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解開渦蟲再生之謎 人體器官再生有望實現

2020-12-05 科學網

渦蟲具有在被截斷後,身體部位再生的獨特能力,這些部位包括頭部和大腦。

北京時間4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科學家宣布,他們已經發現了渦蟲的身體某些部位在被截掉後能夠再生的基因。

 

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科學家對渦蟲身體部位的再生能力進行了研究,這些部位包括頭部和大腦,有一天這項研究有可能會使老化或受損的人體器官和組織再生成為可能。諾丁漢大學生物學院的英國研究委員會成員阿齊茲·亞布巴克博士是這項研究的領導者,該研究顯示,一種被稱作「Smed-prep」的基因顯然是導致渦蟲的頭部和大腦適當再生的基本要素。

 

渦蟲具有在被截斷後,身體部位再生的獨特能力,這些部位包括頭部和大腦。它們含有成熟幹細胞,這些細胞經常分裂,變成身體缺失的所有類型的細胞。該研究顯示,當渦蟲的身體部位進行再生時,是一套基因在控制這一過程,使它們在正確位置再生出大小、形狀和方位保持原狀的肢體。該研究成果發表在4月22日的《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PLoS Genetics)雜誌上。

 

亞布巴克說:「這些令人震驚的渦蟲為我們觀察一種非常簡單的動物的組織再生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它們可再生的肢體範圍非常廣泛,而且再生起來相當輕鬆。我們想弄明白成熟幹細胞是如何幫助任何動物形成和再生受損的或失掉的器官和組織的。了解其他動物的再生能力,會給人類再生醫學研究帶來很大好處。」

 

他說:「如果我們清楚組織在正常環境下再生時都發生了什麼,我們就能構想出安全取代人類由外傷或疾病導致受損的器官、組織和細胞的方法。例如,這對治療老年痴呆症非常有價值。通過這種知識,我們還能評估出當幹細胞在正常再生過程中出現錯誤,會產生什麼後果,例如血液幹細胞出現問題,可導致白血病。」

 

研究人員表示,Smed-prep是組成渦蟲頭部的細胞正確分化和定位的必要因素,也是確定頭部位置的關鍵。他們還發現,儘管Smed- prep的出現是導致頭部和大腦處於正確位置的決定因素,但是渦蟲幹細胞會在其他不相干的基因影響下,形成腦細胞。不過研究人員表示,即便如此,如果沒有Smed-prep,這些細胞是無法自行組織起來,形成正常大腦的。

 

