中心的食物,使它們克服對光的恐懼。科學家發現,真渦蟲不僅在頭被切掉後可以再生一個頭,而且這個再生的頭還含有和被砍掉的頭一樣的記憶。


亞布巴克說:「這些令人震驚的蠕蟲為我們觀察一種非常簡單的動物的組織再生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它們可再生的肢體範圍非常廣泛,而且再生起來相當輕鬆。我們想弄明白成熟幹細胞是如何幫助任何動物形成和再生受損的或失掉的器官和組織的。了解其他動物的再生能力,會給人類再生醫學研究帶來很大好處。」雖然目前再生能力對於人類還只是遙遠的想像,但隨著科學的進步,科學家對再生能力的進一步揭示,也許器官與肢體的再生真的會成為現實。

相關焦點

  • 切成279塊都能再生的神奇渦蟲,可能藏著延長人類生命的奧秘
    比如赤子愛勝蚓就是明確擁有「再生能力」的蚯蚓品種,它也因此常常被科學家們切來切去搞研究。曾經就有好事者將赤子愛勝蚯蚓切成了18個體段,分別為有頭無尾、無頭無尾、無頭有尾三大類型。結果發現,赤子愛勝蚯蚓即便被大卸十八塊,它的三大類型體段,都能呈現出再生能力,並且擁有不低的存活率。
  • 最強再生能力!渦蟲切成279段,不僅肢體再生,還記憶共享
    因此蚯蚓也被我們打上了很多標籤:益蟲、魚餌、能再生等等。其中最神奇莫過於蚯蚓的再生能力了,大部分蚯蚓能分成好幾段而不死。渦蟲強大的再生能力,279段也能沒問題但雖說人類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斷肢重生」能力,但並不妨礙我們對它的展望,隨著科技的發展是不是有一天能讓這種能力再次回到人類身上呢?那動物的這麼多種「再生」能力,該選哪誰的呢?如果是我,我一定會選渦蟲!
  • 比小強還逆天的存在,被切成279段還能重生!渦蟲的無限再生
    因此蚯蚓也被我們打上了很多標籤:益蟲、魚餌、能再生等等。其中最神奇莫過於蚯蚓的再生能力了,大部分蚯蚓能分成好幾段而不死。三種再生能力無獨有偶,自然界中還有其它動物同樣具備了這種再生能力,比如壁虎、火蠑螈、渦蟲等等。
  • 可再生的動物,切成279份也能再生復原,這能力你想擁有嗎
    可再生的動物,切成279份也能再生復原,這能力你想擁有嗎是兄弟就來砍我吧,視頻中的這個就是號稱砍不死的渦蟲,它可以說是目前發現的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科學家們把它砍成4段,結果這傢伙不僅沒有死,而且傷口很快就癒合。
  • 奇思錄丨切成279段還能再生!這種動物的神奇能力人類能否擁有?
    的確,蚯蚓是環節動物,而再生正是環節動物最顯著的特徵之一。這種神奇的能力與環節動物的身體結構有著很大的關係。蚯蚓被切斷的當天,部分斷面就開始癒合,形成芽基。接著細胞大量分裂增加,這便是蚯蚓能再生的證明。但並不是所有的蚯蚓都能再生,蚯蚓再生能力與切斷後剩下身體的長度有關,再生速度也有很大差別。
  • 被砍成279段,每段都能長成完整的個體,渦蟲的再生能力有多強?
    然而縱觀整個自然界,就有那麼一種生物不怕被砍,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渦蟲,被譽為生物界的'再生之王'。就有一位科學家將一隻渦蟲砍成4段,它不僅沒有死亡,而且傷口又快速地癒合,重新生長發育成為了四隻獨立的渦蟲。
  • 科學家找到真渦蟲再生能力的關鍵細胞
    據外媒報導,《細胞》(Cell)昨日發文稱科學家確定了主導真渦蟲再生能力的幹細胞,這種幹細胞被稱為Nb2細胞。真渦蟲個頭不大,但名號不小,因為它們被切成好幾段後,每段又能長成一隻完整的新蟲。這種再生能力令其他多數動物望塵莫及。現在,研究人員準確的找到了啟動真渦蟲再生過程的關鍵蛋白質。
  • 擁有超強再生能力的神奇動物!不管切成什麼樣子,都能重生
    擁有超強再生能力的神奇動物!不管切成什麼樣子,都能重生眾所周知,自然界存在著身懷絕技的動物數不勝數,其中再生能力令科學家也為之著迷,擁有超強再生能力的神奇動物,不管切成什麼樣子,都能重生,究竟是什麼動物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吧。
  • 科學家調控真渦蟲頭部再生
    不過,一些種類的蠕蟲卻缺乏這種能力,至少在其需要重新長頭的時候是這樣。現在,三個團隊的研究人員不僅著重研究了這一局限性背後的生物學原因,還成功地通過操縱一個單獨的基因通路,恢復了這種蠕蟲的全部重生能力。這種蠕蟲被稱為真渦蟲,通常約1釐米長,生活在像溪流和池塘等淡水生態系統中的巖石下面。為何一些真渦蟲可以很容易地再生出頭部而另一些卻不能,是一個長期使科學家感到疑惑的問題。
  • 動物界不死之身,被切成279塊依然可以復活,人類器官再生就靠它
    那就是可以無限復活的--渦蟲。渦蟲是扁形動物門,渦蟲綱的代表動物,它是一種非寄生蟲的扁蟲。生活在淡水的巖石下長2毫米至10釐米,渦蟲以蠕蟲、甲殼類、昆蟲等為食,咽吸住食物後、腸即分泌消化液、使之溶為液狀物、再吸入腸內、進行消化。 就這麼簡單的形態科學家們對渦蟲進行了兩個多世紀的研究。
  • 日本研究:渦蟲被切斷後有趣的再生