參與這項研究的研究生丹尼爾·菲利克斯22日說:「從分子層面了解組織的改造和再生,對再生醫學的研究至關重要。渦蟲因其強大的再生能力而特別出名,它們能在頭部被砍掉以後再生一個新的出來。通過Smed-prep的同源異位基因,我們確定了第一種對再生期間獲得上述結果和模式起關鍵作用的基因。這是一項振奮人心的研究項目,能參加這項研究,並把它作為我的論文課題,我感到非常幸運。」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渦蟲體發現神奇幹細胞,可幫人類肢體再生
    北京時間6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近日取得了一項重要突破,也許將幫助人類實現肢體再生的夢想。科學家在渦蟲體內發現了一種幹細胞,可讓扁蟲重新長出頭部、大腦或其它身體組織。這一發現對人類而言意義重大。
  • 科學家在渦蟲體發現神奇幹細胞 可幫人類肢體再生
    科學家近日取得了一項重要突破,也許將幫助人類實現肢體再生的夢想。科學家在渦蟲體內發現了一種幹細胞,可讓扁蟲重新長出頭部、大腦或其它身體組織。這一發現對人類而言意義重大。再生醫學致力於實現皮膚細胞、甚至整個器官的再生,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如先天缺陷、失明、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等。
  • 上海一科學家發現渦蟲再生基因 或使人類永葆青春
    渦蟲體長不到2釐米,大多生長在潔淨水質的池塘和溪流中,是一種令科學家感到驚奇的低等動物。自然界中,具有再生能力的生物不在少數,如蜥蜴、蚯蚓、海星、蝸牛,但它們和渦蟲比起來,都算是 「小巫見大巫」。遺傳學之父摩爾根發現,將渦蟲切割到身體大小的1/279時,切下的每一塊都能再生出全新的組織,並成長為完整的渦蟲。
  • 科學家調控真渦蟲頭部再生
    這種蠕蟲被稱為真渦蟲,通常約1釐米長,生活在像溪流和池塘等淡水生態系統中的巖石下面。為何一些真渦蟲可以很容易地再生出頭部而另一些卻不能,是一個長期使科學家感到疑惑的問題。「這真的是該領域中的一個經典難題。」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的生物學家Phillip Newmark如是說。
  • 擁有超強再生能力的神奇動物!四肢被切可快速生長,人類能否實現
    四肢被切可快速生長,人類能否實現 自然界中,動物的數量十分廣泛,擁有超強再生能力的動物卻是十分罕見,很多人都知道壁虎的尾巴擁有再生的能力,除此之外,有些蠑螈的四肢也能夠進行再生,可是,這些再生能力在它的前面都顯得十分微不足道,這些動物的再生能力在它的眼裡甚至不值一提,這是因為它的身體即使被切成數小塊,即使頭部與重要器官被切下,它被切下的每一塊都能進行完成的再生並以個體的形式存活下去
  • 「大卸八塊」都能再生的神奇渦蟲,它是怎麼做到的?
    對於人類來說,再生似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對於一些動物們來說,在億萬年的進化中,已經很嫻熟地掌握了這項本領。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蚯蚓,被截成兩段後並不會死去,而是長出全新的身體,變成兩條蚯蚓;與此類似的還有「斷尾求生」的壁虎,蝌蚪等,能實現自身的器官重生。△蚯蚓屬於環節動物不過這些動物的重生能力,在這種名為「渦蟲」的扁形蟲眼裡,完全只是小兒科。
  • 學學它們如何再生:渦蟲可全身再生(圖)
    渦蟲被切割成7塊後又各自再生模式動物 可再生的器官或組織渦蟲 全身再生水螅 全身再生斑馬魚 魚鰭、心臟、視網膜、脊髓非洲爪蟾 蝌蚪尾、蝌蚪體肢、視網膜蠑螈 尾巴、體肢、脊髓小鼠 血液、骨骼肌、肝臟、胰腺、外周神經、皮膚、腸道上皮、生殖細胞果蠅 生殖細胞再生,一直以來吸引著無數生物學家、生物醫學工程師以及臨床醫生,還有幾乎每個人。
  • 科學家找到真渦蟲再生能力的關鍵細胞
    據外媒報導,《細胞》(Cell)昨日發文稱科學家確定了主導真渦蟲再生能力的幹細胞,這種幹細胞被稱為Nb2細胞。真渦蟲個頭不大,但名號不小,因為它們被切成好幾段後,每段又能長成一隻完整的新蟲。這種再生能力令其他多數動物望塵莫及。現在,研究人員準確的找到了啟動真渦蟲再生過程的關鍵蛋白質。
  • 最強再生能力!渦蟲切成279段,不僅肢體再生,還記憶共享
    不過,這種再生能力其實也有不同,具體的話可以細分為三種:第一種,不發生分裂的細胞再生。即某些特定的器官組織受損後,這種原本不發生分裂的細胞會重新開始分裂,進而修復那些受損的器官組織。上面提到的火蠑螈在心臟受損後就是利用到這種修複方式。
  • 日本研究:渦蟲被切斷後有趣的再生
    新華網東京7月26日電(記者藍建中)一種名叫「渦蟲」的扁形蟲即使被切成百段,一兩周後每段都會再生出完整的渦蟲。渦蟲這種超強再生能力一直吸引著研究人員的目光。此前德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對渦蟲的再生能力有關鍵調節作用的蛋白質,而日本科學家又有新的發現。德國研究人員曾發現,渦蟲再生的奧秘在於其體內有一種散布全身的全能幹細胞。
  • 切成279塊都能再生的神奇渦蟲,可能藏著延長人類生命的奧秘
    雖然目前永生對於人類來說依然遙遠,但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在一些生物身上,發現了能讓人類從另一種意義上實現「永生」的希望——器官再生。試想一下,如果人類能像「斷尾求生」的壁虎、蝌蚪,實現器官真正的自我重生的話,無疑能極大地提高我們的生命上限。
  • 【解放日報】人體也能無限再生嗎
    這種體長不足2釐米的水生生物,被細分為200多段,照樣長成200多條小渦蟲。事實上,這個國內最大渦蟲實驗室裡的數萬條渦蟲,都是同一條地中海渦蟲的「分體」。它們可無限複製,幾乎是永生的!科學家說,渦蟲80%的基因在人體內同樣存在。或許終有一天,對人類而言,經過基因調控,這種再生能力將不再是 「特異功能」,缺胳膊斷腿可以自我修復,甚至半身殘疾也能重獲新生。
  • 科學家找到真渦蟲再生能力的關鍵細胞!
    圖註:真渦蟲屬堪稱再生能力的大師,而科學家現在發現了決定這種再生能力的特定類型幹細胞。據外媒報導,《細胞》(Cell)昨日發文稱科學家確定了主導真蝸蟲再生能力的幹細胞,這種幹細胞被稱為Nb2細胞。真渦蟲個頭不大,但名號不小,因為它們被切成好幾段後,每段又能長成一隻完整的新蟲。這種再生能力令其他多數動物望塵莫及。現在,研究人員準確的找到了啟動真蝸蟲再生過程的關鍵蛋白質。加州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的發育生物學家裡卡多·扎亞斯(Ricardo Zayas)表示「這是該領域的重大突破。」
  • 無與倫比的再生能力切成碎片還能復活,生物界的「死侍」—渦蟲
    ,並發表了數十篇論文介紹渦蟲的再生現象。同時,創傷面肌肉劇烈收縮,背面和腹面的上皮細胞互相接觸引發了渦蟲的再生反應,數小時後即可觀察到傷口處增殖活躍的細胞,在傷口下面,Neoblasts開始聚集,遷移,形成白色的再生組織,稱為「胚基」, 「胚基」再生出渦蟲失去的部分。
  • 渦蟲的無限再生
    因此蚯蚓也被我們打上了很多標籤:益蟲、魚餌、能再生等等。其中最神奇莫過於蚯蚓的再生能力了,大部分蚯蚓能分成好幾段而不死。三種再生能力無獨有偶,自然界中還有其它動物同樣具備了這種再生能力,比如壁虎、火蠑螈、渦蟲等等。
  • 動物界不死之身,被切成279塊依然可以復活,人類器官再生就靠它
    那就是可以無限復活的--渦蟲。渦蟲是扁形動物門,渦蟲綱的代表動物,它是一種非寄生蟲的扁蟲。生活在淡水的巖石下長2毫米至10釐米,渦蟲以蠕蟲、甲殼類、昆蟲等為食,咽吸住食物後、腸即分泌消化液、使之溶為液狀物、再吸入腸內、進行消化。 就這麼簡單的形態科學家們對渦蟲進行了兩個多世紀的研究。
  • 科學家揭秘蝌蚪長尾巴奧秘,人類器官再生有望了
    在英國5月17日的《泰晤士報》報導內容中有這樣的一篇文章稱,蝌蚪的長尾巴行為給人類器官再生帶來了希望。在這次的文章中,他們提到了最早是由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發現有某些動物會對嚴重的傷害產生不同尋常的反應,而且他還很驚訝的發現,如果是蛇和蜥蜴他們的尾巴被切掉的話,是可以再生長出來的。
  • 不老之謎 藏在渦蟲裡?
    不老之謎 藏在渦蟲裡? 2012年02月29日 16:23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參與互動(0)   英國科學家發現一種無性生殖的渦蟲能克服老化
  • 科學家發現蜥蜴尾巴再生秘密 截肢有望重生
    【科技訊】11月13日消息,據媒體報導,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學者小組發現了蜥蜴尾巴再生的基因「配方」,實質是將基因成分以合適的量進行正確的混合。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發現可以幫助研發治療脊髓損傷、修復先天畸形和治療類似關節炎等疾病的新療法。
  • 人體,本來擁有「斷指再生」的能力?
    蚯蚓的這種能力其實和再生能力有非常大的關係。 再生能力在自然界其實是隨處可見的,除了蚯蚓具備再生能力,還有渦蟲、蠑螈、壁虎等等,它們都能通過再生能力重塑自己斷掉的身體部位。比如壁虎會自斷尾巴逃生,因為壁虎過幾天就會長出一條新的尾巴;渦蟲被截成幾段以後就會像蚯蚓一樣成為幾條新的渦蟲。總結來說,動物界的再生能力其實都是為了逃生而存在。而這種再生能力,在植物界就非常普遍了。