    新華網東京7月26日電(記者藍建中)一種名叫「渦蟲」的扁形蟲即使被切成百段,一兩周後每段都會再生出完整的渦蟲。渦蟲這種超強再生能力一直吸引著研究人員的目光。此前德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對渦蟲的再生能力有關鍵調節作用的蛋白質,而日本科學家又有新的發現。德國研究人員曾發現,渦蟲再生的奧秘在於其體內有一種散布全身的全能幹細胞。
  • 科學家找到真渦蟲再生能力的關鍵細胞!
    圖註:真渦蟲屬堪稱再生能力的大師,而科學家現在發現了決定這種再生能力的特定類型幹細胞。據外媒報導,《細胞》(Cell)昨日發文稱科學家確定了主導真蝸蟲再生能力的幹細胞,這種幹細胞被稱為Nb2細胞。真渦蟲個頭不大,但名號不小,因為它們被切成好幾段後,每段又能長成一隻完整的新蟲。這種再生能力令其他多數動物望塵莫及。現在,研究人員準確的找到了啟動真蝸蟲再生過程的關鍵蛋白質。加州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的發育生物學家裡卡多·扎亞斯(Ricardo Zayas)表示「這是該領域的重大突破。」
  • 動物界的再生之王:切成多少塊,就能長成多少條的蟲子!
    動物界裡有很多神奇的物種,它們擁有各種奇異的能力,其中一種能力讓科學家非常痴迷,那就是再生能力。如拿我們常見的壁虎、蠑螈來說,斷尾斷腳經過一段時間後又能長出來了。渦蟲擁有超凡的再生能力,無論是橫切、縱切還是斜切,切出多少塊在一周多的時間內就能重新長成多少條渦蟲。因此科學家們最喜歡切這種蟲子(惡趣味),我切,我切,我切切切!一直切一直爽!ps:這種蟲子會經常出沒在一些草缸和魚、蝦缸裡。人類在18世紀起就發現了渦蟲神奇的再生能力。
  • 「大卸八塊」都能再生的神奇渦蟲,它是怎麼做到的?
    △蚯蚓屬於環節動物不過這些動物的重生能力,在這種名為「渦蟲」的扁形蟲眼裡,完全只是小兒科。切頭長頭,切尾長尾,最高紀錄是切成279份,依舊能長出279隻完整的蟲子。因此,它也被稱為「刀鋒下永生」的生物。
  • 切掉的眼睛還能再生?真渦蟲是一種神奇的生物!
    再生能力及耐飢餓能力很強。肉食性,在中國分布甚廣:東北、華北、華南淡水清澈的池塘、泉水形成小溪的石塊下均可採到【5-6】。(圖片引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Planarian)之前,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科學家發現,渦蟲具有在被截斷後,身體部位再生的獨特能力,這些部位包括頭部和大腦。它們含有成熟幹細胞,這些細胞經常分裂,變成身體缺失的所有類型的細胞【7】。
  • 科學家解開渦蟲再生之謎 人體器官再生有望實現
    北京時間4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科學家宣布,他們已經發現了渦蟲的身體某些部位在被截掉後能夠再生的基因。 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科學家對渦蟲身體部位的再生能力進行了研究,這些部位包括頭部和大腦,有一天這項研究有可能會使老化或受損的人體器官和組織再生成為可能。
  • 刀鋒下永生的動物,一條蟲子切成多少塊,就能長成多少條!
    在科幻電影中,九頭蛇被砍斷頭顱後還可以長出新的;金剛狼狼叔、死侍無論出現多嚴重的傷口,都能很快復原。這種神奇的再生(自我療愈)能力,相信大家都會心生羨慕。而再生並非只存在傳說或電影中,自然界也有奇蹟存在。
  • 切100段得100隻,渦蟲的再生「超能力」源於這種幹細胞
    渦蟲(planaria)是一種比蘋果種子還小的生物,雖然小,它卻有一項令其他動物都羨慕的能力。如果把一條渦蟲切成若干段,每一段都會重新生長成一條完整的渦蟲。幾乎所有其他動物都沒有這種再生能力。而現在,研究人員找到了促成這種再生過程的細胞和一種的關鍵蛋白質。
  • 上海一科學家發現渦蟲再生基因 或使人類永葆青春
    記者昨天從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大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獲悉,人類擁有再生能力、永葆青春不再只是夢想,因為自然界已將這兩種超凡的能力賦予了一個物種——渦蟲。近日,健康科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國際權威細胞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CellBiology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他們已建立了日常維持數萬條渦蟲的研究系統,發現了12個新的調節再生的基因。
  • 學學它們如何再生:渦蟲可全身再生(圖)
    渦蟲被切割成7塊後又各自再生模式動物 可再生的器官或組織渦蟲 全身再生水螅 全身再生斑馬魚 魚鰭、心臟、視網膜、脊髓非洲爪蟾 蝌蚪尾、蝌蚪體肢、視網膜蠑螈 尾巴、體肢、脊髓小鼠 血液、骨骼肌、肝臟、胰腺、外周神經、皮膚、腸道上皮、生殖細胞果蠅 生殖細胞再生,一直以來吸引著無數生物學家、生物醫學工程師以及臨床醫生,還有幾乎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